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0日星期一

Red Hot Chili Peppers:當紅辣椒遇上危險鼠

隨著John Frusciante脫離Red Hot Chili Peppers,大家看到比Anthony Kiedis、Flea、Chad Smith年輕17、18載的結他手Josh Klinghoffer加入,總少不免有種比下去的感覺。畢竟前者是樂迷心目中的「RHCP最佳結他手/最深入民心結他手」,即使Josh曾經是在John多張個人專輯裡跟他合作無間的樂手班底、又曾參與RHCP的《Stadium Arcadium》巡演,但卻難以代替其地位,心理上總有新不如舊之感。所以Josh加入後在2011年發表的7年來回歸專輯《I'm With You》,評價也屬一般之作。 
樂隊在5年前形容「Josh在風格上是非常之接近John但有著截然不同的步伐」,所以《I'm With You》這張前作專輯就彷彿RHCP對這位新結他手的適應期,唱片監製仍如舊沿用合作無間的Rick Rubin。經過多年的磨合,今天可以看到RHCP立心再尋求轉變,固此其第11張專輯《The Getaway》之重點,是與Rick Rubin足足20年來的漫長合作關係終告一段落,而換上跨越hip hop至indie rock音樂範疇的黑人鬼才Danger Mouse(Gnarls Barkley / Danger Doom / Broken Bells)操刀,無疑是個驚喜,也是我對樂隊這張全新專輯抱以期待的一大因由。

就是經過本名Brian Burton的Danger Mouse之斧鑿,最明顯是Chad Smith的鼓擊節拍來得更groovy而在音色上多了變化。對比起John的狂妄神經刀,Josh的一手結他演奏表現得較內斂含蓄,在Danger Mouse的主理下RHCP的也沒有那麼「搖滾」。也別忘記在灌錄《I'm With You》之前,「貝斯王」Flea曾走到南加州大學攻讀音樂理論並且學習鋼琴,令到RHCP的歌曲多了不少鋼琴演奏,而在《The Getaway》裡他也同樣兼任樂隊的鋼琴手。
由Anthony之human beatbox(也是受Danger Mouse影響吧)引領出的主題曲〈The Getaway〉便是多麼如沐春風、流水行雲之作,前That Dog(多麼叫人懷念的洛杉磯獨立搖滾樂隊)女成員Anna Waronker為歌曲帶來的清爽伴唱更是多麼賞心悅目。〈Dark Necessities〉把Flea一手精湛的slap bass演奏表露無遺,而這卻是多麼旋律動聽的歌曲。

旋律化的搖滾曲目在專輯內乃比比皆是,〈Goodbye Angels〉、〈The Longest Wave〉、〈Sick Love〉都是當今RHCP的soft rock之音,雖然前者在尾段帶來了緊湊的低音結他與狂放的結他演奏,而後者的談論焦點是有Elton John彈鋼琴與Bernie Taupin參與作詞但其實是平平無奇的一曲;而disco-funk曲風的〈Go Robot〉亦來得如斯溫婉美好,由Chad巨大鼓擊驅動的funk rock曲目〈We Turn Red〉祭出Led Zeppelin般之張力但也不乏溫柔的段落。

在專輯的下部分,RHCP又回復他們粗獷與大搖大滾的一面,〈Detroit〉是他們向MC5及The Stooges的底特律garage rock致敬,〈This Ticonderoga〉更是他們綻放出heavy rock霸氣起來的時候,但這首3分多鐘的歌曲也甚有起承轉合。 

來到專輯尾聲,連綿bassline下的觸動心靈ballad之作〈Encore〉勾勒出一份猶如發黃之回憶片段的少年成長情懷,〈The Hunter〉在Josh的結他與Flea的鋼琴絲絲入扣而來下是如斯苦澀而醉人的藍調搖滾ballad,由Flea美麗詩意之鋼琴獨奏帶出的〈Dreams of a Samurai〉,是他們的中板psychedelic rock曲目,神秘而魅惑,把Josh的迷幻結他演奏表露無遺,Beverley Chitwood的女聲唱和也是一亮點。

2016年6月16日星期四

Garbage:黑夜裡的淒風冷雨小小鳥

成軍於美國威斯康辛州麥迪遜的Garbage休止多年後,在2012年我們都喜見Shirley Manson、Butch Vig、Steve Marker和Duke Erikson再次走在一起發表了樂隊7年來的回歸專輯《Not Your Kind of People》,而且更欣然見到重整旗鼓之後,樂隊成立了自家獨立廠牌Stunvolume Records,毋須再投靠別的唱片公司——之前宣佈暫休,正是他們不甘遭受唱片公司在商業上所施予壓力(要其專輯在美國登上冠軍)從而作出抗衡。
然而復合後的Garbage,誠然《Not Your Kind of People》只是不過不失之作。也許是經過去年其首張同名專輯《Garbage》面世20週年並舉行《20 Years Queer》巡演,重投樂隊的音樂初衷。與《Not Your Kind of People》相隔4年,Garbage的第6張專輯《Strange Little Birds》,正給他們找到一個正確的對焦。
《Strange Little Birds》跟前作《Not Your Kind of People》一樣同樣是在洛杉磯錄製(已不再是麥迪遜了),然而這張全新專輯來得更具可聽性,是因為今次Garbage帶來了不少縈繞心頭、氣氛懾人的幽暗淒美中慢板歌曲。

即使描寫空虛感覺的先行單曲〈Empty〉是通過巨大結他聲與電影感張力祭出的Garbage式搖滾曲目,〈Blackout〉沉澱著英倫goth post-punk底蘊的扣人心弦dark rock歌曲,還有大剌剌電氣噪音搖滾的〈We Never Tell〉。然而識得聽《Strange Little Birds》,就是當中滲透著黑暗moody電影氛圍的動聽作品,令到整張專輯都籠罩著如置身葛咸城的黑夜氣氛。 

也是何解專輯是先以淒戚而有著震懾鼓點肌理的goth ballad曲目〈Sometimes〉來揭開序幕,唱道「絕望是革命」的第2首單曲〈Even Though Our Love Is Doomed〉為他們歷來最沉痛陰暗的主打作,〈If I Lost You〉是冷冽而浪漫的dark-pop歌曲,由雨聲帶出的〈Night Drive Loneliness〉那午夜驅車孤寂感是來自那迷惑的goth-pop氛圍,以Shirley人聲取樣作前奏的〈Teaching Little Fingers to Play〉更是如斯幽美、神秘、戚然的電幻靡爛ballad。

2016年6月6日星期一

Minor Victories:豈止是階段性勝利

說Minor Victories是當今英國獨立音樂界的精英陣容超級組合(supergroup),相信沒有太多人會有異意。畢竟由Slowdive的Rachel Goswell、Mogwai的Stuart Braithwaite、Editors的Justin Lockey以及其弟James Lockey所組成的他們,的確是相當夢幻組合的樂團,尤其當我聽了前兩者的樂隊都有20多年了,就是連做夢也沒想過雙方會有合作的一天。然而Minor Victories的聲音,卻又不是Slowdive、Mogwai與Editors之混合體那麼簡單;也不是凡舉所謂超級組合都會精采,但Minor Victories卻能叫我聽得喜出望外。 
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Justin與Rachel,正是Minor Victories的發起人,因為前者有意找一位嗓音幽美的女主唱來灌錄一張嘈吵的EP,雙方亦在2014年一拍即合,再找來其他團員參與。到底Slowdive與Editors有共同的經理人,更別忘記在去年Editors發表的《In Dream》專輯裡,亦找來Rachel客串跟Tom Smith合唱了〈The Law〉和〈Ocean Of Night〉兩曲。

Justin Lockey這位前Yourcodenameis:milo結他手在2013年專輯《The Weight of Your Love》時才加入Editors,固此他身上談不上有多大的Editors味道。反之,他和擔任低音結他兼鼓擊的James Lockey有其兄弟班錄像/電影製作公司Hand Held Cine Club,固此Minor Victories老早於去年7月的時候已發表過〈Film One〉這齣獨立短片(然後今年再有〈Film Two〉),他們那彷彿是一隊跨媒體樂隊。 

即使作為超級組合,然而Minor Victories卻是他們分頭通過電郵、短訊及Skype來合作,而非共處一室創作與灌錄,當初的EP計劃也延伸成製作了整張同名專輯《Minor Victories》出來。而對於在2006年因為中內耳炎而退出了樂壇的Rachel來說,Minor Victories也讓她首度重新投入錄音session,比起重組後的Slowdive還要早。直到今年3月,他們才真正走在一起於格拉斯哥作首次綵排。 
在Rachel的主唱底下,Minor Victories的音樂風格想少不免被納入shoegaze / dream-pop流派類別,甚至被拿來與Slowdive作比較,但當Rachel遇上Stuart Braithwaite,效果也不同日而語。專輯的開場曲〈Give Up The Ghost〉,就如祭出巨大肌理而來的重型版shoegaze曲目,樂隊的扣人心弦張力,大家也或多或少歸功於Stuart這位「後搖滾魔怪」。

但是Minor Victories的化學作用,卻又並非只是Slowdive遇上Mogwai而已。如先行單曲〈A Hundred Ropes〉的電幻sequence、motorik beat節拍馳騁與電影感弦樂,便從不是屬於他們本來樂隊的東西;新單曲〈Breaking My Light〉就是讓蕩氣迴腸懾人弦樂與昂首闊步鼓擊,以及Rachel的淒美演繹、有如〈Venus In Furs〉(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靡爛節奏和連綿鋼琴所交織而成。

專輯裡也有由結他噪音引子所帶出的不吃人間煙火空靈夢幻仙氣ballad之作〈Folk Arp〉,亦有由Rachel孤高飄逸歌聲唱出的noise rock曲目〈Cogs〉,〈The Thief〉是再來motorik beat主導與chamber music伴奏的夢幻流行曲,而〈Out to Sea〉所奏出是如斯波瀾壯闊的音牆。 

從前Slowdive作品所叫人回味,是Rachel與Neil Halstead的男女聲合唱歌曲,而Minor Victories正可讓她延續這點。由她與蘇格蘭樂隊The Twilight Sad主將James Graham絲絲入扣地合唱的noise-pop歌曲〈Scattered Ashes (Song for Richard)〉,簡直是回到90年代初葉的獨立音樂情操;而與Red House Painters / Sun Kil Moon的Mark Kozelek所合唱出〈For You Always〉,在簡約的木琴伴奏下,是Minor Victories的另一種唯美夢幻搖滾風格。

2016年6月1日星期三

ABC:華麗轉身

以Martin Fry為首的ABC曾經是我好喜歡的英國新浪潮樂隊。說是曾經,因為我就像大多數樂迷般只有著意他們在80年代的作品,尤其是這隊Sheffield樂隊在1982年發表的首張專輯《The Lexicon of Love》,便是我們那個年代的英倫音樂愛好者所必修的「字典」,new romantic的經典,大家都老早已聽得滾瓜爛熟吧。但自1989年專輯《Up》之後,我也日漸對ABC失去興趣,他們那兩張90年代專輯,就算當年寫過了碟評,也不能給我留下甚麼印象。尤其是隨著Mark White離隊,ABC已只是等同於Martin Fry的個人代名詞而已。
所以對於跟《The Lexicon of Love》相隔34年後,ABC如今再帶來延續篇專輯《The Lexicon of Love II》,誠然我也沒有多大雀躍的感覺。

本名《The Lexicon of A Lost Ideal》的《The Lexicon of Love II》,唱片封面設計全然是回應著《The Lexicon of Love》而來,同時亦找回Anne Dudley編寫弦樂與負責鍵琴。但是,現在ABC還是只有Martin Fry獨力支持,沒有Mark White更沒有Stephen Singleton也沒有Trevor Horn監製,對我來說這個《The Lexicon of Love》第2集倒是欠缺了一份說服力。也許,1987年專輯《Alphabet City》來得更像《The Lexicon of Love》的續集。

2009年,ABC交由Anne Dudley指揮BBC Concert Orchestra伴奏底下在Royal Albert Hall重演了整張《The Lexicon of Love》專輯,樂迷的熱烈反應,而令Martin Fry萌起為這張成名作帶來續篇的念頭——本來在2008年專輯《Traffic》之後,他已沒有再製作另一張唱片的意慾。
昔日《The Lexicon of Love》的重點,是通過Trevor Horn的精良製作,他們的new pop歌曲得以流露著的華麗色彩,那多得Anne Dudley編寫的美好弦樂,讓ABC樹立出其別樹一幟的新浪漫風格。而如今《The Lexicon of Love II》,就是把Anne Dudley的華麗弦樂帶回來,如開場曲〈The Flames of Desire〉的確是引人入勝之作。

先行單曲〈Viva Love〉就有如今次的〈The Look of Love〉,歌曲也同樣有一個reprise版作前呼后後應。〈The Ship of the Seasick Sailor〉在synth伴奏下令我想到第3張專輯時〈Be Near Me〉,歌曲的亮點還有一段帶有東方色彩的音樂過門。〈Kiss Me Goodbye〉的浪漫奇情與絲絲入扣弦樂被形容為有如James Bond電影的插曲,踏著卻是很90年代初的hip house節拍。而Martin亦與Anne合寫了兩曲,〈The Love Inside The Love〉差不多只有以鍵琴與弦樂伴奏,來得思古幽情,〈Brighter Than The Sun〉在幽幽的電鋼琴主導與輕盈的節拍下,是多麼美麗而靡爛的縈繞心頭ballad。要不一樣的風格,那有以西班牙作伴奏的〈I Believe in Love〉,還祭出低音結他獨奏的段落。 

我們可以視《The Lexicon of Love II》為ABC的Baroque-pop專輯而多於甚麼新浪漫復興。可是《The Lexicon of Love II》所欠奉,是像〈Poison Arrow〉、〈Tears Are Not Enough〉般標緻的明快歌曲,現年58歲的Martin已無法回到昔日ABC的跳脫funk樂底蘊,〈Singer Not the Song〉已專輯裡最具節奏感的一曲。

而聽到〈Ten Below Zero〉這首冧情ballad,來得很有80年代的「K歌」的味道,是可以拿來改編成Canto-pop那種,大路得有點過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