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整整十七年沒有新作面世,毋庸置疑美國加州聖莫尼卡樂隊Mazzy Star的全新專輯《Seasons of Your Day》是2013年其中一個最矚目的回歸,我們都喜見樂隊兩位靈魂人物Hope Sandoval和David Roback再度走在一起。
畢竟Mazzy Star已沉寂多年,尤其是當Hope另起爐灶與My Bloody Valentine的Colm Ó Cíosóig組成Hope Sandoval & The Warm Inventions之後,樂迷都以為他們已經不張揚地解散了、早已名存實亡,以為他們只有留下在1990至1996年間出版的三張專輯讓樂迷重溫回味。沒料到,Mazzy Star會有歸來的一天。
直至Hope和David在2011年秋天為Mazzy Star發表了回歸單曲〈Common Burn〉/〈Lay Myself Down〉,繼而在2012年舉行了十八場加州與歐洲巡演,然後樂隊終告在這陣子出版繼《Among My Swan》之後樂隊足足十七年來的全新專輯《Seasons of Your Day》——Mazzy Star真的回來了。
闊別多時,因為不問世故之他們並不太關心外面的世界,只有在他們的世界內做他們的東西。據作風隱世的他們之說法,Mazzy Star是從沒有停頓過、解散過,他們都有一直在創作與收錄歌曲,只是之前樂隊並沒有把任何消息與進度作對作公佈,甚至他們也並非有計劃地灌錄其第四張專輯《Seasons of Your Day》——當然在背後更沒有甚麼市場企劃,只是順其自然地發生。二人早在1997年已開始錄音,便真正投入錄音工序還是六年前的事,分別居加州與挪威的Hope和David,就是慢工出細貨地跨越多年、互相往返兩地把專輯灌錄而成。
Mazzy Star歸來,樂迷也不會期望如今會在他們身上尋找到甚麼大突破與新元素,Hope也沒有因為曾為The Chemical Brothers、Death in Vegas和Massive Attack這三隊英國電音名團客席獻唱,而要在Mazzy Star的新作代入甚麼電氣化音樂素材。由其自家廠牌Rhymes of An Hour出版的《Seasons of Your Day》聽來仍是別來無恙,延續著前作《Among My Swan》的反璞歸真簡約曲風、淡淡然詩意情感、淒美鄉謠曲子與幽悒朦朧意境,Hope那漫不經心、空靈冷清而又吹彈可破的夢囈式主唱演繹仍是唱得如精靈化身。從《Among My Swan》到《Seasons of Your Day》的十七年之間,時間彷彿停滯了下來,感覺上《Seasons of Your Day》只是猶如Hope和David相隔了幾年後而來的新作。
要聽Mazzy Star縈繞心頭的歌曲,在《Seasons of Your Day》裡仍比比皆是。由電風琴帶出的專輯開場曲〈In the Kingdom〉是來得多麼美好窩心、懶洋洋而夢幻之鄉謠藍調Ballad歌曲,當然在今天Mazzy Star身上亦多了一份成熟韻味。
先拔頭籌地面世的兩首單曲作品〈Common Burn〉和〈Lay Myself Down〉都如斯悠閒懶散而美麗在心頭的鄉謠曲子;新單曲〈California〉的加州不是陽光普照,而是在幽幽的陽光泛著令人屏息淒美慘白的氛圍,是首淒淒戚戚的迷幻民謠Ballad。與此同時,也有〈Flying Low〉這樣百分百的藍調節奏怨曲。
除了Hope和David外,Mazzy Star之回歸還帶同了樂隊第一代鍵琴手Suki Ewers與合作無間之鼓手Keith Mitchell而來,另一方面Hope也引進了其樂隊Hope Sandoval & The Warm Inventions的Colm Ó Cíosóig參與。而跟他們惺惺相惜二十多年的蘇格蘭傳奇性老牌民歌唱作人Bert Jansch,他亦在〈Spoon〉此曲裡客串,跟David作迷幻藍調民謠結他二重奏。
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2013年9月24日星期二
東方快車 Orient Express
曾幾何時在70至80年代間,西方樂壇掀起了一股東方熱,好一些歐美樂手/樂隊都創作過以東方為題或向東方音樂探討的作品。姑勿論這些西方音樂人對東方文化是否只有很皮毛表面的認識,但「老外玩東方薰陶音樂」,每每都能產生出不中不西的怪有趣感覺。
早在兩個月前已忽發奇想地在Spotify上開始選輯《東方快車 Orient Express》這個Mixtape出來(取名自松武秀樹的1982年專輯),結集了眾多西方樂手以香港、中國以至日本為主題或探討與取材東方文化的曲目,跨越不同年代、不同音樂流派,而且愈找愈多。當中包括Gold Panda,Gorillaz,David Byrne,Vangelis,Blaine L. Reininger,Dalis Car,The Shop Assistants,Emilie Simon,Gary Numan,Marcus Miller,Japan,Men Without Hats,Winston Tong,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Mission of Burma,Thin Lizzy,Brian Eno,Traffic,John Cale,Iggy Pop,Love and Rockets,Fujiya & Miyagi,Tuxedomoon,China Crisis,Wild Nothing,Patrick Watson,Curtis Mayfield,Philip Bailey,Bo Diddley,Les Baxter,John Adams,Duke Ellington & His Orchestra,David Bowie,Be Bop Deluxe,Thompson Twins,Bryan Ferry,The Strokes,Kordan,Ultravox,Cluster,Deuter和Paul Horn等名字的作品。
只可惜在Spotify上沒有Jean Michel Jarre的《The Concerts in China》和Holger Czukay的《Der Osten Ist Rot》呢。(但我就是堅持不放上Carl Douglas的〈Kung Fu Fighting〉。)
早在兩個月前已忽發奇想地在Spotify上開始選輯《東方快車 Orient Express》這個Mixtape出來(取名自松武秀樹的1982年專輯),結集了眾多西方樂手以香港、中國以至日本為主題或探討與取材東方文化的曲目,跨越不同年代、不同音樂流派,而且愈找愈多。當中包括Gold Panda,Gorillaz,David Byrne,Vangelis,Blaine L. Reininger,Dalis Car,The Shop Assistants,Emilie Simon,Gary Numan,Marcus Miller,Japan,Men Without Hats,Winston Tong,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Mission of Burma,Thin Lizzy,Brian Eno,Traffic,John Cale,Iggy Pop,Love and Rockets,Fujiya & Miyagi,Tuxedomoon,China Crisis,Wild Nothing,Patrick Watson,Curtis Mayfield,Philip Bailey,Bo Diddley,Les Baxter,John Adams,Duke Ellington & His Orchestra,David Bowie,Be Bop Deluxe,Thompson Twins,Bryan Ferry,The Strokes,Kordan,Ultravox,Cluster,Deuter和Paul Horn等名字的作品。
只可惜在Spotify上沒有Jean Michel Jarre的《The Concerts in China》和Holger Czukay的《Der Osten Ist Rot》呢。(但我就是堅持不放上Carl Douglas的〈Kung Fu Fighting〉。)
2013年9月19日星期四
Arctic Monkeys:變種潑猴
想不到,我對英國雪菲爾德獨立搖滾樂隊Arctic Monkeys的興趣竟愈來愈濃厚。沒錯,我理解這隊2006年「新人王」平地一聲雷地竄紅的背景因由,但誠然當年對我來說卻只有視他們為那時的另一隊Garage Rock / Post-Punk復興樂隊而已,談不上有何驚為天人之感覺;而當年我怎也萬料不到,在七年之後Arctic Monkeys可以打造出一張吸納著Hip Hop / R&B的薰陶的專輯——「就像Dr Dre的節拍,但我們給它Ike Turner的湯碗頭與放它在Stratocaster上越過沙漠奔馳。」這是靈魂人物Alex Turner對樂隊的第五張專輯《AM》之形容。
Arctic Monkeys得以令我對他們改觀的,是察覺到他們的每張專輯,都能在聲音上產生出微妙的變化。從《Whatever People Say I Am, That's What I'm Not》到第二張專輯《Favourite Worst Nightmare》可聽得到他們多了點重型與嘈吵,2009年的第三張專輯《Humbug》在美國加州樂團Queens Of The Stone Age的Josh Homme監製下呈現著多少迷幻味,而2011年的第四張專輯《Suck It and See》則猶如過去三張專輯的聲音之總和。
作為繼《Suck It and See》後樂隊兩年來的全新專輯,《AM》出現的變化亦較大,所反映出是Alex等人對Hip Hop / R&B的興趣下所出現的音樂變種過程——以R&B的旋律律動、Hip Hop / R&B節拍組態來跟其獨立搖滾曲風通婚;但他們不是要作出討喜大眾的「潮樂」,而是要呈現出是另一種懾人曲風。今次的音樂影響,是跨越Hip hop組合Outkast、已故R&B女伶Aaliyah,以至70年代英國Heavy Metal老祖Black Sabbath及Blues Rock樂隊Groundhogs而來,從而締造出這張足以把Psychedelic、Blues Rock、Hard Rock、Stoner Rock、Soul、R&B、Hip Hop共冶一爐的專輯。
「飛機頭」Alex已移居美國洛杉磯多年,今次《AM》是在加州沙漠區Joshua Tree及洛杉磯灌錄,繼續由合作無間的James Ford(Simion Mobile Disco)監製。明明這是關於夜晚的專輯但卻喚作《AM》,除了是Arctic Monkeys的簡寫、所指的AM是凌晨時分之外,對他們來說也有著New Morning的意義。
我就是愛死了今次騷靈化起來的Arctic Monkeys。主打單曲〈Do I Wanna Know?〉是由拍掌聲與腳踏聲混合成的節拍驅動,並配以藍調搖滾Riff與R&B式Chorus的靡爛中板曲目,淡然處之得來卻有著一股暗湧張力。新單曲〈Why’d You Only Call Me When You’re High?〉簡直有如交由Dr. Dre斧鑿過的獨立搖滾樂,歌曲亦成為了他們繼2007年的〈Fluorescent Adolescent〉後得以重返英國排行榜Top 10位置的單曲。而Funk Groove十足〈Knee Socks〉抑或〈Snap Out of It〉都好比80年代的白人騷靈之音。
去年已出版成單曲的〈R U Mine?〉是他們Hard Rock起來的時候,〈Arabella〉定會令你聯想起Black Sabbeth的重金屬搖滾遇上R&B時的效果,〈I Want It All〉是以假聲演繹的Glam Rock歌曲但迷幻色彩甚濃。同時又有〈No. 1 Party Anthem〉這樣的John Lennon式70年代搖滾Ballad。
Alex在QOTSA今年的《...Like Clockwork》專輯裡客串,而QOTSA的Josh Homme亦禮尚往來地於《AM》獻聲,除上述的〈Knee Socks〉外,公路搖滾氣息的〈One For The Road〉亦有Josh之假聲和唱。而改編自朋克詩人John Cooper Clarke的1982年作品〈I Wanna Be Yours〉,這首本是半吟半唱的歌曲也頓時Soulful而縈繞心頭起來。
在《AM》專輯裡有三位客席樂手,除了Josh Homme外,還有前The Coral結他手Bill Ryder-Jones以及Elvis Costello & The Attractions老牌鼓手Pete Thomas。後者的參與,是因為鼓手Matt Helders在錄音期間手部受傷,但樂隊又不想錄音過程停頓下來,所以找來Pete頂替——Pete的女兒正是Alex的朋友。
Arctic Monkeys得以令我對他們改觀的,是察覺到他們的每張專輯,都能在聲音上產生出微妙的變化。從《Whatever People Say I Am, That's What I'm Not》到第二張專輯《Favourite Worst Nightmare》可聽得到他們多了點重型與嘈吵,2009年的第三張專輯《Humbug》在美國加州樂團Queens Of The Stone Age的Josh Homme監製下呈現著多少迷幻味,而2011年的第四張專輯《Suck It and See》則猶如過去三張專輯的聲音之總和。
作為繼《Suck It and See》後樂隊兩年來的全新專輯,《AM》出現的變化亦較大,所反映出是Alex等人對Hip Hop / R&B的興趣下所出現的音樂變種過程——以R&B的旋律律動、Hip Hop / R&B節拍組態來跟其獨立搖滾曲風通婚;但他們不是要作出討喜大眾的「潮樂」,而是要呈現出是另一種懾人曲風。今次的音樂影響,是跨越Hip hop組合Outkast、已故R&B女伶Aaliyah,以至70年代英國Heavy Metal老祖Black Sabbath及Blues Rock樂隊Groundhogs而來,從而締造出這張足以把Psychedelic、Blues Rock、Hard Rock、Stoner Rock、Soul、R&B、Hip Hop共冶一爐的專輯。
「飛機頭」Alex已移居美國洛杉磯多年,今次《AM》是在加州沙漠區Joshua Tree及洛杉磯灌錄,繼續由合作無間的James Ford(Simion Mobile Disco)監製。明明這是關於夜晚的專輯但卻喚作《AM》,除了是Arctic Monkeys的簡寫、所指的AM是凌晨時分之外,對他們來說也有著New Morning的意義。
我就是愛死了今次騷靈化起來的Arctic Monkeys。主打單曲〈Do I Wanna Know?〉是由拍掌聲與腳踏聲混合成的節拍驅動,並配以藍調搖滾Riff與R&B式Chorus的靡爛中板曲目,淡然處之得來卻有著一股暗湧張力。新單曲〈Why’d You Only Call Me When You’re High?〉簡直有如交由Dr. Dre斧鑿過的獨立搖滾樂,歌曲亦成為了他們繼2007年的〈Fluorescent Adolescent〉後得以重返英國排行榜Top 10位置的單曲。而Funk Groove十足〈Knee Socks〉抑或〈Snap Out of It〉都好比80年代的白人騷靈之音。
去年已出版成單曲的〈R U Mine?〉是他們Hard Rock起來的時候,〈Arabella〉定會令你聯想起Black Sabbeth的重金屬搖滾遇上R&B時的效果,〈I Want It All〉是以假聲演繹的Glam Rock歌曲但迷幻色彩甚濃。同時又有〈No. 1 Party Anthem〉這樣的John Lennon式70年代搖滾Ballad。
Alex在QOTSA今年的《...Like Clockwork》專輯裡客串,而QOTSA的Josh Homme亦禮尚往來地於《AM》獻聲,除上述的〈Knee Socks〉外,公路搖滾氣息的〈One For The Road〉亦有Josh之假聲和唱。而改編自朋克詩人John Cooper Clarke的1982年作品〈I Wanna Be Yours〉,這首本是半吟半唱的歌曲也頓時Soulful而縈繞心頭起來。
在《AM》專輯裡有三位客席樂手,除了Josh Homme外,還有前The Coral結他手Bill Ryder-Jones以及Elvis Costello & The Attractions老牌鼓手Pete Thomas。後者的參與,是因為鼓手Matt Helders在錄音期間手部受傷,但樂隊又不想錄音過程停頓下來,所以找來Pete頂替——Pete的女兒正是Alex的朋友。
2013年9月12日星期四
Noughts and Exes:美麗開揚
香港獨立民歌搖滾樂隊Noughts and Exes籌備多時的第三張同名專輯《Noughts and Exes》即將面世,並會在本週六舉行專輯發佈音樂會。大家對這張Noughts and Exes的新唱片為之引頸以待,不但專輯是他們透過Kickstarter籌集資金灌錄而成(也首隊履行此舉的香港樂隊),更重要的是,這是作為繼讓他們取得高度評價的2010年專輯《The Start of Us》後的再下一城之作。
從首張專輯《Act One, Scene One》到第二張專輯《The Start of Us》,不但看到樂隊在陣容上的大改組,而自靈魂人物Joshua Wong放下了電結他而換上木結他後,樂隊也由昔日的Indie Rock而蛻變Indie-Folk姿態,那毋庸置疑當年的Noughts and Exes Mk II是多麼脫胎換骨而來。
而再從《The Start of Us》到今次的《Noughts and Exes》,樂隊在陣容上也有少少改動。除了Joshua以及第二代成員Gideon So(鍵琴)、Winnie ‘Wizza’ Lau(低音結他)和Alex Bedwell(鼓)外,近年Marianne Bunton的大提琴位置已由來自False Alarm / Modern Children的小提琴手Winnie ‘Bago’ Lau所取代,而和唱亦由Kerrie-Anne Butler變成了Alix Farquhar。即使Noughts and Exes仍是堅守著Indie-Folk路線、歌曲仍是那麼美麗,但聲音也出現了若干的變化。
用上老掉了牙的比較,如果說平靜而美麗的《The Start of Us》是屬於夜晚的話,那麼《Noughts and Exes》便是屬於白天。比如樂隊的弦樂位置由Marianne的大提琴而換上了Winnie的小提琴,故情感上乃少了幾分憂傷而多了幾分陽光活力;而Gideon減低了前作電音處理之應用而傾向有機性的鍵琴手法;也經過了這幾年間樂隊的現場演出經驗,Joshua筆下的歌曲以及其主唱演繹亦見開揚得多。
專輯以淡淡然而富有電影感的樂曲〈And So It Goes...〉揭開序幕,隨即送上〈Heart〉 這首蕩氣迴腸、美好而有力的Folk Rock歌曲,剛剛發表了他們聯同超過五十位好友獨立樂手在銅鑼灣時代廣場作One take拍攝的快閃現場演出,更懾人心魄得令人熱血起來。
這專輯裡亦有兩首取自去年發表的《A Fine Line EP》之歌曲。〈Lovely Day〉是我大愛的一首Noughts and Exes歌曲,曾在《Clockenflap 2011》裡看過他們為此曲帶來極之淋漓盡致的演出,現在的錄音室版則呈現著一份吉卜賽色彩;先由Alix主唱出〈Collisions〉,滲出了清幽的田園氣息。
由連綿木結他帶出的〈In The Eyes〉、與東方味的琴音Riff絲絲入扣而來〈Whole〉,他們的獨立民歌總能那麼引人入勝。美麗淡然而詩情畫意的〈The Silent Offender〉、情感豐富的Ballad曲目〈On and On〉、回到《The Start of Us》之平靜而美麗民謠曲子〈This Beautiful Place〉,皆盡顯他們的Sense of Beauty。 只有四十三秒的A Cappella清唱詩歌〈Second〉是一個小小的驚喜。七分多鐘的〈…At Best〉是他們的Epic歌曲,下半部分彰顯著點點Progressive Folk Rock的鋪排,未段還有長長的氛圍化小提琴與鍵琴合奏段落。
從首張專輯《Act One, Scene One》到第二張專輯《The Start of Us》,不但看到樂隊在陣容上的大改組,而自靈魂人物Joshua Wong放下了電結他而換上木結他後,樂隊也由昔日的Indie Rock而蛻變Indie-Folk姿態,那毋庸置疑當年的Noughts and Exes Mk II是多麼脫胎換骨而來。
而再從《The Start of Us》到今次的《Noughts and Exes》,樂隊在陣容上也有少少改動。除了Joshua以及第二代成員Gideon So(鍵琴)、Winnie ‘Wizza’ Lau(低音結他)和Alex Bedwell(鼓)外,近年Marianne Bunton的大提琴位置已由來自False Alarm / Modern Children的小提琴手Winnie ‘Bago’ Lau所取代,而和唱亦由Kerrie-Anne Butler變成了Alix Farquhar。即使Noughts and Exes仍是堅守著Indie-Folk路線、歌曲仍是那麼美麗,但聲音也出現了若干的變化。
用上老掉了牙的比較,如果說平靜而美麗的《The Start of Us》是屬於夜晚的話,那麼《Noughts and Exes》便是屬於白天。比如樂隊的弦樂位置由Marianne的大提琴而換上了Winnie的小提琴,故情感上乃少了幾分憂傷而多了幾分陽光活力;而Gideon減低了前作電音處理之應用而傾向有機性的鍵琴手法;也經過了這幾年間樂隊的現場演出經驗,Joshua筆下的歌曲以及其主唱演繹亦見開揚得多。
專輯以淡淡然而富有電影感的樂曲〈And So It Goes...〉揭開序幕,隨即送上〈Heart〉 這首蕩氣迴腸、美好而有力的Folk Rock歌曲,剛剛發表了他們聯同超過五十位好友獨立樂手在銅鑼灣時代廣場作One take拍攝的快閃現場演出,更懾人心魄得令人熱血起來。
這專輯裡亦有兩首取自去年發表的《A Fine Line EP》之歌曲。〈Lovely Day〉是我大愛的一首Noughts and Exes歌曲,曾在《Clockenflap 2011》裡看過他們為此曲帶來極之淋漓盡致的演出,現在的錄音室版則呈現著一份吉卜賽色彩;先由Alix主唱出〈Collisions〉,滲出了清幽的田園氣息。
由連綿木結他帶出的〈In The Eyes〉、與東方味的琴音Riff絲絲入扣而來〈Whole〉,他們的獨立民歌總能那麼引人入勝。美麗淡然而詩情畫意的〈The Silent Offender〉、情感豐富的Ballad曲目〈On and On〉、回到《The Start of Us》之平靜而美麗民謠曲子〈This Beautiful Place〉,皆盡顯他們的Sense of Beauty。 只有四十三秒的A Cappella清唱詩歌〈Second〉是一個小小的驚喜。七分多鐘的〈…At Best〉是他們的Epic歌曲,下半部分彰顯著點點Progressive Folk Rock的鋪排,未段還有長長的氛圍化小提琴與鍵琴合奏段落。
2013年9月9日星期一
Goldfrapp:再續如詩如畫
忘不了Goldfrapp在2000年發表的首張專輯《Felt Mountain》所帶來萬般詩情畫意、飄逸空靈與散發著大自然靈秀氣的Downtempo電音,毋庸置疑是當年的驚豔之作。即使對於這隊由女歌手Alison Goldfrapp與製作人Will Gregory所組成的英國倫敦電音二人樂團在日後所蛻變成華麗冶豔的Electro音樂姿態,我都照單全收,但對於初出道時他們的避世出塵聲音,多年來仍叫我念念不忘。
去年Goldfrapp出版單曲精選專輯《The Singles》,彷彿有著作為十二年總結的意義。那麼在總結過後,便是新的開始。在Goldfrapp睽違三年的全新專輯《Tales of Us》裡,喜見他們重返唯美脫俗的電影感音樂起點,是二人自《Felt Mountain》以來最為不吃人間煙火的聲音。兩張專輯都是在遠離繁囂的英國郊區灌錄。
Goldfrapp可解讀為具備雙重音樂性格的樂隊——既是唯美、詩意、脫俗、電影感、Downtempo的文藝Goldfrapp,亦是冶豔、性感、華麗、舞曲化、Electro的潮團Goldfrapp。他們就是這樣存有兩條音樂生產線,而兩個方案又彷彿是各為其主。畢竟Goldfrapp從不會讓這兩種風格出現在同一專輯內,反之他們的每張專輯從音樂風格到種種視覺美藝配套,都得以以完完整整的概念而來,定位一目了然。
多年來我們都看著Goldfrapp在這兩種音樂姿態之間游走,而且大家總是猜不到他們的下一步會怎樣。比如2008年的《Seventh Tree》專輯裡我們看見Goldfrapp得以反璞歸真,重投中慢版歌路與詩意情懷、向民歌尋根(首次用上結他伴奏),Alison也從之前的「意態撩人Electro女郎」形象退下來,大家都以為他們會從此修心養性,走回成熟高雅的音樂路線。但意想不到來到2010年的《Head First》專輯,Goldfrapp又回到跳脫、明亮、美好的80's Pop電子流行樂取向。
Goldfrapp的第六張專輯《Tales of Us》亦全然與前作《Head First》形成強烈的對比——《Head First》捕捉了80年代流行樂的色彩斑爛、賞心悅目,但今次《Tales of Us》卻營造出幽悒黑白、傷春悲秋的淡然蕭條感覺,而有著幾分神秘——從唱片封套到宣傳照片再到Lisa Gunning所執導的唯美音樂短片,都表現出這點。與此同時,是《Head First》在唱片公司催促下趕製來的專輯,所以Alison等人也覺得不滿意;而今次的《Tales of Us》,那終於可以讓他們慢工出細貨而來。
花了兩年時間在英國郊區灌錄的《Tales of Us》,再次是屬於Goldfrapp的唯美系列作品,概有著《Felt Mountain》的淒美空靈電影音樂氛圍但卻沒有那麼電音化,亦有著《Seventh Tree》的民謠底蘊。而唱片喚作《Tales of Us》,而這張專輯的重點,是十首曲目帶出了十個人物的故事,歌曲全是用上單字人名作為名字(除〈Strangler〉外),大家可以視之為Goldfrapp的概念專輯吧。
由淡淡然電影感弦樂帶出的開場曲〈Jo〉,簡約的琴音、爵士低音大提琴肌理與Alison平靜的歌聲,恍如置身蒼白的夢境當中,美不勝收。縈繞心頭的先行單曲〈Drew〉來得萬般詩情畫意而哀怨纏綿,Alison由苦澀而唱到孤高,讓弦樂交織著悲從中來的思緒,電影感甚濃。〈Alvar〉猶如民謠版的Cocteau Twins式避世迷幻Dream-Pop歌曲,〈Stranger〉是《Felt Mountain》時期的悽冷氛圍延續。再聽新單曲〈Annabel〉這首美麗得沒話說、古意盎然的民謠Ballad,那份憩靜幽情,全然是不吃人間煙火之境界。
〈Thea〉是今次唯一走電幻Electro-Pop路線的歌曲,即使這是一首中板作品,但與《Tales of Us》整體上的聲音倒有點格格不入。
去年Goldfrapp出版單曲精選專輯《The Singles》,彷彿有著作為十二年總結的意義。那麼在總結過後,便是新的開始。在Goldfrapp睽違三年的全新專輯《Tales of Us》裡,喜見他們重返唯美脫俗的電影感音樂起點,是二人自《Felt Mountain》以來最為不吃人間煙火的聲音。兩張專輯都是在遠離繁囂的英國郊區灌錄。
Goldfrapp可解讀為具備雙重音樂性格的樂隊——既是唯美、詩意、脫俗、電影感、Downtempo的文藝Goldfrapp,亦是冶豔、性感、華麗、舞曲化、Electro的潮團Goldfrapp。他們就是這樣存有兩條音樂生產線,而兩個方案又彷彿是各為其主。畢竟Goldfrapp從不會讓這兩種風格出現在同一專輯內,反之他們的每張專輯從音樂風格到種種視覺美藝配套,都得以以完完整整的概念而來,定位一目了然。
多年來我們都看著Goldfrapp在這兩種音樂姿態之間游走,而且大家總是猜不到他們的下一步會怎樣。比如2008年的《Seventh Tree》專輯裡我們看見Goldfrapp得以反璞歸真,重投中慢版歌路與詩意情懷、向民歌尋根(首次用上結他伴奏),Alison也從之前的「意態撩人Electro女郎」形象退下來,大家都以為他們會從此修心養性,走回成熟高雅的音樂路線。但意想不到來到2010年的《Head First》專輯,Goldfrapp又回到跳脫、明亮、美好的80's Pop電子流行樂取向。
Goldfrapp的第六張專輯《Tales of Us》亦全然與前作《Head First》形成強烈的對比——《Head First》捕捉了80年代流行樂的色彩斑爛、賞心悅目,但今次《Tales of Us》卻營造出幽悒黑白、傷春悲秋的淡然蕭條感覺,而有著幾分神秘——從唱片封套到宣傳照片再到Lisa Gunning所執導的唯美音樂短片,都表現出這點。與此同時,是《Head First》在唱片公司催促下趕製來的專輯,所以Alison等人也覺得不滿意;而今次的《Tales of Us》,那終於可以讓他們慢工出細貨而來。
花了兩年時間在英國郊區灌錄的《Tales of Us》,再次是屬於Goldfrapp的唯美系列作品,概有著《Felt Mountain》的淒美空靈電影音樂氛圍但卻沒有那麼電音化,亦有著《Seventh Tree》的民謠底蘊。而唱片喚作《Tales of Us》,而這張專輯的重點,是十首曲目帶出了十個人物的故事,歌曲全是用上單字人名作為名字(除〈Strangler〉外),大家可以視之為Goldfrapp的概念專輯吧。
由淡淡然電影感弦樂帶出的開場曲〈Jo〉,簡約的琴音、爵士低音大提琴肌理與Alison平靜的歌聲,恍如置身蒼白的夢境當中,美不勝收。縈繞心頭的先行單曲〈Drew〉來得萬般詩情畫意而哀怨纏綿,Alison由苦澀而唱到孤高,讓弦樂交織著悲從中來的思緒,電影感甚濃。〈Alvar〉猶如民謠版的Cocteau Twins式避世迷幻Dream-Pop歌曲,〈Stranger〉是《Felt Mountain》時期的悽冷氛圍延續。再聽新單曲〈Annabel〉這首美麗得沒話說、古意盎然的民謠Ballad,那份憩靜幽情,全然是不吃人間煙火之境界。
〈Thea〉是今次唯一走電幻Electro-Pop路線的歌曲,即使這是一首中板作品,但與《Tales of Us》整體上的聲音倒有點格格不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