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市獨立搖滾樂隊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的第三張專輯《Days of Abandon》實在出版得合時,儼如一張為今年夏天而設的唱片。
我們都知道主唱兼結他手的Kip Berman是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的靈魂人物,然而之前得悉華裔女生成員Peggy Wang已告離隊,那少不免有點若有所失。更何況當我見到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最先發佈一輯改組後的四人全男班照片時,難免予人有點兒陌生的感覺,畢竟相中的熟悉面孔就只有Kip一人而已,不禁對他們起了疑心。然後才看到現在那輯四男二女的六人陣容樂團照片--但看他們近期的現場演出影片,我仍搞不清現在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到底是四男一女的五人陣容還是四男二女的六人陣容,抑或是可加可減。
從《Days of Abandon》專輯裡所見,低音結他手Alex Naidus和鼓手Kurt Feldman這兩位舊成員仍有參與錄音Session,只是現在已換上重整旗鼓而來的巡演樂隊陣容。也許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壓根兒就是圍繞著Kip一人的樂隊來。
無疑,當我聽到《Days of Abandon》的時候,我對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的疑慮亦一掃而空。新專輯的重點,是樂隊全然放下昔日的Shoegaze / Noise-Pop薰陶,而一心一意奏出清新可喜、爽朗美好的Indie-Pop歌曲,Kip表示:「我不希望這些歌曲要隱藏在Distortion音牆與錄音室法術背後。」從2009年首張同名專輯《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帶來充滿初生之犢的新生代Shoegaze / Noise-Pop,到2011年的第二張專輯《Belong》以做出來得更嘈吵之餘亦更見美麗的歌曲為大前提,以樂隊的音樂成長路來說,在《Days of Abandon》裡作出悅耳修飾的音樂取向,亦毫不叫人感到意外。
由曾為My Bloody Valentine、Patrick Wolf操刀的Andy Savours監製的《Days of Abandon》,就彷彿是為迎接盛夏而來的專輯,Kip說要讓其音樂賦予喜悅與滿溢光茫,他也唱得愈來愈輕柔如羽毛,即使在題材上通常仍是較陰暗。專輯以〈Art Smock〉這首美麗得沒話說的清幽Acoustic Ballad小品揭開序幕。由女聲帶出的先行單曲〈Simple and Sure〉已猶如叫人置身陽光與海灘,〈Eurydice〉好比早年The House of Love的英倫獨立流行樂簡樸氣息,如流水行雲的醒神最新單曲〈Until The Sun Explodes〉就活像The Cure如〈Just Like Heaven〉那類的明快爽朗、清風撲面歌曲。
再聽〈Masokissed〉清新可喜又溫婉浪漫,有如回到80年代聽Aztec Camera與The Smiths的年代,〈Beautiful You〉是多麼明亮而柔和的Jangle-Pop,〈Coral and Gold〉勾勒出是美不勝收的青青珊瑚島,〈The Asp in My Chest〉在溫暖的銅管樂伴奏下實在多麼窩心吧。
沒有了Peggy,她的女聲與鍵琴崗位現在亦一分為二,其中前者是由來自費城Dream-Pop樂隊A Sunny Day in Glasgow的Jen Goma負責。Jen除了為Kip和唱之外,還有兩首她的獨唱歌曲。由她唱出的〈Kelly〉我會以The Smiths的清爽Jangle-Pop經典〈This Charming Man〉遇上Saint Etienne的甜美女聲歌曲來形容,而〈Life After Life〉亦來得如斯清雅怡人,同樣叫我聯想到Saint Etienne起來。專輯裡有多首歌曲伴以柔揚銅管樂,操刀編寫銅管樂的是前Beirut成員、曾與Arcade Fire及David Byrne合作的多元樂手Kelly Pratt。
2014年5月29日星期四
2014年5月25日星期日
The Album Leaf再臨香港演出
四年前——2010年4月,以Jimmy LaValle為首的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樂團The Album Leaf在Grappa’s Cellar舉行的音樂會無疑是多麼叫我難忘。他們一行五人的樂隊,帶來是游走於Post-Rock與Indietronica之間的演出,來得如斯縈繞心頭而美不勝收,那份懾人心魄的感染力是只有在現場才能體驗得到。同樣忘不了,是當晚在幾乎不用Grappa’s Cellar場內的燈光下,他們在台上裝置了十多支光管狀LED燈作為舞演燈光,配合錄像播放,相當之美,視覺與氣氛效果甚棒,更能襯托出The Album Leaf歌曲的神傷幽美。
然後在這四年間,The Album Leaf先後在2012、13年發表了《Torey's Distraction》和《Adrift》這兩張電影配樂,亦在2012年自資出版了《Forward/Return》這張備受忽視的七曲EP(其實已算是迷你專輯);而Jimmy LaValle亦與Sun Kil Moon的Mark Kozelek聯袂合作去年出版的《Perils From The Sea》專輯。
相隔四載,由Chopxticks主辦下The Album Leaf終告再臨香港,在這個5月29日於Hidden Agenda演出一場。期待在HA裡再次看到〈Always For You〉的全場大合唱場面。
相隔四載,由Chopxticks主辦下The Album Leaf終告再臨香港,在這個5月29日於Hidden Agenda演出一場。期待在HA裡再次看到〈Always For You〉的全場大合唱場面。
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
Yann Tiersen:樂在無限天方
我不知道現在仍有幾多人還會抱著聽《Amélie》電影配樂的情懷去聽法國音樂家Yann Tiersen的近作。如果你還以為看到Yann Tiersen這個大名,便會聽到那種古意盎然、風光如畫、鏗鏘流麗、雋永真摯、歐陸小品風味的現代古典樂章,也許他近幾張專輯會令閣下為之不知所措。
毋庸置疑,Yann從不是固步自封的音樂家,他從不甘心只有局限於所謂的「現代古典」、「新古典」音樂框架內。所以到了先後在2010及11年發表的兩張專輯《Dust Lane》和《Skyline》,我們正見證到他朝向獨立/另類搖滾範疇的探討,進入其新的一個音樂階段,打造出跨越獨立搖滾、民歌、古典、電音、實驗、Krautrock的折衷性混種搖滾樂風,甚至得以被納入Post-Rock之列。而且熱衷舉行舉行巡演的Yann,在現場演出時亦站出來演奏結他或電子合成器甚至充當主唱,彷彿要重新樹立出其獨立搖滾樂手姿態,實行要否定外界把他誤作古典音樂出身的電影配樂作曲家之形象標籖。
繼《Skyline》之後三年來的新作《∞ (Infinity)》,是現年44歲的Yann Yann之第八張個人專輯,他之所以把專輯命名為Infinity,因為「無限」的符號∞就是打橫的8字。他說:「不是我選擇(唱片)標題,而是標題選擇了自己。」
Yann生於法國布列塔尼半島港口城市布雷斯特,曾居於觀光城市雷恩,地靈人傑,所以他的音樂亦素有一種風光明媚的氣息。而《∞ (Infinity)》不單是他走遍冰島雷克雅未克、法國韋桑島及布列塔尼半島所灌錄,在創作過程中還到過丹麥法羅群島、英國德雲郡及康和郡取材,曾住過露營車、也曾帶著Laptop電腦作單車之旅,那都是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專輯的三輯預告短片,亦分別是在冰島、法國韋桑島及布列塔尼半島、丹麥法羅群島所拍攝。所以《∞ (Infinity)》的曲目亦全然吸納著大自然的靈秀氣而來,內容也是圍繞著石頭、礦物與自然生態為題,背後是「生與死」的概念。
專輯開場曲〈∞〉便是如斯隔世空靈的Ambient樂章,暗藏古典管弦樂之片段。在《∞ (Infinity)》裡已找不著從前那種思古幽情的小品,但是這次Yann卻重拾回他的招牌式玩具鋼琴演奏,他把玩具樂器、原音樂器與弦樂轉化成電子化聲音,再以數碼音樂形式來通過Laptop進行製作,這是《∞》的衍生過程。
在「無限」的主題底下,時而意境朦朧、時而地動山搖,祭出是廣闊無涯、不受任何音樂流派所羈絆的折衷性Avant Rock。如先行單曲〈A Midsummer Evening〉由耐人尋味的神秘朦朧氛圍帶出,走到晶瑩剔透的電幻意境,再到明快Motorik節奏下的柔揚流行曲子,是他的Epic之作。古雅盎然、美麗柔揚的〈Slippery Stones〉帶大家躡手躡腳走到石澗,由夢幻敲擊聲帶出的大合唱曲目〈Lights〉有如晨光初露般美不勝收,意境神秘幽悒〈In Our Minds〉是如斯感覺孤零零的Post-Rock。
這張走訪不同地方周遊列國創作與灌錄出來的專輯,除了英語之外,當中的歌曲也包含著多種語言演繹。由慘悲愴前奏帶出的〈Grønjørð〉是唱丹麥法羅語,有全女班冰島樂團amiina演奏弦樂與獻聲的〈Steinn〉當然是用冰島語,讓敲擊/電音/搖滾/弦樂輾轉反側地交融、山雨欲來的低迴室樂電幻後搖滾〈Ar Maen Bihan〉是以法國少數民族語言布列塔尼語獨白——上世紀60年代,在法國布列塔尼半島的學校是禁說布列塔尼語的,因為布列塔尼半島要爭取獨立。為專輯作結的〈Meteorite〉,則有前蘇格蘭樂團Arab Strap主唱Aidan Moffat以濃厚蘇格蘭口音作電影感獨白與獻唱。
毋庸置疑,Yann從不是固步自封的音樂家,他從不甘心只有局限於所謂的「現代古典」、「新古典」音樂框架內。所以到了先後在2010及11年發表的兩張專輯《Dust Lane》和《Skyline》,我們正見證到他朝向獨立/另類搖滾範疇的探討,進入其新的一個音樂階段,打造出跨越獨立搖滾、民歌、古典、電音、實驗、Krautrock的折衷性混種搖滾樂風,甚至得以被納入Post-Rock之列。而且熱衷舉行舉行巡演的Yann,在現場演出時亦站出來演奏結他或電子合成器甚至充當主唱,彷彿要重新樹立出其獨立搖滾樂手姿態,實行要否定外界把他誤作古典音樂出身的電影配樂作曲家之形象標籖。
繼《Skyline》之後三年來的新作《∞ (Infinity)》,是現年44歲的Yann Yann之第八張個人專輯,他之所以把專輯命名為Infinity,因為「無限」的符號∞就是打橫的8字。他說:「不是我選擇(唱片)標題,而是標題選擇了自己。」
Yann生於法國布列塔尼半島港口城市布雷斯特,曾居於觀光城市雷恩,地靈人傑,所以他的音樂亦素有一種風光明媚的氣息。而《∞ (Infinity)》不單是他走遍冰島雷克雅未克、法國韋桑島及布列塔尼半島所灌錄,在創作過程中還到過丹麥法羅群島、英國德雲郡及康和郡取材,曾住過露營車、也曾帶著Laptop電腦作單車之旅,那都是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專輯的三輯預告短片,亦分別是在冰島、法國韋桑島及布列塔尼半島、丹麥法羅群島所拍攝。所以《∞ (Infinity)》的曲目亦全然吸納著大自然的靈秀氣而來,內容也是圍繞著石頭、礦物與自然生態為題,背後是「生與死」的概念。
專輯開場曲〈∞〉便是如斯隔世空靈的Ambient樂章,暗藏古典管弦樂之片段。在《∞ (Infinity)》裡已找不著從前那種思古幽情的小品,但是這次Yann卻重拾回他的招牌式玩具鋼琴演奏,他把玩具樂器、原音樂器與弦樂轉化成電子化聲音,再以數碼音樂形式來通過Laptop進行製作,這是《∞》的衍生過程。
在「無限」的主題底下,時而意境朦朧、時而地動山搖,祭出是廣闊無涯、不受任何音樂流派所羈絆的折衷性Avant Rock。如先行單曲〈A Midsummer Evening〉由耐人尋味的神秘朦朧氛圍帶出,走到晶瑩剔透的電幻意境,再到明快Motorik節奏下的柔揚流行曲子,是他的Epic之作。古雅盎然、美麗柔揚的〈Slippery Stones〉帶大家躡手躡腳走到石澗,由夢幻敲擊聲帶出的大合唱曲目〈Lights〉有如晨光初露般美不勝收,意境神秘幽悒〈In Our Minds〉是如斯感覺孤零零的Post-Rock。
這張走訪不同地方周遊列國創作與灌錄出來的專輯,除了英語之外,當中的歌曲也包含著多種語言演繹。由慘悲愴前奏帶出的〈Grønjørð〉是唱丹麥法羅語,有全女班冰島樂團amiina演奏弦樂與獻聲的〈Steinn〉當然是用冰島語,讓敲擊/電音/搖滾/弦樂輾轉反側地交融、山雨欲來的低迴室樂電幻後搖滾〈Ar Maen Bihan〉是以法國少數民族語言布列塔尼語獨白——上世紀60年代,在法國布列塔尼半島的學校是禁說布列塔尼語的,因為布列塔尼半島要爭取獨立。為專輯作結的〈Meteorite〉,則有前蘇格蘭樂團Arab Strap主唱Aidan Moffat以濃厚蘇格蘭口音作電影感獨白與獻唱。
2014年5月12日星期一
Liz Green:汪洋中的鋼琴
沒錯,英國曼徹斯特的女唱作歌手Liz Green的歌曲是有著簡樸無華的舒舒服服曲風、溫暖而帶點脆弱的民歌演繹嗓音、很英倫詩意的詞藻、淡淡然思古幽情的文藝詩意音樂情味,作為主打文青市場的音樂藝人。然而,若果把Liz說作華文媒體所謂的小清新,那絕對是肯定低估了她吧。
Liz聽來溫婉清幽歌聲,感覺總是有點苦澀與不尋常的表現方式;她的Acoustic-Folk歌曲當中,不難聽到來自爵士、藍調與古老的Cabaret音樂之薰陶。Liz Green得以縈繞心頭的音樂韻味,正是出於那份復古的陳舊氣息,也是其獨立音樂氣息所在。事實上,對Liz影響最深遠,是藍調歌手兼結他手Son House與爵士女伶Billie Holiday——他們都是上世紀1930年代已出道的音樂傳奇。所以外界都形容她的音樂是屬於20世紀上旬,而多於21世紀今時今日的東西。
跟首張專輯《O, Devotion!》闊別三年,Liz終告帶來她的第二張專輯《Haul Away!》。Liz說她從不是、亦永遠不是得以多產的創作人,她的歌曲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孕育期、在腦海裡構思多時下而來。而Liz的兩張專輯,都是她與Liam Watson聯袂監製,而且同時是在Liam的倫敦著名Analogue錄音室Toe Rag Studios灌錄,貫徹她的復古作風。
《O, Devotion!》與《Haul Away!》,Liz形容這是陸地與海洋的分別;所以一向以素顏亮相的她,今次也帶來了這個海洋造型。
減低了民歌的模式而多了爵士樂之取向,在《Haul Away!》裡的歌曲,那都有如身處船上小屋的搖曳之感。無論是專輯開場曲〈Battle〉在古樸Banjo下的藍調民謠情歌,抑或由低音大提琴帶出的先行單曲〈Rybka〉之爵士幽情、〈Empty Hands Blues〉迴盪著藍調與爵士兩個層次之間、〈Where the River Don't Flow〉的愉快酒館Cabaret、〈Into My Arms〉好比童謠般真摯的情感,都是活像在海上飄盪而來。主題曲〈Haul Away!〉的鋼琴前奏好讓我聯想到Lou Reed的〈Perfect Day〉,然後卻祭出了南美音樂色彩。
《Haul Away!》與前作的另一分別,是今次Liz開始玩奏鋼琴。自言沒有高超鋼琴造詣的她,近年乃在床邊設置了一台鋼琴,以讓她午夜夢迴時可以迅速把旋律靈感寫下來。她說她也聽很多鋼琴主導的音樂如Thelonious Monk抑或Nina Simone的。所以在專輯裡所聽到,大多數都是Piano-Based的歌曲,甚至乎〈Little I〉這首憂傷戚然、詩意盎然的鋼琴樂章(伴以大提琴),更是她第一首純音樂曲目,恍如回到New Age Music年代。
Liz聽來溫婉清幽歌聲,感覺總是有點苦澀與不尋常的表現方式;她的Acoustic-Folk歌曲當中,不難聽到來自爵士、藍調與古老的Cabaret音樂之薰陶。Liz Green得以縈繞心頭的音樂韻味,正是出於那份復古的陳舊氣息,也是其獨立音樂氣息所在。事實上,對Liz影響最深遠,是藍調歌手兼結他手Son House與爵士女伶Billie Holiday——他們都是上世紀1930年代已出道的音樂傳奇。所以外界都形容她的音樂是屬於20世紀上旬,而多於21世紀今時今日的東西。
跟首張專輯《O, Devotion!》闊別三年,Liz終告帶來她的第二張專輯《Haul Away!》。Liz說她從不是、亦永遠不是得以多產的創作人,她的歌曲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孕育期、在腦海裡構思多時下而來。而Liz的兩張專輯,都是她與Liam Watson聯袂監製,而且同時是在Liam的倫敦著名Analogue錄音室Toe Rag Studios灌錄,貫徹她的復古作風。
《O, Devotion!》與《Haul Away!》,Liz形容這是陸地與海洋的分別;所以一向以素顏亮相的她,今次也帶來了這個海洋造型。
減低了民歌的模式而多了爵士樂之取向,在《Haul Away!》裡的歌曲,那都有如身處船上小屋的搖曳之感。無論是專輯開場曲〈Battle〉在古樸Banjo下的藍調民謠情歌,抑或由低音大提琴帶出的先行單曲〈Rybka〉之爵士幽情、〈Empty Hands Blues〉迴盪著藍調與爵士兩個層次之間、〈Where the River Don't Flow〉的愉快酒館Cabaret、〈Into My Arms〉好比童謠般真摯的情感,都是活像在海上飄盪而來。主題曲〈Haul Away!〉的鋼琴前奏好讓我聯想到Lou Reed的〈Perfect Day〉,然後卻祭出了南美音樂色彩。
《Haul Away!》與前作的另一分別,是今次Liz開始玩奏鋼琴。自言沒有高超鋼琴造詣的她,近年乃在床邊設置了一台鋼琴,以讓她午夜夢迴時可以迅速把旋律靈感寫下來。她說她也聽很多鋼琴主導的音樂如Thelonious Monk抑或Nina Simone的。所以在專輯裡所聽到,大多數都是Piano-Based的歌曲,甚至乎〈Little I〉這首憂傷戚然、詩意盎然的鋼琴樂章(伴以大提琴),更是她第一首純音樂曲目,恍如回到New Age Music年代。
2014年5月9日星期五
The Horrors:光之新浪漫
來自英國濱海紹森德的The Horrors,以高個子主唱Faris Badwan為首的他們早已不再是七年前在其首張專輯《Strange House》裡,那隊神經質的Garage-Psych-Goth-Punk樂隊。經歷過重大的蛻變過程之後,其歌曲來得愈來愈修飾與旋律化、愈來愈「好聽」,此乃不爭之事實。從脫胎換骨而來的《Primary Colours》到《Skying》,再到最新的第四張專輯《Luminous》,那好比構成樂隊的進化三部曲,漸漸樹立出他們的唯美氣息。
The Horrors的聲音,就相對於其專輯唱片封面設計的演進那樣,愈來愈富色彩感,連他們早前登上英國音樂週報《NME》封面,配上亦是七彩繽紛的背景。在其倫敦東部錄音室所灌錄的《Luminous》,就一如其唱片名字的意思般,是他們更為明亮、自信、色彩感,以及用上更多電子合成器聲響(Faris說他們乃把結他弄得聽似電子合成器)的專輯,甚至我會義無反顧地用上「浪漫」、「陽光」與「動聽」等字眼來形容今次The Horrors的歌曲。
《Luminous》再次是The Horrors跟合作無間的Craig Silvey聯袂監製,碟如其名地,今次的歌曲乃散發出自然的亮麗光芒。雖然他們的作品仍有著一定的實驗性與迷幻氣息,但已處理得日趨精良與渾圓。所以毋庸置疑這是The Horrors迄今最為動聽而平易近人的專輯——但平易近人卻不代他們只要做出討好市場的歌曲,也是何解樂隊要用上長達七分多鐘的〈I See You〉來作為這次的先行單曲。
跨越十五個月製作,《Luminous》之另一重點是The Horrors在不趕急的情況下慢工出細貨地創作與灌錄出來的專輯,Faris說:「如果你為你所做出的一張唱片感到高興,我估你會經常恐懼日後你會不知怎麼地永不能再寫出好歌來。但我想在我們之間,我們不會讓我們不高興的東西面世,所我可以想像到我們能花上十年時間來完成某些東西,而多於作為一隊每張唱片都在退步中的樂隊。」
在《Luminous》裡所聽到,是The Horrors經過精煉淨化後的聲音,譜寫出美好的歌曲。開場曲〈Chasing Shadows〉在長長的前奏下是多麼如夢似幻而來,引伸出這首流麗輕盈的歌曲,Faris從未唱得如此的溫柔。先行單曲〈I See You〉由歐陸式迷魂電音Sequence帶出,遇上80年代New Wave / Post-Punk紀元的新迷幻風聲音,某些地方能夠令我聯想到Echo & The Bunnymen的〈Bring on the Dancing Horses〉,湊合出來是相當浪漫而爽朗的Epic之作。新單曲〈So Now You Know〉在Ambient結他前奏之後來得豁然明媚,美好得猶如在雲端上飛翔,感覺又似後期The Chameleons的美好柔揚Post-Punk曲子——我早已說過Faris唱得像Mark Burgess吧。
再聽〈First Day Of Spring〉乃曲如其名般予人如沐春風感覺,活像清爽又迷幻時的Echo & The Bunnymen,下半部轉入Motorik節拍。跟著名製作人Paul Epworth合寫的〈Falling Star〉是The Horrors前所未有地溫婉輕柔的流行曲,一下子彷彿回到80年代Modern Pop的好時光。〈In and Out Of Sight〉有著如Kraftwerk般的科幻電音引子,這首新浪潮式Electro-Pop歌曲在Faris美麗的夢藝唱腔下,竟足以叫我不禁拿出挪威樂團A-ha作相提並論,所以〈Sleepwalk〉在猶如溫暖版Gary Numan之曲風下有點「新浪漫」的感覺也不過分吧。
〈Change Your Mind〉這首猶如月色般的Dream-Pop Ballad更是美麗迷人得沒話說,漂亮得飄飄然。他們仍繼續帶來滿溢My Bloody Valentine影響的Noise-Pop歌曲〈Jealous Sun〉,當然這是屬於修飾的詮釋吧。 初夏感覺與The Horrors,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然而聽著這張《Luminous》,那的確讓我聽到一份美好的初夏情味,適合初夏天氣欣賞。
The Horrors的聲音,就相對於其專輯唱片封面設計的演進那樣,愈來愈富色彩感,連他們早前登上英國音樂週報《NME》封面,配上亦是七彩繽紛的背景。在其倫敦東部錄音室所灌錄的《Luminous》,就一如其唱片名字的意思般,是他們更為明亮、自信、色彩感,以及用上更多電子合成器聲響(Faris說他們乃把結他弄得聽似電子合成器)的專輯,甚至我會義無反顧地用上「浪漫」、「陽光」與「動聽」等字眼來形容今次The Horrors的歌曲。
《Luminous》再次是The Horrors跟合作無間的Craig Silvey聯袂監製,碟如其名地,今次的歌曲乃散發出自然的亮麗光芒。雖然他們的作品仍有著一定的實驗性與迷幻氣息,但已處理得日趨精良與渾圓。所以毋庸置疑這是The Horrors迄今最為動聽而平易近人的專輯——但平易近人卻不代他們只要做出討好市場的歌曲,也是何解樂隊要用上長達七分多鐘的〈I See You〉來作為這次的先行單曲。
跨越十五個月製作,《Luminous》之另一重點是The Horrors在不趕急的情況下慢工出細貨地創作與灌錄出來的專輯,Faris說:「如果你為你所做出的一張唱片感到高興,我估你會經常恐懼日後你會不知怎麼地永不能再寫出好歌來。但我想在我們之間,我們不會讓我們不高興的東西面世,所我可以想像到我們能花上十年時間來完成某些東西,而多於作為一隊每張唱片都在退步中的樂隊。」
在《Luminous》裡所聽到,是The Horrors經過精煉淨化後的聲音,譜寫出美好的歌曲。開場曲〈Chasing Shadows〉在長長的前奏下是多麼如夢似幻而來,引伸出這首流麗輕盈的歌曲,Faris從未唱得如此的溫柔。先行單曲〈I See You〉由歐陸式迷魂電音Sequence帶出,遇上80年代New Wave / Post-Punk紀元的新迷幻風聲音,某些地方能夠令我聯想到Echo & The Bunnymen的〈Bring on the Dancing Horses〉,湊合出來是相當浪漫而爽朗的Epic之作。新單曲〈So Now You Know〉在Ambient結他前奏之後來得豁然明媚,美好得猶如在雲端上飛翔,感覺又似後期The Chameleons的美好柔揚Post-Punk曲子——我早已說過Faris唱得像Mark Burgess吧。
再聽〈First Day Of Spring〉乃曲如其名般予人如沐春風感覺,活像清爽又迷幻時的Echo & The Bunnymen,下半部轉入Motorik節拍。跟著名製作人Paul Epworth合寫的〈Falling Star〉是The Horrors前所未有地溫婉輕柔的流行曲,一下子彷彿回到80年代Modern Pop的好時光。〈In and Out Of Sight〉有著如Kraftwerk般的科幻電音引子,這首新浪潮式Electro-Pop歌曲在Faris美麗的夢藝唱腔下,竟足以叫我不禁拿出挪威樂團A-ha作相提並論,所以〈Sleepwalk〉在猶如溫暖版Gary Numan之曲風下有點「新浪漫」的感覺也不過分吧。
〈Change Your Mind〉這首猶如月色般的Dream-Pop Ballad更是美麗迷人得沒話說,漂亮得飄飄然。他們仍繼續帶來滿溢My Bloody Valentine影響的Noise-Pop歌曲〈Jealous Sun〉,當然這是屬於修飾的詮釋吧。 初夏感覺與The Horrors,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然而聽著這張《Luminous》,那的確讓我聽到一份美好的初夏情味,適合初夏天氣欣賞。
2014年5月1日星期四
Thievery Corporation:尋找巴薩諾瓦根源
大家都知道美國華盛頓市Downtempo / Loungcore二人組Thievery Corporation所帶來的,都是一種賦予高度折衷性意義電音,得以包容著Bossa Nova、Dub、Jazz、Reggae / Dancehall、Breaks,甚至是印度音樂、中東音樂、迷幻音樂而來。而Bossa Nova正是他們身上一項不可或缺的重大薰陶——當初Rob Garza和Eric Hilton走在一起合作時,正因為他們對巴西Bossa Nova與牙買加Dub樂有著共同的喜好,從而以這些元素來合成與創造出樂團的Downtempo電音。
在Downtempo圈中Thievery Corporation早已貴為天團級名字,作為繼《Culture of Fear》之後睽違三年的新作,樂隊在其第七張專輯《Saudade》裡乃實行放下了摩登的電音製作身段,而反璞歸真地投向復古而有機性的Bossa Nova音樂姿態,帶來他們開宗明義的Bossa Nova專輯,是一次Thievery Corporation之還原基本步。
《Saudade》的出現,是因為Rob和Eric有感到電音舞曲世界已達至飽和以及缺乏樂手合作性,所以他們實行回歸基本,以有機性的真演奏形式,灌錄出這張向巴西Bossa Nova尋根的專輯出來。這次影響著他們的除了Antônio Carlos Jobim、Gal Costa、Luis Bonfá等巴西音樂家之外,還有Serge Gainsbourg的法國音樂,Ennio Morricone的電影配樂,以及Electro-Samba女唱作歌手Isabelle Antena。
今次他們找來五把女聲作獻唱演繹,包括合作無間的LouLou Ghelichkhani、Nouvelle Vague的Karina Zeviani、唱作人Shana Halligan、阿根庭女伶Natalia Clavier與新名字Elin Melgarejo,她們唱出的都是如斯清雅始人、舒舒服服與有著長青條件的Bossa Nova風味小品歌曲。
人靚聲甜的LouLou依然唱得最多,如沐春風的開場曲〈Décollage〉已是多麼美不勝收,〈Firelight〉來得意態撩人,〈No More Disguise〉以管弦樂勾勒出濃濃電影音樂感,而〈Le Coeur〉又換上法式爵士浪漫。Karina唱的〈Meu Nego〉清爽得沒話說,〈Nos Dois〉泛著迷惑的爵士幽情;Elin唱的〈Quem Me Leva〉是多麼風光明媚,〈Para Sempre〉是一片陽光與海灘的風景;Natalia唱的〈Claridad〉營造出幽美夢幻氛圍,Shaun唱的〈Depth of My Soul〉是另一首電影感濃濃而憂傷淒美的歌曲。
唯一的純音樂是主題曲〈Saudade〉,來得似十足經典巴西組合Los Indios Tabajaras的懶洋洋Brazilian結他音樂。
在《Saudade》面世之同時,Thievery Corporation亦宣佈其自家廠牌Eighteenth Street Lounge Music (ESL Music)結業的消息。即使他們強調Thievery Corporation亦會繼續如舊製作音樂,但仍是叫人不勝唏噓。
在Downtempo圈中Thievery Corporation早已貴為天團級名字,作為繼《Culture of Fear》之後睽違三年的新作,樂隊在其第七張專輯《Saudade》裡乃實行放下了摩登的電音製作身段,而反璞歸真地投向復古而有機性的Bossa Nova音樂姿態,帶來他們開宗明義的Bossa Nova專輯,是一次Thievery Corporation之還原基本步。
《Saudade》的出現,是因為Rob和Eric有感到電音舞曲世界已達至飽和以及缺乏樂手合作性,所以他們實行回歸基本,以有機性的真演奏形式,灌錄出這張向巴西Bossa Nova尋根的專輯出來。這次影響著他們的除了Antônio Carlos Jobim、Gal Costa、Luis Bonfá等巴西音樂家之外,還有Serge Gainsbourg的法國音樂,Ennio Morricone的電影配樂,以及Electro-Samba女唱作歌手Isabelle Antena。
今次他們找來五把女聲作獻唱演繹,包括合作無間的LouLou Ghelichkhani、Nouvelle Vague的Karina Zeviani、唱作人Shana Halligan、阿根庭女伶Natalia Clavier與新名字Elin Melgarejo,她們唱出的都是如斯清雅始人、舒舒服服與有著長青條件的Bossa Nova風味小品歌曲。
人靚聲甜的LouLou依然唱得最多,如沐春風的開場曲〈Décollage〉已是多麼美不勝收,〈Firelight〉來得意態撩人,〈No More Disguise〉以管弦樂勾勒出濃濃電影音樂感,而〈Le Coeur〉又換上法式爵士浪漫。Karina唱的〈Meu Nego〉清爽得沒話說,〈Nos Dois〉泛著迷惑的爵士幽情;Elin唱的〈Quem Me Leva〉是多麼風光明媚,〈Para Sempre〉是一片陽光與海灘的風景;Natalia唱的〈Claridad〉營造出幽美夢幻氛圍,Shaun唱的〈Depth of My Soul〉是另一首電影感濃濃而憂傷淒美的歌曲。
唯一的純音樂是主題曲〈Saudade〉,來得似十足經典巴西組合Los Indios Tabajaras的懶洋洋Brazilian結他音樂。
在《Saudade》面世之同時,Thievery Corporation亦宣佈其自家廠牌Eighteenth Street Lounge Music (ESL Music)結業的消息。即使他們強調Thievery Corporation亦會繼續如舊製作音樂,但仍是叫人不勝唏噓。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