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一算,法國巴黎電音2人組Justice得以樹立起其電音舞曲恐怖分子姿態的首張專輯「十字架」《†》(Cross)已是9個年頭前的出品,明年就可以來個10週年紀念。從《†》來到2011年發表的第2張專輯《Audio, Video, Disco》,Xavier de Rosnay與Gaspard Augé已走出了往昔的狂野不覊折衷性electro house / indie-disco框架,而開宗明義向70年代搖滾取經,打造出帶著prog rock那種浮誇基因而來的蕩氣迴腸電音風格。
《†》與《Audio, Video, Disco》之間的進化,兩者有著夜間與日間、黑暗與開揚之對比。然而來到睽違足足5年的第3張專輯《Woman》,也許我會說這是過往兩張專輯的風格之總和而已,但又傾向是後者的延續,談不上有甚麼重大突破。
當然, Justice在《Woman》裡的音樂製作都能來得更大型與精良,正如有好幾首曲目Xavier與Gaspard都不惜工本找來了London Contemporary Orchestra & Choir伴演——那不僅是用上真管弦樂,連choir唱詠也是真人獻唱。
所以,先行單曲〈Safe and Sound〉在伴以亮麗奪人synth聲、浮華而柔揚真弦樂演奏、跳脫俐落slap bass的歐陸電音disco曲風下,那搶耳的choir唱詠演繹令歌曲來得壓根兒活像〈D.A.N.C.E.〉的延續,最後滲出acidic電聲來;而再次找來紐約搖滾樂隊Diamond Nights歌手Morgan Phalen主唱的另一單曲〈Randy〉,在acidic電聲肌理之間也延續著〈On ‘n’ On〉的soft rock底蘊。
但我仍會說《Woman》是具有不俗可聽性的Justice專輯。歌曲作品方面,另一Morgan Phalen主唱的〈Pleasure〉是多麼美好的soul-pop,由英國樂隊Zoot Woman歌手Johnny Blake演繹出界乎soft rock與disco-pop之間的〈Stop〉來得憂傷、溫婉而美麗,M. Yaman唱出的〈Fire〉這首soul-funk-rock歌曲的閃亮之處是其funky鍵琴riff,由法國歌手Romuald主唱的〈Love S.O.S.〉在纏繞著警報般的聲效底下是首Justice的史詩性曲目。
我更討喜他們的器樂電音作品,〈Alakazam !〉的高壓電音舞曲能量一定輸不了;〈Chorus〉交織著壓迫感工業電音氣場、所凝聚出的張力與詩意的合唱團唱詠,絕對是Justice的懾人之作;〈Heavy Metal〉不是明目張膽地來個重金屬搖滾,而是由氣勢磅礡的巴洛克x前衛搖滾式鍵琴作主導(取樣自Andy Clark樂曲〈Element of Risk〉),都告訴大家Justice的聲音仍是多麼富有官能刺激;而結尾的〈Close Call〉又是萬般美不勝收的電影配樂感樂曲。
2016年11月30日星期三
2016年11月7日星期一
我寫《達明一派Project 30》:茫茫如水一般日子淌過
幾個月前,當環球唱片找我為達明一派30週年的復刻唱片計劃執筆撰寫文案,而且還要是會再版成黑膠唱片(後來方知道是出版圖案碟),誠然我有點受寵若驚。能夠「為達明服務」,這是多麼深感榮幸的美事。
所以當我手執《達明一派 Project 30》這盒一套7張的10”圖案膠EP box set(我那套的編號是0004),到落手「開盒」(unboxing)時,興奮又緊張的心情乃不言而喻——當中就是包括一種久遺了地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成書冊的興奮感覺。
過去,當我介紹叫人愛不釋手的外國殿堂級樂隊精裝豪華版box set出品時,總會嚷著別人可以在書冊上交由來音樂媒體工作者/樂評人執筆資料詳盡深入的文案,鉅細無遺地記載每張專輯的來龍去脈,是多麼富有音樂文化保育價值意義的一回事。反觀香港樂壇那些流水作業式所謂珍藏版box set,都從不肯花上怎樣的人力資源去放在文字篇幅上。
能夠為達明一派的box set逐張專輯執筆liner notes,對於我來說那簡直是夢想成真。若非篇幅與時間有限,不然可以走訪劉以達和黃耀明讓他們現身說法音樂心路歷程,再找來其作詞人以及早年的監製一談,方是最理想的做法。
所以當我手執《達明一派 Project 30》這盒一套7張的10”圖案膠EP box set(我那套的編號是0004),到落手「開盒」(unboxing)時,興奮又緊張的心情乃不言而喻——當中就是包括一種久遺了地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成書冊的興奮感覺。
過去,當我介紹叫人愛不釋手的外國殿堂級樂隊精裝豪華版box set出品時,總會嚷著別人可以在書冊上交由來音樂媒體工作者/樂評人執筆資料詳盡深入的文案,鉅細無遺地記載每張專輯的來龍去脈,是多麼富有音樂文化保育價值意義的一回事。反觀香港樂壇那些流水作業式所謂珍藏版box set,都從不肯花上怎樣的人力資源去放在文字篇幅上。
能夠為達明一派的box set逐張專輯執筆liner notes,對於我來說那簡直是夢想成真。若非篇幅與時間有限,不然可以走訪劉以達和黃耀明讓他們現身說法音樂心路歷程,再找來其作詞人以及早年的監製一談,方是最理想的做法。
2016年11月5日星期六
愛上德國Krautrock傳奇Michael Rother
快將能夠在11月8日於香港看到Michael Rother的現場演出,此刻的感覺仍有點兒不真實。畢竟,過去連做夢也沒有想過這位來自Neu!的德國krautrock界元老級傳奇性人物能夠會有登陸香港表演的一天,彷彿是多麼遙不可及的事情。
這一下子Michael Rother真的要來了,他會聯同La Düsseldorf(Neu!分支樂隊)鼓手Hans Lampe以及新一代krautrock樂隊Camera的Franz Bargmann一行三人來演出Neu!、Harmonia及其個人曲目。而這場演出也是為一連4個月在港舉行的「德國Krautrock音樂季」活動揭開序幕。
由Michael Rother跟Klaus Dinger所組成的德國杜塞爾多夫2人樂隊Neu!,是其中一隊不可多得德國krautrock先鋒名團,其別樹一幟的流麗暢快krautrock曲風,大量應用實驗性聲響treatment處理,並開創了如在高速公路上馳騁的Motorik節拍之先河,甚至涉及proto-punk、ambient、cut-up/turntablism的層面,有著其獨特的氣味,留下無遠弗屆的影響力。Neu!在70年代只出版過3張由Conny Plank與他們聯袂監製的官方專輯:《Neu!》、《Neu!2》和《Neu! ‘75》,在1972年面世的前者為krautrock運動的奠定性之作,而發表於75年的後者裡一曲〈Hero〉更啓發了當期時David Bowie這位krautrock愛好者寫成了1977年經典〈Heroes〉。
二人背後的一大典故,是在組成Neu!之前,Klaus Dinger本是早年Kraftwerk的鼓手之一,然後Michael Rother亦曾加入過這隊同樣來自杜塞爾多夫的krautrock老祖樂隊,就在1971年間2人與Florian Schneider構成3人樂隊姿態的Kraftwerk(因Ralf Hütter正短暫離隊)作公演,而這批現場演出曲目(一直有被以live bootleg形式流傳)亦被視為披露了他們另起爐灶成立Neu!後那種krautrock聲音之端倪。
當Michael Rother走出Neu!以外,另一叫樂迷津津樂道的事跡,是他跟Cluster的Hans-Joachim Roedelius和Dieter Möebius所組成Harmonia這隊krautrock超級組合,在位於Forst大屋的錄音室(有點像度假屋般的環境)灌錄了先後在1974、75年發表的兩張電幻krautrock經典專輯《Musik Von Harmonia》和《Deluxe》(後者有Guru Guru的Mani Neumeier擔任鼓手)。但Harmonia的故事卻不只如此,當時作為David Bowie「柏林時期」音樂拍檔的Brian Eno,也在1976年到訪他們的Forst錄音室進行11天錄音session,作品事隔21年後方以Harmonia '76名義(又喚作Harmonia & Eno '76)出版成《Tracks and Traces》專輯。去年年底我購來Harmonia限量發行2,000套精美的6LP box set《Complete Works》實在是多麼大滿足的美事。
自1977年的首張個人專輯《Flammende Herzen》起,Michael Rother也開始作單飛發展,他們個人作品亦重新樹立出其美好、溫婉、明媚、浪漫而來得如流水行雲的krautrock風格,他頭4張個人專輯都是由Can的Jaki Liebezeit為他擔任鼓手。到了83年專輯《Lust》時期開始投向較電子音樂的路線,來得歐陸唯美盎然。
說來,那些年我追溯回Neu!這個名字,他們的唱片都得來不易。當我曉得對Neu!發生興趣時,他們的黑膠唱片早已在香港市面上絕跡,教我遍尋不獲,不得要領,而且後來又一直沒有以CD形式再版,只有望洋興嘆。多得Monitor Records的Alan Chan外借他的Neu!黑膠唱片給我翻錄,我才聽到樂隊那3張猶如「傳說中」的專輯(不久之後幾經努力才在東京買到了《Neu! ‘75》的原版黑膠);所以當我知道這3張專輯有被印製成非官方的bootleg CD流通時,即雀躍不已,那3款bootleg CD我就是以每張$18.99美元在紐約市買到,亳不便宜;也忘不了某年在東京購到Harmonia兩張專輯的日版CD的喜悅。而Neu!的3張專輯終於在2001年由Grönland Records首次以CD形式作官方再版發行(同時也有再版黑膠唱片),更簡直是天大喜訊,當年我亦因此在《MCB》寫了3大頁的Neu!專題呢。
而Michael Rother來港前夕,我在Spotify上選輯了這個Neu!/Harmonia/Michael Rother歌單以作熱身。
這一下子Michael Rother真的要來了,他會聯同La Düsseldorf(Neu!分支樂隊)鼓手Hans Lampe以及新一代krautrock樂隊Camera的Franz Bargmann一行三人來演出Neu!、Harmonia及其個人曲目。而這場演出也是為一連4個月在港舉行的「德國Krautrock音樂季」活動揭開序幕。
由Michael Rother跟Klaus Dinger所組成的德國杜塞爾多夫2人樂隊Neu!,是其中一隊不可多得德國krautrock先鋒名團,其別樹一幟的流麗暢快krautrock曲風,大量應用實驗性聲響treatment處理,並開創了如在高速公路上馳騁的Motorik節拍之先河,甚至涉及proto-punk、ambient、cut-up/turntablism的層面,有著其獨特的氣味,留下無遠弗屆的影響力。Neu!在70年代只出版過3張由Conny Plank與他們聯袂監製的官方專輯:《Neu!》、《Neu!2》和《Neu! ‘75》,在1972年面世的前者為krautrock運動的奠定性之作,而發表於75年的後者裡一曲〈Hero〉更啓發了當期時David Bowie這位krautrock愛好者寫成了1977年經典〈Heroes〉。
二人背後的一大典故,是在組成Neu!之前,Klaus Dinger本是早年Kraftwerk的鼓手之一,然後Michael Rother亦曾加入過這隊同樣來自杜塞爾多夫的krautrock老祖樂隊,就在1971年間2人與Florian Schneider構成3人樂隊姿態的Kraftwerk(因Ralf Hütter正短暫離隊)作公演,而這批現場演出曲目(一直有被以live bootleg形式流傳)亦被視為披露了他們另起爐灶成立Neu!後那種krautrock聲音之端倪。
當Michael Rother走出Neu!以外,另一叫樂迷津津樂道的事跡,是他跟Cluster的Hans-Joachim Roedelius和Dieter Möebius所組成Harmonia這隊krautrock超級組合,在位於Forst大屋的錄音室(有點像度假屋般的環境)灌錄了先後在1974、75年發表的兩張電幻krautrock經典專輯《Musik Von Harmonia》和《Deluxe》(後者有Guru Guru的Mani Neumeier擔任鼓手)。但Harmonia的故事卻不只如此,當時作為David Bowie「柏林時期」音樂拍檔的Brian Eno,也在1976年到訪他們的Forst錄音室進行11天錄音session,作品事隔21年後方以Harmonia '76名義(又喚作Harmonia & Eno '76)出版成《Tracks and Traces》專輯。去年年底我購來Harmonia限量發行2,000套精美的6LP box set《Complete Works》實在是多麼大滿足的美事。
自1977年的首張個人專輯《Flammende Herzen》起,Michael Rother也開始作單飛發展,他們個人作品亦重新樹立出其美好、溫婉、明媚、浪漫而來得如流水行雲的krautrock風格,他頭4張個人專輯都是由Can的Jaki Liebezeit為他擔任鼓手。到了83年專輯《Lust》時期開始投向較電子音樂的路線,來得歐陸唯美盎然。
說來,那些年我追溯回Neu!這個名字,他們的唱片都得來不易。當我曉得對Neu!發生興趣時,他們的黑膠唱片早已在香港市面上絕跡,教我遍尋不獲,不得要領,而且後來又一直沒有以CD形式再版,只有望洋興嘆。多得Monitor Records的Alan Chan外借他的Neu!黑膠唱片給我翻錄,我才聽到樂隊那3張猶如「傳說中」的專輯(不久之後幾經努力才在東京買到了《Neu! ‘75》的原版黑膠);所以當我知道這3張專輯有被印製成非官方的bootleg CD流通時,即雀躍不已,那3款bootleg CD我就是以每張$18.99美元在紐約市買到,亳不便宜;也忘不了某年在東京購到Harmonia兩張專輯的日版CD的喜悅。而Neu!的3張專輯終於在2001年由Grönland Records首次以CD形式作官方再版發行(同時也有再版黑膠唱片),更簡直是天大喜訊,當年我亦因此在《MCB》寫了3大頁的Neu!專題呢。
而Michael Rother來港前夕,我在Spotify上選輯了這個Neu!/Harmonia/Michael Rother歌單以作熱身。
2016年11月1日星期二
Vanishing Twin:迷魂冒險記
當我第一次聽到Vanishing Twin這隊英國倫敦psychedelic / avant-pop樂團的時刻,實在按捺不住喚起了我對伯明翰樂隊Broadcast的印象。Broadcast已隨著女歌手Trish Keenan在2011年病逝而名存實亡(即使樂隊仍未解散並聲言會有Trish的遺腹作品發表),遇上了Vanishing Twin,那彷彿可以給樂迷填補他們的空缺。
由前Innerspace Orchestra主唱Cathy Lucas剛在去年所發起的Vanishing Twin,把樂團喚作"Vanishing Twin",因為她真的有一位胎死腹中、被子宮吸收了的同卵雙生姊妹。樂隊由她再加上日本人低音結他手Susumu Mukai (Zongamin / Floating Points)、奏出古怪聲響的實驗電音樂手Phil M.F.U. (Man From Uranus)、鼓手Valentina Magaletti (Raime / Tomaga / Uuuu / Neon Neon)及負責敲擊與長笛的視覺藝術家Elliott Arndt所組成。
Vanishing Twin的首張專輯《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由以發行afro-jazz / Latin-jazz唱片見稱的獨立廠牌Soundway出版,不知是否這個原因,其封面的簡約設計,也看似60年代尾至70年代的爵士唱片般。
專輯是由迷幻實驗爵士樂團The Heliocentrics兼曾跟DJ Shadow合作的Malcolm Catto與Cathy Lucas聯袂監製。我說Vanishing Twin聽似Broadcast,因為Cathy Lucas幽美的民謠式主唱無疑宛如Trish Keenan之感覺,而且在Phil M.F.U操刀下亦同樣應用到師承自library music配樂的光怪陸離不尋常實驗電子音樂元素,但他們又不盡然是倣效Broadcast而來。Vanishing Twin的歌曲有著復古的迷幻前衛音樂色調,屬於很60年代末那種,而且帶著濃濃的神秘主義氣息,有別於Broadcast的明亮色澤,同時Valentina Magaletti一手爵士風的鼓擊亦功不可沒。
長達8分鐘的開場曲〈Vanishing Twin Syndrome〉已是多麼精采的迷幻音樂旅程——由Cathy迷濛的主唱與夢幻的電風琴帶出,再綻放出扣人心弦的迷幻歌曲節奏,但這又不獨是迷幻搖滾那麼簡單,中段經過一段深潛的電聲琴音後,便蛻變成猶如天旋地轉的奇幻器樂,與迷魂電音絲絲入扣而來是鋼片琴的演奏。
〈Telescope〉是就首美不勝收的迷幻ballad曲目,叫我聯想到的不獨是Broadcast,還有Stereolab的優美space-pop歌曲,祭出space-age式電音聲效之餘又有浪漫而科幻的synth獨奏。〈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是他們來得如沐春風的柔揚美好靚歌,長笛伴奏是多麼的優雅盎然。主題曲〈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再次是帶有Stereolab影子的歌曲,電影感synth演奏、 beatbox電氣節拍、電聲橫流音響,可聽得飄飄然。
在短短的配樂式作品〈Floating Heart〉後,〈Eggs〉儼如科幻電影裡太空人登陸外星探索時的插曲配樂,懾人之處除了連綿的鼓擊與催眠的電風琴外,還有後來的迷幻長笛。耐人尋味的太空(抑或潛水)音樂〈Under The Water〉,如謎團般是Cathy唸讀數字與Valentina的爵士鼓。接近10分鐘的〈Truth Is Boring〉是相當之神秘莫測的迷失太空旅程,Susumu的一手bassline實在太棒,下半部分再祭出迷魂的tribal敲擊,Vanishing Twin也由太空而回落到土地上。這份「貼地」感,又可見於〈It Sends My Heart Into A Spin〉的民族唱詠剪影。
由前Innerspace Orchestra主唱Cathy Lucas剛在去年所發起的Vanishing Twin,把樂團喚作"Vanishing Twin",因為她真的有一位胎死腹中、被子宮吸收了的同卵雙生姊妹。樂隊由她再加上日本人低音結他手Susumu Mukai (Zongamin / Floating Points)、奏出古怪聲響的實驗電音樂手Phil M.F.U. (Man From Uranus)、鼓手Valentina Magaletti (Raime / Tomaga / Uuuu / Neon Neon)及負責敲擊與長笛的視覺藝術家Elliott Arndt所組成。
Vanishing Twin的首張專輯《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由以發行afro-jazz / Latin-jazz唱片見稱的獨立廠牌Soundway出版,不知是否這個原因,其封面的簡約設計,也看似60年代尾至70年代的爵士唱片般。
專輯是由迷幻實驗爵士樂團The Heliocentrics兼曾跟DJ Shadow合作的Malcolm Catto與Cathy Lucas聯袂監製。我說Vanishing Twin聽似Broadcast,因為Cathy Lucas幽美的民謠式主唱無疑宛如Trish Keenan之感覺,而且在Phil M.F.U操刀下亦同樣應用到師承自library music配樂的光怪陸離不尋常實驗電子音樂元素,但他們又不盡然是倣效Broadcast而來。Vanishing Twin的歌曲有著復古的迷幻前衛音樂色調,屬於很60年代末那種,而且帶著濃濃的神秘主義氣息,有別於Broadcast的明亮色澤,同時Valentina Magaletti一手爵士風的鼓擊亦功不可沒。
長達8分鐘的開場曲〈Vanishing Twin Syndrome〉已是多麼精采的迷幻音樂旅程——由Cathy迷濛的主唱與夢幻的電風琴帶出,再綻放出扣人心弦的迷幻歌曲節奏,但這又不獨是迷幻搖滾那麼簡單,中段經過一段深潛的電聲琴音後,便蛻變成猶如天旋地轉的奇幻器樂,與迷魂電音絲絲入扣而來是鋼片琴的演奏。
〈Telescope〉是就首美不勝收的迷幻ballad曲目,叫我聯想到的不獨是Broadcast,還有Stereolab的優美space-pop歌曲,祭出space-age式電音聲效之餘又有浪漫而科幻的synth獨奏。〈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是他們來得如沐春風的柔揚美好靚歌,長笛伴奏是多麼的優雅盎然。主題曲〈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再次是帶有Stereolab影子的歌曲,電影感synth演奏、 beatbox電氣節拍、電聲橫流音響,可聽得飄飄然。
在短短的配樂式作品〈Floating Heart〉後,〈Eggs〉儼如科幻電影裡太空人登陸外星探索時的插曲配樂,懾人之處除了連綿的鼓擊與催眠的電風琴外,還有後來的迷幻長笛。耐人尋味的太空(抑或潛水)音樂〈Under The Water〉,如謎團般是Cathy唸讀數字與Valentina的爵士鼓。接近10分鐘的〈Truth Is Boring〉是相當之神秘莫測的迷失太空旅程,Susumu的一手bassline實在太棒,下半部分再祭出迷魂的tribal敲擊,Vanishing Twin也由太空而回落到土地上。這份「貼地」感,又可見於〈It Sends My Heart Into A Spin〉的民族唱詠剪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