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0日星期二

當Kraftwerk演奏坂本龍一曲目的歷史性時刻

7月27號晚呆在家中,從社交媒體上得悉Kraftwerk在日本Fuji Rock Festival的Green Stage演出上,演奏了坂本龍一的1983年電影《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的主題曲,以向去年3月逝世的教授致敬。因為我有多位朋友都置身Fuji Rock現場看到Kraftwerk 這個歷史性表演時刻(好叫我羨慕死),並即時分享到其社交媒體,所以我看到的是第一手消息,跟著才有音樂媒體報道。 
當晚我在想,假如我是在Fuji Rock Festival現場看到Kraftwerk演奏坂本龍一曲目的一刻,我會有甚麼反應呢? 
Kraftwerk玩出〈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前,靈魂人物Ralf Hütter說:「下一首曲目,是我朋友坂本龍一的作品。」台上的屏幕隨即亮起一幅Ralf與坂本教授在1981年的合照。「我們是永遠的朋友,自 1981 年我們在東京舉行首場 Kraftwerk 音樂會起。」並且說:「2012 年《No Nukes 》音樂節,坂本為我的〈Radioactivity〉創作了新的日語歌詞於這場音樂會演出。」從此Kraftwerk這首探討輻射的1975年曲目便衍生了一個日語歌詞版(又名Fukushima Version):日本でも 放射能 / きょうも いつまでも / フクシマ 放射能 / 空気 水 すべて / 日本でも 放射能 / いますぐ やめろ」) 。反核,正是坂本教授生前的一大使命。 

Kraftwerk演奏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只有短短不夠兩分鐘,聽到是Ralf Hütter的鋼琴獨奏配以背後的synth聲,隨即引伸出《Radio-Activity》專輯的序曲〈Geiger Counter〉,再帶出含日語歌詞的〈Radioactivity〉,三者得以構成演出裡的組曲。說來,最後一次聽到Ralf Hütter彈奏鋼琴的Kraftwerk曲目,已是50年前的1974年專輯《Autobahn》裡的〈Morgenspaziergang〉。
 
 
重點是,Kraftwerk過去從沒有翻玩過別人的作品,今次在Fuji Rock為向教授致敬而奏出〈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是他們成軍54年來首次破戒玩cover version。 

到底Ralf Hütter與坂本龍一有幾惺惺相惜,而令到Kraftwerk破天荒地玩改編音樂。其實這已不是Ralf Hütter / Kraftwerk第一次為坂本龍一而破戒。 

Kraftwerk是一隊採取嚴格管理作風的樂隊,所以他們一直以來都沒有任何對外的合作,曾叩門跟Ralf Hütter等人會面傾談合作事宜如「柏林時期」的 David Bowie 及 80年代的Michael Jackson ,皆未能成事;Kraftwerk也從不會在別人的唱片裡客串——而絕無僅有的一次,是坂本龍一策動的「反地雷」音樂計劃 N.M.L. ( No More Landmine ) 在2001年發表的籌款單曲〈 Zero Landmine 〉,便破天荒地得到 Kraftwerk 情商參與負責 sound logo 電腦人聲。

2024年7月18日星期四

Brian Eno:《ENO》50年音樂大觀園紀錄片配樂

作為Brian Eno的忠粉追隨者,他交由美國獨立電影製作人Gary Hustwit執導的的首齣官方紀錄片《ENO》,毋庸置疑叫我為之萬分引頸以待。影片的別開生面之處,是每場放映都是獨特的——以電腦程式來生成迥然有別的場景與秩序,所以每次放映時都會呈現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現場體驗,絕對是非一般的音樂傳記紀錄片,也體現到Eno這位影響力無遠弗屆的英國前衛音樂宗師對創作科技的運用。
我不知道何時才有機會看到《ENO》的放映,如今聽著《ENO》的雙黑膠電影原聲專輯,也許暫且可作聊以自慰吧。所收錄的17首曲目,都是出現過在《ENO》的樂曲,橫跨足足50年的Eno作品。除了他的個人曲目之外,近半數是他跟別人聯袂合作(collaborative) 的。尚未看過紀錄片《ENO》之前,我會視這套OST為Eno的精選專輯來欣賞。
 
說起Eno的精選,我會想起他的1986年精選專輯《More Blank Than Frank》(CD版則喚作《Desert Island Selection》) ,那是他的四張art rock / avant rock專輯的總結;還有兩套在1993年發行的3CD box set 《Eno Box I: Instrumental》和《Eno Box II: Vocal》,開宗明義地劃分成器樂作品與歌曲作品的兩盒精選(這兩套box set當年叫我多麼愛不釋手);近年則有《Film Music 1976-2020》這套2020年電影配樂雙專輯精選。 
來到今次的《ENO》OST專輯,則是得以把Brian Eno歷年來的器樂曲目與歌曲曲目、靜態氛圍曲目與搖滾曲目/具節奏感曲目,梅花間竹、不按時序地共冶一爐選輯,構成是前所未有的Eno作品聆聽新體驗,聽出一種幸福感。 
《ENO》OST由Eno的2024年新作、回憶錄式ambient-ballad歌曲〈All I Remember〉揭開序幕(I try to remember the treasure we found in those days / In retrospect tiny as diamonds / Stars in the black heart of space) ,也是專輯裡未經發表的曲目之一。而最早的曲目,是來自其1974年秋天發行第二張個人專輯《Taking Tiger Mountain (By Strategy)》的「三叔」〈Third Uncle〉,而非來自其1974年初首張個人專輯《Here Come the Warm Jets》,但也得以祭出剛好50年音樂生涯時空之總結意義。 
 
就專輯長度所限,《ENO》OST裡沒有Eno的長篇ambient曲目是可以理解,然而其著名「ambient系列」專輯屬短篇曲目如《Ambient 2: The Plateaux of Mirror》(與Harold Budd合作) 和《Ambient 4: On Land》也沒有作品被收錄在內,則不明所以。而所輯錄的也並非以他在上世紀70、80年代的石破天驚作經典作品為主,反之有近半數的曲目是Eno自2000年代以降的作品,見證到他與時俱進、孜孜不息的創作力。也因為《ENO》OST的選曲不是主打其經典作,所以當中乃收錄了不少他的滄海遺珠佳作。 

Eno的70年代作品,除了〈Third Uncle〉之外,就只有1975年第三張個人專輯《Another Green World》的〈Sky Saw〉,以及跟德國前衛電音二人樂團Cluster合作的1977年專輯《Cluster & Eno》的〈Ho Renomo〉共三首而已。前兩者(一首張牙舞爪、一首奇幻如騰雲駕霧)皆是Eno的art rock / avant rock經典,後者是他與krautrock系電音通婚的夢幻迷魂ambient樂曲。 

貫徹Eno熱衷對外合作的作風,在《ENO》裡收錄了很多他的collaborative作品。除了Cluster之外,為樂迷津津樂道的包括他跟David Byrne(Talking Heads)合作獲譽為sampling與world fusion音樂先鋒的1981年專輯《My Life in the Bush of Ghosts》,一曲〈Regiment〉正包含黎巴嫩山地歌手Dunya Younes唱詠的取樣,而27年後二人再續前緣聯袂在2008年發表song-based專輯《Everything That Happens Will Happen Today》,〈Everything That Happens〉是如斯雋永窩心的electronic-gospel流行曲;1983年夥拍加拿大製作人Daniel Lanois 及其胞弟Roger Eno發表美國記者兼導演Al Reinert為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執導的載人太空任務「阿波羅計劃」紀錄片《 Apollo 》的配樂專輯《 Apollo: Atmospheres and Soundtracks 》,〈The Secret Place〉是色調幽悒荒涼的ambient樂章;1990年跟John Cale(The Velvet Underground)成員聯袂合作的art rock流行曲專輯《Wrong Way Up》,〈Spinning Away〉是多麼如流水行雲的清爽art-pop歌曲。 

Eno合作過的不獨只有上述的傳奇性名字,自2000年代起所合作的又是新一輪景象。2010年跟結他手Leo Abrahams和電音樂手Jon Hopkins合作的虛擬配樂專輯《Small Craft on a Milk Sea》,在電鋼琴下〈Emerald and Lime〉是如斯溫暖而愛意洋溢、叫人怦然心動的幽美樂章;跟首居於紐約市及柏林的英國鋼琴演奏家Tom Rogerson合作的2018年專輯《Finding Shore》是以Tom Rogerson with Brian Eno名義發表,Eno不是主角但可見他對這張作品的重視,〈Motion In Field〉是有著minimalism音樂肌理的夢幻幽美樂章;去年跟90後倫敦製作人Fred again.. 合作的《Secret Life》是美麗而嶄新的ambient專輯,〈Cmon〉蘊含倫敦alternative soul二人女子組合Bad Honey一曲〈Hjem (Please Make It Better)〉以及倫敦blues-soul女唱作人Winnie Raeder的人聲sample。 

而Eno的個人曲目當中有不少他的遺珠之作。比如當年胎死腹中的1991年專輯《My Squelchy Life》一曲〈Stiff〉,是首明快、清爽、幽默的結他主導的流行曲作品,甚至那時為此曲拍下的影片如今亦重見天日、以mv重現。
 
而被視為《My Squelchy Life》姊妹專輯的《Nerve Net》(1992年),一向是我心目中Eno備受低估的個人專輯,預視了互聯網紀元的未來主義electronic-avant-rock風格,〈Fractal Zoom〉是多麼酷的電幻歌曲。 

2022年《FOREVERANDEVERNOMORE》是Eno最近期的官方個人專輯,祭出他史無前例的「ambient歌曲」(既是靜謐ambient又是以歌曲主導、每首曲目都聽到他開腔獻唱) ,〈There Were Bells〉是來得混然天成的ambient詩歌。翌年再推出《FOREVERANDEVERNOMORE》的「無人聲版」《FOREVER VOICELESS》,〈Hardly Me〉就是〈I’m Hardly Me〉的淒美器樂版(原曲是Eno跟其細女Darla Eno合唱)。 

而《ENO》裡另一未曾發表的曲目,是取自其Eno’s Sonos Radio Station的The Lighthouse系列作品〈Lighthouse #429〉,叫人聯想起Holger Czukay與Jon Hassell聲音的experimental-jazz-rock作品。 
 
 《ENO》OST的結尾歌,是2021年與Roger Eno在希臘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古跡雅典衛城(The Acropolis)希羅德·阿提庫斯劇場(Odeon of Herodes Atticus)舉行的Epidaurus Festival,重玩其1977年專輯《Before and After Science》跟Cluster成員合作的淡淡然哀愁avant-ballad經典作〈By This River〉。


2024年7月12日星期五

來跟COMMON PEOPLE LIKE YOU齊歡唱

泰國清邁四人獨立樂隊COMMON PEOPLE LIKE YOU將會在8月8號於Mom Livehouse舉行他們的香港專場音樂會。記得當我第一次見到COMMON PEOPLE LIKE YOU這個樂隊名字時,隨即發出了一個會心微笑,腦海裡便響起了英倫名團Pulp的1995年Britpop神曲〈Common People〉所大唱”I wanna sleep with common people like you” / “Wanna live with common people like you” ,然後心想——他們定是很90年代Britpop風格的泰國樂團吧。 
COMMON PEOPLE LIKE YOU是一支創作英文歌的泰國樂隊,但他們的聲音其實又並不盡然是非常之90年代Britpop。反之,他們那糅合著Brit rock、garage rock與post-punk薰陶、呈現著相當粗獷性的indie rock風格,聽來得較接近2000年初葉一眾「post-punk復興」樂團。可肯定的是,這支清邁樂隊是很有英倫搖滾血統,而且是師承90年代至2000年代的獨立搖滾vibes而來。 

至於樂隊以COMMON PEOPLE LIKE YOU命名,正是他們將自己比喻為Jarvis Cocker筆下的窮小子/下層階級,沒有特權、沒有菁英的普通人,所以樂隊起初的歌曲也會涉及社會性與政治性的題材。長毛主唱兼結他手Ti那漫不經心的演繹,每每帶著輕蔑的態度。 
樂隊在2020年夏天發表的首張單曲〈Rainbow Party〉,來得搶耳又groovy的post-punk曲目,在未段便足以叫大家跟著singalong高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 This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呈現出是他們的angry young men憤世嫉俗情緒。 
 
出道四年,COMMON PEOPLE LIKE YOU迄今仍是甚具初生之犢的獨立樂隊,共發表過七張單曲,期間亦在2022年初出版了一張五曲EP《For The Greater Good》,算是樂隊的一個階段的總結。 

《For The Greater Good》EP裡除了〈Rainbow Party〉外,第二支單曲〈World-Shaped Box〉以清爽明快的曲子來道出世界就像是個死胡同,我們都被困在苦悶的「世界形狀盒子」裡;第三支單曲〈How Can We Live Forever?〉有如The Strokes的流水行雲歌曲,質疑如何可以一成不變地永遠活下去,人們是需要改變,否則只有在浪費時間。而在EP面世超過半年才釋出mv的〈NOTLOVENOTLOVE〉,是他們最Britpop的garage rock歌曲,浪漫而傷感不已。
 
如果說《For The Greater Good》是他們的小總結,那麼跟著就是樂隊的新階段開始。來到2023年下旬COMMON PEOPLE LIKE YOU相繼發行了三支單曲:先來〈I Have A Dream〉這首好比早年Arctic Monkeys般張力十足的Brit rock / garage rock,清爽流暢的post-punk曲目〈Stay Down〉聽得到流著是Joy Division / New Order的血脈 ,問道:”Reckless and openness, Why we insist? / Sad jokes and emptiness, Why we exist?” ,而〈Notalk〉就是他們最治癒的post-punk / Britpop歌曲。沒有了以往那麼騷動,在題材上乃多了一份深度與內斂。
 
今年4月推出新單曲〈SUN〉 繼續跟大家探討人生哲理(“Be kind cause our life is all a vapor / Behave, belong, and then begone / Although we might not able to walk any further / Just remember, there’s always the sun”),懾人心魄的歌,結他主奏跟Ti的主唱絲絲入扣而來,再延伸出尾段長長的演奏。 
 
期待看到COMMON PEOPLE LIKE YOU的現場演出,還有樂隊會在今個夏天面世的首張專輯。 

班門弄斧Bandmennofool presents: 
COMMON PEOPLE LIKE YOU︱Live in Hong Kong 
supporting act: Diane Squat 
日期:2024 年 8 月 8 日 (四) 
地點:MOM Livehouse 
時間:入場 1900 / 開始 1945 
票價:早鳥 $350 / 當日 $450 

2024年7月11日星期四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Suede take Hong Kong

喺好耐好耐之前,有隊英國樂隊好鍾意嚟香港開concert,自樂隊第二張專輯起,佢哋每出一張專輯就嚟香港做一次show,足跡遍佈伊館會展九展亞博,頻密程度是同期Britpop樂隊之冠、由佢哋建立好Britpop與香港樂迷嘅友好關係,甚至頻密到謠傳其主音歌手喺香港買咗樓,仲要言之鑿鑿話係黃埔花園。 

後來,呢隊英國樂隊已經唔再嚟香港喇。舊年去台灣、澳門,今年去上海、阜陽等華人地區,都唔再返嚟香港。究竟香港發生咗咩事呀? 
 【畀我搵返呢期《NME》出嚟】1997年Suede舉行香港站音樂會,《NME》派記者隨團來港報導,做咗三大頁專題,簡直是可一不可再的事。嗰期《NME》嘅封面人物,係尚未戴頭盔嘅Daft Punk,而Suede就係右上角細圖,題目係:The Empire Strikes Back! Suede take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