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尾開始,美國三藩市獨立搖滾樂隊Deerhoof、美國加州聖荷西實驗搖滾樂隊Xiu Xiu、極多產的澳洲墨爾本迷幻搖滾樂隊King Gizzard & The Lizard Wizard,都相繼將他們的作品從全球規模最大的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移除,並發表聲明抗議Spotify 創辦人兼CEO Daniel Ek的創投公司 Prima Materia,為德國慕尼黑國防科技公司Helsing投資7億美元研發軍事無人機及人工智能,從而以此舉來呼籲其粉絲取消Spotify訂閱。
不是Spotify用戶的你,大抵會心存僥倖,可以繼續在串流平台聽他們的音樂。而當這股「退Spotify潮」的爭議意猶未盡之際,加拿大蒙特利爾後搖滾名團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就於8月中毅然將其全線作品從各大音樂串流平台下架,不獨只有眾矢之的的Spotify。
得悉此消息後,隨即走到我家唱片櫃盤點一下。見到自己集齊「神速黑帝」全線實體唱片,安心感覺油然而生。
神速黑帝串流下架「攬炒」
由Efrim Menuck領軍的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簡稱GY!BE),向來都被視為post-rock界作風耐人尋味、匪夷所思的怪咖樂團。去年秋天才發表過樂隊三年來的全新專輯《No Title as of 13 February 2024 28,340 Dead》,而先後在2013及2016年來過香港舉行過專場音樂會的他們,又將會第三度訪港在今年12月的《Clockenflap》音樂及藝術節演出。可是在此之前,GY!BE的音樂突然從串流平台上消失。若然你是GY!BE的忠粉但卻從來只有在串流聽他們的音樂,那可會大為驚愕嗎?然後心想:我點樣可以繼續聽GY!BE的音樂呢?
除了Spotify之外,連Tidal、Deezer、Amazon Music 、YouTube(官方的)等串流平台,GY!BE的音樂皆被清空;而Apple Music則只餘下樂隊的頭兩張專輯《F♯ A♯ ∞》和《 Lift Your Skinny Fists Like Antennas to Heaven》,因這兩張專輯除跟他們關係密切的加拿大獨立廠牌Constellation Records外,芝加哥廠牌Kranky亦為另一持份者,而Kranky亦回應允許其音樂單位控制其音樂的呈現傳播方式,下架程序已在處理中。目前,就只有GY!BE的Bandcamp為唯一紋絲不動地保留的串流平台。
外界視此舉為GY!BE的杯葛Spotify行動,但神秘低調的他們,迄今仍沒有對此發表過任何聲明,無人知道GY!BE「個腦諗緊乜」。是否因為抗衡Spotify而對所有主流音樂串流平台來一次「攬炒」,那不得而知。
如果大家想GY!BE在今年《Clockenflap》演出來過線上「騷前溫書」又可以怎樣?在Bandcamp或YouTube(非官方上載)仍可聽到GY!BE的音樂,只是聽得沒有那麼方便。
串流王者為人所詬病
Spotify在2006年由Daniel Ek和Martin Lorentzon於瑞典創辦, 2008年10月正式啟用推出服務,到2013年4月登陸香港,而我也在當期時成為Spotify港區的第一代用戶。
然後,我們亦見證到Spotify如何徹底地改變了當代樂迷聽音樂的模式、顛覆了全球音樂產業,成為音樂串流平台的巨頭。甚至公司在2018 年4 月以直接上市的方式掛牌上市,Netflix製作的2022年迷你影集《串流王者The Playlist》更把這個音樂串流平台品牌的故事搬上熒幕。
與此同時,多年來充斥著是是非非的Spotify亦在業界引發了不少爭議。最為人所詬病,是一直以來Spotify 給音樂單位所支付的串流播放版稅低微,從而被批評為榨取音樂家的報酬、不尊重創作。而近年在Spotify的官方熱門歌單裡滲入大量以AI 生成的音樂,藉著這些「幽靈音樂家」的曲目來大幅減低版稅支出,同樣遭受非議。
如今Daniel Ek投資軍事人工智能,就為Spotify多年來的抗議之聲作出火上加油。
從音樂下架到「無聲」抗議
多年來一眾知名音樂人對Spotify 的抨擊聲音乃不絕於耳,並以抗議行動來宣示不滿。鼎鼎大名如樂壇天后Taylor Swift、Radiohead靈魂人物Thom Yorke及其曇花一現的超級組合Atoms for Peace,以至傳奇性老牌唱作歌手Neil Young及Joni Mitchell,都曾將他們的全線作品從Spotify移除(後兩者是衝著美國喜劇演員/播客主持人Joe Rogan在Spotify的podcast散播COVID-19 假訊息而來)。只是其下架行動並非永久性,過了一段日子,他們的音樂又重返Spotify。
除了將音樂下架之外,也有別的抗議方式。最經典莫過於在2014年,美國密西根州funk-based獨立樂團Vulfpeck曾在Spotify發表的「無聲專輯」《Sleepify》,,亦以此抗衡這個音樂串流平台之體制。專輯收錄10首剛超過30秒的無聲曲目,透過YouTube宣傳片指引樂迷每晚睡覺時用Spotify無間斷地重複播放此專輯,好讓大家在睡眠時為Vulfpeck賺點錢,所賺取的版稅,會用作樂隊的免費巡演經費,回饋支持者。最終Spotify以「違反內容規範」為理由而將《Sleepify》下架,但這張無聲專輯已在兩月內為Vulfpeck賺取了2萬美元,樂隊後來也真的收到這筆版稅。當時Spotify也不禁表示,Vulfpeck此違規的抗議玩法為「聰明」。
還有由Tanya Donelly領軍的美國羅德島州另類搖滾樂隊Belly,四年前他們就把其Spotify版頁的頭像及横幅標頭轉為綠底黑白字"DELETE SPOTIFY"的圖像(正是Spotify商標那隻綠色),抗議Joe Rogan的podcast以及Spotify的商業模式,但又未能像當時的Neil Young和Joni Mitchell般將音樂下架,所以就以文宣軟對抗來抵制Spotify。相隔了四年,迄今Belly的Spotify版頁仍繼續沿用"DELETE SPOTIFY"的字樣圖像。
歌單也可以轉會
事實上,近年有些新發行的作品都未能在Spotify聽到。如加拿大音樂人Patrick Flegel化身的Cindy Lee,在去年3月釋出取得高度評價、並入圍加拿大2024 Polaris Music Prize的《Diamond Jubilee》專輯,便從沒有在各主流音樂串流平台上架(曾出現過在Spotify的都是非官方並已遭下架)。直到10月才放上Bandcamp供串流及下載,今年春天發行3LP及2CD形式的實體唱片。
利申,我仍是Spotify的用戶,尚未轉會。除了用來聽音樂外,Spotify有一項很好用的功能,是可以自選輯錄歌單(playlist) 作對外分享。作為一名音樂媒體工作者,12年來我已在Spotify上發佈過百多條playlist。甚至自去年開始,我會把每月我所喜愛的新發行作品,選輯成月結形式的精選歌單,以作推介分享。所以我不能一下子退出吧。
這陣子,剛獲悉Apple Music推出了一款免費的新工具,讓用戶可以將其他音樂串流平台的播放清單匯入Apple Music。那顯然,是針對打算要退出Spotify的用戶。
(原文刊於《明報》副刊「星期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