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有幾多人仍在懷緬加拿大蒙特利爾樂隊Arcade Fire在2004年首張專輯《Funeral》時的牽動人心、充滿傷逝情味聲音,但對我來說卻喜見以Win Butler與Régine Chassagne夫婦為首的他們在多年來所發生的進化過程,從不固步自封與留守著過去的音樂姿態。正如今天Arcade Fire的歌曲已Baroque-Pop不再,又正如他們可以創造出《Reflektor》這樣的專輯。
把持著每三年發表一張專輯的產量,繼每首歌曲都能祭出不一樣風格的《The Suburbs》之後,Arcade Fire在今個秋天發表樂隊的第四張專輯《Reflektor》。談論《Reflektor》之重點,那不獨是他們別具野心地打造出一套雙唱片專輯,還有找來前紐約市樂團LCD Soundsystem靈魂人物James Murphy這位Dance-Punk鬼才,跟他們與合作無間的製作人Markus Dravs(Brian Eno / Björk / Coldplay)聯袂監製,並在James的紐約市DFA Records Studio灌錄。
Arcade Fire與James Murphy已認識多時,而前者過去的歌曲也不乏帶有跳舞節奏的時候。但就是意想不到雙方可以走在一起合作,尤其是Arcade Fire的音樂一向予人是相當的文藝氣息,到底他們又如何配合到James的舞曲化製作手法呢?
歌曲內容上,影響著Win Butler是丹麥存在主義之父齊克果的「現時代」(The Present Age)哲學,法國導演Marcel Camus以希臘神話奧菲斯與尤麗狄絲故事(音樂天資超凡的詩人歌手與美麗的水神女仙)為題、在巴西拍攝的1959年電影《Black Orpheus》,貫徹Arcade Fire的文藝素質——《Reflektor》的唱片封面,正用上了法國雕塑家羅丹的1893年雕塑品「奧菲斯與尤麗狄絲」。另一方面,在《Reflektor》裡亦處處可以聽到James的斧鑿痕跡,無論是Groove節奏或Vintage Synth之運用,一下子Arcade Fire亦跳脫起來。
先行單曲兼主題曲〈Reflektor〉正顯示出他們天衣無縫的合作,這首乘著Disco-Funk節奏而來的七分鐘Epic式Art Rock歌曲,並糅合著海地Rara Music敲擊樂肌理,而亮點當然是下半部分搖滾變色龍David Bowie出場客串獻聲,雖然只唱得幾句,但已有如神來之筆。歌曲MV由英國著名攝影師/導演Anton Corbijn執導,一貫他的耐人尋味黑白片拍攝手法。
加勒比海島國海地是Régine家族的家鄉,海地的民族音樂Rara Music是今次Arcade Fire的音樂影響之一,更找來當地的敲擊樂手伴奏,比如〈Here Comes the Night Time〉和〈Awful Sound (Oh Eurydice)〉的敲擊前奏便是源自Rara Music,令我聯想起某些Talking Heads的歌曲;而新主打歌〈Afterlife〉在敲擊樂肌理絲絲入扣下,是多麼流麗的Indie-Dance歌曲。
起初《Reflektor》曾在牙買加灌錄,〈Flashbulb Eyes〉此曲便開宗明義地帶著牙買加Dub Reggae的薰陶而來。再聽〈Joan of Arc〉的Glam Rock步伐、〈Porno〉建基於Synth-Pop曲風上,今次亦一如《The Suburbs》般來得風格多元。長達十一分鐘的〈Supersymmetry〉是多麼電幻而美麗,尾段送上長長的太空電聲與弦樂合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