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電氣Groove:二十週年專輯

誠然,當我收到電氣Groove這張成軍二十週年專輯《20》時,我好有一種「終於等到了」的雀躍心情。甚至把CD放進唱盤播放時更有點兒緊張——多麼久違了的情懷啊!畢竟他們自2009年初已開始鋪排這年的”Denki Groove 20th”企劃,然後《20》就在叫人望穿秋水下於這個暑假尾聲面世,又可配合《WIRE09》的舉行,相得益彰。二人的造型照搞鬼盎然(多得友人在Facebook上提點:那是取材自70年代特撮超人劇集《電人ザボーガー》——港譯《電人史柏加》)。

去年石野卓球和Pierre瀧二人先後為電氣Groove出版過兩張專輯《J-Pop》和《Yellow》(上次他們在一年之內出版兩張錄音室專輯已是1994年的事),正好為樂團踏入成軍20年做足熱身。

作為二十週年的紀念性之作,《20》的水準是電氣Groove近年之高乃毋庸置疑,九首歌曲,曲曲皆精。這不僅是一張製作精良的唱片,最教樂迷聽得大呼暢快,是他們重投回Song-Based的流行曲路線——自2000年專輯《Voxxx》起,他們已日漸脫離了搶耳流暢的Song-Oriented流行曲歌路。然而在《20》好幾首歌曲的好美調子,更仿如回到他們早年的Techno-Pop悅耳度。


兩首主打歌曲(但沒有正式作單曲發行),〈電気グルーヴ20周年のうた〉(Denki Groove 20 Shuunen No Uta)是一首歐陸流麗的Electro-Pop,而〈タランチュラ〉(Tarantula)在Funk樂的底蘊下是如此調子神秘而浪漫的電子流行曲。〈エキゾティカ〉(Exotika)在卓球和Pierre的二重唱下,儼如那些帶有色慾情味與白人騷靈色彩的80’s Pop歌曲。輪到Pierre正經八百地獨唱的〈エンジのソファー〉(Dark Red Sofa),更全然是70、80年代日本流行曲的風味。

不少歌曲是踏著Funk樂步伐而來,〈ポンコツ幻想曲〉(Ponkotsu Fantasia)的Electro-Funk已不在話下,用Vocoder唱出〈何枚だ?〉(Nanmaida?)更好比糅合了Kraftwerk的〈Numbers〉、Cabaret Voltaire的Industrial-Funk與Jimmy Jam & Terry Lewis的Funky節拍而來。

〈Pierre瀧之體操42歳〉是Pierre一人包辦的獨角戲Audio-Visual作品,之前的〈Pierre瀧之體操30歳〉和〈Pierre瀧之體操36歳〉都只曾輯錄在DVD,今次是首次收錄在電氣Groove的唱片裡。

又,好想去他們早前在Liquid Room的Time Out Café & Dinner舉行的《電氣展1989~2009》呢。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Joakim:高度折衷

來自電音名廠Versatile Records的法國電音製作人Joakim,上次的2006年專輯《Monsters & Silly Songs》在大量的Post-Punk與Disco音樂薰陶下,已見他脫胎換骨而來的Dance-Punk取向。三年後的全新專輯《Milky Ways》,他更以Joakim & The Disco的四人樂隊姿態上陣——The Disco不獨是他的伴奏樂團,甚至乎今次的歌曲,也是Joakim與The Disco一起在錄音室Jam出來的。

《Milky Ways》在音樂上之有機性音質,乃毋庸置疑。然而唱片叫我聽得大呼驚喜,是Joakim打造了一張高度折衷性的作品出來,幾乎達至歌曲風格首首不同而來。
開場曲〈Back To Wilderness〉已可以嚇你一跳,迷幻又重型Drone Doom搖滾樂章,簡直有如Sunn 0)))或Earth的東西,我曾懷疑我是否播錯碟抑或CD廠印錯歌。直至跟著〈Ad Me〉的Disco Groove響起與Vocoder人聲,我才確認到這是Joakim來。

再聽下去,主打單曲〈Spiders〉的Acid House底蘊,同時又儼如New Order在《Technique》時期受Balearic Beat和Acid House影響的電子流行曲,總之是很1989年的電子舞曲味道。〈Medusa〉是Post-Punk緊湊鼓擊配Electro-Pop再加以Acidic電聲竄流的怪物之作,〈Love & Romance & A Special Person〉的流麗浪漫Electro-Pop已不在話下,然而一下子又弄來〈King Kong Is Dead〉的Duritti Column式唯美迷濛結他音樂,而〈Travel In Vain〉的Krautrock曲風與Motorik節奏那毫無疑問是師承自Neu!而來。

2009年8月28日星期五

開心包裹

今日中午時分正在埋頭苦幹地趕稿之際,收到了這個從日本寄來的郵包,主菜是叫我引頸以待電氣Groove新鮮出爐的二十週年專輯《20》,還有《WIRE 09》合輯、前電氣Groove成員砂原良德的電影原聲專輯《No Boys, No Cry》以及DJ Tasaka的《Soul Clap》專輯,好開心!
1996年首次遇上石野卓球,我給了他名片,他說:「我有東西寄給你。」幾天後,便收到他透過Ki/oon Records寄來的一箱東西,內容好豐富,驚喜得叫我樂上半天。自此十多年來,每當收到其唱片公司兼經理人寄來的新唱片,即使只是一小包CD,我也會視為一大樂事。

至於今次的四款新品,稍後再談吧。

2009年8月27日星期四

Simian Mobile Disco:群星拱照

由James Ford和Jas Shaw所組成的Simian Mobile Disco一向多產。2007年的處男專輯《Attack Decay Sustain Release》這張折衷性Acid-Electro電音傑作之後,在這幾年間所出版過的DJ-Mix合輯可謂已不計其數,去年又為《Attack Decay Sustain Release》裡的十首曲目另加08年EP作品《Clock》主題曲找來十一組製混音製作單位作重新闡釋的Remix專輯《Sample And Hold》。如今他們亦帶來了其第二張專輯《Temporary Pleasure》,比起同期的Indie-Disco隊伍搶先履行第二擊。

《Temporary Pleasure》與前作《Attack Decay Sustain Release》的最大分別,是今次SMD要帶來一張較「流行曲」的唱片——專輯的十首曲目當中佔了七首是歌曲作品。不止如此,他們還找來一眾歐美圈中友好擔崗主唱與作詞。

由紐約布魯克林迷幻樂團Yeasayer的Chris Keating主唱的主打單曲〈Audacity Of Huge〉,在師承自Acid House的曲風下,其內容可謂超過癮。Gruff Rhys主唱的〈Cream Dream〉有如電音版The Beach Boys的流麗暢快滑浪流行曲;Jamie Lidell以其白人騷靈唱出的〈Off The Map〉和Alexis Taylor的〈Bad Blood〉都是很80年代型格Electro-Pop的歌曲,前者的幾聲Synth主奏絕對Synth-Pop到不得了,後者則屬Hot Chip的浪漫陰柔歌曲氣息。與Telepathe合作的〈Pinball〉可聽得天旋地轉。肥女大紅人Beth Ditto主唱的〈Cruel Intentions〉則演繹出一份濃郁騷靈Diva味,而Young Fathers的〈Turn Up The Dial〉乃一首Electro-House Rap歌。

〈Synthesise〉之重點是用了美國搖滾唱作人Todd Rundgren來自1975年專輯《Initiation》的一曲〈Born To Synthesise〉作Sample。其純音樂曲目亦同樣出色,〈10,000 Horses Can't Be Wrong〉讓大家知道SMD仍可以很Acidic,簡約的迷魂電音舞曲。

2009年8月22日星期六

Dolores O’Riordan遇上大風暴

愛爾蘭樂團The Cranberries的女主將Dolores O’Riordan已由愛爾蘭都柏林老家移居到加拿大安大略省。就在Dolores出版第二張個人專輯《No Baggage》之前,我約好了這個週五跟身處安大略省的她做電話訪問。訪問在香港時間週五8:00am進行,即是我要晨早起床做採訪。

電話跟Dolores接通了時,她先告訴我,安大略省這邊正遇上大風暴,誰不知談了不久,電話突然斷線了。然後我重撥了好幾次,電話才再次駁通,Dolores的丈夫兼經理人對我說這裡發生大風暴時電話會很容易斷線的(因他們是居於市郊),那不如改為明天同樣時間再談吧。

翌日,安大略省的風暴已過,週六的8:00am,我終於可以與Dolores再作詳談,她也顯得份外健談。風暴後揭開話題,那亦由全球暖化危機談起。

2009年8月21日星期五

David Sylvian @ The Wire

雖然兩年前才看過David Sylvian的香港音樂會,而我還近距離見過他打過招呼。但看到他登上今期《The Wire》封面,還是有種久別重逢之感。

如今這個年代,大抵只有《The Wire》才會找David Sylvian作雜誌封面專題啊(如果MCB尚健在的話相信我們亦會)。大家都在談論他今次這幅雜誌封面照片,說為甚麼他要「戚眼眉」;我覺得他像古代的英國伯爵,住在古堡裡那種。

猶記得1999年,Sylvian出版其回歸專輯《Dead Bees On A Cake》前,他也是先現身登上1999年1月號的《The Wire》封面;十年後,如今《The Wire》再為他做了這個封面專題,重點是介紹下月面世的全新個人專輯《Manafon》。

正當我仍在閱讀今期《The Wire》之際,昨天非常新鮮熱辣地收到了這張《Manafon》專輯。執筆之際已聽過兩次(但仍未算仔細地聽),仍是他的Avant Ballad取向,樂手包括色士風手Evan Parker、鋼琴家John Tilbury、合作多時的Christian Fennesz、前衞結他手Keith Rowe以至日本的音樂怪傑大友良英和No-Input製作人Toshimaru Nakamura。不再如Nine Horse那麼Song-Oriented,但Avant-Garde得來又比深澀的個人前作《Blemish》為「悅耳」得多。

這是封套內頁之插圖,「打獵Sylvian」?唔多襯唯美詩人藝術家的他喎?

又上週末買了三本音樂雜誌,除了「揭」過一輪外,至今仍沒有餘暇逐一細看。昔日愜意地看音樂雜誌的心情去了哪裡?愜意對我來說已成為奢侈品嗎?

2009年8月19日星期三

希魔撞正殺人狂再遇上豹妹

看Quentin Tarantino新片「希魔撞正殺人狂」《Inglourious Basterds》,想不到片中竟出現了David Bowie為當年為電影「豹妹」《Cat People》所帶來的主題曲〈Cat People (Putting Out Fire)〉。一向塔氏的電影都甚少用80年代英倫音樂。

那是女主角Mélanie Laurent密謀放火燒毁其電影院以殲滅看首映禮之納粹黨要員那一幕,"Putting out fire"嘛。

Bowie與Giorgio Moroder合寫的〈Cat People (Putting Out Fire)〉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原本為這齣1982年電影所灌錄的版本,然後是Bowie在其1983年專輯《Let’s Dance》所重灌的版本,兩者的編曲迥然有別。塔氏用的是前者。

事實上,我一向也是喜歡此曲的《Cat People》電影版而多於《Let’s Dance》版,喜歡歌曲由懾人心魄的懸疑氣氛帶出。但《Cat People》的電影原聲專輯我一直沒有CD啊,所以已有不知幾多年沒有正正式式聽過《Cat People》版的〈Cat People (Putting Out Fire)〉了,直至這次坐在電影院看《Inglourious Basterds》的時候。

2009年8月16日星期日

Theoretical Girl:美麗理論

第一眼看到Theoretical Girl這個由來自英國Essex市鎮Southend-on-Sea之女生Amy Turnnidge化身成的名字,那好眼熟啊!用了三十秒在腦裡的音樂字典搜索,沒錯,美國紐約市Avant-Garde音樂家Glenn Branca在No Wave年代的曇花一現地下樂團,便是喚作Theoretical Girls吧。然而兩組「理論女孩」,音樂風格卻是那麼風馬牛不相及呢。

Amy Turnnidge的是Theoretical Girl而非Theoretical Girls,因為這是她的的一人樂隊——起初始於因為她不再組樂隊而把心一橫利用一台八軌錄音機自己一腳踢灌錄歌曲,早期Amy也是帶著一把結他與歌曲Backing Tapes以Theoretical Girl名義到處演出,其後她才組成其伴奏樂團The Equations。

在2006至08年間Theoretical Girl發表過四張7"單曲後,Amy終告加盟獨立廠牌Memphis Industries羅致旗下,並在去年冬天正式走進倫敦的錄音室,收錄她的首張專輯《Divided》。

Theoretical Girl的歌曲不獨是甚麼清新甜美小品,而是被形容為糅合著60年代Girl-Pop、紐約全女班黑人樂團ESG的Punk-Funk與英國Bristol獨立廠牌Sarah Records的Twee-Pop而來。

成名作〈Red Mist〉便有著很ESG的Punk-Funk動能驅動,〈Dancehall Deceit〉在神秘的曲調下乃向Reggae曲風的探討,新單曲〈Rivals〉則是一首Upbeat而調子憂傷再配以柔揚弦樂的美好歌曲。

當然,〈The Boy I Left Behind〉、〈I Should Have Loved You More〉和〈Good Timing〉有如陽光露雨般的美好情懷,都好叫我回想起昔日聽Heavenly與Sarah Records的年代,事實上Amy的甜絲絲溫柔嗓音亦總叫我聯想到Heavenly時期的Amelia Fletcher。主題曲〈Divided〉與〈Never Good Enough〉則是她有著室樂式弦樂伴奏的Chamber-Pop曲目。


2009年8月15日星期六

新唱片簡報

Moderat “Moderat”
Modeselektor的Gernot Bronsert和Sebastian Szary加上Apparat的Sascha Ring,那就是Moderat,一隊德國柏林的IDM / Glitch超級組合,同名專輯《Moderat》亦是他們的首張專輯。所帶來都是極其精良優質、音響立體的IDM / Glitch / Dubstep電音,〈A New Error〉的歐陸電子色彩,〈Seamonkey〉的電幻,〈3 Minutes Of〉的Ambient氛圍,〈Porc#1〉由連綿結他與緊湊鼓擊程序交織出的扣人心弦,已見Moderat電音製作之高章。同時他們的歌曲作品亦甚出色,Sascha Ring唱出的〈Rusty Nails〉便是在感性幽美歌聲下有著仿如板塊移動之立體聲響的曲目,Paul St. Hilaire演繹出的〈Slow Match〉卻祭出神秘的電氣非洲音樂節奏而來,而由Dellé Aka Eased From Seeed主唱的〈Sick With It〉在其Ragga腔下Dancehall得來既像昔日的Indie-Dance歌曲又有點80年的Synth-Rock,另一Sascha獻唱的〈Porc#2〉延續了那緊湊鼓擊程序之餘卻有著Dream-Pop之美。


Sinner DC “Crystallized”
瑞士日內瓦三人IDM樂團Sinner DC整整三年來的全新專輯,歌曲來得更Deep、意境為更縈繞心頭,營造出有如交響樂的Ambient電影感氛圍。官方文案的形容是「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正在通過電子軋壓然後被帶到柏林錄音室晾乾」。開場樂章〈Go For The Stream〉已是交織著濃濃電影配樂氛圍而來的Deep Techno曲目,幽暗而又晶瑩剔透的意境。〈Golden Horses〉那甚Deep的Techno Groove與迷魂的電子Sequence,絕對Underworld到不得了。Song-Oriented的曲子方面,〈Anyway〉在溫婉的歌聲下是一首如斯美麗感性的Electro-Ballad / Dream-Pop,〈Digital Dust〉又是另一M83般的夢幻Shoegaze作品。而〈Glass Alley〉這首Pop Ambient作品,其意境之出塵秀美,猶如有Brian Eno出手。再聽深邃迷濛的〈V〉以及碟末長達七分鐘的一曲〈Coast〉,更可謂帶我回到90年代初的Ambient Techno世代。

2009年8月12日星期三

Keane:乾乾淨淨樂融融音樂會

十二天內我在香港先後看了四場外國樂隊的音樂會,繼The Radio Dept.、Placebo和Little Dragon之後,昨天看了英國鋼琴搖滾三人樂團Keane的《Perfect Symmetry Tour》香港站音樂會。






久未看過感覺如此「乾淨」的演出,Keane的《Perfect Symmetry Tour》正是這樣乾乾淨淨樂融融的正能量音樂會,仿如叫我重拾聽80’s Pop的情懷(尤其〈Again And Again〉和〈You Haven't Told Me Anything〉等Synth-Pop式近作一出無疑已80年代到不得了)。台上人人Casual上陣,不作星味。就連他們的樂迷也顯得份外規矩斯文,演出期間沒有太多人「衝台」,而九展場外的吸煙區亦不見得有很多煙民聚集。

台上除了Tom Chaplin、Tim Rice-Oxley和Richard Hughes三人外,還有一名低音結他手兼鍵琴手兼敲擊手Jesse Quin助陣。擺脫以往「沒有結他手的樂團」之形象,開場曲〈The Lovers Are Losing〉即看到Tom背著結他出場,中段亦有他背上木結他自彈自唱〈Your Eyes Open〉的Solo位(他笑言是「Johnny Cash時段」);不彈結他時他則台風多多,在台上四處走位。個人高大的他真人亦果然孩子臉,唱了幾首歌即熱到通面紅卜卜(但又死也不肯脫去件風褸),活像上完(或上緊)P.E.堂的小男生。

Tim Rice-Oxley一如在影片中所見彈起琴來甚大動作,Encore時玩〈Is It Any Wonder?〉時便全然表現出他用Yamaha CP70奏出的狂放搖滾鍵琴Riff(還看到他不斷踩Pedal)。

〈Somewhere Only We Know〉的全場合唱場面固然窩心。而第二度Encore,Tom則依依不捨地再度出場,翻玩了Queen / David Bowie的〈Under Pressure〉——Keane玩出的〈Under Pressure〉跳脫盎然,但卻一點也不Camp了。

The Lovers Are Losing
Everybody's Changing
Bend And Break
Strangers
Again And Again
This Is The Last Time
Spiralling
Your Eyes Open (Tom solo)
Try Again
You Haven't Told Me Anything
Leaving So Soon?
Nothing In My Way
You Don't See Me
Perfect Symmetry
Somewhere Only We Know
Crystal Ball

(1st ENCORE)
Atlantic
Is It Any Wonder?
Bedshaped

(2nd ENCORE)
Under Pressure

2009年8月8日星期六

Little Dragon:小龍現場

瑞典樂團Little Dragon才剛出版了第二張專輯《Machine Dreams》,他們便隨即來港舉行Live Gig,果然非常之新鮮熱辣而來。

昨晚他們在中環Grappa's Cellar舉行了其Live in Hong Kong,我喜歡看這類半電子半打真軍的樂團,看他們現場演出時會如何處理。


現場聽真些Little Dragon,那全然凸顯出他們的Dub樂底蘊。Erik Bodin以電子Drum Pad夾真鼓,鬍鬚仔Håkan Wirenstrand作為琴手之外也是Enigneer,Erik的Snare便駁了在他的Mixer上,那些很Dubby的鼓聲便是Håkan扭出來。而Fredrik Källgren Wallin一手Bassline亦相當之Dub呢。

有玩新歌也有玩2007年首張同名專輯內的舊歌,兩者的分野也很明顯,舊作是較Downtempo而Soulful,新作則較Groove較多Synth主奏較80年代,基本上一聽已聽得出。

日美混血兒Yukimi Nagano也唱得落力,喜歡她那具「球拍」型的搖鼓。

2009年8月6日星期四

Julian Plenti aka Paul Banks

美國紐約市Post-Punk樂隊Interpol的主唱兼結他手Paul Banks出來發表個人作品,但他並非以本名出版唱片,而是神神秘秘地化身成Julian Plenti。至於Julian Plenti此名何來,目前仍未見有解說。

唱片封面及宣傳照片上,不作後崩型男,阿Paul(抑或稱他作Julian呢?) 留長了頭髮、帶點鬚根與架上粗框眼鏡示眾,好一份詩人歌手的頹靡氣質。

他的首張專輯《Julian Plenti is... Skyscraper》,正要告訴大家他「不Interpol」的時候。

當然,〈Only If You Run〉、〈Fun That We Have〉和〈Games For Days〉等Post-Punk式歌曲,聽來依然很Interpol(尤其是後者),可能你的反應這不過仍是那模樣嘛。但《Julian Plenti is... Skyscraper》之出乎意料之外,是阿Paul可以變成仿如Bon Iver般內斂幽悒的唱作歌手。

在1998年間加入Interpol之前,阿Paul本是一名唱作歌手,並在紐約市當地的Live House舉行過好一些他的Acoustic Gig。今次除了重灌了好幾首昔日他的Acoustic歌曲外,也重投這種細密與貼心的音樂情懷。

Ballad曲目如〈Madrid Song〉和〈No Chance Survival〉在淡淡然鋼琴或弦樂伴奏下是多麼的縈繞心頭,跟Acoustic-Folk Ballad作品〈On The Esplanade〉一樣,都是幽美得沒話說。〈Skyscraper〉的電影感弦樂氛圍甚懾人心魄,〈Girl on the Sporting News〉奏出了公路的滄涼落魄感。而〈H〉這首情Post-Rock式觸動心靈純音樂,更萬料不到是出自Paul Banks的手筆。多麼斯人獨憔悴的唱片。

即使再聽Upbeat的〈Unwind〉,那些Synth-Riff與銅管樂活像David Bowie或別的新浪漫樂隊而多於Post-Punk來。


2009年8月4日星期二

Placebo:淋漓盡致

昨晚Placebo的Live In Hong Kong音樂會,絕對精彩絕倫得沒話說。

做好準備去睇Placebo。由荃灣乘「亡命小巴」到九龍灣,小巴在呈祥道、龍翔道馳騁之際,iPod聽著是精選專輯《Once More With Feeling》上半部分的急激作品,感覺超爽!

音樂會由Mr.作暖場,面對一眾Placebo樂迷,Mr.五子的演出已蠻稱職。再遇上Placebo,今次他們不接見傳媒(2004年他們首次來港時我曾與Brian Molko做了一個單對單的專訪),於是我惟有拿個Photo Pass,在攝影區以近距離看了兩首歌兼拍照,務求「睇真啲」。

對比五年前的香港音樂會,今次Placebo無疑來得更具「大將(大Band)風範」,首先錄像投影與燈光做得相當一絲不苟,甚至是有點意外收獲;而演出上他們以六人樂團陣容上陣,除了束了辮子的Brian外(我也是啊),高佬Stefan Olsdal彈結他多過彈低音結他,紋身肌肉佬新鼓手Steve Forrest的演出極具爆炸力(雖然他的外觀似是Nu-Metal樂隊或Red Hot Chili Peppers成員而唔多襯Placebo),同時還有一位女鍵琴手兼小提琴手、一位結他手兼低音結他手以及一位鍵琴手兼低音結他手,而且每一首歌皆要換Set換結他。





這並非一個Greatest Hits的音樂會,反而Placebo玩了不少來自新專輯《Battle For The Sun》的歌曲(共有八首之多),包括Brian聲稱是首次作公演的〈Breathe Underwater〉,實行要樂迷向前望,有態度!而所演出最「早期」的歌曲,已是《Without You I'm Nothing》時的〈Every You Every Me〉了,首張專輯時的曲目全欠奉。樂迷餓舊作餓得久了,當〈Special K〉全場”Ba-la-la”和唱時也分外起勁。

Encore時段最後玩出〈Taste In Men〉乃尤其懾人,那女鍵琴手更玩起Theremin啊!一個半小時多的演出淋漓盡致地共玩了十九首歌,仍覺不夠喉呢。

Kitty Litter
Ashtray Heart
Battle For The Sun
For What It’s Worth
Soulmates
Speak In Tongues
Follow The Cops Back
Every You Every Me
Special Needs
The Never-Ending Why
Breathe Underwater
Happy You’re Gone
Meds
Come Undone
Special K
Song To Say Goodbye
-------------------------
Infra-Red
Bitter End
Taste In Men

2009年8月1日星期六

害差的The Radio Dept.

昨天看了The Radio Dept.的香港音樂會,這也是「催化行動」繼Club 8和Pelle Carlberg之後,再度把瑞典獨立廠牌Labrador Records旗下藝人帶來香港演出。

暖場演出是剛出版了新專輯《His Master's Voice》的Ketchup,背上木結他單人匹馬的演出,誠然我寧可他作一人一結他的Acoustic Set,而多於這樣配iPod播MMO的表演,連他也覺得玩得不自然,尾段他也按捺不住關掉iPod正式自彈自唱了〈Where Is My Yoko?〉。

然後The Radio Dept.以一行三人的姿態出場,恕我孤陋寡聞,當晚才知道他們歌曲背後的一片Shoegaze式氛圍,原來是Daniel Tjäder 用電子合成器奏出來而非結他。反之主將Johan Duncanson及客席女成員Maja Karlsson,很多時都用上清聲結他彈奏。

當晚聽到了,是猶如《Lesser Matters》和《Pet Grief》兩張專輯的總結。台上的The Radio Dept.之可愛,是他們的內斂害羞,相當之含蓄內向的Indie-Pop(甚至是Twee-Pop)樂隊啊。演出期間有女樂迷大呼"I love you!",不知如何是好的Johan幾秒後以「哈哈」兩聲回應,然後說:「我們是害羞的人嘛。」也許是這個原因,The Radio Dept.的歌曲現場聽來乃多了幾分動人味道。

看著台上The Radio Dept二男一女的演出,心裡又忽然想起了三人時期的AMK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