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2012年4月29日星期日

Jack White:白紋夢藍

The White Stripes在去年2月宣告解散,近年已由家鄉底特律而轉戰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發展的Jack White,其「後White Stripes」活動不是再次投入The Raconteurs抑或The Dead Weather這兩隊他的超級樂團,而是正式作個人發展。 
按照一貫Jack White的多產作風,即使The White Stripes拆夥才只有十四個月,現在他已可以出版了其首張個人專輯《Blunderbuss》。當然這亦是他的自家廠牌Third Man Records出品與在Third Man Studio灌錄。
個人發展的他沒有作出叫人出其不意的取向,《Blunderbuss》仍是一張很Jack White的唱片,一張他完全個人化的作品,正如他所說這只是他自己的表達方式,用他自己的顏色畫在他自己的畫布上。而這也是Jack與英藉超模Karen Elson離婚後的唱片(但Karen亦有為多首歌曲和唱),因此當中的歌曲亦開宗明義涉及兩性關係。

兩首熱身單曲〈Love Interruption〉和〈Sixteen Saltines〉來得一柔一剛,前者是與納什維爾黑人女歌手Ruby Amanfu合唱的騷靈民歌Ballad,後者則是有如回到The White Stripes的〈Seven Nation Army〉或〈Blue Orchid〉這類爆炸力十足的Garage Rock歌曲。而由Fender Rhodes電鋼琴Riff帶出的開場曲〈Missing Pieces〉,歌曲的中板節奏怨曲格調亦依然是很The White Stripes的感覺。

向Rhythm & Blues尋根,那有重玩Little Willie John的陳年老歌〈I'm Shakin'〉,聽得叫人扭動屁股,而向已故新奧爾良傳奇性Rhythm & Blues樂手James Booker致敬的〈Trash Tongue Talker〉來得猶如換上了鋼琴作主導的Led Zeppelin歌曲般。 

出色的樂手參與令《Blunderbuss》生色不少。懾人心魄之作〈Hypocritical Kiss〉和〈Weep Themselves to Sleep〉裡Brooke Waggoner一手幽美鋼琴伴奏,讓我聯想起昔日David Bowie作品裡的Mike Garson;主題曲〈Blunderbuss〉這首Country-Soul歌曲裡Fats Kaplin的Pedal Steel演奏亦是美得沒話說,與Brooke的鋼琴絲絲入扣。〈Take Me with You When You Go〉開始時來得像通俗的70年代搖滾,但聽下去卻發覺歌曲有很Prog Rock的鋪排,重點是中段的Fiddle獨奏。 

淒美的〈On and On and On〉不難想像到弄個Trip Hop / Downtempo版本會是甚麼模樣。自嘲之作〈Hip (Eponymous) Poor Boy〉是一首愉快而清雅的Country小品,有著可愛的Boogie-Woogie鋼琴。 

而〈Freedom at 21〉的Hip Hop / Rap Rock風格大抵會是專輯裡的一個亮點,但大家毋須嘖嘖稱奇。其實在去年7月,本來Hip Hop藝人RZA預約好Jack在Third Man錄音,然而這位Wu Tang Clan成員RZA卻臨時爽約,在錄音室裡的Jack與樂手唯有趁機把他想好的音樂意念灌錄下來,這正是這張個人專輯的第一步。而此曲相信是當時打算與RZA合作的遺珠吧。

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No One Remains Virgin:人生操人人

獨立音樂,本來是需用具備某程度上的顛覆性態度,然而當今的獨立樂團能夠賦予顛覆性態度的,那幾乎已成為異數。也是何解當我遇上No One Remains Virgin這隊香港獨立樂隊時,那簡直是一個開心大發現。他們的音樂,毋庸置疑是夠光怪陸離、夠扭曲夠地下,而且是極具顛覆性,一言以蔽之:cult! 
No One Remains Virgin現在出版首張專輯《Life Fucks Everyone》,並在4月28日於Hidden Agenda舉行《維穩金曲夜-Debut LP Release Party》。一如他們的語不驚人誓不休的作風,《Life Fucks Everyone》只有以黑膠唱片形式限量發行二百張(內附歌曲下載code)。而且我好肯定這是香港音樂史上,第一張專輯名字含有開宗明義粗口字眼的唱片。
把自己標籤為極端流行樂(Extreme Pop)的No One Remains Virgin,他們的聲音乃糅合著迷幻音樂、前衞電子音樂、噪音氛圍以及甜美但陰暗的夢幻流行曲而來,60年代的White Noise與近代的Broadcast是他們的兩大影響。Mono Koo的天旋地轉而又帶點Vintage電音、Bowie Mok低沉又溫柔的女聲主唱,構成是No One Remains Virgin音樂的異色。

其極端之重點,是他們的活像迷宮般的歌詞字裡行間,帶出顛覆性的抗爭歌題材。三拍黑暗迷幻民謠〈心繫鳩國〉是對特區政府及中共的嘲諷,溫文爾雅地唱出「戇鳩戇鳩戇鳩戇鳩戇鳩戇鳩 / 柒頭柒頭柒頭柒頭柒頭柒頭」的Chorus實在無可匹敵;同樣在簡約而溫婉的呢喃主唱下,美麗的〈獅子胯下〉道出香港人之絕望,黃炳的動畫MV令此曲錦上添花。兩者效果同是那麼血淋淋。

自言喜愛Broadcast到要抄襲他們的No One Remains Virgin,專輯開場曲〈Oh How I Miss You Trish〉是向其已故女主唱Trish Keenan作致敬。把Wham!名曲〈Careless Whisper〉大玩跳線效果的〈Careless Hipster〉是他們另一迷幻電音Avant-Pop代表作。〈李嘉誠島〉是多麼幽美詩意的Dream-Pop / Shoegaze曲目,改編自程懋筠的1929年作品〈在我和世界之間,你是鴻溝,是池沼 (國歌)〉變成Avant-Jazz / Free-Form / Noise樂章,〈亡國後到哪裡去?〉祭出氛圍化的Drone Rock,主題曲〈Life Fucks Everyone〉可列入當今的Nu-Gaze流派。〈Jesus & Mary, No Chain〉來得宛如Boards Of Canada的電幻Glitch聲音,但配上了很Post-Rock的鼓擊。

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

Spiritualized:沙灘上的迷幻太空人

回顧Spiritualized的2008年前作專輯《Songs In A&E》,唱片的背景是之前Jason Pierce曾患上嚴重雙重性肺炎而險些送命;到了樂隊最近面世的第七張專輯《Sweet Heart Sweet Light》,在製作期間他又患上肝病,要接受維期六個月的治療。也是何解即使今次是遠赴洛杉磯、威爾斯以至冰島雷克雅維克錄音,但跟著到了混音階段時,Jason的身體已衰弱得足不出戶,所以只好把混音工作移師回在家進行。 
雖然同是Jason患病後出版的Spiritualized專輯,但是出來的效果卻不一樣。《Songs In A&E》是把醫院的氛圍放進唱片裡,以中慢板的曲子為主,歌曲也呈現著苦澀而蒼白的情感。反之《Sweet Heart Sweet Light》卻來有著明亮的音樂色澤、充滿生氣,甚至Jason以做出一張流行歌曲唱片為大前提——「The Beach Boys遇上The Velvet Underground」是外界對這張專輯的形容。
同樣是Gospel、Blues、Country的根源,同樣是Psychedelic、Garage Rock的迷魂崩壞,但你又會覺得《Sweet Heart Sweet Light》裡的Spiritualized已來到另一個層次。論大型音樂製作,今次亦比比皆是。單是Choir歌手已用上近三十人,還有多隊弦樂四重奏樂團(包括來自冰島的Amiina)、銅管樂團等。

長達近九分鐘先行單曲(Hey Jane)已是一個亮點,Spiritualized從未有過如此明快爽朗的歌曲,介乎Folk Rock與Garage Rock之間的曲風配以柔然的Gospel和唱,中段又演進成Free-Form段落,然後回復到長長的演奏間又蟄伏著Krautrock的Motorik肌理;歌曲前後兩部分雖然旋律近似但又迥然有異,由”Hey Jane, where are you going today?”變作”Hey Jane, when you gonna die?”,Jason的歌聲也病態起來。這是一首相當耐人尋味的Epic曲目。 

聽聽〈Too Late〉與〈Freedom〉這兩首萬分溫婉動聽的Ballad曲目,Jason Pierce也可以變成Burt Bacharach。而他找來的11歲女兒Poppy Spaceman合唱的Country-Gospel小品〈So Long You Pretty Thing〉,更是窩心得沒話說。

唱道"Sometimes I wish I was dead/'Cause only the living can feel the pain"的Country Rock之作〈Little Girl〉,抑或唱道"Jesus please be my aeroplane / Fly me to heaven and ever again / Will I be weak-willed, stoned, or get high / Jesus please meet me the day that i die” 的Gospel曲目〈Life Is a Problem〉,都是Jason對生命的探討。

要迷幻的Spiritualized,今次仍有〈Get What You Deserve〉以及跟Dr. John合寫的〈I Am What I Am〉。而最為烈性的迷幻歌曲,定是八分多鐘的〈Headin' for the Top Now〉,全曲貫穿著歇斯底里的Avant-Rock噪音結他狂飆,再加上John Cale般鋼琴的伴奏,那不是The Velvet Underground到不得了嗎? 

專輯名為《Sweet Heart Sweet Light》,何以在唱片封面上有大個”Huh?”字呢?因為專輯本是打算喚作《Huh?》是也。

2012年4月20日星期五

The Wedding Present:十九年後再遇上

昨晚看過The Wedding Present在Grappa’s Cellar舉行的香港音樂會,一如靈魂人物David Gedge之前在訪問中所表示,他們會大玩特玩來自1991年專輯《Seamonsters》的歌曲,所以回憶都被喚了回來——1993年3月19日The Wedding Present來港在高山劇場舉行音樂會,對我們這群獨立音樂愛好者來說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畢竟在90年代初的那些年,根本沒有甚麼當時得令的外國獨立搖滾名團來過香港演出,與時代脫節,一切仿如仍停留在80年代,好鬼悶蛋。所以93年The Wedding Present的高山音樂會,已是一大突破。然後那一、兩年間,才開始陸陸續續有Corduroy、Radiohead、Beck、Suede等來了。而且當年The Wedding Present在高山的演出,也是我們這群港燦第一次聽到較Noisenik的外國樂隊之演出體驗——那正因為他們玩了不少《Seamonsters》時期的曲目呢。
1993年來港的The Wedding Present與2012年來港的The Wedding Present,陣容亦已截然不同,不變的只有David Gedge一人。目前的陣容上,女低音結他手Pepe le Moko成為台上的亮點,鼓手Charles Layton打鼓時表情多多(我喜歡看表情多多的鼓手),新近加入的結他手Patrick Alexander是來自香港。樂隊還有一位蠻漂亮的金髮女Roadie,這位喚作Jessica Mcmillian的女生據知是David的女友。

演出以來自2012年新專輯《Valentina》的一曲〈Back a Bit... Stop〉揭開序幕,隨即帶來樂隊的1987年經典單曲〈My Favourite Dress〉,大家都為此歡呼。然後繼續新歌大放送:〈The Girl from the DDR〉、〈Meet Cute〉、〈Deer Caught in the Headlights〉、〈You Jane〉逐一奏出。可能大家仍對其新作感到陌生,所以在〈You Jane〉後之奏出了89年經典〈Kennedy〉,樂迷亦馬上起哄,身後的老外互相衝撞起來。 
跟著輪到玩奏《Seamonsters》專輯的重點環節——沒錯,還要The Wedding Present是把整張《Seamonsters》的十首歌依次序玩出來,由〈Dalliance〉玩到〈Octopussy〉,一首不漏。David亦再次奏出結他噪音的騷動,只是台上的他已顯得有點老態,抑或內斂的他根本是如此。

之前我說過好想The Wedding Present玩〈You Should Always Keep in Touch with Your Friends〉這首1986年曲目,因為這是我第一首認識他們的歌曲。當來到尾聲時玩過〈Brassneck〉之後,音樂會就是以〈You Should Always Keep in Touch with Your Friends〉作為壓軸之作,太好了! 
而這晚The Wedding Present的演出亦可謂多災多難,結他屢次走音與斷線已不在話下,連Snare鼓皮也打穿了,那時才只玩過五首歌而已。
早前跟David Gedge做過電郵訪問,當日演出前終於可以與他會面,並為唱片簽名留念。但當時忘記了與他合照,好在有大會攝影師Chris Lusher為我拍下。

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

Graham Coxon:怎樣才能令人們跳舞?

Blur結他手Graham Coxon單飛發展多年(他尚未脫離Blur之前已自1998年起開始出版個人專輯),他的音樂風格都在不斷蛻變當中,從沒有穩定下來。經過《Happiness In Magazines》和《Love Travels At Illegal Speeds》這兩張正路的Britpop專輯後,三年前轉投獨立廠牌Transgressive Records發表的前作《The Spinning Top》忽然來個反璞歸真的Acoustic-Folk取向。你以為老Graham已Lo-Fi不再、要修心養性嗎?不,即使現在已重返EMI旗下,但他並沒有留守於之前民歌路線,反之他的第八張個人專輯《A+E》卻是一張極其有趣唱片來。 
《A+E》由是曾為Blur監製過《Think Tank》專輯的Ben Hillier操刀監製,唱片裡不但看到老Graham重投差不多由他一人包辦所有樂器演奏的作風(為他助陣的樂手只有Ben一人),以及奪回古靈精怪的Lo-Fi音質,更重要是當中的作品乃可以來得那麼令人此料不及。
由爽勁而乾澀的結他Riff綻放帶出開場曲〈Advice〉,是一首流暢快板的Lo-Fi Rock曲目。然後,Graham那竟然玩起Krautrock來!由Motorik電鼓節拍作驅動的〈City Hall〉,歌曲長長的演奏空間,實在儼如Can的Krautrock經典〈Mother Sky〉;而由歐陸未來派Synth Riff作主導的先行單曲〈What’ll It Take〉,亦有著Neu!那樣的Krautrock曲式。

正如〈What’ll It Take〉裡所唱道” What'll it take to make you people dance?”,Graham不僅要做出滿是古怪Lo-Fi音色的唱片,又抑或引進Vintage Synth的運用,還有是對節拍的實驗,構成這批作品都有著令人起舞的節奏。〈Meet+Drink+Pollinate〉有如Sonic Youth要玩起跳舞音樂之模樣,〈Running for Your Life〉聽似只是一首Garage Rock歌曲,但所蘊含的副歌調子卻來得好比Disco Riff般。 

〈Seven Naked Valleys〉不獨是一首有著新浪漫色士風的Post-Punk歌曲,而且祭出一股光怪陸離的氛圍,再配以電聲聲效竄流。〈Knife in the Cast〉的沉重低音結他與歌曲的疏離感,我會說是Joy Division〈Atmosphere〉遇上了Young Marble Giants。完場曲〈Ohh, Yeh, Yeh〉就好比以Lo-Fi Rock手法來演繹The Beatles的歌曲,但起初聽來又好像Beck吧。

2012年4月9日星期一

1987年復活節宿營配樂

今天是復活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在灰濛濛的天氣下去了行山。當我乘巴士前往出發點水浪窩時(從麥理浩徑第四段上大金鐘),耳筒傳來了The Smiths的1986年單曲〈Ask〉,在我心目中這是一首很有初夏的感覺的作品,而當年我聽到此曲,已是他們在1987年春天出版精選專輯《The World Won't Listen》的時候。 

當我從水浪窩登山時,腦海裡亦回想起二十五年前復活節假期的一些往事。 

1987年復活節假期,我參與了兩個宿營活動,這是多麼愜意的學生時代。一個是學校活動,由愛丁堡獎勵計劃,地點是東涌佛教青山營,那時的東涌仍很荒無,要乘「街度」入去,晚上還有傳說中的「鬼火」;另一個是我們十位八位同學租度假屋的,地點是貝澳鹹田村。我愛上大嶼山,也是自這個年代開始。

去宿營,便要帶備配樂,我所指是我帶同去宿營的卡式帶。 

二十五年後的今天,我仍很記得我的「1987年復活節宿營配樂專輯」——Kraftwerk的《Electric Café》、Cocteau Twins的《Victorialand》、Harold Budd & Cocteau Twins的《The Moon and the Melodies》、Mick Karn的《Dreams of Reason Produce Monsters》、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的《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The Smiths的《The World Won't Listen》、達明一派的《石頭記》等,後三者都是那陣子新簇簇購來的。 
但同學們樂意與我一同分享的,就只有《石頭記》而已,其他我還是只有戴上earphone作私密聆聽而已。第一次把Cocteau Twins的音樂帶到去最接近大自然的環境下細聽,那份不吃人間煙火的感覺至今仍叫我難以忘懷。

2012年4月7日星期六

Oberhofer:青春騷動‧初夏氣息

Oberhofer本是唱作歌手Brad Oberhofer在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老家地窖D.I.Y.創作的一人音樂Project,然後Brad到紐約市的NYU升學,他亦把Oberhofer帶到去紐約布魯克林發展;由於要舉行演出,他才物色隊員,將Oberhofer拓展成為如今的四人樂團。 
經過三張Brad以單人匹馬的形式灌錄出的單曲之後,Oberhofer便正式被紐約市獨立廠牌Glassnote Records羅致旗下,並隨之灌錄樂隊的首張專輯《Time Capsules II》。現在Oberhofer的作品,都全然是以四人樂團的班底打造出來(包括重新灌錄過其成名作) 。
更甚是Oberhofer還找來曾與U2、Peter Gabriel、Morrissey、Simple Minds合作的傳奇性英國唱片監製Steve Lillywhite為《Time Capsules II》操刀,實行要洗心革面的擺脫以往的Indie製作形象,因為Oberhofer是一隊可塑性甚甚高的樂隊。
到底現年二十一歲的Brad筆下Indie-Pop歌曲,是來得多麼流麗動聽,有著無與倫比的流行音樂感染力,甚至其作曲才華更被拿來跟The Beach Boys的Brian Wilson作相提並論。畢竟其曲子是如斯的陽光燦爛、清風送爽,令人心花怒放,同時卻又感情豐富、幽美動人,奏出了青春的騷動,祭出時令的初夏氣息。在曲風上,Oberhofer亦不要只流於獨立搖滾的形式,他還喜歡加入鏗鏗鏘鏘的木琴伴奏,為的作品添上幾分典雅味道。

開場曲〈Heart〉由鋼琴與木琴絲絲入扣地交織出思古幽情的動人前奏,然後這首美麗溫暖歌曲又可以明亮奪目起來。有著幽幽音樂引子的成名作單曲〈Away From U〉(前奏令我想起了本地樂團Noughts & Exes),是一首向情人說再見的Upbeat流行曲,歌曲清爽俐落得來卻又帶有點點傷感。說來Oberhofer的歌曲總有別出心裁的前奏部分。 

由電鼓節拍引出的〈I Could Go〉,那豪邁奔放又抽韻的旋律無疑是萬般扣人心弦;而陽光燦爛〈oOoO〉可以讓大家跟著歌曲”oOoOoOoO” 的呼喚著,〈Criusing FDR〉又是他們另一無比暢快的Upbeat曲目。Oberhofer並沒有太多中慢板Ballad曲目,專輯內只見兩首而已,無論是苦澀的〈Yr Face〉,抑或有如星閃閃夜空般幽美的〈Homebro〉,皆為觸動心靈之作。

2012年4月6日星期五

Grimes:電音女妖

我總是對能夠一人包辦所有音樂製作的女性電音唱作人(而毋須甚麼拍擋助陣) 為份外有好感,現在由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現年二十三歲的Claire Boucher化身的Grimes,正是這樣的電音女生。 
Grimes已不算是新晉的名字,畢竟她在2010與11年已於蒙特利爾本地獨立廠牌Arbutus Records旗下,先後發表過Grimes的第一、二張專輯〈Geidi Primes〉和〈Halfaxa〉——前者原先更甚酷地只出版卡式帶。然後Grimes在今年年初正式加盟獨立名廠4AD,在加國以外出版唱片。她的第三張專輯《Vision》亦成為其首張全面作全球性發行的唱片。
怎樣介紹Grimes的音樂呢?有人把她納入為Chillwave,又有人替她灌以Witch House之稱,甚至指她開創了一門新音樂。簡而言之,在《Vision》裡的作品既有著把Electro-Pop、Glitch、Dubstep共冶一爐的Electronica曲風,同時有著一把如精靈般妖靡嗓音的Claire,她歌曲卻得以有如Dream-Pop的迷濛脫俗,同時又可以有如R&B的矯飾媚俗,構成不尋常的音樂組態,怪不得我曾看過有人以Enya、TLC與Aphex Twin之混合體來形容她。

兩首主打作,由歐陸浪漫Electro-Pop曲風祭出的〈Genesis〉,是踏著2-Step節拍的Dream-Pop曲目,Claire唱得像精靈;〈Oblivion〉是一首甜美而迷濛的Glitch-Pop,再聽下去卻有一份耐人尋味的鬼魅Goth氛圍。〈Nightmusic〉由淒美女聲Choir與弦樂帶出,但歌曲卻是乘著有如New Order的〈Your Silent Face〉之歐陸電子曲風而來。 

Grimes作品所呈現的流行元素,是她的流行騷靈底蘊,如〈Circumambient〉便好比由Orbital玩出的R&B歌曲,〈Vowels = Space and Time〉根本是放在錯亂時空的80年代Soul-Pop,〈Skin〉這首夢幻的Soul Ballad卻又有幾分撲朔迷離。

要更避世飄逸的聲音,〈Colour of Moonlight (Antiochus)〉便是這樣淒迷而帶著Goth基因的Dream-Pop歌曲,〈Symphonia IX (My Wait Is U)〉絕對可以叫人聯想起昔日4AD出品的脫俗出塵,Claire唱得如Cocteau Twins的Liz Frazer上身。而〈Visiting Statue〉的Chanting和唱,其實也是很Cocteau Twins東西。〈Eight〉在邪惡的Vocoder Loop下,Claire可謂唱得妖巫到不得了。 結尾的〈Know the Way (Outro)〉之美,是以Claire孤高的唱詠配以Erik Satie般的樂韻。

2012年4月1日星期日

VCMG:復合電音夢

Erasure的Vince Clark和Depeche Mode的Martin Gore得以「復合」,走在一起組成VCMG,對於一眾哺食英倫Synth-Pop長大的樂迷來說,簡直是教人感動流涕的美事。然而如果你以為自DM首張專輯《Speak & Spell》(1981年)後分道揚鑣了三十年的他們,二人如今仍繼續會義無反顧地打造出悅耳動聽、鏗鏗鏘鏘的Synth-Pop的話,似乎你真的好天真好傻。 
實情是Vince與Martin在VCMG裡的音樂大方向,是要帶來甚Minimal的Techno電音舞曲,很純粹的Techno。話說聽了Minimal電音舞曲多年的Vince有意做這種音樂,但他須要找一位拍擋,於是他忽發奇想發個電郵聯絡舊隊友Martin,問他可有興趣一同合作一張Techno專輯,而且聲明是沒有壓力、也沒有Deadline的合作。結果VCMG就是這樣一拍即合。
聽DM在2009年專輯《Sounds Of The Universe》時期的單曲B-Side曲目〈Oh Well〉(破天荒地首次由Martin和Dave Gahan攜手合寫),已見證到Martin的Techno功力。再者,Vince又曾與Heaven 17的Martyn Ware組成過The Clarke & Ware Experiment,研發用耳筒欣賞的「3D音樂科技」,可見他不甘只有製作矯飾Cheesy的電子流行曲。所以對於VCMG的電音取向,也毋須嘖嘖稱奇。

VCMG的Techno電音並非怎樣驚世駭俗,令人聯想起是90年代的德國Techno。然而兩位電音老手的殺手鐧,就是他們所擁有叫年青電子樂手們口水直流的Vintage Synthesizers收藏。所以製造出來的Techno樂曲,皆有著豐厚的電聲音質,這是以Softsynth軟件製作的電音所不能媲美。 

開場曲〈Lowly〉由低迴深邃的電聲引子帶出,引伸這首神秘奇麗的Deep Techno / Intelligent Techno曲目。首張EP主打作〈Spock〉固然是電氣橫流而又有著太空感氛圍的Electro Techno,第二張EP的主打作〈Single Blip〉乘著Euro-Disco的跳脫歐陸節奏而來下,亦呈現著冷峻嚴苛的Robotic電音肌理。 

要聽VCMG的電能綻放,有著細密Percussive肌理的〈Windup Robot〉所忽然竄流出的科幻「焦焦」聲、甚Deep的〈Bendy Bass〉那肥厚而緊繃Bass Riff,都來得多麼刺激。而〈Zaat〉與其說是有如石野卓球在《Berlin Trax》時期的硬料Techno,那其實是更像德國Tresor廠牌的出品。 

大抵二人都是老一輩的電子樂手之關係,所以他們打造出的Techno樂曲其實已不太Minimal,反而是挺有鋪排與層次,如〈Aftermath〉和〈Recycle〉雖然是有著Minimal式的前奏,但再聽下去乃很有電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