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6日星期六

Still Corners:夢角落

當我第一次聽到Still Corners的時候,我乃義無反顧地把他們歸納為Dream-Pop隊伍。Still Corners由音樂製作人兼全能樂手Greg Hughes與女主唱Tessa Murray所發起,Greg是美國人,因為一次到訪英國倫敦時巧遇上Tessa,所以他亦決定留在倫敦組織樂隊與發展。因此,Still Corners亦是一隊英國樂團。

成軍數載的Still Corners,如今為他們出版首張專輯《Creatures of an Hour》的,是美國獨立名廠Sub Pop,而非英國本土的唱片廠牌。當現在的Dream-Pop運動早已由英國而轉移陣地到美國發展,Greg是美國樂手,那麼其實Still Corners又可否納入為當今北美洲Dream-Pop新浪之一分子呢?

Tessa唱出出塵空靈的淒迷嗓音,歌曲緩緩的中板歌曲節奏、幽美的意境氛圍,他們的Dream-Pop聲音聽來就有如Cocteau Twins的後裔;然而Greg的殺手鐧,是為歌曲營造出濃濃的電影音樂感,所以他們亦被拿來跟Julee Cruise作相提並論;甚至其曲式上存有的Shoegaze底蘊,也是何解有媒體形容他們為Dream-Gaze——即Dream-Pop與Shoegaze / Nu-Gaze的通婚吧。

《Creatures of an Hour》的開場曲兼主打單曲〈Cuckoo〉正是如斯意境迷濛、有著懾人冷豔氛圍的萬般幽美Dream-Pop歌曲。曾作EP發行的〈Endless Summer〉好比讓Slowdive(要Rachel Roswell主唱時)乘著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的節奏而來,而由簡約電子琴帶出的〈Circulars〉我會形容是Broadcast與 Shoegaze的混合體,兩者皆見其Shoegaze基因。

踏著Motorik Beat而來的〈Submarine〉則實行把60年代Surf-Pop以Dream-Pop / Nu-Gaze形式詮釋出來。

再聽〈I Wrote in Blood〉和〈Velveteen〉那種神秘迷惑的電影感,無論是放在David Lynch或王家衞電影裡皆合用。〈The Twilight Hour〉和〈Demons〉的飄逸淒美情味是多麼的縈繞心頭,而溫婉窩心之作〈The White Season〉的鏗鏘琴音,更令歌曲美麗如音樂盒樂曲。


2011年11月22日星期二

Mogwai:我遲到總好過無到

蘇格蘭格拉斯哥Post-Rock班霸Mogwai三度來香港,我都看足三場——不,其實只是兩場半而已。畢竟昨天Mogwai在KITEC的Rotunda 1舉行他們的第三次香港音樂會,我只能看了半場而已。

因為昨天Mogwai的香港音樂會,正踫上老婆生日的大日子(也是搞手Michael的生日呢)。於是黃昏在家弄了一頓豐富的晚飯,與妻兒用膳後,再洗好了碗碟,才衝衝趕去KITEC。幸好,現在由新居往KITEC才只需二十多分鐘而已。

遲到總好過無到,最終我也看了接近一小時Mogwai的演出,已蠻滿足了。

三次看Mogwai的音樂會,三次都有來得不一樣的體驗。對於死硬派的「魔怪迷」來說,他們認為最好看的一定是2004年那場,整晚都是時靜時嘈、此起彼落、突然爆出的Post-Rock。但其實多年來他們的音樂都在不斷整頓中。今次Mogwai除了由以往的演講廳而「升呢」到Rotunda 1演出外,他們亦配合到錄像視頻的播放,令其Post-Rock樂曲演奏增添了視覺的官能。也發覺現在Mogwai的演奏,乃多了幾分細膩。

對我來說的一個小驚喜,是Mogwai帶同《Hardcore Will Never Die, But You Will》裡客席黑人樂手Luke Sutherland來港,為音樂會客串結他與主唱。Luke是來自昔日Too Pure旗下樂團Long Fin Killie,當年我也蠻喜歡他們呢。

當Encore時玩出〈How to Be a Werewolf〉並配以那在市郊路上踏單車馳騁的影片,實在看得心扉敞開。

2011年11月19日星期六

Drive:80年代電子配樂

這陣子,大家都在談論著美藉丹麥裔導演Nicolas Winding Refn的電影《Drive》(我不喜歡稱其香港譯名《極速罪駕》)。即使影片談不上怎樣驚為天人,但毋庸置疑是一齣酷極了的片子,拍得很美,甚有80年代犯罪片的浪漫不羈情味,看後不其然模仿Ryan Gosling走路慢半拍的動作(我本是走路很急的人呢)。

在此我還想說說《Drive》的電影原聲專輯。

就是要營造那種「80年代式浪漫」——80年代、電子音樂、歐陸流行樂,是《Drive》之電影配樂與插曲的大前提。Nicolas找來1989年Steven Soderbergh電影《Sex, Lies, and Videotape》的配樂師Cliff Martinez為《Drive》操刀(也猛然醒起此君曾是早年Red Hot Chili Peppers的鼓手)。當年《Sex, Lies, and Videotape》是Soderbergh深受Brian Eno的Ambient Music影響下出來的電影,而Cliff帶來也是很Ambient的配樂。

如今Cliff為《Drive》主理的電影配樂,正是回到他在《Sex, Lies, and Videotape》時的Ambient電子氛圍音樂路線,甚至他更特意找回Vintage電子合成器演奏,也沒有用上荷里活電影式管弦樂。但Cliff的Ambient配樂並不獨是很Eno那種,如〈Where’s the Deluxe Version〉、〈After the Chase〉、〈Hammer〉、〈Bride of Deluxe〉,便令我想到德國Tangerine Dream以Sequence作主導、扣人心弦的電子配樂。

而《Drive》更叫人津津樂道,是那幾首別出心裁地選用的插曲。影片以法國Electro House製作人Kavinsk與巴西樂團CSS女主唱Lovefoxxx合作的2010年單曲〈Nightfall〉,在Vocoder與女聲合唱下,來得很Giorgio Moroder的歐陸Electro-Ballad風格(〈Midnight Express〉主題曲那種)。加拿大/美國組合Desire的Electro-Pop作品〈Under Your Spell〉滿溢新浪漫色彩,由法國電子樂手David Grellier化身College與Electric Youth合作的〈A Real Hero〉亦是如斯溫婉浪漫、美不勝收的Synth-Pop Ballad曲目。反而波特蘭Disco-Punk樂團Chromatics取自其2009年專輯《Night Drive》內的〈Tick Of The Clock〉卻是一首Minimal / Ambient樂章。

電影裡亦出現了Brian Eno 的〈An Ending (Ascent)〉,可惜沒有放在電影原聲專輯內。


2011年11月16日星期三

Body Language:身體語言在說話

來自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的Body Language,毋庸置疑他們來得甚有紐約文化大溶爐的特質。看看樂團的陣營,兩位發起人Grant Wheeler和Matt Young是白種青年,繼而拓攬了黑人女歌手Angelica Bess,最後再找來在NYU攻讀音樂的香港男生(我不想用「港男」二字)鼓手Ian Chang加入,隊型上已很有紐約市的個性吧。

在音樂上,大抵Body Language會被介定為Indietronica樂團。而他們的曲風,是將House、Indie-Pop、Downtempo、Funk與Soul共冶一爐而來,尤其是在輕盈的House電音曲式底下,其聲音乃甚有美好溫婉的Soulful底蘊,來得不溫不火。

《Social Studies》是Body Language的首張專輯,Angelica、Matt和Grant都同是歌手,能夠有三個主唱的樂團,他們的歌曲正可有著多重味道而來。

無論是Angelica與Matt作男女二重唱的專輯開場曲〈You Can〉所散發出的柔揚Soulful情味,還是Angelica獨唱並配以鏗鏘Glockenspiel的主題曲兼單曲〈Social Studies〉那份清雅怡人的Soul-Pop氣息,Body Language的歌曲都是叫人聽得舒舒服服。而將會作為下一張單曲的〈Holiday〉,便是為聖誕節而設的溫暖可人流行小品。

〈Tempoture〉是他們Dream-Pop的時候(當然仍是多麼的Soulful),〈Seeds Of Sight〉綻放出南美民族節奏,〈Running〉單聽主唱部分那根本是很Indie-Pop(甚至是Britpop)的東西,Body Language的音樂就是如此包含著多元的素材,但卻又不是刻意的來個「大包圍」,反之感覺乃頗統一。看過他們被標籤為Nu-Disco,比如另一先行單曲〈Falling Out〉所發放出飽滿Soul-Funk Groove的Disco House曲風,還有〈We Got Enough〉這首Synth-Pop曲目的浮華璀燦Disco-Funk底蘊,他們皆的士夠格得起。


2011年11月12日星期六

Tom Waits:壞男人

從事音樂媒體工作多年,當我聽到一張妙不可言的唱片時,固然想第一時間與大家分享、實行先寫為快。然而來到今天,我寫音樂文章已不是以「鬥快」為目的,若然遇上真的很棒很棒很棒的唱片,我反而想聽耐一點、經過沉澱之後才動筆。比如Tom Waits的全新專輯《Bad As Me》,購來已差不多兩星期、完完整整地聽過十多遍,方為它動筆。(其實第一篇是寫了給下期《Artplus》,然後才寫這篇。)

我弄得煞有介事地去寫Tom Waits的《Bad As Me》,因為這是他足足七年來的全新專輯,前作已是2004年的《Real Gone》。在兩者之間,雖然他曾出版過罕有及從未發表曝光曲目3CD作品集《Orphans:Brawlers, Bawlers & Bastards》(2006年)和雙CD現場演出專輯《Glitter and Doom Live》(2009年),樂迷都不愁寂寞,但對於作為官方專輯的《Bad As Me》,那不得不叫人引頸以待,唱片也被指為Waits自《Mule Variations》以來取得最高評價的傑作。

《Bad As Me》裡一方面有著令人聽得扭動屁股的重節奏感Groovy歌曲,另一方面則是觸動心靈的溫婉美麗Ballad,而且來得曲曲皆精良。

繼《Rain Dogs》時的〈Singapore〉和《Mule Variations》的〈Big In Japan〉之後,Waits再一次以地方命名的曲目作為專輯的開場曲,Waits形容為「火車歌曲」的〈Chicago〉在其Banjo演奏與有如Steve Reich之簡約主義銅管樂絲絲入扣而來下,勾勒出強烈的節奏感。在Waits一手Tables鼓下而來的12 Bar藍調搖滾曲目〈Raised Right Men〉,其血淋淋感覺令人想到Nick Cave & The Bad Seeds的〈Red Right Hands〉。主題曲兼先行單曲〈Bad As Me〉帶來的直敲心房鼓擊、古巴電結他、神經質的唱腔,一切滿溢Garage Rock的粗獷狂放。而有著Einstürzende Neubauten般的節奏與拉鋸式結他,加上了機關槍聲、炸彈聲的〈Hell Broke Luce〉,是如此富有劇場色彩的烈性Avant Rock反戰歌。

今次的巨星樂手有The Rolling Stones結他手Keith Richards和Red Hot Chili Peppers的低音結他手Flea。即使結他手位置仍是與他合作無間的Marc Ribot 作主導,但Keith Richards的伴奏亦為專輯之焦點。一曲〈Satisfied〉便是向The Rolling Stones的1965年名曲〈(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作回應,曲中亦唱到”Now Mr. Jagger and Mr. Richards / I will scratch where I’ve bee itching”,但在Waits反反覆覆地唱道”I will have satisfaction / I will be satisfied”下,其實他仍一臉未滿足。

若要怦然心動的歌曲,〈Face To The Highway〉是很公路電影感的藍調鄉謠歌曲,而伴以古樸手風琴與小提琴下唱道”They pay me not to come home”的〈Pay Me〉,抑或自言是”I’m the last leaf on the tree” Country-Folk Ballad 的〈Last Leaf〉,皆是如斯縈繞心頭的窩心曲子。〈Back In The Crowd〉搖曳著古雅浪漫情懷,〈Kiss Me〉又是仿如置身古老酒館的爵士Ballad。Waits的歌聲可以愈來愈年輕,不再沙啞滄桑時,甚具電影感的Soulful之作〈Talking At The Same Time〉裡,Waits的假音演唱是從未如此的優美溫柔。對於唱腔的轉變,Waits打趣地回應是可能年紀大了而要扮後生來。

年初Waits獲選入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Bad As Me》又因其名氣效應而登上美國Billboard排行榜第六位與英國榜第十位,是他難得的Top 10專輯。他該「飲得杯落」了。


2011年11月11日星期五

Lou Reed & Metallica:適得其反

當Lou Reed這位來自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紐約市搖滾詩人遇上洛杉磯Metal班霸Metallica,彼此進行破天荒的聯袂合作。即使兩年前Metallica已曾為Reed在《The Rock & Roll Hall of Fame》的25週年音樂會作現場伴奏演繹他的舊作,然而過去Metallica卻是從不見得很受VU或Reed影響的樂團,甚至雙方乃予人風馬牛不相及之感。所以如今他們合作起來創作新歌,無疑定必能誘使大家好奇地去看看箇中會有甚麼驚喜出現。可是外界出來的回應,卻是貶多於褒。

《Lulu》是一張概念專輯,主題取材自德國劇作家法蘭克•維特金(Frank Wedekind)的兩部悲劇《地精》(Erdgeist / 1895年)和《潘多拉的魔合》(Die Büchse der Pandora / 1904年)裡的主角「露露」——及後奧地利作曲家貝爾格(Alban Berg)也曾將之創作成同名歌劇。

Lou Reed & Metallica其實並非只是一對四的關係,畢竟監製之一的Hal Willner以及客席Stand-Up Bass手Rob Wasserman都曾與Reed合作過,而電子樂手Sarth Calhoun又是其Metal Machine Trio之團員,彼此理應可以取得平衡。但問題是在〈Brandenburg Gate〉、〈The View〉、〈Mistress Dread〉、〈Iced Honey〉、〈Frustration〉等歌曲身上,那僅此是「Metallica為Lou Reed作品伴奏」/「Reed的曲子配上Metallica的Metal Riff」而已,Reed個性強烈的半吟半唱演繹、Metallica的霸道演奏,好比互相爭奪壓倒性的角色,那反而適得其反。

我不會像眾多音樂傳媒般給與狠狠的劣評,況且這也不算是差勁之作,只是不見有何石破天驚。我個人會傾向喜歡上半部分Avant-Rock、下半部分很Metallica的〈Cheat on Me〉,抑或〈Little Dog〉以至近20分鐘的〈Junior Dad〉這兩首較深邃而帶有實驗性的Avant-Rock歌曲,我不否認這是我偏好Reed的東西之關係。但其實如果《Lulu》能濃縮成單張專輯而非雙CD專輯的話,感覺應該會好一點。

2011年11月9日星期三

Justice:你說我們是浮跨吧

四年前,帶著秉承著Daft Punk之電子舞曲界恐怖分子姿態而來的法國巴黎二人組Justice,他們的首張專輯「十字架」《†》(Cross)打造出綻放狂野不覊搖滾基因動能的Electro House / Indie-Disco音樂實在叫人聽得大呼過癮。連翌年聯同巡演紀錄片一拼發表的張現場演出專輯《A Cross The Universe》,亦叫我聽得不奕樂乎。

然而Xavier de Rosnay和Gaspard Augé並沒有馬上再下一城,不禁令人懷疑「第二張專輯困難症」發生了在他們身上。直到2011年,Justice才終告帶來了他們的第二張專輯《Audio, Video, Disco.》。

當年《Cross》蓋著一個黑沉沉如Goth般的唱片封套,這次的《Audio, Video, Disco.》卻開場起來,兩者形成對比;事實上由城市夜晚而換上鄉村下午的的氛圍,祭出他們的「日間音樂」是今次的主旨。Justice並不想做出只為舞池而設的唱片,他們要再進一步與搖滾樂通婚,那不獨是向70年代搖滾取經,還要是那些年的Progressive Rock——別誤會,Justice所仿傚的並非最天馬行空的Prog Rock,而是來到70年代中期以降那些走向Middle-of-the-road的Prog Rock。

氣勢磅礡而來的開場曲〈Horsepower〉有如Arena Rock與Italo-Disco的混合體,甚至有段Riff更令我想起了Y.M.O. 的〈Technopolis〉。由英國Gay Icon歌手主唱的先行單曲〈Civilization〉,這首Electro-House-Rock歌曲那一如其再度由法國導演Romain Gavras執導的MV般來得地動山搖。

Electro House糅合搖滾樂,你可以說Daft Punk老早已做過,但這次Justice卻玩得浮誇得多——是70年代搖滾的浮誇,效果同樣過癮。短短的〈Canon (Primo)〉猶如Prog Rock樂團帶著古典薰陶的結他協奏曲,再帶出這首以Electro House配方奏出的Prog Rock曲目〈Canon〉。〈Brianvision〉開宗明義地向Queen的結他手Brian May致敬,那好比Giorgio Moroder的〈Chase〉配以Brian May的結他主奏。〈Parade〉讓〈We Will Rock You〉般節拍配以柔揚Space-Age / Easy-Listening電影配樂。

其他歌曲方面,由澳洲樂團Midnight Juggernauts歌手Vincenzi Vendetta演繹出的〈Ohio〉以人聲Harmonies來向Folk Rock名團Crosby, Stills & Nash致敬,但其電音曲式卻又很歐陸。紐約樂隊Diamond Nights歌手Morgan Phalen唱出的〈On ‘n’ On〉簡直好比Sparks(70年代時期)與Led Zeppelin相遇般,Morgan唱出了Russell Mael的矯飾,鼓擊節奏又很John Bonham,還有那長笛獨奏位亦是相當之Prog Rock技倆;另一Morgan主唱的〈New Land〉,我聯想到是Be Bop Deluxe那種有點通俗Glam Rock味道的Art Rock風格。

踏著巨大Funk House步伐的〈Helix〉是全碟最舞曲的一曲,來得近似Daft Punk的〈High Life〉或〈Face To face〉等《Discovery》時期作品。請留意專輯的無題Hidden曲目,非常之Giorgio Moroder式電影配樂的一曲。


2011年11月8日星期二

黃貫中:處心積慮

黃貫中上張由其自家廠牌Polar Bear Production出版的唱片,已是2006年的迷你專輯《狂人習作》,若要追溯阿Paul上張Full Length廣東專輯,更已是2004年的《我在存在》了。所以作為足足五年來的新作,《A小調協奏曲》毋庸置疑是多麼處心積慮而來。

蓋著一個改造自古典名廠Deutsche Grammophon的廠標下,在《A小調協奏曲》裡阿Paul並非要來個古典/搖滾Crossover,但卻是他自2001年首張同名專輯《黃貫中》以來風格最強烈與最具野心的一張作品。除主唱、結他、鍵琴與Programming外,今次也是首次由阿Paul包辦絕大部分低音結他彈奏的專輯。

《A小調協奏曲》以純音樂〈AM900序曲〉揭開序幕,一首很Pink Floyd的Prog Rock樂章(尤其是配合了環境聲響),然後卻又漸漸推至Jazz-Fusion起來。

今天阿Paul已毋須大搖大滾而來,換上是一種沉壓著而來的低調搖滾張力。早在2009年已發表的〈In The Name Of Rock〉在冷冷而酷極了的80年代英國新浪潮搖滾曲風下,因搖滾之名是源自那股沉鬱思緒。另一主打歌〈愛又怎麼樣〉是一首Anti-Love Song,扣人心弦得來又有點點John Barry的配樂氛圍。〈目空一切〉與〈Don’t Wake Me Up〉亦是那種奏出一股鬱結翳氣的搖滾歌曲。

〈這是我姿勢〉延續了〈初哥〉與〈Lady〉的Funk Rock風骨;交織著電影感仿弦樂下,〈Can’t Bring Me Down〉是被壓抑者(瘋子)的夫子之道,還有古典搖滾結他獨奏;乘著Drum Loop而來的〈我明白 我不明白〉是悽迷的電氣搖滾曲目;〈就地正法〉是開宗明義的Nu-Metal,〈這個荒唐無聊盲目的世界〉則是與24味合作的未世Rap-Metal歌曲。

《A小調協奏曲》的好戲在後頭。專輯最後是長達17分鐘的純音樂作品〈顛倒〉,實行跨越Classical Rock、Ambient、Downtempo Electronica、Jazz Rock、Prog Rock而來,是阿Paul繼〈貫中的動物園〉後最具野心的器樂曲目;如果尾段的Synth Horn能換上真銅管樂演奏,效果定會更佳。而更好戲在後頭,是Hidden曲目〈故事〉,這首苦澀幽悒的Acoustic-Folk曲子,由Beyond多年來的歌名串連成歌詞,是阿Paul對家駒與昔日Beyond歲月的追憶,第一次聽到此曲,心情的確很激動,聽得鼻子酸起來,意念上也令我想起了Prog Rock名團Barclay James Harvest來自1975年專輯《Time Honoured Ghosts》那首向The Beatles致敬、由The Beatles歌名串連成的〈Titles〉。

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

Loka:電影感大樂團

Ninja Tune旗下的Loka本是由Mark Kyriacou和Karl Webb於利物浦所組成的二人Downtempo電音組合,首張專輯《Fire Shepherds》在2006年面世後不久,Karl便離隊去,而Mark便以樂團的現場演出陣容來進行改組,逐步讓Loka拓展成為一支十多人的大樂團。

與《Fire Shepherds》相隔五年,在第二張專輯《Passing Place》裡Loka已全然脫胎換骨而來,實行把Jazz、Electronica、Post-Rock、Psychedelic、Classical與電影配樂共冶一爐,在概括眾多音樂素材之餘卻又能互相協條共融,毋庸置疑這是在這陣子叫我最為驚豔而聽得耳感滿足的一張唱片。

Mark繼續掌管電音製作人與鍵琴手的崗位,《Passing Place》在曾與Coil、Spiritualized、Julian Cope合作的威爾斯實驗電音樂手Thighpaulsandra(更曾與後者組成過Queen Elizabeth)之Aeriel Studios製作,而Thighpaulsandra亦擔任專輯錄音師與聯合製作人。再加上來自哥倫比亞的Lido Pimiento、加拿大的Eleanor Mante和威爾斯的Jaci Williams這三位歌唱家,以及威爾斯銅管樂團Beaumaris Seindorf Band,這是何解Loka大樂團得以人多勢眾而來。

沒錯,貫連著《Passing Place》的,是一份濃濃的電影音樂氛圍。首尾呼應的〈Entrance〉和〈Exit〉,前者猶如天旋地轉的電聲與山雨欲來之氛圍再接上悲愴女聲唱詠、後者意境迷濛的銅管樂,都來得電影感十足。

在Beaumaris Seindorf Band蕩氣迴腸的銅管樂下,此起彼落的〈As The Tower Falls〉是一首介乎Jazz Rock、Post-Rock與Lounge之間的樂章,〈The Tower〉有如Tortoise傾向Electric-Jazz風格的Post-Rock作品但卻配以優雅恰人的雙簧管主奏,〈Mirror Image Opposite〉亦是泛著電影配樂感的Post-Rock。

Loka的聲音是能夠來得那麼美不勝收,美得令人動容。〈The Sound Stars Make〉那古意盎然的雙簧管與鋼琴,是多麼的思古幽情。〈The Art Of Burning Bridge〉營造出的浪漫迷人朦朧美電影感,以雙簧管奏出一片田園風情。No Water的結他好比天上的孤星。〈Temporary External〉的幽美電影配樂感,Lido Pimienta之Ad-Lib唱詠已好比一件樂器般。

歌曲作品方面,主打單曲〈Sam Star〉讓Eleanor Mante以迷幻夢囈的嗓音與巨大的鼓擊絲絲入扣而來的Dream-Pop之作,就像Full Band版本的Air歌曲。率先收錄於《Ninja Tune XX》合輯的〈The Beauty In Darkness〉由Lido Pimienta以靡爛與帶著幽暗美的歌聲演繹出,歌曲扣人心弦地鋪陣出浮華的Jazz-Rock組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