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是電子流行樂、同是師承自80年代的薰陶,有別於以往那種有著酷極了而有著粗獷Analog電聲的Electro曲風,在《Head First》所傾向是80年代中期較Kitsch的電子流行樂聲音,Synth主奏都是溫暖而搶耳的;也不再全然是機械性的電子節奏程序,而是代入了人性化Synth Drums的演奏。電子得來,今次《Head First》卻是來得修飾、明亮、美好的80's Pop電子流行曲,那個年代被流傳至美國Billboard流行榜上的電子流行樂通常都是這樣。
看看先行單曲〈Rocket〉封面上她一身粉紅色工衣與那手掌發出激光的動作,抑或《Head First》的大頭相與一片雲海與夕陽,都Kitsch到極——後者似十足從前日曆牌上的明星相,即被退地到外國名勝風景上的鍾楚紅戚美珍張曼玉劉嘉玲。

聽聽〈Rocket〉在Disco Groove下的搶耳Synth Riff,那可謂似十足搖滾班霸Van Halen的1984年Synth Rock經典〈Jump〉。再聽〈Alive〉活像70年代尾以降的ABBA,但那幾聲溫婉Synth琴音卻不得不叫聯想到Yazoo的Synth-Pop金曲〈Only You〉。〈I Wanna Life〉可謂美式電子流行樂到不得了,叫我想起是Laura Branigan、Irene Cara等女歌手。〈Believer〉是典型耳感輕盈的優美歐陸Synth-Pop小品,而〈Dreaming〉的靡爛Euro-Disco曲式間源自Giorgio Moroder之薰陶亦不言而喻。
然而《Head First》並不獨只有流行樂作品,碟末的〈Voicething〉竟玩起很Minimalism、很Laurie Anderson的Avant-Pop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