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30日星期一

DJ Food:迷幻食材

2010年DJ Food來港為《Clockenflap》作打碟演出,那時已只剩下Strictly Kev一人。沒錯,本來DJ Food並不是一名唱片騎師/個人音樂藝人,而是由Ninja Tune廠牌主腦兼Coldcut成員Matt Black和Jonathan More、(PC)Patrick Carpenter以及與Strictly Kev所組的Collective,Matt和Jonathan早在十多年前已退出了,而PC亦因為要專注發展The Cinematic Orchestra而離隊,所以DJ Food也名正言順地成為了Kev一人的代號。 
多年來,DJ Food的官方藝人專輯產量並不多。在1995年那令人回味無窮的首張專輯《A Recipe For Disaster》後,要到2000年方帶來第二張專輯《Kaleidoscope》。現在DJ Food發表第三張專輯《The Search Engine》,更是其十二年來的新作——之前我還以為DJ Food不再灌錄唱片呢。
《The Search Engine》也是DJ Food由Strictly Kev獨挑大樑後的首張作品,利用Sample製作出來的迷幻音樂唱片,是今次的大前提,那跟近年UNKLE的音樂取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由以往的Breaks萬花筒而變作迷幻音樂萬花筒。

開場曲〈All Covered In Darkness〉帶來的Acidic電聲、Dr Rubberfunk奏出巨大的真鼓Breakbeat、獨立搖滾結他、神秘的獨白、迷幻的Chorus主唱,就此踏上DJ Food這次的迷幻音樂之旅。〈Sentinel (Shadow Guard)〉在高壓的電音張力下伴以是肥厚粗獷的Fuzz Bass而來,〈In Orbit Every Monday〉帶大家漫遊外太空, 〈Percussion Map (Pt.1)〉不僅有著Percussive的節奏也有著迷幻琴音、Acidic電聲與Vocoder人聲,〈A Trick of the Ear〉亦見到今天DJ Food的Tribal取向。而與Abstract Hip Hop製作人2econd Class Citizen合作、長達十一分鐘的〈Magpie Music〉,更是一個World / Tribal、Psychedelia、Downtempo、Jazz Breaks的音樂大熔爐。 

專輯內有三位客席歌手。Natural Self (又名Nathaniel Pearn)演繹出的〈The Illectrik Hoax〉令人聯想起昔日的Lo-Fidelity Allstars。但更矚目的是有The The靈魂人物Matt Johnson及邪釘No Wave / Industrial樂團Foetus的JG Thirlwell參與:Matt 主唱下DJ Food重玩了The The來自其1983年專輯〈Soul Mining〉裡的一曲〈GIANT〉,本以為這只是一個迷幻Indie-Dance版本,但到了下半部分卻綻放出Tribal敲擊;而〈Prey〉帶來JG Thirlwell的「鬼食泥」Goth腔與Fuzz Bass,是甚怪誕的Cult歌。

2012年1月27日星期五

Yuck:大年初四賀新春

踏入龍年的首場音樂會,是昨日大年初四由Songs For Children獻上英國倫敦樂團Yuck在Hang Out舉行的Live In Hong Kong音樂會,而Mike Middleton和Jane Blondel這對夫妻檔更為此而特製了Songs For Children的利是封,來派利是給友人與工作人員(但Mike說我已婚所以無份)。 
音樂會由The Yours擔任開場樂團,陣中加入了新結他手呢。

今次Yuck來港的只有Daniel Blumberg、Max Bloom、Jonny Rogoff和Mariko Doi四人,浮動性成員Ilana Blumberg(Daniel之妹)並沒有隨行;主唱Daniel果然活像少年Bob Dylan。
播放出以細野晴臣為首的日本傳奇性70’s Rock樂隊Happy End名曲《夏なんです》(Natsu Nandesu)(Yuck也在其日版專輯裡翻玩過、由Mariko主唱)之後,其演出以一曲〈The Base of a Dream Is Empty〉揭開序幕,可能大家都對這首B-Side歌較感到陌生,所以當跟著奏起〈Holing On〉時,樂迷的情緒才馬上飆升。

Yuck只曾出版過一張同名專輯《Yuck》,所以專輯內的十二首歌當中亦足足玩出了八首之多,〈Milkshake〉及〈Soothe Me〉等沒有放進專輯內的作品也自然少不了。Daniel與Max兩支結他互相互相交叉感染、奏出青春的騷動,爽勁悅耳而音量十足的獨立搖滾曲目全場不絕於耳;當Daniel溫婉地唱出〈Shook Down〉和Folky的〈Suicide Policeman〉等情感如細水長流的歌曲時,我們亦不禁唱和起來。而Max亦有他獨唱的〈Operation〉。
演出以〈Rubber〉作為壓軸,現場版來得迷幻非常、很The Velvet Underground,歌曲完結後Daniel還獨留在台上扭Effect大玩Feedback。樂隊並沒有作Encore。
音樂會完結後,我留在場內等待Yuck接受訪問,而Daniel則出了外面為他的畫冊舉行簽名會。看Mariko在台上一臉冷酷,但台下卻很友善;而胖子Johnny則一如其爆炸頭髮型般可愛。 Daniel終於返回場內了,那時他已有相當的醉意。結果我跟他與Max進行的訪問,二人說得滔滔不絕但有70%是答非所問。事後Daniel也表示歉意,說他已經好醉,但繼而又主動向我力薦他T-shirt上的英國唱作人A Grave With No Name,以及樂團Fanzine。而臨走前,他更忽然從後突襲熊抱了我30秒;他看來仍不願離去,最後要由紋身佬巡演經理人兼Engineer挾帶上車去,好搞笑,此君實在醉得多麼可愛。

2012年1月23日星期一

First Aid Kit:民謠少女姊妹花

多年來,我們都看著「90後」瑞典Country-Folk二人樂團First Aid Kit的兩姊妹Johanna Söderberg和Klara Söderberg在成長,尤其是當你曾看過她們早在2008年翻玩西雅圖Indie-Folk樂團Fleet Foxes一曲〈Tiger Mountain Peasant Song〉那被受廣傳的影片,都會仍記得當時才只有15歲的細妹Klara仍是一臉幼氣,來到近年她已長得亭亭玉立。反之由於First Aid Kit本已有著「早熟」的聲音,無論是她們憂傷美麗而縈繞心頭的鄉謠民歌,抑或家姊Johanna那把成熟世故的民歌唱腔,其音樂韻味卻沒有多大的改變,所改變了是她們的音樂製作。
2010年的處女專輯《The Big Black & The Blue》全是在她們瑞典家中的睡房灌錄,二人的樂手爸爸Benkt Söderberg就是監製,百分百Indie的製作。然而First Aid Kit在這個1月發表的第二張專輯《The Lion’s Roar》與前作的最大不同,是今次Söderberg姊妹乃遠赴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灌錄,並由Bright Eyes成員Mike Mogis兼著名唱片監製擔任製作人,他亦引進奧馬哈當地的樂手為她們伴奏,故今次First Aid Kit的民謠歌曲亦來得較注重編曲。
主題曲兼先行單曲〈The Lion’s Roar〉是多麼扣人心弦而雋永幽美的民謠曲目,搖曳著古樸的British Folk氣息。Söderberg姊妹說她們擅長譜寫與演繹Bitter-Sweet的傷感歌曲,如第二張單曲〈Emmylou〉雖然換上了窩心溫暖的Americana鄉謠歌路,但內容卻甚神傷;歌曲不但以殿堂級Country-Folk女唱作人Emmylou Harris命名,還提到了Johnny Cash、June Carter、Gram Parson等鄉謠傳奇的名字(I'll be your Emmylou and I'll be your June / And you'll be my Gram and your Johnny too)。

散發著淡淡然的美好情感的〈In the Hearts of Men〉,以幽幽的Mellotron琴音與Johanna的歌聲絲絲入扣而來。〈I Found A Way〉的意境猶如把大家帶到去塵土飛揚的蒼茫荒漠。淒美空靈的〈Dance To Another Tune〉定是她們今次最縈繞心頭的一曲,慘白得令人心碎。 

色澤明亮的Folk-Pop曲目〈Blue〉,所說是一位抑鬱的朋友在情人於交通意外後所發生的改變。聽在連綿鼓擊下的〈Wolf〉,她們猶如把大家帶到森林尋找狼群。而難得地調子愉快如置身營火會的〈King of the World〉,除了帶來紐約民謠搖滾樂團The Felice Brothers伴奏外,連Bright Eyes靈魂人物Conor Oberst亦在曲中的下半部分加入獻聲主唱,聽到Söderberg姊妹一同喊出一聲”Fire!”時,原來她們仍可以很少女。

2012年1月19日星期四

向New Order致敬:重塑權力、腐敗與謊言

久未試過如此帶著興奮的心情跑去購買一份音樂雜誌,所指的就是今期《Mojo》。那不單是今期他們為在去年秋天正式展開重組活動的New Order做了一個詳盡的封面專題,更重要是還隨刊附送了一張《Mojo Presents Power, Corruption & Lies Covered》的致敬合輯,找來十三組獨立/電音音樂單位,重新闡釋New Order整張1983年專輯《Power, Corruption & Lies》以及同年之單曲〈Blue Monday〉。 
1983年3月,New Order先發表了12"單曲〈Blue Monday〉,繼而再在5月推出其第二張專輯《Power, Corruption & Lies》。兩者之奠定性,是見證了他們由一隊Post-Punk結他樂團,在吸納著Kraftwerk與Giorgio Moroder的歐陸未來派電子音樂、紐約Electro-Disco、意大利Italo-Disco之影響下,從而投向了Synth-Based的姿態、踏上Electro-Pop路線。毋庸置疑,這是New Order音樂生涯上最具重要意義的一年。
留意封套上有Peter Hook給我的簽名
雖然《Mojo Presents Power, Corruption & Lies Covered》是隨雜誌免費贈送,但這卻是一張水準甚高的致敬合輯,質素並不遜色於幾年前《NME》那張向The Cure作致敬的《Pictures Of You》。
開宗明義向《Power, Corruption & Lies》作致敬,唱片封套便仿照了當年Peter Saville的設計,而歌曲次序也是依足New Order之原著。開場曲〈Age of Consent〉由紐約市Synth-Pop新貴二人組The Golden Filter玩出,這首清爽暢快之作在Penelope Trappes的夢幻嗓音下也變成迷惑幽美起來;德國柏林Post-Rock / Electronica樂團Tarwater奏出的〈We All Stand〉滿是冷冷而神秘的Teutonic電音音質,酷到不得了;蘇格蘭格拉斯哥Errors的〈The Village〉換來是介乎Dream-Pop與Synth-Pop之間的曲風,感覺卻是挺浪漫的;倫敦樂團S.C.U.M. 演繹出的〈568〉在有如天際漫遊的前奏後接上高壓Electro-Punk馳騁,來個撥亂反正;Brighton樂團Fujiya & Miyaji玩〈Your Silent Face〉在保留原曲的歐陸電子曲風之外亦加入他們的Motorik節奏;澳洲電音樂團Seekae把〈Ultraviolence〉變成Art Techno;倫敦電音二人組合Walls主理下的〈Ecstacy〉,引伸成一首不著邊際但又有點浪漫色彩的前衞電子樂章;而加拿大唱作人Dan Bejar化身的Destroyer玩出〈Leave Me Alone〉,是當中最Indie-Rock的一個演繹。

而〈Blue Monday〉則由挪威Electronica老手Geir Jenssen的Biosphere作改編,代入了很Deep而流麗的Euro-Disco節奏,但卻能保能到原曲的鋪排,只是我搞不清主唱的Megi是男還是女;緊接上是法國二人組Zombie Zombie操刀下〈Blue Monday〉的B-Side歌〈The Beach〉,這次卻Upbeat得多,雖然我認為他們其實是在玩〈Blue Monday〉而多於〈The Beach〉,因後者是沒有明顯的主唱(只有Vocoder),而Zombie Zombie的卻有清清楚楚的主唱部分。

合輯內還有三首Bonus曲目。曼城女唱作人Lonelady以甚Synth-Punk / New Wave的手法詮釋了〈Everything's Gone Green〉的B-Side作品〈Crisis And Whispers〉;倫敦樂團Another’s Blood玩出〈Thieves Like Us〉的B-Side曲目〈Lonesome Tonight〉泛著很80年代的英倫低調氣息;芬蘭Dark Disco 三人樂隊K-X-P帶來的〈Murder〉由殺手式的Bassline作主導,重塑了New Order粗獷的一面。

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The Big Pink:超粉紅

由Robbie Furze和Milo Cordell組成的英國倫敦二人Shoegaze / Noise-Pop樂團The Big Pink,繼2009年的首張專輯《A Brief History of Love》後,他們在2012年初發表他們的第二張專輯《Future This》,看到唱片監製一欄上放上了Paul Epworth的名字,那早已預料到樂隊在音樂上會發生相當的改變。 
當年Paul Epworth小試牛刀地曾為The Big Pink監製過〈Stop The World〉和〈Dominos〉這兩首單曲作品,其修飾的流行風格顯然跟他們的別的作品為迥異起來。現在《Future This》全盤交由Paul操刀監製,沒有了撲朔迷離的氛圍,不但歌曲繼續朝向富有強烈節奏感之曲風進發,甚至今次他們更早已揚言會帶著Hip Hop的薰陶而來——別誤會The Big Pink會變得怎樣不淪不類,那只是其歌曲顯得搶耳與正能量起來。 
聽今次The Big Pink的作品,就令我聯想到當年那些能夠一腳踏進Indie-Dance範疇的Shoegaze名團(比如Chapterhouse或Curve)。像道出尋找快樂的先行單曲〈Stay Gold〉,抑或說不想墮地新單曲〈Hit The Ground (Superman)〉,在陽光與明亮的Uplifting曲子下,仍不難尋見其Noise-Pop底蘊。而〈Jump Music〉便是乘著巨大Big Beat節拍而來的Indie-Dance歌曲,一下子彷彿叫我回到聽Lo-Fidelity Allstars的時代。〈1313〉還可以聽見他們如何將Synth-Pop節拍、悅耳流行曲調子與浩瀚結他噪音Droning共冶一爐。

黑人音樂基因更顯而易見,是〈Give It Up〉在Hip Hop節拍與Soulful曲子下,那根本是他們向White Soul探討;而碟末的〈77〉是他們對R&B Ballad的闡釋,主題曲〈Future This〉則好比配上了R&B曲式的Dream-Pop。

 也可以發覺The Big Pink寫出來的流行曲調子是可以很80’s Pop,Glitch電音曲式的〈The Palace (So Cold)〉如是,而〈Lose Your Mind〉的Chorus又可會令你想到Duran Duran嗎?甚至是〈Rubbernecking〉此曲,姑勿論交由Stadium Rock樂團抑或Boyband組合翻唱也沒有問題吧。當然,只要你再細聽The Big Pink的作品,都不難尋見點點不尋常元素。

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人人派對The People’s Party HK 2012:Metronomy | The Naked And Famous | The Jezabel

《The People’s Party 2012》是The People’s Party所主辦的小型音樂節巡演,首站昨晚在香港KITEC的Rotunda 3舉行,然後再會到台灣及新加坡。The People’s Party為我們一次過帶來了Metronomy、The Naked And Famous、The Jezabel等樂團(在台灣和新加坡站還加上了早前在《Clockenflap》演出過的Bombay Bicycle Club)。
來自澳洲悉尼的The Jezabel,女主唱Hayley Mary唱功了得,然而我總覺得他們的歌曲太正路如一眾女唱作歌手的作品,只是加上了Sheogaze結他而已。
來自紐西蘭的The Naked and Famous是一隊足以叫人看得驚豔的Electro-Pop / Dance-Punk現場演出樂團,Thom Powers與泰裔女將Alisa Xayalith(曾以為她是華人)的雙主唱演出固然出色,後者原來可以唱得那麼狂野;而歌曲能祭出強大的節拍動能,比聽唱片多了一份迷幻色彩,燈光設計亦一絲不苟,尤其開頭幾首歌樂隊在背後的LED燈光前作「背光」演出,酷到不得了。
壓軸演出是近年已改組成四人陣容的英國Electro-Pop樂團Metronomy,主唱Joseph Mount在台上笑言他們過去從未試過在商場內演出(我的即時反應是想送一張My Little Airport的《香港是個大商場》給他),而在玩〈The Bay〉之前又說以下這首歌曲有提你們城市,那麼他們在巴黎倫敦柏林演出時可會說同樣的台詞嗎?

比起外表沉實的Joseph,型仔黑人低音結他手Gbenga Adelekan無疑甚搶鏡(他的一手Bassline亦很棒),而矮仔鍵琴手Oscar Cash更加勁可愛,全場他台風做手動作多多,又跳起「Ian Curtis舞」來,和唱起來樣子亦甚肉緊。而女鼓手Anna Prior也有獨唱了一曲〈Everything Goes My Way〉。 

另一焦點,是四位成員在胸口掛上同步發亮的燈仔,遠看之效果很Iron Man。別以為這是甚麼高科技聲控產品,其實各人身上都拖著電線,該是幕後由人手操控。

2012年1月9日星期一

The Maccabees:蛻變

當英國倫敦樂隊「馬加比家族」The Maccabees在2009年發表第二張專輯《Wall of Arms》時,即使為他們帶來一置的好評,但是所予我的感覺還不過只是一隊歌曲清爽美好的Britpop / Indie-Rock樂團而已(說來亦有一點美麗的誤會,是當我看到那個唱片封面時總覺得他們是帶點電氣抑或舞曲元素的獨立搖滾隊伍),誠然還是聽得不太上心。直到我聽到他們新出版的第三張專輯《Given To The Wild》,那毋庸置疑叫我對他們大為改觀。 
我不敢說The Maccabees今次是怎樣脫胎換骨而來,但在《Given To The Wild》裡他們都換來陣陣幽美的電影感氛圍與Uplifting氣息,比以往多了一份內斂情感。而樂隊也真的為這專輯拍攝了一齣八分鐘長、很電影感的宣傳短片。
DFA廠牌創辦人Tim Goldsworthy與曾替Massive Attack及LCD Soundsystem操刀的Bruno Ellingham為The Maccabees聯袂監製,是今次他們帶來改變的一大因素,亦添上點點電音音質。主唱Orlando Weeks的演繹泛出一份飄逸詩意,歌曲呈現著近跡Dream-Pop與Art Rock的唯美傾向。畢竟影響著他們這張專輯的名字,有Kate Bush、Talk Talk以及《Low》時期的David Bowie。

專輯以Ambient曲目〈Given To The Wild〉揭開序幕,The Maccabees竟然變成Sigur Rós?緊接而來的〈Child〉便是一首美麗輕盈而踏著騰雲駕霧節拍的Dream-Pop歌曲,但後來又轉入明快節奏甚至有著Disco Groove之暗湧。這是專輯的一個好開始。 

由流水行雲鋼琴帶出的〈Ayla〉,抑或〈Glimmer〉、〈Slowly One〉等都是甚美麗的歌曲,〈Feel To Follow〉開始時聽似White Soul曲目然後漸漸扣人心弦起來,〈Forever I've Known〉正是他們那種深受Talk Talk(《Spirit Of Eden》時期)影響的作品,〈Go〉竟玩起了2-Step節拍。而New Wave曲風的先行單曲〈Pelican〉,則是專輯裡最搶耳醒神的一曲(歌曲的MV玩味又迷幻),所以反而來得有點格格不入。 

The Maccabees經過這次蛻變後,其實有多少叫人聯想到近年的Coldplay,如一曲〈Unknow〉我會形容為Tears For Fears、Talk Talk與Coldplay的混合體。

2012年1月7日星期六

The Damned:英倫崩樂老祖襲港

萬料不到,英國Punk樂潮元老樂團之一The Damned竟會有來港演出的一天!本月31日,近年又再活躍起來(近作是2008年專輯《So, Who's Paranoid?》)的The Damned將聯同美國德州Punk Rock樂隊The Shadow(不是The Shadows啊),在中環Grappa's Cellar舉行他們的《One Night Only》音樂會。而The Damned就是繼曾在80年代初訪港演出的The Clash後,另一隊在香港舉行音樂會的英國Punk Rock先鋒。 
毋庸置疑,The Damned是第一代的英國Punk樂團,他們在1976年10月已發表了樂隊的首張單曲〈New Rose〉(比Sex Pistols的〈Anarchy in the U.K.〉還要早),也是早先登陸美國的英國Punk隊伍,他們早年那些又快又急的Punk歌,正正影響到美國西岸的Hardcore-Punk運動。

然而走最Straightforward Punk路線的The Damned,也是只有同在1977年發表的第一、二張專輯《Damned Damned Damned》和《Music for Pleasure》裡而已(後者由Pink Floyd鼓手Nick Mason監製)。然後他們開始滲進Psychedelic Rock與Gothic的元素,主唱Dave Vanian不但有一把變化多端的歌劇腔,自80年代起以「殭屍化妝」示眾,迄今仍如是。 

說來,我第一張購買The Damned的黑膠唱片,就是其1986年專輯《Anything》,那時他們已毫不Punk了,反而這是一張挺有製作的專輯,拿個比較的話,我會說那時他們像日後簽了主流唱片公司的The Mission呢。

2012年1月6日星期五

Scissor Sisters:姊姊妹妹齊歡唱

2012年音樂會的第一波,是昨天Scissor Sisters在AsiaWorld Expo Hall 10舉行的Live in Hong Kong演出。可以肯定,這是今年的一個好開始。
看過《We Are Scissor Sisters... And So Are You》和《Hurrah! A Year of Ta-Dah》這兩張現場演出DVD,我早已認定Scissor Sisters是一隊甚出色的現場演出樂團,從而一直都期望能夠親身參與他們的音樂會。這晚,我看得亢奮不已,畢竟從前我就是聽著這樣孿味甚濃的妖靡之音成長。況且他們的首首歌都可以叫我一同Sing-along,投入程度直逼去年看The Human League。

台上除了Jake Spears、Babydaddy、Ana Matronic和Del Marquis和新鼓手Randy Real之外,還有一名鍵琴手以及兩名和唱女郎。一如Del在訪問中所說,他們沒有玩任何新歌,連剛在這個星期一發表的2012年新作〈Shady Love〉也沒有玩到。即使他說這是樂隊的新一輪巡演,但感覺上那還不過是《The Night Work Tour》的延續篇而已。所以音樂會仍是以專輯打頭陣的〈Night Work〉作開場,玩過舊作〈Laura〉之後又馬上再來另一主打歌〈Any Which Way〉;最後結算,《Night Work》專輯的十二首歌之中乃玩了九首之多,那這還不算是《The Night Work Tour》嗎? 
Scissor Sisters的演出之「好看」,是Jake和Ana這對娛樂性豐富活寶貝,在台上又唱又跳,偶然來些意態僚人的挑逗性動作,還有其浮誇的台風,80年代到不得了呢。妖精Jake的身型沒有之前那麼結實,所以一直要穿著那件「肚兜」;而我整晚都覺得Ana活像一隻肥彩雀,而她亦獨唱了〈Tits On The Radio〉、〈Kiss You Off〉以及在兩位和唱女郎伴舞下唱出的〈Skin This Cat〉等曲目。

〈Fire With Fire〉固然能叫全場Sing-along,而改編Pink Floyd的〈Comfortably Numb〉是音樂會上的其中一個高潮位,前奏一出已叫人瘋狂,男男女女都以假音唱著”Hello, Hello”。而Encore前玩出〈Filthy/Gorgeous〉亦是另一高潮,Ana開始時偷看Jake的褲頭與中段含咪,都不及Jake脫去那「肚兜」而赤裸上身令全場起哄,啊,他的小肚腩現形了。 

出來Encore教我驚喜不是玩出了我喜愛的〈Sex And Violence〉(反正我已看過了Setlist),而是所帶來是此曲的Acoustic版。在人人唱和的大熱作〈I Don’t Feel Like Dancin’〉後,完場曲是懾人心魄的〈Invisible Light〉,雖然Ian McKellen之獨白只能播出來,但現場版依然極棒,Randy的一段鼓擊獨奏亦叫人喝采。這也是《Night Work》的結尾曲嘛,首尾呼應,這怎會不是《The Night Work Tour》的延續呢?
可惜今次未能與Scissor Sisters會面也沒法帶唱片給他們簽名留念,留下的紀念品,只有這張熒光Pass以及他們的Custom-Made結他Pick(這個後面印有Babydaddy的名字)。

2012年1月4日星期三

Scissor Sisters vs Krystal Pepsy

為了明天(1月5日)Scissor Sisters訪演的Live In Hong Kong音樂會,之前我被安排跟他們的結他手Del Marquis做了一個電專訪(詳見《SCISSOR SISTERS:鉸剪男生 | 結他手DEL MARQUIS專訪》一文)。然而這個訪問有點不是味兒,是我得悉Scissor Sisters將會在2012年春天發表他們的第四張專輯,一心以為這個訪問可以向Del套料,取得第一手消息。可是Del對於他們的新專輯之事宜,卻全然採取三緘其口、大賣關子的態度。 
更令我心生不忿,是訪問在12月21日做,但Del竟可以對他們將於1月2日以Scissor Sisters vs Krystal Pepsy名義在網上發表的2012年新歌〈Shady Love〉,也可以隻字不提。那是我在這電話訪問的幾天後才收到這個消息。

Krystal Pepsy是美國紐約市哈林女Rapper/歌手Azealia Banks之代號,而對Scissor Sisters的樂迷來說,這首〈Shady Love〉令人最出奇不意,是在Electro曲風下那竟是一首R&B / Hip Hop / Rap歌曲,曲中的女聲便是Azealia來。
要Del推薦一些嶄露頭角的Up-and-coming名字給我,他則引薦倫敦Electro-Pop唱作人Bright Light Bright Light給我,幾個月前發表的〈Disco Moment〉是一首歐陸浪漫的中板Electro-Disco歌曲。

2012年1月3日星期二

Hidden Agenda:這一片樂土


我第一次到Hidden Agenda的原址/舊址,是在2009年12月中去看民謠歌手李志的《動物兇猛:李志個人攜新唱片全國巡演香港站》演出,暖場樂隊是Pusshi Ta-Chi。首次踏足這個位於古老工業大廈內的場地,感覺是很殘舊很Underground,入場時還看見李志在大堂(抑或玄關)的梳化上睡覺。 

當日對HA這場地有兩件事令我很深刻。一是場內發售的啤酒便宜得令人發笑,仍記得當晚「青島」很早已售罄,餘下來只有草根的「匯泉」,而且只需十元八塊,當我喝到最後一轉時,在酒吧客串而又喝得很醉的梁穎禮還胡亂找錢給我(給他二十元但卻可以找回十七元);二是它們的廁所有個破的洗手盤,即洗手時水會直落你的鞋尖。

一個半月後,在政府的「活化工廈」政策推波助瀾下,HA便因為那楝殘舊的工廈被財團收購而遭迫遷,從而在舊址舉辦了一連兩天的《馬上封音樂會》。 

而我第一次到Hidden Agenda的高良工業大廈的現址(現在即將會成為前址),是在2010年4月看台灣樂團光景消逝的演出。仍記得我當日事前我沒有熟讀地圖,所以那晚在冷冷清清鬼影都無隻的大業街上行來行去都找不到大廈入口;而他們售賣的啤酒雖然比舊址貴了多少但仍繼續便宜得令人發笑。

在這一年多間,我們看著HA在高良工廈上漸漸發展成一所甚具規模的Live House。他們密集式舉辦音樂會、搜羅世界各地的樂團(比起別的音樂場地更國際化),以一家自資經營的工廈音樂表演場地來說,都堪稱做出一個創舉。還有帶來給新樂團表演的Newbie Agenda、舉辦工作坊、開設Hidden Shop,我們都看著HA在茁壯成長。在這段日子,記憶中我在HA看過Go Chic、刺猬、The Besnard Lakes、Ataraxia、JJ、Pitchtuner,還有眾多本地樂隊,也開始跟Kimi與阿和混熟了,每次看到他們都是笑臉迎人;當然錯過了的亦很多,畢竟「音樂會太多、時間太少」呢。 

在我們心目中,HA是一片獨立音樂的樂土,因為它從不是一盤生意,與資本主義與音樂工業背道而馳,甚至有著社運的精神。然而也因為HA開始名聞遐邇,從而開始受到各政府部門的「關注」,最終這個滿口活化工廈推動本土創意工業的政府亦遂其所願,致使業主在政府壓力低下向HA終止租約。 

這個聖誕新年的四場《搬遷救亡音樂會》,我只看了12月25號和1月1號兩晚。在1號元旦的晚上,有人選擇追看《天與地》大結局,有人在現場看抑或收聽《2011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而我們這群二百多名的樂迷,則選擇參與HA在現址的最後一場音樂會。 

不要說得太悲天憫人,現在不是HA的完結,只是高良工廈時期的告一段落。我明白面對搬遷與新址昂貴了一倍多的租金,是HA在經濟上眼前的一大時艱。但他們與「蒲窩」的情況不同,是他們可以自主地企硬生存下去。

靜待搬遷的Hidden Agenda在2月重生。

2012年1月2日星期一

元旦日登上釣魚翁尖峰

2012年元旦日的節目,是與友人登上我已行慣行熟的釣魚翁尖峰。一行八人的我們,仍是走五塊田→上洋山→釣魚翁→田下山→布袋澳這條路線,但今次卻是行畢釣魚翁的雙峰,即先跨過副峰然後再上344米的尖尖主峰。 
從釣魚翁副峰直線俯瞰釣魚翁主峰,它的形狀是最尖,尖到可以拮死人。
難得有團友同行,固然要找人替我拍照,這次不用自拍了。
回望從副峰落山的團友。
開始登上主峰了。
身處釣魚翁尖峰上。
團友愉快地落陡峭的尖峰。
在田下山看夕陽,好漂亮的鹹蛋黃。
當日回家與家人晚飯後,再出去看Hidden Agenda最後一場《搬遷救亡音樂會》,攰到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