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萊斯特樂隊Kasabian正式出道十年,作為當今的頂班英倫樂團,以結他手/鍵琴手兼作曲主腦Sergio Pizzorno以及主唱Tom Meighan為首的他們最為樂迷津津樂道,是其音樂得以無懈可擊地將迷幻搖滾底蘊與Groovy舞曲節奏作出融合,足以秉承The Stone Roses與Primal Scream之衣缽。2011年的前作專輯《Velociraptor!》能取得高度評價,是他們可以打造出猶如Jukebox般首首歌曲皆精采但又可以風格迥異的專輯出來;三年後Kasabain帶來的第五張專輯《48:13》裡,今次Sergio實行以回歸其三大音樂影響——60年代末搖滾、Hip Hop以及電子音樂為大前提。
《Velociraptor!》為樂隊帶來漫長的世界性巡演,然後Kasabain為之大感疲憊不堪,心想他們要休息一段時間,沒有想過要做下張專輯這回事,只要無所事事躲賴一下。可是休息了不久,Sergio的手機上有了一段短短的旋律,而他在家中有個錄音室,他想玩出這首歌,那便成為了新作〈Bumblebee〉,樂隊的新專輯亦因此而啟動。他們還是有感到在錄音室工作才是最快樂的事。
Kasabain的2009、2011年專輯《West Ryder Pauper Lunatic Asylum》和《Velociraptor!》,當時他們表示是要釋放出樂隊之前在大型音樂節主舞台及體育館演出所吸納的能量而來,所以樂隊的聲音亦愈見大將之風。見慣大場面,在《48:13》裡的主打歌,他們更要帶動到群眾在音樂節上跑圈Mosh Pit而設計。最先創作〈Bumblebee〉在張力十足的Big Beat鼓擊下,彰顯著搖旗吶喊式呼叫,甚至某些段落亦被拿來跟Beastie Boys的〈Sabotage〉作比較;主打單曲〈Eez-eh〉勾勒出好比Giorgio Moroder的高壓電量Euro-Disco肌理動能,Groovy非常,亦有著Rave年代獨立舞曲的狂放。
〈Stevie〉讓弦樂四重奏、蕩氣迴腸電影感管樂與Groovy節拍絲絲入扣而來,亮點還有”Hey hey!”兩聲的伴唱;〈Doomsday〉是直截了當、風馳電掣而來的Dance-Rock;〈Clouds〉是由科幻電音前奏帶出的迷幻搖滾歌曲;〈Bow〉好比配以Hip Hop電音制式的Oasis中板曲子。
而《48:13》的重心作品,是近七分鐘Electro Rock / Indie-Dance曲目〈Treat 〉,在肥厚Bass Riff下漸漸祭出高壓歐陸電音舞曲動能,扣人心弦,下半部分令我聯想起《Technique》時期的New Order,回到那個Indie與Rave通婚的年代。〈Glass〉的電幻曲風下帶來60年代復古調子,再祭出歐陸電音、Hip Hop節拍與年輕詩人Suli Breaks之MCin'。緊接而來的〈Explodes〉就好比有著動人旋律與搖滾張力暗湧的Giorgio Moroder或Daft Punk歌曲,Synth聲四起。
專輯裡多首短歌當中,有〈(levitation) 〉這首動聽的迷幻Ballad。更窩心動人的,是結幕Ballad歌曲〈S.P.S.〉(Scissors Paper Stone),道出兩位好友經過通宵後一起在清晨看到日出的美麗時刻,男人的浪漫,這是Sergio給Tom的情歌——也許是要統一《48:13》的全單字歌名格局,所以此曲也用上縮寫來。
唱片喚作《48:13》,即專輯的總長度,唱片封面設計也只有陳列出各首歌曲的時間,大玩簡約風格。原來起初當Sergio跟樂隊的設計師Aitor Throup談起新專輯的名字,他隨口胡亂說:「就叫《48:13》或甚麼吧!」那時他們仍未知道專輯有多長。然後樂隊把專輯的歌曲放在一起作粗略計算,出來的長度竟是48:13!但是那時專輯仍尚未正式完成,於是樂隊唯有把歌曲作修改,以讓專輯維持這個猶如Magic Numbers的總長度。但另一方面,這卻又被批評為最糟的專輯名字與封面設計。
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
我的達人歌單 @ MOOV音樂app
今年1月,我獲邀為MOOV選輯Playlist歌單。懷胎5個月,我們一眾10多位音樂人的「達人歌單」終告隨著MOOV的革新版音樂app面世。
我喜歡選輯Playlist,為MOOV製作歌單毋庸置疑是相當愉快的差事,發揮了我這位小樂迷輯錄Mixtape的小宇宙——畢竟當我年輕時,是多麼熱衷輯錄自家卡帶Mixtape、跟朋友分享音樂。
我喜歡選輯Playlist,為MOOV製作歌單毋庸置疑是相當愉快的差事,發揮了我這位小樂迷輯錄Mixtape的小宇宙——畢竟當我年輕時,是多麼熱衷輯錄自家卡帶Mixtape、跟朋友分享音樂。
迄今我為MOOV帶來了20條主題曲Playlist,當中有動——如跑步歌單《Born to Run》、練Plank練Crunch配樂《Music for Plank & Crunch》、陽光音樂《Sunny Day Service》,有靜——如午夜Downtempo之選《Late Night Grooves》、夜闌人靜沉思音樂《Night Vision》、斯人獨憔悴孤寂慘白歌曲《Lonesome Tears》,還有炎夏日誌概念合輯《Long Hot Summer》、美麗在心頭歌曲《Beautiful Songs of My Life》、懶洋洋的假日配樂《Lazy Day》、歐陸情懷《Europe is Our Playground》、雨季音樂《Here Comes The Rain Again》,以及《Now That's What I Call Acoustic!》、《The Private Psychedelic Reel》、《The Very Best of Synth-Pop》等音樂性主題歌單,跟著還會陸續有來。
今個星期一,MOOV為其新版音樂App舉行發佈派對《MOOV: Music Friendly Day》,而我亦有幸為這活動擔任Live Playlist DJ,給我來了一個我史上最長的DJ set——足足四個小時,真好玩!
(Photo by 區新明)
說來,有份參與「達人歌單」大部分都是我認識了很多年的音樂圈朋友,大家因為這個MOOV的活動而聚首一堂。謝謝MOOV團隊。
2014年6月12日星期四
Teleman:盛夏浪漫
如果你問我今年有甚麼夏盛音樂專輯選擇,那首選定是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的《Days of Abandon》,而另一張我會說是英國倫敦樂隊Teleman在Moshi Moshi廠牌旗下發表的首張專輯《Breakfast》。
Teleman的音樂,糅合著60年代迷幻流行曲的夢幻色彩感、電子流行樂的肌理與復古的電子合成器琴音,具備美好的Pecfect-Pop條件;聽著輕柔的主唱演繹,泛出宛如The Beach Boys的陽光燦爛情味,在陣陣懶洋洋夏日浪漫情懷當中帶有消暑清熱作用。而《Breakfast》的亮點之一,是交由前Britpop班霸Suede的結他手Bernard Butler為他們操刀監製。
由主唱兼結他手Thomas Sanders和鍵琴手Jonny Sanders兩兄弟,以及低音結他手Pete Cattermoul與長髮日本人鼓手Hiro Amamiya所組成的Teleman,樂隊才只有一年半多歷史,但他們卻非新手上路。畢竟Teleman的前身是五人獨立搖滾樂隊Pete and the Pirates,曾先後在2008及2011年出版過《Little Death》和《One Thousand Pictures》兩張專輯。從Pete and the Pirates在2012年解散,到Thomas、Jonny和Pete在同年年底另組成Teleman,是因為有些舊隊友只想原地踏步,才促使他們三人另起爐灶。也是何解Teleman要擺脫以往Pete and the Pirates那種結他主導的獨立搖滾/流行樂歌路,Jonny由鼓手而變身電子樂手、大為應用電子合成器與鼓機。
曾看過有英國媒體以「Robert Wyatt遇上Pet Shop Boys遇上The Velvet Underground」來形容Teleman的聲音,作為Teleman的歌曲創作人,Thomas譜出是多麼溫婉動聽的曲子,而且帶著小品的韻味,其作品總是來得相當之耳感清涼。
輕盈的首張單曲〈Cristina〉在淡淡然情感下,是如斯美麗夢幻而如沐春風;〈Steam Train Girl〉這首糅合獨立搖滾與歐陸電子流行曲(還用上Vocoder和唱)之作,來得甚有清風送爽之感;〈Monday Morning〉是為星期一早晨而設的明媚清爽Electro-Pop,如流水行雲的Synth主奏自然少不了;〈Skeleton Dance〉是多麼清新可喜的Art-Pop小品。再聽窩心而典雅的Ballad曲目〈Lady Low〉,更恍如仲夏夜月色底下浪漫醉人到暈的意境,美得沒話說;〈Redhead Saturday〉亦搖曳著夏日晚上的小清新浪漫。
《Breakfast》專輯由Bernard Butler監製,但整體上卻沒有怎樣的Bernard音樂影子。然而聽新單曲〈23 Floor Up〉這首叫人感覺受到柔和陽光的深情迷幻流行曲,抑或電氣Garage Rock的〈Mainline〉,卻不難尋見Bernard斧鑿過的蛛絲馬跡。
Teleman的音樂,糅合著60年代迷幻流行曲的夢幻色彩感、電子流行樂的肌理與復古的電子合成器琴音,具備美好的Pecfect-Pop條件;聽著輕柔的主唱演繹,泛出宛如The Beach Boys的陽光燦爛情味,在陣陣懶洋洋夏日浪漫情懷當中帶有消暑清熱作用。而《Breakfast》的亮點之一,是交由前Britpop班霸Suede的結他手Bernard Butler為他們操刀監製。
由主唱兼結他手Thomas Sanders和鍵琴手Jonny Sanders兩兄弟,以及低音結他手Pete Cattermoul與長髮日本人鼓手Hiro Amamiya所組成的Teleman,樂隊才只有一年半多歷史,但他們卻非新手上路。畢竟Teleman的前身是五人獨立搖滾樂隊Pete and the Pirates,曾先後在2008及2011年出版過《Little Death》和《One Thousand Pictures》兩張專輯。從Pete and the Pirates在2012年解散,到Thomas、Jonny和Pete在同年年底另組成Teleman,是因為有些舊隊友只想原地踏步,才促使他們三人另起爐灶。也是何解Teleman要擺脫以往Pete and the Pirates那種結他主導的獨立搖滾/流行樂歌路,Jonny由鼓手而變身電子樂手、大為應用電子合成器與鼓機。
曾看過有英國媒體以「Robert Wyatt遇上Pet Shop Boys遇上The Velvet Underground」來形容Teleman的聲音,作為Teleman的歌曲創作人,Thomas譜出是多麼溫婉動聽的曲子,而且帶著小品的韻味,其作品總是來得相當之耳感清涼。
輕盈的首張單曲〈Cristina〉在淡淡然情感下,是如斯美麗夢幻而如沐春風;〈Steam Train Girl〉這首糅合獨立搖滾與歐陸電子流行曲(還用上Vocoder和唱)之作,來得甚有清風送爽之感;〈Monday Morning〉是為星期一早晨而設的明媚清爽Electro-Pop,如流水行雲的Synth主奏自然少不了;〈Skeleton Dance〉是多麼清新可喜的Art-Pop小品。再聽窩心而典雅的Ballad曲目〈Lady Low〉,更恍如仲夏夜月色底下浪漫醉人到暈的意境,美得沒話說;〈Redhead Saturday〉亦搖曳著夏日晚上的小清新浪漫。
《Breakfast》專輯由Bernard Butler監製,但整體上卻沒有怎樣的Bernard音樂影子。然而聽新單曲〈23 Floor Up〉這首叫人感覺受到柔和陽光的深情迷幻流行曲,抑或電氣Garage Rock的〈Mainline〉,卻不難尋見Bernard斧鑿過的蛛絲馬跡。
2014年6月5日星期四
Eno.Hyde:二人世界
Brian Eno一直以來熱衷跟別人交流合作,那早已是研究這位英國傳奇性前衞音樂奇才之音樂世界時所不可或缺的課題。為別人的作品客串助陣、擔網唱片監製,說到關係最密切的,便是與他聯袂發表合作專輯——能夠跟Eno合灌唱片,彷彿是非同凡響的事。在Eno龐大的唱片目錄全集上,有不少他與別的樂手以二人名義合作的專輯,而這個名單上,現在亦加上了Karl Hyde之名字,也是近年Eno最矚目的一個合作性音樂計劃。
現年65歲的Eno遇上現年57歲的英倫電音舞曲班霸Underworld主唱Karl Hyde,Eno • Hyde毋庸置疑這是多麼叫人引頸以待的合作關係。況且近年Underworld已見裹足不前,去年Karl站出來發表的首張個人專輯《Edgeland》裡的氛圍化歌曲,亦被指為帶有Eno的薰陶(而Eno確有為一曲〈Slummin’ It for The Weekend〉炮製Remix版)。所以他與Eno合作,那亦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Eno • Hyde並不是要打造出怎麼憩靜空靈的Ambient歌曲,更不是甚麼驚世駭俗的前衞作品,他們帶來的《Someday World》專輯是祭出向Polyrhythmic探討的藝術流行曲。
Eno與Karl因為在1995年乘搭同一班飛機到波斯尼亞而結識,發覺彼此有同樣的音樂與藝術興趣,但仍沒有合作的念頭。直至四、五年前,Karl參與了《Pure Scenius》這個Eno與眾樂手合作的現場演出Project,才有機會互相切磋。然後,Eno在錄音室展開了他的Polyrhythmic音樂計劃,當Karl聽過其曲目後,勾起了他對Afrobeat音樂之根源,而按捺不住拿起結他加入創作,從而引伸至這個的合作之出現。
兩位知名音樂人合作,然而《Someday World》的唱片監製卻是才只22歲的Fred Gibson,也是這專輯的第三成員,而大部分鼓擊則是由John Reynolds(Sinéad O'Connor前夫)負責。Eno與Karl都各有主唱的歌曲,但以後者唱得較多。
Eno對Polyrhythmic / Afrobeat的興趣,大抵可以追索到他為Talking Heads監製的1979、80年專輯《Fear of Music》和《Remain in Light》時。原先,這次Eno本是打算創造出只有四首長篇重複性多重節奏曲目的專輯,然後因為遇上Karl所譜寫出的歌曲,從而演進出《Someday World》裡的多重節奏/非洲節拍電幻藝術流行歌曲來。Eno的合作專輯,並非定要玩出怎麼深邃或者很電子的音樂。就正如與John Cale合作的1990年專輯《Wrong Way Up》帶來美好的藝術流行曲,抑或再度與David Byrne合作的2008年專輯《Everything That Happens Will Happen Today》全是電氣福音歌曲流行曲,今次《Someday World》亦都是其平易近人的作品。
先行單曲兼《Someday World》的專輯開場曲〈The Satellites〉由電幻氛圍化前奏帶出,再引伸出這首穿插著銅管樂(高音色士風由Roxy Music的Andy Mackay負責)與溫婉主唱的輕快Art-Pop歌曲。流暢快板的新主打歌〈Daddy’s Car〉是其Polyrhythmic / Afrobeat主導曲目,感覺如沐春風。〈A Man Wakes Up〉有如回到Talking Heads時期那種甚Funk的Afrobeat曲風,由Eno以低音嗓子唱出的〈Strip it Down〉是那麼耐人尋味、乘著清爽流暢節拍而來的溫婉中慢板Ballad,〈Who Rings the Bell〉是有著Gospel薰陶的電幻歌曲。
〈Mother Of A Dog〉是絕對美麗而縈繞心頭電氣化Art-Pop Ballad,令我想到當年Eno為James監製的歌曲;由二人合唱出的〈To Us All〉亦是多麼夢幻優美的Ambient-Pop作品,像達明一派的〈忘記他是她〉之音樂肌理嗎?達明此曲的影響又何嘗不是來自Eno在《Apollo》裡的〈Deep Blue Day〉呢。而〈When I Built This World〉之重點,是歌曲的懾人心魄、思潮起伏、變化多端,讓Polyrhythmic、電聲、弦樂、銅管樂水乳交融而來,還有歌曲開頭的幾句旋律來得似十足由Doris Day以及Nat King Cole唱紅的經典老歌〈When I Fall in Love〉,可以跟著哼起來。
而為配合專輯的推出,Eno • Hyde亦聯同HoloDecks替《Someday World》帶來一個免費app,以手機的照相機對著的黑膠唱片Centre Label按鍵,便能從螢幕看到在黑膠唱片上的「虛擬城市」隨著音樂互動。說時遲、那時快,在《Someday World》面世後不久,Eno • Hyde亦宣佈他們的另一張專輯《High Life》會在6月底推出——都說Eno加盟英國電音名廠Warp之後在近年乃再度多產起來吧。
現年65歲的Eno遇上現年57歲的英倫電音舞曲班霸Underworld主唱Karl Hyde,Eno • Hyde毋庸置疑這是多麼叫人引頸以待的合作關係。況且近年Underworld已見裹足不前,去年Karl站出來發表的首張個人專輯《Edgeland》裡的氛圍化歌曲,亦被指為帶有Eno的薰陶(而Eno確有為一曲〈Slummin’ It for The Weekend〉炮製Remix版)。所以他與Eno合作,那亦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Eno • Hyde並不是要打造出怎麼憩靜空靈的Ambient歌曲,更不是甚麼驚世駭俗的前衞作品,他們帶來的《Someday World》專輯是祭出向Polyrhythmic探討的藝術流行曲。
Eno與Karl因為在1995年乘搭同一班飛機到波斯尼亞而結識,發覺彼此有同樣的音樂與藝術興趣,但仍沒有合作的念頭。直至四、五年前,Karl參與了《Pure Scenius》這個Eno與眾樂手合作的現場演出Project,才有機會互相切磋。然後,Eno在錄音室展開了他的Polyrhythmic音樂計劃,當Karl聽過其曲目後,勾起了他對Afrobeat音樂之根源,而按捺不住拿起結他加入創作,從而引伸至這個的合作之出現。
兩位知名音樂人合作,然而《Someday World》的唱片監製卻是才只22歲的Fred Gibson,也是這專輯的第三成員,而大部分鼓擊則是由John Reynolds(Sinéad O'Connor前夫)負責。Eno與Karl都各有主唱的歌曲,但以後者唱得較多。
Eno對Polyrhythmic / Afrobeat的興趣,大抵可以追索到他為Talking Heads監製的1979、80年專輯《Fear of Music》和《Remain in Light》時。原先,這次Eno本是打算創造出只有四首長篇重複性多重節奏曲目的專輯,然後因為遇上Karl所譜寫出的歌曲,從而演進出《Someday World》裡的多重節奏/非洲節拍電幻藝術流行歌曲來。Eno的合作專輯,並非定要玩出怎麼深邃或者很電子的音樂。就正如與John Cale合作的1990年專輯《Wrong Way Up》帶來美好的藝術流行曲,抑或再度與David Byrne合作的2008年專輯《Everything That Happens Will Happen Today》全是電氣福音歌曲流行曲,今次《Someday World》亦都是其平易近人的作品。
先行單曲兼《Someday World》的專輯開場曲〈The Satellites〉由電幻氛圍化前奏帶出,再引伸出這首穿插著銅管樂(高音色士風由Roxy Music的Andy Mackay負責)與溫婉主唱的輕快Art-Pop歌曲。流暢快板的新主打歌〈Daddy’s Car〉是其Polyrhythmic / Afrobeat主導曲目,感覺如沐春風。〈A Man Wakes Up〉有如回到Talking Heads時期那種甚Funk的Afrobeat曲風,由Eno以低音嗓子唱出的〈Strip it Down〉是那麼耐人尋味、乘著清爽流暢節拍而來的溫婉中慢板Ballad,〈Who Rings the Bell〉是有著Gospel薰陶的電幻歌曲。
〈Mother Of A Dog〉是絕對美麗而縈繞心頭電氣化Art-Pop Ballad,令我想到當年Eno為James監製的歌曲;由二人合唱出的〈To Us All〉亦是多麼夢幻優美的Ambient-Pop作品,像達明一派的〈忘記他是她〉之音樂肌理嗎?達明此曲的影響又何嘗不是來自Eno在《Apollo》裡的〈Deep Blue Day〉呢。而〈When I Built This World〉之重點,是歌曲的懾人心魄、思潮起伏、變化多端,讓Polyrhythmic、電聲、弦樂、銅管樂水乳交融而來,還有歌曲開頭的幾句旋律來得似十足由Doris Day以及Nat King Cole唱紅的經典老歌〈When I Fall in Love〉,可以跟著哼起來。
而為配合專輯的推出,Eno • Hyde亦聯同HoloDecks替《Someday World》帶來一個免費app,以手機的照相機對著的黑膠唱片Centre Label按鍵,便能從螢幕看到在黑膠唱片上的「虛擬城市」隨著音樂互動。說時遲、那時快,在《Someday World》面世後不久,Eno • Hyde亦宣佈他們的另一張專輯《High Life》會在6月底推出——都說Eno加盟英國電音名廠Warp之後在近年乃再度多產起來吧。
2014年6月3日星期二
ANWIYCTI:低音主義
當ANWIYCTI在去年的香港大型音樂節《Clockenflap》作首次公演,以Joey Pui(Zaraha / eleven wishes goodbye)為首的他們已旗幟鮮明地彰顯出樂隊別樹一幟的獨立搖滾姿態——在台上他們以三位低音結他手與一位鼓手之陣營出來,歌曲以Bass Riff作主導,而完全摒棄了結他的角色,從意義上來說已是好一種「反搖滾」的風骨。ANWIYCTI在2012年秋已成軍,秘密練兵多時,直到2013年底才在《Clockenflap》粉墨登場獻出處子演出,可見他們是多麼處心積慮而來的樂隊。而他們同步亦在錄音室閉門造車。
全名A New World If You Can Take It的ANWIYCTI,其首張專輯《A New World If You Can Take It》即將會在香港獨立廠牌Imagine Imagine Imagine Records旗下發表,並會在6月12日於Hidden Agenda舉行專輯發佈音樂會。一如III Records的作風, ANWIYCTI這專輯亦會以限量黑膠唱片形式出版,今次是以白色膠印製。
在ANWIYCTI作品裡的Riff/Bassline/主奏,全由Joey Pui、Edward Chiu和Eqqus Lee三支低音結他包辦,無疑是別開生面的破格形式(至少對香港獨立搖滾圈來說是),而重點是他們的音樂並不拘泥於某種曲風上,反之他們的聲音乃得以跨越Neo-Psychedelic、Post-Punk、Noise Rock、Drone Doom、Shoegaze、Post-Rock甚至Electronica等流派風格而來。沒錯,有些樂隊是開拓了一種獨特的音樂型式,然而卻只管公式化玩下去,所以只見出來的歌曲首首聽似差不多。而ANWIYCTI的驚豔之處,正是他們所祭出的音樂包容性,變化多端。即使Joey是陣中主唱,但所帶來卻不盡然是Song-Based的歌曲,樂隊也有其器樂曲目。
《A New World If You Can Take It》由闇黑沉重Bassline帶出的開場曲〈X〉來得如斯夢幻、神秘而幽美,在夢囈般的人聲下,歌曲就是Post-Rock與Dream-Pop之合體。〈Daydreaming the Daydream〉讓重型緊湊而風馳電掣的Stoner Rock張力遇上Groovy舞曲節奏,配以是迷幻流行曲的曲子,我引用的比較是Queens of The Stone Age遇上Primal Scream。〈1516〉是直截了當、衝口衝面而來的暴烈Noise Rock,〈Many But One〉在連綿的Bassline下可以聽到他們介乎Sonic Youth與Shoegaze之間的薰陶,〈The Truth〉就是由重型Riff驅動的Shoegaze歌曲。器樂搖滾曲目〈ii〉帶來扣人心弦的Drone Doom風,從低迴暗湧推至狂風掃落葉。
作為低音結他主導的樂隊,ANWIYCTI沒有用結他,但卻有用電子合成器,所以他們也有電音化的曲目。〈My F Mind〉是多麼電幻美好、流水行雲的Synth Rock樂曲,來得好比以樂隊形式奏出的Electronica樂章;〈Into The Sea〉以漫天無際的Ambient前奏帶出,當你以這會是Ambient Rock曲目來時,隨著鏗鏘的Synth琴音響起,樂曲也變成介乎Electro-Pop與Epic House之間的電音歌曲來,並以迷魂的Dubby音響處理來營造出置身茫茫大海中的感覺——但歌曲作現場演出時,卻可以是迷幻的Space Rock來。
全名A New World If You Can Take It的ANWIYCTI,其首張專輯《A New World If You Can Take It》即將會在香港獨立廠牌Imagine Imagine Imagine Records旗下發表,並會在6月12日於Hidden Agenda舉行專輯發佈音樂會。一如III Records的作風, ANWIYCTI這專輯亦會以限量黑膠唱片形式出版,今次是以白色膠印製。
在ANWIYCTI作品裡的Riff/Bassline/主奏,全由Joey Pui、Edward Chiu和Eqqus Lee三支低音結他包辦,無疑是別開生面的破格形式(至少對香港獨立搖滾圈來說是),而重點是他們的音樂並不拘泥於某種曲風上,反之他們的聲音乃得以跨越Neo-Psychedelic、Post-Punk、Noise Rock、Drone Doom、Shoegaze、Post-Rock甚至Electronica等流派風格而來。沒錯,有些樂隊是開拓了一種獨特的音樂型式,然而卻只管公式化玩下去,所以只見出來的歌曲首首聽似差不多。而ANWIYCTI的驚豔之處,正是他們所祭出的音樂包容性,變化多端。即使Joey是陣中主唱,但所帶來卻不盡然是Song-Based的歌曲,樂隊也有其器樂曲目。
《A New World If You Can Take It》由闇黑沉重Bassline帶出的開場曲〈X〉來得如斯夢幻、神秘而幽美,在夢囈般的人聲下,歌曲就是Post-Rock與Dream-Pop之合體。〈Daydreaming the Daydream〉讓重型緊湊而風馳電掣的Stoner Rock張力遇上Groovy舞曲節奏,配以是迷幻流行曲的曲子,我引用的比較是Queens of The Stone Age遇上Primal Scream。〈1516〉是直截了當、衝口衝面而來的暴烈Noise Rock,〈Many But One〉在連綿的Bassline下可以聽到他們介乎Sonic Youth與Shoegaze之間的薰陶,〈The Truth〉就是由重型Riff驅動的Shoegaze歌曲。器樂搖滾曲目〈ii〉帶來扣人心弦的Drone Doom風,從低迴暗湧推至狂風掃落葉。
作為低音結他主導的樂隊,ANWIYCTI沒有用結他,但卻有用電子合成器,所以他們也有電音化的曲目。〈My F Mind〉是多麼電幻美好、流水行雲的Synth Rock樂曲,來得好比以樂隊形式奏出的Electronica樂章;〈Into The Sea〉以漫天無際的Ambient前奏帶出,當你以這會是Ambient Rock曲目來時,隨著鏗鏘的Synth琴音響起,樂曲也變成介乎Electro-Pop與Epic House之間的電音歌曲來,並以迷魂的Dubby音響處理來營造出置身茫茫大海中的感覺——但歌曲作現場演出時,卻可以是迷幻的Space Rock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