2010年5月21日星期五

The National:再現蒼白低調美學

2007年美國紐約市魯克林區樂團The National帶來其第四張專輯《Boxer》,看到他們在音樂上已走向了成熟渾圓之層次,跳出了Joy Division的影子。加上單曲〈Fake Empire〉在翌年美國總統競選時被奧巴馬陣營用作助選之歌(奧巴馬宣傳片《Signs of Hope and Change》的配樂),The National絕對可以上位,躋身「偉大」的搖滾樂團之列。想不到三年後他們帶來其第五張專輯《High Violet》,樂隊卻又重投蒼白美學之色調。

《High Violet》是The National首次採用他們由一所已有八十多年歷史的車房所改建而成之私人錄音室所灌錄。在其自家錄音室製作下,乃重拾回一份車房音樂的氣息,甚至重現出樂團的Post-Punk底蘊。結他手Aaron Dessner說這不是一張Hi-Fi唱片、也不是車房搖滾,而是在兩者之間的某個地方。

The National不是刻意回歸闇黑。擁有一把介乎Leonard Cohen與Ian Curtis之間沉鬱孤絕嗓音的主唱Matt Berninger表示,他們明明想灌錄出一張搶耳與輕盈的唱片,但一份蒼白的情感卻在不經不覺間呈現出來。

建基於結他Drone聲響上的開場曲〈Terrible Love〉大抵可以叫大家作出對The Velvet Underground之聯想,從低迥迷魂到如雷貫耳的鼓擊之綻放,極具暗湧式鋪排的一曲,但曲調卻見溫婉浪漫。單曲〈Bloodbuzz Ohio〉跟其漫不經心的中板調子對衡著是急疾的後崩節奏,Bryan Devendorf的鼓一向都是The National之Post-Punk動能的泉源。同樣很Post-Punk式歌曲,〈Anyone's Ghost〉叫我想到是The Cure而多於Joy Division。

專輯內有Justin Vernon、Sufjan Stevens、Richard Reed Parry (Arcade Fire) 等人助陣。低調幽暗的氛圍在《High Violet》裡可謂比比皆是,觸動心靈的〈Afraid of Everyone〉、〈Little Faith〉、〈Conversation 16〉、〈England〉等都是如斯鬱結慘白之作,前者唱出Matt對現今的美國感到不安,後者則是他對英倫的幽悒陰溼氣氛之享往。

1 則留言:

匿名 說...

终于介绍到The National了 ,有稍微听过吓地旧作,现在可以照袁大哥的介绍的再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