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哺食80年代electro-pop長大的那一代樂迷,electro-pop彷彿是我的其中一款音樂comfort food 。也是如此,我對後世的electro-pop也份外有要求。現紮根於美國麻省北安普敦的Boy Harsher ,是近年最叫我另眼相看、趨之若鶩的 electro-pop 二人組合。
由Jae Matthews和Augustus Muller組成的Boy Harsher被形容為一隊dark electronic duo,他們的electro-pop之音,都來得闇黑、冷冽、靡爛、簡約、電影感,同時又有著舞曲化的節拍,有如早年electro-pop的初生之犢與粗獷感覺,以及post-punk的底蘊;Jae半吟半唱的低迥嗓音則是那麼頹靡而神秘,某程度上而言他們也較近跡所謂coldwave及minimal wave的聲音。以80年代的經典男女electro-pop組合作比較,Boy Harsher也許會叫人聯想到Alison Moyet與Vince Clarke的Yazoo,抑或Annie Lennox與David A. Stewart的Eurythmics (早期),但更貼切的大抵是由industrial先鋒樂團Throbbing Gristle成員Cosey Fanni Tutti與Chris Carter所組成的Chris & Cosey。
Jae和Augustus都是電影製作人出身,起初二人在喬治亞州薩凡納以Teen Dreamz之名義於2013年間展開合作,這個project就是由Jae朗讀她的短篇故事、Augustus負責現場音樂;隨著樂曲趨向跳舞化,而Jae的演繹亦走向戲劇性與旋律化,他們便在2014年初改名為Boy Harsher,正式踏足electro-pop路線,並在同年發表了在薩凡納家中以幾台廉價電子合成器灌錄而成的首張EP 《Lesser Man》,由當地獨立廠牌Soft Science以卡式帶形式發行(然後在2017年再版作Extended Version出)。
不知道Boy Harsher何時從發源地喬治亞州薩凡納遷移到麻省北安普敦,只知道2016年出版的首張專輯《Yr Body is Nothing》已是他們在北安普敦家中所宅錄而成,而Boy Harsher的聲名在當年也不徑而走。
作為《Yr Body is Nothing》的後繼之作,睽違三年的第二張專輯《Careful》就在這個2019年2月初面世,歌曲內容圍著個人失落與精神病為題。雖說《Careful》是Boy Harsher的2019年專輯,但三首先行單曲卻早已在2018年先後釋出,為專輯做好了熱身。專輯由樂隊的自家廠牌Nude Club Records出版,連廠牌名字也靡爛過人。
由闇黑幽閉氛圍帶出的專輯開場曲〈Keep Driving〉,壓根兒是一首post-punk / coldwave曲目;接著是最早釋出的〈Face the Fire〉,在Jae迷惑的主唱下,這是首有著post-punk節拍的幽暗冷峻electro-pop歌曲。
〈Fate〉對我來說是去年的亮點之作,在Euro-disco的歐陸式節奏下有著冷酷又搶耳的synth riff,Jae明明是低沉地演繹但卻又來幾聲狂野的嘶叫。
說到80年代薰陶的聲音,〈LA〉也許可以用上Pet Shop Boys作品如〈It’s a Sin〉作相提並論吧,歌曲的mv是他們跟藝人兼導演Kathleen Dycaico之合作,由Kathleen與Tara-Jo Tashna飾演一對「獵人與天使」的camgirl。
〈Come Closer〉就是我們在從前常說的高壓電子曲風,同時又有著紐約市 electro-punk老祖Suicide的蛛絲馬跡;〈Tears〉簡直就像回到Depeche Mode的1983年專輯《Construction Time Again》時那種工業化electro-pop抑或是EBM (electronic body music )那種工業電音舞曲。另一方面,〈Crush〉和〈Careful〉都是Boy Harsher的電影感氛圍化ambient曲目。
(原文刊於《扭耳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