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25歲的Jula——風格化的寫為 (j)ula,外表看似獨立搖滾樂隊的成員。soundwavesoffwax在IG上的簡介是「SoundCloud 饒舌歌手搖身一變黑膠唱片女王」,她有juli.jeli這個音樂人身分,但並非真實的rapper,而是創作實驗電子音樂。
Jula的父親Richard在2015年逝世,她形容正職為英語老師的他是終身音樂愛好者,有玩樂器有寫歌,喜歡跟別人分享音樂。她爸爸告之他自五歲已開始買唱片,多年來儲積下海量的黑膠收藏。家裡有個record library,爸爸在家播放唱片、跟她談音樂,都是Jula的回憶。
Richard與世長辭後,Jula珍而重之地花了兩年時間整理爸爸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家中的黑膠唱片收藏,重新按字母排列。但當時Jula覺得尚未是時候逐一去聽爸爸的唱片,因那時她只喜歡電子音樂。相隔幾年後,Jula才開始發崛爸爸的唱片寶庫——那猶如在家裡有一間二手黑膠唱片店而讓你免費的去尋寶;甚至她將爸爸的唱片房,變成了她的睡房。起初Jula只是從爸爸的黑膠唱片尋找音樂取樣以作為製作音樂之用,有朋友建意她不如拍片介紹這些唱片放上IG,可接觸到她爸爸的同輩樂迷,說不定能吸納幾十個追隨者。誰不知soundwavesoffwax的粉絲能夠火速增長,去年9月IG開戶,到11月《衛報》訪問她時已達32萬粉絲。
soundwavesoffwax每次所介紹的黑膠唱片,Jula是隨機在唱片架找來的。第一張介紹是英國prog rock樂隊The Moody Blues 的1981年專輯《Long Distance Voyager》,第二張是德國電音教父Kraftwerk的1981年專輯《Computer World》,第三張是紐約市new wave名團Blondie的1978年專輯《Parallel Lines》。可見到出現在soundwavesoffwax的專輯,大部分都是上世紀70、80年代的出品,也有60年代的。而Jula隨機在唱片架找來的專輯,她特意不先去搜尋資料下去先作聆聽。
而看soundwavesoffwax的有趣之處,是Jula有她一套的拍片模式。每次都是以她站在唱片架前說「歡迎再次來聽我亡父的唱片收藏,今日我們要聽甚麼? 」然後她擺出同樣的動作手勢,並由道出專輯的出版年份及監製來切入;播放黑膠時,會悉心放上小擺設在唱片的中心標籤上轉動;跟著她以同樣的姿勢坐在床邊陶醉地欣賞,隨即會切換另一服裝或添上一些飾物,她貓Misa亦偶有客串。她會談到專輯是屬於甚麼音樂流派,她自己的感受,專輯裡她最喜歡的歌是哪首(通常即是選播那首)。Jula的點評屬分享形式,簡單直接,看得舒適,作為年輕樂迷的她有時也會謙遜地附上一句「如有錯誤請糾正我」。(可是她那些「自動generate出來」的字幕常有錯字,明顯她沒有做好校對。)
然而Jula在片中播放的音樂只是用上社交媒體上的串流音訊,所以大家別以為會聽到直出自黑膠唱片的聲音,舊唱片的「炒豆」聲欠奉。所以有一集,她便一連介紹了四張沒有在串流音樂平台上架的專輯,包括Edwin Birdsong的1971年專輯 《What It Is》、Helen Schneider的 1977年專輯《So Close》、Lavender Hill Mob 的 1977年專輯《 Lavender Hill Mob》和Happy Feeling 的 1970年專輯《Happy Feeling》,每張從黑膠唱片播了一小段。
而Jula亦有介紹她自己的小量唱片收藏,如瑞典電音二人組Studio介乎balearic beat與krautrock之間的2006年首張專輯《West Coast》、美國水牛城indie-folk唱作女生Julie Byrne的2023年專輯《The Greater Wings》,所以soundwavesoffwax裡也有其近代音樂之選。
Jula說soundwavesoffwax就猶如將她的亡父帶到社交媒體,讓他活起來。每當見到有樂迷留言跟她分享一些那專輯的事情,都彷彿感覺父親就在她身邊。這是一個動人的音樂傳承故事。
上月第四個星期,Jula在爸爸死忌那天不是選播他的唱片,而是她彈著ukulele唱出Peter, Paul & Mary的1963年民謠兒歌〈Puff, the Magic Dragon〉,她兒時爸爸常唱給她聽的歌,此曲有滿滿對亡父的回憶;跟著那天,她播了Black Sabbath的1971年專輯《 Master of Reality》,來向剛逝世的重金屬教父「黑暗王子」Ozzy Osbourne致敬——大家亦知道,其父和Ozzy是同一日離世。
到上星期在Jula生日當天,祝自己生日快樂之餘,她笑言要自我放縱的選播限量印製送給她媽媽的CD、(j)ula的2025年實驗電音專輯《past my due date》(CD封面換上了她兒時的照片),有趣是她跟著用上她一貫點評的方式與述詞來介紹自己的音樂。
我亦是一名擁有海量唱片收藏的爸爸,常想到當我死後,我的唱片遺物又會何去何從呢?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星期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