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星期一

Nick Cave & The Bad Seeds: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

去年7月,Nick Cave的15歲兒子Auther Cave(其孿生兒之一)在鄰近Brighton的農村Ovingdean意外墮崖身亡,當時他正在Brighton為Nick Cave & the Bad Seeds灌錄其第16張專輯《Skeleton Tree》。面對突如其來的悲劇,這位「歌德之王」/「黑暗上帝」也要承受沉痛的打擊。這份喪子之痛,便被紀錄在這張專輯,以及由Andrew Dominik為他執導的紀錄片《One More Time with Feeling》當中。 
當Auther意外身亡時,橫跨兩年時間灌錄的《Skeleton Tree》已寫了一批歌曲,所以這專輯並不盡然是Nick Cave為悼念其亡兒而創作出來,當中也沒有一首開宗明義地寫給Auther的歌曲,沒有寫出他的〈Tears in Heaven〉。這張始於Brighton製作,再作沉澱過後,先後到過法國塞納河畔拉夫雷特以及倫敦錄音的專輯要到今年年初才完成,然而整張《Skeleton Tree》內的歌曲,都是圍繞著死亡與喪失為主題,反映著他悲劇性地痛失兒子的創傷。

蓋著一個黑沉沉的唱片封面,配以冷冷的兩行綠色電腦字顯示出樂隊及專輯名字,下面是一個underscore,簡約設計的版面,猶如醫療儀器的冰冷顯示屏幕,也不禁叫人產生對死亡的聯想。 
作為繼《Push the Sky Away》後Nick Cave & the Bad Seeds睽違3年的全新專輯,《Skeleton Tree》也是他們第2張自創團成員Mick Harvey在2009年離隊後所帶來的專輯唱片。如今,來自澳洲post-rock名團Dirty Three的Warren Ellis已成為The Bad Seeds的要員,在《Skeleton Tree》裡不單所有歌曲都是Nick Cave與他所合寫,而且專輯更是Nick Cave、Warren Ellis與合作無間的製作人Nick Launay所聯袂監製。

〈Jesus Alone〉不單是《Skeleton Tree》的開場曲及先行主打單曲,也是最先寫給這專輯的一曲,這首在蒼茫闇黑的drone氛圍、連綿爵士鼓、幽暗鋼琴、暗湧的電影感弦樂所交織出來的懾人心魄goth ballad,Nick Cave以低沉的嗓音從開始時唱出"You fell from the sky / Crash landed in a field",再到不斷唱著”With my voice / I am calling you”的呼喚,抑或自言是”old man sitting by the fire”,即使不是預言到他會痛失兒子,也是在反映出他面對喪子的心情。

《Skeleton Tree》與《Push the Sky Away》都是The Bad Seeds滿載縈繞心頭的專輯,但兩者的明顯分別,是今次在製作上來得較少修飾,而且亦多了以鍵琴作主導的歌曲。〈Rings of Saturn〉配以是溫婉的synth琴音與緩緩的輕盈鼓機節拍,Pitchfork形容是Nick Cave的chillwave歌曲,也許你不認同這個hipster音樂標誌,但又的確有多少接近。〈Girl in Amber〉是鍵琴主導的沉痛蒼白ballad,淡淡然的鋼琴與冷清的synth氛圍,Nick Cave是從未唱得如斯的惶恐、脆弱而哀怨,吹彈可破,道出是一名女生之死,血淋淋而又滿懷思念(“I knew the world would stop spinning now since you’ve been gone / I used to think that when you died you kind of wandered the world / I don’t think that any more”),唱到”The song, the song, the song it spins since nineteen eighty-four”是回應Nick Cave & the Bad Seeds的1984年首張專輯《From Her to Eternity》的主題曲嗎?〈Magneto〉所營造出是如斯闇黑空靈的ambient氛圍配以如脈搏奔流的鼓機肌理,冷冽得令人窒息下唱出“The urge to kill someone was basically overwhelming/ I had such hard blues down there in the supermarket queues”。

最「搖滾」的是〈Anthrocene〉這首avant-rock曲目,營造著是一股壓抑但有著美麗之處。

 〈I Need You〉是《Skeleton Tree》裡的另一重點曲目,這聽似哀怨纏綿分手情歌但更似Nick Cave送給其離世兒子的一曲,悲慘得心如刀割的情感,他演繹出是哭腔還是欲哭無淚的心力交瘁(I will miss you when you're gone / I'll miss you when you're gone away forever / Cause nothing really matters / I thought I knew better, so much better / And I need you, I need you”)。緊接著〈I Need You〉之後,他與丹麥古典女歌唱家Else Torp合唱的〈Distant Sky〉好比是其治癒之作,Else叫人怦然心動的哀傷而美麗歌聲,仿如聖詩唱詠般聽得心靈融化(They told us our dreams would outlive us/They told us our Gods would outlive us but they lied")。專輯結尾的主題曲〈Skeleton Tree〉是多麼暖意洋溢的美麗鋼琴ballad,最後Nick Cave不忘唱道:”And it’s all right now”,正告訴大家他已療癒好這份創傷。

2016年9月22日星期四

C86:30週年

今年,是英國傳奇性獨立音樂合輯《C86》面世30週年。為了《C86》30週年的紀念,那便在今年Record Store Day以雙張黑膠唱片形式再版,非常限量地只發行300套,我當然只能望洋興嘆。 
《C86》是英國音樂週報NME在1986年夏天出版的卡帶合輯,起初只供郵購,結集了一眾當年的新晉獨立樂隊生力軍,輯錄共22首曲目,也是作為與獨立廠牌Rough Trade合作的《C81》卡帶合輯於5年後的延續。

在《C86》裡,所搜羅都是彰顯出無比初生之犢的年輕獨立樂隊,音樂態度全然與當時的主流音樂為之背道而馳。由於那群樂隊當中大多數都是屬於粗糙jangle-pop形式的獨立結他流行樂路線,而且又有著一種青澀與內斂的個性,從而衍生了所謂的shambling scene(據John Peel之形容),影響著日後英國的indie-pop甚至twee-pop體系。《C86》就好讓1986年成為indie-pop發展一個奠定性的重要年分。 

C86得以被視為一門流派,然而並不是代表這是一個音樂標籤或一種音樂風格。縱使當年Primal Scream、The Soup Dragons、The Wolfhounds、The Bodines、Mighty Mighty、The Pastels、The Shop Assistants、Close Lobsters、Miaow以至The Wedding Present所帶來都是那種滿溢赤子之心青春氣息的indie-pop歌曲,但C86卻不盡然是獨立流行樂的代名詞。畢竟在《C86》合輯內還有neo-psychedelic的The Mighty Lemon Drops、post-punk的A Witness、Half Man Half Biscuit及The Shrubs、迷幻post-punk的We've Got a Fuzzbox and We're Gonna Use It,甚至是Stump、Age of Chance、The Mackenzies等怪裡怪氣的樂團。 

誠然,那時資訊不發達,當《C86》面世時我仍不知道是甚麼的一回事,直至1987年夏天購來由Band Of Joy Music廠牌出版卡帶合輯《Indie Top 20 Vol. 1》,我才與C86運動的東西接上軌道(當中包括了Half Man Half Biscuit、The Soup Dragons、The Wedding Present、Mighty Mighty等樂隊的曲目)。 

多年來我並沒有搜購回《C86》的原裝卡帶(後來已被高價炒賣)。然而叫我為之愛不釋手,是兩年前Cherry Red廠牌為《C86》出版的3CD套裝box set,這套合輯也由本來的22首歌,而拓展成72首曲目之多,足以鉅細無遺地紀錄到1986年的英倫獨立樂隊新銳。 

我在1987年投身樂評寫作生涯,故1986年就是我的一個醞釀期,開始嘗試投稿。也許這是我對1986、87年年輕獨立音樂所存有的情意結。

2016年9月12日星期一

Forsaken Autumn:上海瞪鞋

我算是在90年代初葉第一代聽shoegaze樂迷,也在短短兩三年間目睹shoegaze於英國獨立音樂圈式微、被視為過氣的東西。然後,也看到shoegaze在2000年世代復興,即所謂的nu-gaze,而這個新瞪鞋流派已不獨只讓英國(及美國)獨立搖滾樂隊專美,而是在世界各地得以遍地開花。比如在上海,便有Forsaken Autumn這隊成立於2011年的shoegaze / dream-pop樂團。
認識到由前Rank/The Wish結他手Britlululu及女歌手吳雪穎為首的Forsaken Autumn,那還不過是今年春天的事,那是由香港獨立搖滾樂隊Teenage Riot結他手Lam Hood向我力薦他們去年的6曲迷你專輯《Whenere》,並打算在3月帶他們來港演出,可惜當時未能成行。結果一等便半年,Forsaken Autumn終於會在本月17號於Hidden Agenda舉行的《Sleepwalker Music Festival 遊夢人音樂節》演出。春天來不到,Forsaken Autumn訪港之行延至初秋,似乎更配合到他們的名字,這個秋天不孤獨了。

我不是凡舉新一代的shoegaze樂隊都照單全收,有些新瞪鞋名字對我來卻太修飾吧。而Forsaken Autumn所給予我的好感,是他們得以重拾回shoegaze的初生之犢聲音,就像1991年間的shoegaze樂隊那種感覺,在內斂而夢幻的曲子間,能夠築起驚濤駭浪的結他噪音音牆,來得相當正宗。
聽《Whenere》,在吳雪穎的幽美夢囈女聲演繹下,Forsaken Autumn不難叫大家喚起起對My Bloody Valentine抑或早年的Slowdive之印象。開場曲〈Vanish Into The Air〉踏著緩緩節奏而來再祭出動人的結他噪音,凝聚著是一片如冷冷空氣的氛圍。〈Wallow〉是多麼溫婉美麗的中板的noise-pop歌曲,巨大的聲浪與甜美的主唱可以絲絲入扣而來。

Forsaken Autumn之出色,是樂隊對歌曲鋪陳之注重。〈Insane〉本是一首如夢似幻、撲朔迷離的dream-pop歌曲,到了下半部分才綻放懾人的noise-pop張力;〈Limpid〉奏出明亮而夢幻的色澤,活像早期的Cocteau Twins聲音,然後才啓動結他噪音模式,更推至feedback大放送;〈Only Respire〉甫開始即響起相當 noisenik前奏,但歌曲卻是讓嘈吵與疏離的段落梅花間竹地交換。迷濛而空靈〈Soft Wing〉一如其歌名般軟綿綿,同時卻又賦予結他噪音之狂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