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星期日

新唱片簡報


Graham Coxon “The Spinning Top”
經過《Happiness In Magazines》和《Love Travels At Illegal Speeds》這兩張走Brit Rock路線的專輯後,同是交由Stephen Street監製,他的第七張個人專輯《The Spinning Top》卻是一張反璞歸真的Acoustic-Based / Folk-Based作品,流露著是一份60年代末的British-Folk氣息,Bert Jansch、Nick Drake、Davey Graham、Martin Carthy、The Incredible String Band等都是他這次背後的音樂影響(他也自言是一次Homage),伴奏樂手又有前The Pentangle的Danny Thompson彈Double Bass。開場曲〈Look Into The Light〉已來得很Nick Drake呢,幽美的Folkie歌曲在《The Spinning Top》內可謂比比皆是,一曲〈Far From Everything〉苦澀慘白美可謂聽得叫人心碎,也有Country-Folk起來的〈Perfect Love〉,而〈In The Morning〉和〈Sorrow's Army〉則是他迷幻民歌的時候,甚至〈Caspian Sea〉更迷幻如Syd Barrett的個人作品。至於〈If You Want Me〉和〈Dead Bees〉,那不難叫你聯想到Blur的Lo-Fi Rock歌曲。


Jarvis Cocker “Further Complications”
首張個人專輯《Jarvis》來得平實易聽,然而今次Jarvis Cocker的第二張專輯〈Further Complications〉卻找來Steve Albini(Big Black / Shellac / Nirvana / PJ Harvey / The Breeders / The Stooges)操刀監製並在他於芝加哥的Electrical Audio灌錄,他要尋找粗獷而骯髒音色之意圖乃不言而喻。重型的先行單曲〈Angela〉和開場曲〈Further Complications〉絕對來得辛口有火,純音樂〈Pilchard〉既像Shellac之餘又像某些Post-Rock樂團的作品,筆觸幽默低死的〈Fuckingsong〉伴以Heavy Rock結他Riff而來,〈Caucasian Blues〉是百分百的Garage Rock,在色士風主奏下〈Homewrecker!〉亦有如The Stooges與Roxy Music的混合體。受不了搖滾起來的Jarvis,今次也有回歸Pulp之中板歌曲路線(其實是很70年代初中期的David Bowie)的〈Leftovers〉,失落又自悲的〈I Never Said I Was Deep〉固然發人深省、縈繞心頭,碟末則是一首舞池上再隨舊情人的傷感Disco曲風歌曲〈You're In My Eyes (Discosong) 〉。


Marilyn Manson “The High End Of Low”
之前大受Marilyn Manson器重的Tim Skold已退出,然後,在2002年退出並轉投A Perfect Circle的Twiggy Ramirez以及鼓手Ginger Fish雙雙歸隊,又有前Nine Inch Nails成員並有其電子樂團Tweaker的Chris Vrenna加入,如斯的班底,對於Marilyn Manson的第七張專輯《The High End Of Low》已先給人重投舊路之印象,而事實上今次有很多歌曲都回歸到典型的Marilyn Manson,要開倒車嗎?像”Fuck”到九彩的主打單曲〈Arma-Goddamn-Motherfuckin-Geddon〉便好比用上0年代搖滾的旋律與結他Riff的〈Beautiful People〉的曲風。幸而另一面也有一批挺不俗的中板歌曲,如藍調的〈Four Rusted Horses〉、由Acoustic Rock曲風引入的電影感搖滾Ballad歌曲〈Running To The Edge Of The World〉、鋼琴Ballad曲目〈Into the Fire〉,皆是其觸動心靈之作。〈WOW〉電聲橫流的Electro-Industrial-Rock還算有趣,至於長達九分鐘的〈I Want To Kill You Like They Do In The Movies〉, Marilyn Manson想玩起Post-Rock?

誓要去 大東山

今日心情有點鬱悶,我要避靜我要行山(別問我為甚麼沒有去遊行啊)。於是選擇單拖上大東山,那是由東涌出發經黃龍坑郊遊徑上二東山/大東山再落伯公坳之路線,全長九公里。

東涌→大東山→伯公坳之路線達五星難度,最艱難的主要是黃龍坑郊遊徑入口拾級而上那段登山路,絕對足以行到氣喘咻咻。




由於這段石級路十分陡斜而又連綿不絕而上,石級平均又有一呎多之高,未幾已覺腳仔軟,幾乎行兩、三分鐘便停一停。行了過1000級後有一小段平路,然後又繼續在石級上往上趴呀趴,最終好像行了1600級,吃力過上鳳凰山的天梯。走出梯級路,在開揚山坳上有木凳,不得不坐下來小休一會兒。


然後進入山林中的黃龍古道,石徑上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苔,密林中相當清涼,是山林的靈秀氣,我最愛這氣息,猶如人山合一(說得太跨張嘛)。

走出密林,走到山坡上的分岔路口,二東山/大東山在望,口中不禁引用秋官的《陸小鳳》主題曲〈誓要入刀山〉唱起:「誓要去 大東山 / 浩氣壯 過千關 / 豪情無限 男兒傲氣 / 地獄也獨來獨往返」。



二東山與大東山山坡上的「名勝」,是那十多間Random地分佈在山嶺的屋舍,即爛頭營也,這些小屋據知是在四十多五十年前某英資集團為老外員工興建的度假屋,但看樣子已好像久未有人入住過。但如果可以在此住上一兩晚,那便太好了;又如果把一間小屋改建成錄音室,在此製作音樂,那定會比當年Múm在冰島西北部與世隔絕的天涯海角燈塔與氣象台寫歌與錄音更渾然天成。


繞過大東山(其實沒有上到最頂的),便輕輕鬆鬆、健步如飛的下山去。先苦後甜的路程。

由於今日煙霞好勁,腳下的貝澳、長沙,到彼鄰的鳳凰山,全都是白茫茫的。又由於我在東涌出發時已差不多四時,只有在登山初段踫過幾位落山的遊人而己,然後足足有兩小時我是一人獨處大東山!

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

DJ Mag China Edition Launch Party @ HITEC

昨晚舉行了《DJ Mag China Edition Launch Party》,作為《DJ》國際中文版香港區的一份子,整晚我也可以掛著AAA通行證到處走,多暢快。說來我已有多年沒有踏足過在九龍灣HITEC舉行的大型電子舞曲派對了,再次置身此處的派對,很多回憶湧上心頭。
當晚三大Headline表演單位當中,先出場是柏林二人組M.A.N.D.Y.兼Get Physical廠牌的Philipp Jung,一如所料他帶來是一個Minimal-Electro- House Set。出場前跟Philip在後台閒聊,自言很喜歡香港的他在星期一已抵港了做做遊客,還乘過昂平360上過昂平看大佛那種。
兩位德國人,Philipp Jung與Markus Schulz在DJ Booth交接中。

現居美國邁亞密的柏林Trance巨星Markus Schulz,台上一派君臨天下風範,他的Trance Set起初比我預期中為Hard,然後才開始滲進其「古典流麗」場面。

Markus演出至中場時,場內大放波波,樂迷不奕樂乎。



壓軸是色列Psy-Trance樂團Infected Mushroom的Live Set,除光頭佬Amit “Duvdev” Duvedevani和Erez Eisen兩位主將外還有一名搖滾結他手及一名鼓手助陣。基本上今天的Infected Mushroom已變成一隊講求高壓張力的Trance-Based Electronic Rock樂隊,長毛Rock友模樣的Erez Netz壓根兒是一名Metal結他佬,一下子電子舞曲派對變成了Rock Show,氣氛飆昇,台下樂迷忽然間都搖滾起來,簡直奇景!他們初出來時的確蠻刺激,但聽多了卻略嫌他們每首歌的表演方式太大同小異。尾段時Duvdev忽然唱起了Depeche Mode的〈Personnal Jesus〉來。

之前趕工製作的《DJ》國際中文版Hong Kong Beta Issue,也在當晚派發了。

2009年5月26日星期二

看打稿

今早去了看打稿,昔日做雜誌的情懷乃不禁再度油然而生。





2009年5月24日星期日

Phoenix:再訪鳳凰城


發表過三張專輯之後,法國凡爾賽(Versailles)的四人Soft Rock樂隊Phoenix也終告脫離Source / Virgin旗下,早前為法國Kitsuné Music廠牌帶來其《Kitsuné Tabloid》合輯,正猶如是為他們的第四張專輯《Wolfgang Amadeus Phoenix》來個熱身,而這也是他們自立附屬V2 / Cooperative Music旗下新公司Loyaute的首張出品,總來得猶如他們的一個新的開始吧。

作為繼《It's Never Been Like That》後三年來的新作,Phoenix是堅守其美好動聽、動境朦朧的Soft Rock路線,但今次《Wolfgang Amadeus Phoenix》的話題之處是由French House二人組Cassius的Philippe Zdar與樂隊聯袂監製,雙方惺惺相惜多時(早年Philippe也是Phoenix首張專輯《United》的混音師)。但別誤會,Philippe並沒有令Phoenix變成電子樂團來,只是某程度上多了多少點到即止電子琴音與電氣修飾氣味而已。

兩首先行單曲,無論是乘著明快節奏馳騁的〈1901〉,抑或以匈牙利浪漫主義鋼琴演奏家兼作曲家Franz Lizst之狂迷為題的〈Lizstomania〉,都是如斯清爽暢快而又帶點Bitter-Sweet調子的Soft Rock歌曲,好比如沐春風的感覺。流水行雲的〈Armistice〉更可用上清風撲面而來。不知何解,今次Phoenix的好一些曲子都叫我想起芝加哥的The Sea And Cake。

〈Fences〉可以很Soul-Funk靡爛,〈Rome〉尾段滲出了點點電氣Disco節奏,是有Philippe Zdar出手之故?

驚豔是〈Love Like A Sunset〉二部曲之一〈Love Like a Sunset Pt.1〉,這首純音樂曲目的Space Age感覺、由結他奏出的Sequence與節拍,竟甚酷似德國電子老祖Kraftwerk的1978年樂曲〈Metropolis〉,Phoenix也要玩玩Krautrock吧;而〈Love Like A Sunset Pt.2〉則是一首Space-Folk歌曲。


迷幻Ratatat

昨晚看了紐約二人樂隊Ratatat在Grappas Cellar的Live Gig,暖場演出是Quan。

雖然Ratatat的現場演出真的只有Mike Stroud和Evan Mast二人,但甚酷的他們卻毋庸置疑是一隊很出色的Live Band,是足以彈得又High又起勁的樂手。其表演形式主要是Mike的結他與Evan的低音結他配音樂Playback,而他們也有彈鍵琴和敲擊的時候(更屢次有敲擊二重奏的場面)。

想不到Live起來的Ratatat竟可以來得甚Psychedelic與Prog Rock,尤其經常彈到彎晒腰的阿Mike「摙」得一手結他,不時有Solo位,而他的結他用聲亦非常之Mike Oldfield呢。

錯過了昨晚的演出的話,今晚Ratatat會在同一地點玩第二場,今次暖場樂隊則是DP。



2009年5月22日星期五

插曲

這是由My Little Airport的城中熱話之作〈Donald Tsang, Please Die〉引伸出來的一段小插曲,結果真的為事情多添了一首插曲。

因為一個訪問,阿P再度發揮他的「出口成歌」本色,昨天(5月21日)中午透過Facebook發佈了一首新歌〈給Face雜誌的記者Ivy〉的歌詞作回應。當中只有附上歌詞,沒有旋律,歌曲名字也是My Little Airport的「人名曲目」系列的延續。事情的始末,阿P以敍事形式娓娓道來,寫得苦口婆心。

五月十八號你打嚟約我做訪問
話想知道關於我哋首〈please die Donald Tsang〉
聽到你係FACE已經覺得有d甘
同你三唔識七受害應該都係我本人

我話唔得閒亦唔想做你訪問
但你打好幾次嚟又態度好誠懇
所以我都俾你喺個電話度問
總好過你完全亂作我個心係咁諗

開始既時候你都係正常咁問
除左無啦啦問我有無女友同佢點諗
我再三叮囑唔好寫我正職嘅身份
你話都唔知我返乜工又點會有可能

第日我個friend打嚟話見到個訪問
而且當中仲問埋我間公司嘅高層
果個仲要係陳志雲
問佢點樣睇呢位員工嘅呢一首作品

Ivy我知你本身不是這種人
我們都一樣低薪兼出賣靈魂
但公司裁員時不會講社會責任
你又何必賣力到賣埋自已嘅良心

Ivy我知近年畢業是很不幸
讀書時你應該無諗要過呢種人生
仲要寫多幾多期同害多幾多個人
夏天來了不如轉吓份工唔好再等

當你仲可以嘅時候要趁早起行

然後,Pixeltoy兼阿P的永遠懷念塔可夫斯基之隊友何山「搶先」灌唱了〈給Face雜誌的記者Ivy〉送給阿P與My Little Airport,並在當晚十時許把音樂短片上載到Facebook。


5月22日凌晨,My Little Airport版的〈給Face雜誌的記者Ivy〉終告現身Facebook了。事情真好玩。


〈給Face雜誌的記者Ivy〉,令我想起瑞典樂隊Edson主音歌手Pelle Carlberg在其2005年首張個人專輯《Everything. Now!》內一曲〈Go To Hell, Miss Rydell〉——那是Pelle對這名寫衰了Edson第三張專輯的樂評人之反擊,溫文爾雅地叫Rydell小姐落地獄。

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

Manic Street Preachers:Richey Edwards再現記

Manic Street Preachers第九張專輯《Journal For Plague Lovers》,這不獨是他們繼《Send Away The Tigers》後兩年來的全新作品,重點是他們今次全盤用上杳無音信失蹤達十四年、去年在英國正式被法庭裁定並宣佈死亡的Richey James Edwards之遺珠/遺作歌詞,來灌錄成整張專輯。樂迷亦可以再次藉此追朔Richey決意人間蒸發前的心跡。

回到1996年,作為Manics改組成三人組後的首張「後Richey」專輯《Everything Must Go》,當中除灌錄了〈Kevin Carter〉、〈Elvis Impersonator: Blackpool Pier〉、〈Small Black Flowers That Grow in the Sky〉等共五首出自Richey手筆的歌詞之外,當年樂隊已透露過Richey失蹤前曾把約五十首歌詞作品交給隊友們。相隔了十三個年頭後,其中的十四首歌詞也終於重見天日。

而《Journal For Plague Lovers》之另一重點,是樂隊把大部分歌曲交由前Big Black/現Shellac團員兼芝加哥著名唱片監製人Steve Albini(Nirvana / PJ Harvey / The Breeders / The Stooges)操刀監製,可見Manics要開宗明義重拾回其1994年經典專輯《The Holy Bible》的粗獷氣息。何況《Journal For Plague Lovers》又是選用了畫家Jenny Saville的作品作唱片封面——Jenny Saville即當年《The Holy Bible》封面上的「肥女人」之作畫師。以《Journal For Plague Lovers》作為Richey最後一張跟Manics灌錄的專輯《The Holy Bible》之後繼篇,其意圖亦不言而喻。

開場曲〈Peeled Apples〉已是那麼崩懷而張力十足如Grunge曲風而來,〈Jackie Collins Existential Question Time〉、〈Me and Stephen Hawking〉是典型Manics的明快爽勁搖滾曲目,扣人心弦的還有〈All Is Vanity〉,而隱藏曲〈Bag Lady〉裡他們更Garage / Post-Punk起來。

至於Acoustic曲目〈Facing Page: Top Left〉、淡然神傷的〈Doors Closing Slowly〉以及Nicky Wire唱出的幽幽Folk Rock小品〈William's Last Words〉,乃毋庸置疑是那麼觸動心靈。

2009年5月16日星期六

Donald On The Guillotine

1988年,前The Smiths歌手Morrissey出版首張個人專輯《Viva Hate》,碟末是一曲〈Margaret On The Guillotine〉——Margaret,即Margaret Thatcher是也,Morrissey聲言要把戴卓爾夫人送上斷頭台,在幽美的Acoustic曲式下,他優雅而怨氣地大唱”When will you die?”,最後以一下斷頭台聲作結。當年老摩亦因此而被召往警察局問話。(在YouTube竟找不著此曲原版,只有翻唱的,莫非已被删除去?)

十一年後,2009年5月在香港有My Little Airport的〈Donald Tsang, Please Die〉(阿P真快手),簡直是香港版的〈Margaret On The Guillotine〉。

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

Fischerspooner:新浪漫

我承認,我好喜歡美國紐約市組合Fischerspooner。話之你視他們為Electroklash潮流下的過氣名字,抑或對他們怎樣嗤之以鼻。但這支以音樂製作人Warren Fischer與歌手Casey Spooner為首的隊伍,的而且確是我心目中近年其中一隊最棒的Electro-Pop音樂單位(今天也請別再胡亂在他們身上用上Electroklash這字眼吧)。

其實Fischerspooner到了第二張專輯《Odyssey》的時候他們才見真章,顯示出其優秀的歌曲製作,旋律動聽細膩。跟前作《Odyssey》一樣,三年來的全新專輯《Entertainment》同樣為歷時兩年的處心積慮製作。而今次Casey又玩起浮誇舞台表演形象――那是承襲自古代日本武士的造型,但帽子是圓型光管燈、長刀是咪高鋒。

《Entertainment》由Jeff Saltzman(The Killers / The Sounds)與他們聯袂監製,同樣地歌曲滿載細密溫婉的旋律,幽美靡爛而型格。加上其Electro曲風漸趨有機性,如大部分歌曲皆用真鼓伴奏,那發覺今天Fischerspooner的歌曲乃可以來得相當New Romantic。開場曲〈The Best Revenge〉的色士風伴奏已是很新浪漫曲風之特色(Spandau Ballet之類嘛),而〈Infidels Of The World Unite〉那叫人醉生夢死的美好靡爛Chorus旋律,更叫我想起Classix Nouveaux及Visage的新浪漫曲子,〈We Are Electric〉的浪漫Electro-Rock曲風下又有Art Rock式電結他伴奏。

先行單曲〈Supply & Demand〉重投比較跳脫的Electro-Pop曲風,〈Amuse Bouche〉的粗獷冷冽電音又好比Suicide的Garage Electro。



《Entertainment》為Fischerspooner自家公司FS Studios的出品,編號FSS001。這令我想起早年我誤打撞地在紐約市Other Music購來了第一版的《#1》專輯,那是2000年的出品,由一所紐約本士廠牌For Those Who Know Records出版(編號FTWK001),已很罕有嗎?

2009年5月10日星期日

再遇Nouvelle Vague

昨晚《Nouvelle Vague meets High Tone》音樂會在灣仔伊館舉行,也是Nouvelle Vague第二度來港為French May藝術節演出。

上次Nouvelle Vague來港前跟主腦之一Marc Collin做過電話專訪,演出當晚又有Meet & Greeting見過樂隊仝人,好滿足。今次Nouvelle Vague再訪港,我也沒有錯過當日下午的團體訪問。

出席訪問的除了之前已見過的Marc和Mélanie Pain外,還有上次沒有來港的另一主腦Olivier Libaux,以及新成員「高妹」Nadéah Miranda。其實我出席這個Group Interview還有一點私心,那就是為我的Nouvelle Vague簽名唱片補番Olivier個大名(見紅字),也順便比Nadéah簽埋囉。
Mélanie友善盎然,開場前他們出外用膳時途經My Little Airport的Counter,她便光顧買了一個”La Commune de HK”布袋,也成為當日My Little Airport小賣部的首單生意。

音樂會準時開場,先由My Little Airport作暖場演出,五人樂團陣型加幾位Choir,怪不得之前看過他們Soundcheck的Nouvelle Vague問道My Little Airport是否十人樂隊來。

然後到High Tone出場,五人Full Band上陣玩勁Dub的Dubstep(後來也有幾首Jungle曲目),超正!友人說身處伊館卻像置身Party當中。

High Tone完場後,也不少樂迷即溜之大吉,可見High Tone與Nouvelle Vague的是兩群截然不同的樂迷。又《Nouvelle Vague meets High Tone》這個名字其實有點誤導,因為這只是他們同場演出而已,帶來是一場雙主角的音樂會,而沒有真正的"Meet"過合作過,而Nouvelle Vague也誠然他們並不認識High Tone。

到Nouvelle Vague了,出場時已十點幾。新女Nadéah主要是代替Phoebe Killdeer的位置,身型高挑在台上又表演慾多多,搶過Mélanie不少風頭。但普遍忠實NV迷還是喜歡Mélanie多些。
昨晚他們也預演了不少來自即將在6月出版的第三張專輯之曲目,如玩Depeche Mode的〈Master & Servant〉、Echo & The Bunnymen的〈All My Colours〉、Gary Numan的〈Metal〉、Sex Pistols的〈God Save The Queen〉等(可惜沒有玩Fun Boy Three的〈Our Lips Are Sealed〉)。

玩The Specials的〈Friday Night Saturday Morning〉最好玩最具娛樂性,玩Joy Division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之全場大合唱場面乃好動人。Encore時黑暗Goth一番玩出Bauhaus的〈Bela Lugosi's Dead〉,最後以令全場瘋狂的〈Too Drunk To Fuck〉(The Dead Kennedys)作為結幕歌,Nadéah更在完全沒有任何保安人員護航衝了上山腰觀眾席再折返舞台,高妹果然夠勇!

2009年5月8日星期五

Peaches:桃女再發電

看到「桃女」Peaches新一輯宣傳照片,那可謂80年代到不得了。愛死了她那件好閃的風褸外套,而她的髮型,那簡直可用作Salon放在門外的照片——我指是廿幾年前的明髮廊呀、海濤呀。

這位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及後遠征德國柏林發展的Electro-Punk女王早已不再是一台Roland MC-505打天下,2006年的前作專輯《Impeach My Bush》加入了Mickey Petralia和Greg Kurstin這兩位製作人,又來到洛杉磯的豪華錄音室(超級搖滾樂團Toto已故鼓手Jeff Porcaro開設)灌錄,更有Joan Jett(Runways)、Josh Homme(Queens Of The Stone Age)等搖滾藝人客串,那不但她要沾染更多搖滾氣息,也要講究音樂製作起來。

三年來的新作《I Feel Cream》是Peaches的第四張專輯,跟《Impeach My Bush》一樣這已不再是她一人獨力包辦音樂製作,而外援參與音樂製作。而今次所召集的,是一個精英電音製作班底——無論是當今Indie-Disco電音界的Simian Mobile Disco、Digitalism、Soulwax,抑或與她惺惺相惜的Gonzales,都是獨當一面的電音藝人來。

沒錯,先行單曲〈Talk to Me〉是她另一首激進而大搖大滾的Electro-Punk歌曲,而有美國Alternative Rap組合Yo Majesty成員Shunda K獻聲的〈Billionaire〉再次表現到Peaches的Hip Hop傾向,但整體上《I Feel Cream》仍是一張很電聲橫流的唱片。開場曲〈Serpentine〉在甚Deep的Electro曲式下繼續是Peaches骯髒粗鄙之作,〈Lose You〉有如新浪漫年代的幽美Synth-Pop,調子溫婉悽迷的〈I Feel Cream〉卻配以Trance Riff,而〈More〉、〈Mommy Complex〉則綻放出辛辣電聲的。Peaches依然好電!


2009年5月2日星期六

Tiga:再沒有唱改編歌

喜歡Tiga這位加拿大蒙特利爾Electro唱作人兼DJ,全憑他與芬蘭製作人Jori Hulkkonen以Tiga & Zyntherius之名義在2001年重新詮釋加拿大流行搖滾唱作人Corey Hart的1983年作品〈Sunglasses At Night〉,一來那個年代我對International Deejay Gigolo的出品都差不多照單全收,二來從前我又吊詭地曾喜歡過Corey Hart,別說帶有New Wave電子曲風的〈Sunglasses At Night〉,連走AOR路線的Billboard季軍歌〈Never Surrender〉當年我都覺得蠻不俗。對Tiga另眼相看的印象,彷彿早已注定緣分。

來到2006年,Tiga才施施然地帶來他的首張官方個人專輯《Sexor》,當然我也聽得相當稱心快意。曾誠然不是精通錄音室技術人、也不懂閱讀樂譜與譜寫音樂、亦不諳彈結他彈琴的Tiga,要相隔三年才發表他的第二張專輯《Ciao!》乃預期中事吧。

《Ciao!》內的班底非常吸引,除了有Soulwax參與了大部分歌曲的監製外,製作人還有LCD Soundsystem / DFA的James Murphy、再度合作的Jori Hulkonnen、加藉電音唱作人兼鋼琴家Gonzales、Jesper Dahlbäck(甚至撮合了各人的大兜亂合作),以及Scissor Sisters的Jake Shears再為他和唱。而今次Tiga與以往的最大分別,便是他再沒有唱改編歌。

繼續Electro,但製作卻更見精良。先行單曲〈Shoes〉和〈Sex O'Clock〉都大玩情慾意味(甚至是S&M);開場曲〈Beep Beep Beep〉亦夠先聲奪人還有打真軍敲擊演奏;〈Mind Dimension〉的懾人Electro Techno,骯髒的Acidic 303電聲一出已大殺四方;〈Luxury〉是如斯美好浪漫的Electro-Pop;〈Turn The Night On〉讓原始的Electro-Pop曲式(Fad Gadget、Silicon Teens那種)與Gonzales一手鋼琴絲絲入扣而來;但個人至愛定是長達十分鐘的〈Love Don't Dance Here Anymore〉,歌曲以鋼琴Ballad作開始,然後變成Euro-Disco來(曲中由比利時樂隊Das Pop的Bent Van Looy打鼓),還要Giorgio Moroder到不得了那種。

2009年5月1日星期五

登上釣魚翁

是日天朗氣清、風和目麗、萬里無雲,個天好藍,這個勞動節怎也要捉Florian去行山。

今次選擇了由五塊田至布袋灣的路線,主要走山脊及山腰,腳下是清水灣半島海岸景色;途中登上了獲喻為「香港三尖」之一的釣魚翁山峰。全程八公里,我第一次行這條路線。




遠觀高344米的釣魚翁的確幾尖削,但從山脊登上,路程不長,加上天氣清爽所以難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