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

【我的奇趣唱片收藏】J Church

J Church “Nostalgic for Nothing” (1995) 
從前有些唱片是一時「貪過癮」之下購來,例如美國三藩市punk rock樂隊J Church在1995年出版的單曲精選專輯《Nostalgic for Nothing》,也是我唯一擁有他們的唱片。之前我已知道J Church是一支地下punk rock / pop punk 樂團,誠然起初對他們的興趣並不大,這樣的punk團在美國可謂多的是,但為何會購買這張《Nostalgic for Nothing》呢?那就是因為個唱片封面。 
封面上是湯寶如的肖像,還無厘頭地配上「為了靚靚」四隻中文字——取自夏金成自資出版的經典卡式帶專輯《為了靚靚》及其同名歌曲。當年我是在旺角Monitor Records見到此實體CD,先發出了一個會心微笑,然後便把它買下來,還在《mcb》寫了一則碟評。 

點解會用湯寶如做唱片封面?也許是J Church覺得湯記佢幾靚女吧,照片當然是沒有受權,來歷不明(說不定從當地唐人街的華文雜誌得來),「為了靚靚」四個字也疑似是印在原本的印刷品上 。當然,設計artwork「偷圖」,也是地下punk樂文化的常態。 
當年聽《Nostalgic for Nothing》的驚喜,是收錄了多首J Church作為單曲b-side的改編歌,包括重玩Heavenly、Chris Knox、Poi Dog Pounding、The Mob、Nick Lowe、Duran Duran及Morrissey的作品。而CD內又另附J Church在Broken Rekids廠牌旗下的唱片目錄,影印cut出來的紙仔,真係好indie。

2024年9月23日星期一

30年前《音樂殖民地》的正方書度啟蒙

今年是我的兩部樂評作品集《音樂殖民地》「紅書」和「藍書」出版30週年(分別在1994年2月及8月面世)。回到當我在籌備「紅書」的時候,就要決定出版甚麼尺寸的書度,那時我的想法就是不要跟標準書度,而是要我的書來得與別不同而又同音樂有關。年少輕狂的我(當時我才21歲)一下子就想到:我要出版7”黑膠細碟封套般的正方size書!自資出版的好處是有無限的自由度、不用限制自己的想像,即使只是低成本製作。 
我那個出版7”黑膠細碟封套正方size書度的意念,靈感是來自意大利羅馬獨立廠牌Stama Alternativa在80年代尾至90年代初風行一時的Sconcerto books系列7”書刊+唱片出品,直接拿他們的書來做參考。 
Stama Alternativa的Sconcerto books系列出品,是一部書冊加一張7”黑膠細碟形式,後來改為出3” mini-CD,但書冊仍保留7” 細碟封套的書度(實情是20cm x 20cm)設計。 

而意大利作為那些年的live bootleg唱片出產大國,Stama Alternativa的Sconcerto books全是「非官方」的出品,書刊內容是意大利文與英文對照的傳記(有時會有訪問) 、歌詞,並附上唱片全集目錄discography(未有AllMusic未有Discogs未有Wikipedia之前discography是得來不易的資料),而那張7”黑膠細碟或3” mini-CD所收錄的,大多數是未曾發表過live recordings的曲目,也有rarities曲目甚至訪問錄音。 
Stama Alternativa這批正方書度Sconcerto books出品我買得不算多,只有Tuxedomoon、Syd Barrett、The Smiths和The Jesus and Mary Chain四套而已。其實Stama Alternativa的出品我還收藏了一套《The Psychedelic Years》,算是小型box set的包裝,賣點是把一批三藩市迷幻年代的concert poster復刻成postcard,而CD則收錄Grateful Dead、Jefferson Airplane和Quicksilver Messenger Service的live recording,但由於不是正方書度的出品,那部書只是一本冊子,所以我從沒有視作同一系列的Sconcerto books看待。

2024年9月7日星期六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聽的獨立廠牌Creation Records

話說在較早前,先是在8月27號公布Oasis歷史性地復合,Liam Gallagher與Noel Gallagher兄弟終告破冰讓,會在來年舉行盛大的《Oasis live ‘25》巡演,已成為一時佳話,兩日後又是其1994年首張專輯《Definitely Maybe》面世30週年。一下子,就給他們一石激起千層浪,Oasis這個名字旋即成為全球熱話、網絡流量密碼,勾起大家對Oasis的回憶。那幾天在社交媒體上,猶如雨後春筍地看到樂迷分享跟Oasis的淵源與情意結,來個一人一Oasis故事,憶述Britpop黃金年代的好時光,回味從前如何登上Britpop列車。 
就我在社交媒體所看過分享對Oasis回憶的華文文章,似乎看不到有人談及其伯樂Creation Records。畢竟我相信之於大部分樂迷邂逅到Oasis,已是他們走紅與成為Britpop頂班大團後的事,大家所買到的Oasis國際版唱片都見不到Creation的名字及商標——畢竟在Oasis出道的兩年前(1992年),Creation 已將公司的一半售股份給主流唱片廠牌Sony Music。隨後Creation也在1999年告一段落、完成了其歷史性任務,過不到千禧年。 

然而在我心目中,Oasis舊日的故事跟Creation Records這所由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的Alan McGee於倫敦成立的英國傳奇性獨立音樂廠牌,是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 
那麼我是幾時開始聽Oasis?我是1994年看著Oasis出道、由他們的首張單曲〈Supersonic〉開始聽的那一代獨立音樂粉絲。作為每星期拜讀兩大英國音樂週報《Melody Maker》和《NME》的樂迷(那時是要急不及待地現兜兜去購買空運到港的紙媒雜誌才可緊貼外國音樂資訊),都見證到Oasis這支來自曼徹斯特的生力軍樂團如何備受大力吹捧,甫出道已經也文也文。而讓我對Oasis發生興趣的主因,正正是基於他們為Creation旗下的新樂隊。 

那些年,我們都會「追indie label聽」,對於某幾家公認為風格別樹一幟、被視為信心保證的獨立名廠,他們出版的音樂、他們新簽回來的樂隊,都幾乎會照單全收,有一種深信「某某廠牌出品必屬佳品」的心態。 

而Creation是其中一家我所追聽的獨立廠牌,買他們的唱片還要買英版編號為CRE開頭方為之正宗。從80年代至90年代,Creation是英國最為舉足輕重的獨立廠牌之一,對英倫indie-pop、indie rock以至indie-dance流派之發展有著領導性的影響力。也慶幸見證到Creation在1991年如何走上登峰造極狀態,當年在短短三個月間出版了Slowdive的《Just for a Day》、Primal Scream的《Screamadelica》、My Bloody Valentine的《Loveless》、Teenage Fanclub的《Bandwagonesque》這四張劃時代專輯。 

從前Creation叫獨立音樂愛好者為之津津樂道,還有廠牌的一眾創辦人與高層,都是樂手、都是玩樂團的。 
公司主腦Alan McGee有他領軍的indie-pop名團Biff Bang Pow! (公司名字是來自60年代英國psychedelic rock / garage rock樂隊The Creation、而Biff Bang Pow! 則取名自The Creation的1966年同名歌曲) ,而公司的另外兩位創辦人Dick Green和Joe Foster(又名Slaughter Joe) 不但同是Biff Bang Pow! 的樂隊成員,後者亦是來自post-punk / indie rock樂隊Television Personalities的一員。 
還有Creation的行政人員Ed Ball,他跟Joe Foster同是來自Television Personalities,而他亦有其領軍的樂隊'O' Level、Teenage Filmstars以及由post-punk而演進成indie-dance風格的The Times,又有他的acid house電音企劃Love Corporation、他跟Dick Green的ambient / post-rock組合Sand,而他更以Ed Ball的名義出版過多張個人專輯。 

這班Creation的大佬玩音樂,並非純屬一時技癢或玩票性質的,反而在獨立廠旗高層的身分以外,他們同時也是音樂藝人。Alan McGee的Biff Bang Pow!,早年在Creation旗下乃能夠得以跟Primal Scream、Felt、The Weather Prophets、The Jasmine Minks等代表性樂隊分庭抗禮,他們共出版過六張專輯,其acoustic-based的1991年最後專輯《Me》,是我們心目中的慘白indie-pop經典;而Ed Ball更是非常之多產的樂手,The Times、Teenage Filmstars、 Love Corporation、Sand以及以唱作歌手作個人發展的他(其1995年專輯《If a Man Ever Loved a Woman》同是慘歌經典),在Creation旗下發行過的專輯可謂不計其數。 
叫Creation追隨者另一津津樂道的,還有他們的出品都喜愛採用少女圖片作唱片封面,常見於Creation多年來的一系列合輯,以及Biff Bang Pow! 的唱片。很indie-pop的青春純真美學。那些年,我們一起追聽Creation Records的時代,都是快樂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