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星期三

The Cranberries:紅莓味玫瑰

實不相瞞,我對The Cranberries這隊愛爾蘭樂團的熱衷,只限於他們在1993及94年發表的第一、二張專輯《Everybody Else Is Doing It, So Why Can't We?》和《No Need to Argue》時期。然後,雖然我從沒有錯過他們的每張專輯,但某程度上是因工作所須而聽,其作品並沒有給我留下怎樣的深刻印象(甚至我曾對他們抱以有點不屑眼光),以人際關係來形容,我只有視即The Cranberries為泛泛之交,即使我對Dolores O’Riordan的個人作品亦如是。然而在多年來,我卻對他們聽出了一些心得,認識多年的泛泛之交也會存有幾分感情分數。那是何解我聽著The Cranberries復合後帶來的回歸專輯《Roses》,沒錯這談不上是有何驚喜的新作,然而我竟有聽得點兒窩心之感。 
在The Cranberries的 2001年專輯《Wake Up and Smell the Coffee》裡,喜見他們找回《Everybody Else Is Doing It, So Why Can't We?》和《No Need to Argue》時的製作人Stephen Street擔任唱片監製,從而得以反璞歸真。繼而他們分道揚鑣多年,到了這張十一年來的全新專輯《Roses》,這次亦再次交由Stephen Street監製亦是正確的事。也是何解今次他們不再找Storm Thorgerson為樂隊炮製意境抽象的唱片封面,而用回The Cranberries四人的肖像。而當中亦有幾首作品是寫於2003年解體前那張胎死腹中的專輯。
在Stephen Street監製下,無疑先行單曲〈Tomorrow〉是叫人多麼如沐春風的陽光清爽小品,並再次帶出給年輕人的「把握今朝」正面人生主題。而搖曳著溫暖情懷的〈Conduct〉、秉承著Reggae的影響卻又不太Reggae的〈Raining In My Heart〉、始於幽美情感的〈Losing My Mind〉、扣人心弦的搖滾曲目的〈Schizophrenic Playboys〉、有著讓大家大合唱之Chorus的〈Show Me The Way〉,皆都是很典型的The Cranberries式流行搖滾作品。

The Cranberries仍叫我聽得動容,是他們在歌曲裡的Sense of beauty。〈Fire & Soul〉這首溫婉窩心小品由電鼓節拍帶出,顯然是留有結他手Noel Hogan的電氣搖滾樂團Mono Band及Arkitekt之蛛絲馬跡;〈Astral Projections〉是如斯美麗而又泛著點點Dub樂基因的Dream-Pop歌曲,曲子其實很Canto-Pop,令我按捺不住為第一句譜上「假如是..…」之廣東詞;而在柔揚弦樂與Dolores低迴的主唱下,〈Waiting In Walthamstow〉為萬分動聽而典雅綺麗的Ballad。主題曲〈Roses〉更是詩意洋溢的Folk-Ballad。

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We Have Band:三個一組

總覺得把由黑人Darren Bancroft以及Thomas Wegg-Prosser和Dede Wegg-Prosser這對白人夫婦所組成的We Have Band介定為Electro-Pop實在太以偏概全,即使這隊英國倫敦三人樂團的主打歌曲都是以電音流行樂為基調,然而當我聽過他們在2010年發表過首張專輯《WHB》後,那不但認定他們的歌曲其實是可以來得很Song-Oriented,也看到樂隊骨子裡的Indie-Pop本質,也是何解We Have Band還可以常作Acoustic演出。 
We Have Band的第二張專輯喚作《Ternion》,即拉丁文中的「三個一組」之意,貫徹他們的三人行姿態——在《WHB》後他們自此舉行了差不多維期兩年的世界性巡演,長時間結伴同行的團隊關係,正影響著他們這張新專輯《Ternion》。
在之前巡演期間已開始為《Ternion》寫歌,最大的前進意義,是他們今次以譜出動聽長青而細水長流的曲子為大前提,而在前Clor成員兼曾為Foals操刀的唱片監製Luke Smith的錄音室裡,他們還用了很多音色溫暖的Vintage Analog器材與Live樂器演奏,所帶來都是既愉快Uplifting、亦傷感內斂的歌曲。

如先行單曲〈Where Are Your People〉在Darren的Soulful主唱下便是Groovy得來而又悅耳流麗的作品,可以媲美Hot Chip的歌曲,而〈Tired Of Running〉和〈Rivers Of Blood〉亦都是優質的Indie-Electro-Pop來。 

We Have Band之有趣,是他們的音樂來得並不直截了當。開場曲〈Shift〉來得很Deep而懾人心魄,有著Post-Punk的沉重張力,然後卻忽然Upbeat起來。〈After All〉在有如Can般的Krautrock節拍下不單是一首酷極了Dance-Punk歌曲,從Thomas和Dede對唱的Verse到Darren帶出浩浩蕩蕩的Chorus,正顯示出We Have Band的三主唱姿態。由有如Philip Glass樂曲之銅管樂帶出的〈Visionary〉,那再次是好比New Order般低調而清爽的Post-Punk作品,尤其是那Bassline主奏一出的時候。〈What’s Mine, What’s Yours〉是一首幽美的電音Ballad,那曼妙的電子Sequence可令我聯想起Yazoo的〈Only You〉來,但在下半部分卻變成了Electro-Rock來。由Dede先唱出的〈Pressure On〉更是意境迷濛的Dream-Pop / Ambient Rock曲目。

兩年結伴巡演,也影響到他們的歌曲不再寫沒意思的東西,而是描寫他們的關係。如上述的〈What’s Mine, What’s Yours〉所描寫的是在樂隊生涯裡一段由開花到終結的關係;而高壓Electro舞曲的〈Steel Is In The Groove〉則帶出既是夫婦又是一同巡演的樂隊團員的Thomas和Dede,二人怎樣廿四小時朝夕相對。

2012年2月22日星期三

New Order:秩序‧再造‧重整

2012年2月號的《Trends' On》,有我的一篇《New Order:秩序‧再造‧重整》。

*Blog版請按這裡 
*Online雜誌版請按這裡

2012年2月19日星期日

Luke Vibert:失而復Plug

去年12月Luke Vibert(又名Wagon Christ)來港為《Clockenflap》的Robot Stage作DJ Set演出(說來我可以拉車邊的說我曾跟Luke Vibert同場表演過)。Luke表演後我跟他在後台一處很幽暗的草地做了一個訪問,當我向他問及其曇花一現、早已停產多時的Drum ‘n’ Bass代號Plug的時候,意想不到Luke竟告訴我一批Plug在1996年前後錄製的Unreleased舊作,已準備好在2012年年初於Ninja Tune旗下重見天日。 
而他所說,就是這張《Back On Time》。這也是Plug繼1996年的Drum ‘n’ Bass「另類經典」專輯《Drum 'n' Bass for Papa》後,足足相隔了近十六年的另一張出品。
話說在2011年初,Luke尋回了一盒遺失已久的DAT,盒面上的名字是Plug,並寫著1995 - 1998之年份,這批失而復得的舊作,現在正被發表成Plug這張Unreleased作品集《Back On Time》。 唱片仍是以Luke那位身穿中國服的專業魔術師祖父Frank Vibert作為封面人物,《Back On Time》看來就是與《Drum 'n' Bass for Papa》那麼同出一徹。

所以聽《Back On Time》,那就讓大家回到90年代Electronica運動的輝煌年代、當Drum 'n' Bass仍是別具初生之犢與刺激元素的時候。當年Plug的作品未能討喜純粹派Drum ‘n’ Bass愛好者,正因為Luke的Drum ‘n’ Bass音樂太Leftfield太IDM、太古靈精怪而不夠舞池;有說連早年的Squarepusher已曾受到Plug影響。

Plug的Drum ‘n’ Bass音樂,就是那麼充滿種種可能性。開場曲〈Scar City〉把Electro Riff放進Jungle曲風上,〈Feeling So Special〉有如重訪Speed Garage的年代,〈Come On My Skeleton〉之趣味性不獨是其殺手式Bass Riff還有那Sitar音色與猶如Human Beatbox之節拍Breaks,同樣用上迷幻Sitar音色的亦更呈印度Raga音樂氣息的〈A Quick Plug for A New Shot〉。有著凌厲清脆Breakbeat與夢幻琴音的〈No Reality〉固然極其扣人心弦,〈Mind Bending〉則用上了Gospel唱詠與傳道演說作Sample。〈Yes Man〉簡約而美麗,〈Flight 78〉可稱為Abstract Jungle吧。 

這批平均已有十六年歷史的作品,如今聽來仍未過時。是昔日的Plug走得太前,還是當今的電音文化早已是在原地踏步。

在《Clockenflap》向Luke Vibert所索的簽名。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The Horrors:恐怖現場

這短短頭尾六天之內,Untitled先後帶來了三場音樂會,先有The Vaccines、然後有Anna Calvi(這場我真的抽不到空去看),壓軸好戲是The Horrors昨晚在九展演講廳舉行的Live In Hong Kong音樂會。其實在演出的一個星期前,我便因為The Horrors之訪港而與Untitled合辦了一場《後崩變形記:從初生之犢到創意修飾》的音樂講座。 
當日黃昏先到場地跟The Horrors進行圍訪,唱片公司本來說訪問由主唱Faris Badwan和鍵琴手Tom Cowan出席,但最後還是只有Faris單拖現身。原來Faris是很斯文正經的男生,甚至有點害羞,眼前的他完全不像當年Cult味十足大剌剌地唱〈Sheena Is A Parasite〉的神經質歌手。而且他真的好高好高兼好Slim,除非你同是又高又瘦,不然任何人與Faris平排站立合照,定會自暴其「短」。
The Horrors的演出由來自《Skying》裡從氣氛化而推至Post-Punk的一曲〈Endless Blue〉揭開序幕。一如之前Faris跟我作電郵訪問時所說,他們今次全沒有再玩《Strange House》時期的歌曲,所以選曲都只有是來自《Primary Colours》和《Skying》兩張專輯而已,差不多各佔一半、平分秋色(後者僅此多了一首而已)。
在台上Faris以及長髮飄飄的結他手Joshua Hayward都是型格得沒話說,而低音結他手Rhys Webb一如我所料般「可愛」,尤愛他怡然自得地邊彈邊扭動/轉動身軀的動作,而沉實地主理鍵琴與電子演奏的Tom則總是予人文質彬彬如乖巧大學生之感。

現場聽到由Motorik Beat作驅動的Nu-Krautrock曲目之外〈Sea Within A Sea〉,實在太棒了! 

Encore部分玩了三首歌之多,先是很Shoegaze / Dream-Pop的〈Changing The Rain〉,在音量十足的〈Three Decades〉之後,作為結幕的是我至愛的Epic曲目〈Moving Further Away〉,祭出此起彼落的迷魂Nu-Krautrock演奏,中後段Faris更拿著咪高鋒走到身後的擴音機,帶來長長的Feedback獨奏。
The Horros玩得很好,奈何在演講廳裡的音響卻未能達標,尤其是玩出《Primary Colours》裡那幾首Shoegaze式作品時都來得很拆聲,層層Layers聽來只見「炒埋一碟」一團糟,把主唱也蓋過了。

2012年2月12日星期日

The Vaccines:現場疫苗

去年排名《BBC Sound Of 2011》第三位的名字,Untitled把英國倫敦樂團The Vaccines在這個2月11日帶到香港舉行音樂會,實在是來得多麼的新鮮熱辣。況且出道不夠一年,The Vacinnes已可以出版他們的現場專輯《Live from London, England》,已說明了他們是一隊挺出色的現場演出樂團。 
The Vaccines的Live In Hong Kong音樂會昨晚在九展演講廳舉行,由本地的DP為他們擔任暖場演出。大家早已說Ramones是The Vaccines的一大音樂影響吧,在他們出場前,所播出正是Ramones的朋克老歌!而主唱Justin Young現在的髮型,亦很Ramones呢。

音樂會以〈Blow It Up〉揭開序幕,事實上來自其首張專輯《What Did You Expect From The Vaccines?》內的首首歌曲皆有玩到。看The Vacinnes的音樂會之暢快,是差不多每首歌曲皆可以叫人一同Sing-along,能夠現場跟著〈Wreckin' Bar (Ra Ra Ra)〉、〈Post Break-Up Sex〉以及〈If You Wanna〉唱和,實在太妙不可言了。 

此外,The Vaccines亦在音樂會上玩出〈Teenage Icon〉和〈No Hope〉等新簇簇的曲目。結幕歌是Ramones到不得了的〈Nørgaard〉。 
也因為The Vaccines作品之短小精悍,所以他們的整個演出都不夠一個小時,但樂迷都不會介意吧。

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Mark Lanegan:鼓機陰鬱藍調

說到Mark Lanegan這位來自美國華盛頓州Grunge樂團Screaming Trees的靈魂人物,近年他所為人津津樂道,是與前英國蘇格蘭樂團Belle And Sebastian成員Isobel Campbell在2006至2010年間聯袂合作了三張專輯。而他在那幾年間果然全盤投入與Isobel這個「Lee Hazelewood & Nancy Sinatra式」的男女雙主唱Project,反之他的個人音樂作品卻一直被擱置。 
直到這個2012年,由母公司Beggars Banquet過戶到4AD旗下後,Mark Lanegan終告發表了他的第七張個人專輯《Blues Funeral》,這已是他繼2004年的《Bubblegum》後足足八年來的全新個人作品。。
早在Sub Pop年代我已喜歡上Mark的個人作品,因為可以尋見一份憂傷低迴氣息。這次的主打單曲〈The Gravedigger's Song〉在有如Queens Of the Stone Age般風馳電掣而來的搖滾曲風下,Mark卻以黑暗之主唱來演繹出這首帶著Gothic氣息的「掘墓者之歌」,由Alistair Legrand執導的音樂短片亦充滿匪夷所思鬼魅色彩。

《Blues Funeral》是一張很有電影感的專輯,無論是Roxy Music的《Country Life》抑或Joy Division的《Closer》,都是這次影響著Mark的專輯,但更重要的改變他以往都是用結他來寫歌,而今次則有不少作品都是以鍵琴或鼓機寫成。 於是在專輯內我們可以找到不少伴以鼓機電子節拍但調子苦澀陰鬱的歌曲,比如〈St. Louis Elegy〉就是那種「鼓機藍調」曲目,在〈Phantasmagoria Blues〉這首好比Johnny Cash般的藍調Ballad 下有著一層碎拍肌理,乘著鏗鏘鼓機電節而來的〈Harborview Hospital〉令我聯想到80年代的The Blue Niles。而在Motorik Beat驅動下的中板之作〈Gray Goes Black〉,那可謂是Mark前所未有地「浪漫」的一曲;至於〈Ode to Sad Disco〉之「傷感的士高頌詩」,更是他開宗明義的Electro-Pop起來,當然其主唱仍是多麼的哀愁,原來做這首歌時Mark是聽著Harmonia、Cluster、Kraftwerk等德國Krautrock電子音樂。 

Mark的聲音電氣化了是不爭之事實,所以〈Quiver Syndrome〉這首大搖大滾的Rock ‘n’ Soul歌曲裡亦會Synth聲四起,而迷幻Ballad曲目〈Leviathan〉當中亦可以找到介乎Terry Riley與Alice Coltrane之間的迷魂電子琴演奏。 此外,張力十足的迷幻Blues Rock作品〈Riot in My House〉有Queens Of the Stone Age的Josh Homme客串結他,同時又有很60年代末British Folk情味的Acoustic迷幻民歌的〈Deep Black Vanishing Train〉。

2012年2月9日星期四

Air:在月球上呼吸一口空氣

法國製片人Georges Méliès在1902年的經典古老黑白默片電影《Le Voyage Dans La Lune》經過手工上色後的彩色復修版於去年「康城影展」首映,而另一奪目亮點,是影片交由Nicolas Godin和Jean-Benoit Dunckel的法國二人樂團Air譜上全新的配樂。
Air早在1998年發表的首張專輯《Moon Safari》裡,他們不但已曾登上過月球,而樂隊在當時亦已樹立起其漂亮雅緻的Retro-Futurist式60/70年代Space-Age電子音樂風格。當Air遇上Georges Méliès的《Le Voyage Dans La Lune》,同是法蘭西出品,兩者實在是相當匹配的組合。然後,他們亦把《Le Voyage Dans La Lune》這齣只有十六分鐘的電影之配樂,拓展成這張電影原聲專輯出來,那亦是繼2009年的《Love 2》之後Air在2012年初帶來的全新唱片。
Nicolas表示《Le Voyage Dans La Lune》比起以往Air所做過的大部分作品為有機性,帶來都是打真軍的Live演奏,以Handmade的聲音來配合當年Méliès所開發那些很人手製作的電影特效。

同是電影原聲專輯,不再是《The Virgin Suicides》的青蔥迷濛浪漫,《Le Voyage Dans La Lune》正如之前所言,滿是「復古未來主義」色彩。開場曲〈Astronomic Club〉已來得Cinematic十足而變化多端,配以是Nicolas一手Prog Rock式結他。〈Parade〉和〈Sonic Armada〉都是很70年代Prog Rock的扣人心弦樂曲,前者讓Synth與Surf結他主奏絲絲入扣而來,而後者的Hammond Organ、Mellotron與Synth主奏,更70年代到不得了。〈Lava〉由夢幻溫婉而轉入搖滾後,便有如早年Pink Floyd的電影音樂,卻又配上Banjo的伴奏。 

〈Moon Fever〉再次是Air浪漫幽美而奇麗的曲目,有趣是開首時在鋼琴下那一片好比騰雲駕霧的Synth琴音,竟似十足Fatboy Slim的〈Right Here, Right Now〉之前奏。短短的〈Retour sur terre〉是Nicolas的鋼琴獨奏曲。

由十六分鐘的電影配樂而拓展成整張專輯,《Le Voyage Dans La Lune》裡亦可以找到幾首沒有出現過在電影內的歌曲作品。由美國Dream-Pop樂團Beach House的法裔女主唱Victoria Legrand演繹出的〈Seven Stars〉,亦是一首相當之Dream-Pop的作品,在夢幻的曲風下好比翱翔星際。紐約市三人女子樂團Au Revoir Simone參與的〈Who Am I Now?〉由很電影感的不協調弦樂帶出下,卻有別她們的清新氣息,而是多麼撲朔迷離的一曲。〈Cosmic Trip〉不但有JB僅只一句的中性嗓音主唱,而那太空之旅的女聲廣播亦是他來。

2012年2月6日星期一

Émilie Simon:日記與電影

法國女唱作人Émilie Simon帶來了她的第五張個人專輯《Franky Knight》,這是一張有著雙重意義的出品。一方面,起初這批歌曲其實是Émilie作為她的「音樂日記」,甚至作品個人化得沒有考慮過會否拿來出版,背後亦存有其未婚夫兼音樂夥伴François Chevallier在2009年離世之陰霾;另一方面是自《The Emperor’s Journey》後成為電影配樂界紅人的Émilie,兄弟導演David Foenkinos / Stéphane Foenkinos找她為其電影《La Délicatesse》(《一吻巴黎》)創作音樂,而她發覺這批作品甚合用於電影之故事上,所以現在《Franky Knight》內有多首歌曲之前已被《La Délicatesse》用作插曲。但歌曲與電影卻又互相獨立,所以別胡說《Franky Knight》是《La Délicatesse》的電影原聲專輯來。 
2009年的前作《Big Electronic Machine》單看唱片名字已有著開宗明義的電音取向(忘不了2010年9月Émilie在Grappa's Cellar的音樂會上她帶同其「機械手臂」演奏裝置演出)。然而今次她在《Franky Knight》裡卻重投有機性的古雅曲風,在電音製作下滿溢著銅管樂、木管樂、弦樂、鋼琴、木琴之溫暖音色。
如主打單曲〈Mon Chevalier〉在鋼片琴音與簡約銅管樂下,Émilie以半英語半法語唱出這首觸動心靈而又賦予電影感的歌曲。法語歌在《Franky Knight》內亦比比皆是,無論是在古雅鋼琴、電拍配真鼓、管樂下滿是濃濃歐陸風情的Ballad曲目〈Bel Amour〉,有如音樂盒配樂的〈Sous les Étoiles〉,抑或浪漫得沒話說的〈Jetaimejetaimejetaime〉,都散發著陣陣法蘭西香頌的幽幽芳香。

《Franky Knight》是一張曲風甚豐富的專輯。〈I Call It Love〉奏出夜總會浮華懷舊風,由木琴帶出的〈Holy Pool of Memories〉有如Kate Bush之Art-Pop歌曲,〈Something More〉是她爵士起來的時候,純音樂〈Les Amants du Même Jour〉則來一次思古幽情。而〈Walking with You〉此曲在輕快調子下,雖見內心哀傷,但卻綻放著一份正能量來。 

〈Franky's Princess〉是今次唯一的快板Electro-Pop曲目,那是為《La Délicatesse》裡的一場Nightclub Scene而寫。

2012年2月4日星期六

Peter Hook and The Light:JD之光

上月的《Mojo》月刊以New Order作封面專題,並隨刊附送了致敬合輯《Mojo Presents Power, Corruption & Lies Covered》,忽然間重燃了我對這隊曼城樂團那矢志不渝的狂熱。正當New Oder舉行重組活動之同時,拒絕重投的低音結他手Peter Hook亦帶同他的新樂團The Light重玩Joy Division的舊作來巡演。即使Hooky對這次New Order在欠缺他的情況下重組表現得不值一哂,但他又何嘗不是在「食老本」呢? 
去年12月,The Light便在Haçienda Records旗下正式出版了《1102 | 2011》這張EP(Digital版本已在半年多前發表)。在EP內Peter Hook and The Light重灌了四首Joy Division的歌曲,但再加上歌曲的純音樂版與清唱版,便湊夠了一張專輯的容量。
主打作是由曾為Simply Red及Happy Mondays和唱的曼城黑人女歌手Rowetta演繹出的〈Atmosphere〉,有著同樣扣人心弦的編曲,但有別於原曲Ian Curtis演繹出的傷逝沉痛與無力感,跟Hooky的Bassline絲絲入扣下,Rowetta的Soulful歌聲卻唱出宛如藍調福音的悲愴空靈情感,所以歌曲的A Capella版亦有相當的可聽性。

就是因為有Rowetta獻唱,The Light所重新闡釋的Joy Division作品即使在編曲上沒有大量改動,但已能祭出不一樣的味道。同樣是由Rowetta主唱,〈New Dawn Fades〉之動盪激情,反而叫人聯想起當年Moby的翻唱版本;由Synth氛圍與E-Bow結他帶出的〈Insight〉,暗湧而來的此曲,她卻唱出一份Uplifting的感覺,歌曲的「焦焦焦焦」聲亦被保留下來。 

Hooky演繹的歌曲,這次只有重玩Joy Division前身Warsaw的Rarity作品〈Pictures In My Mind〉,一首直截了當的Post-Punk曲目。

2012年2月1日星期三

The Damned:老崩有火!

昨晚The Underground帶來英國Punk樂元老樂團The Damned在中環Grappa's Cellar舉行他們的《One Night Only》音樂會,我的觀後感是:老崩有火。有火的不獨是台上的The Damned,還有台下的一眾50後、60後鬼佬樂迷。
下午先跟The Damned做訪問,原定是安排了主唱Dave Vanian和結他手Captain Sensible這兩位陣中的始創成員接受採訪,但由於Captain到場後「發脾氣」,從而由鼓手Pinch來「戥腳」頂替。但其實發言的主要還是Dave,Pinch差不多只是在陪坐而已。

當晚到達Grappa's Cellar,眼見場內滿是50後、60後麻甩老外(還似是以前者居多),我心想:這群老鬼們也不會瘋狂得到哪裡吧。於是在來自美國德州的暖場樂隊The Shadow演出後,我與友人們便佔據了圍欄前的第一行有利位置(在Grappa's Cellar台前有圍欄還是第一次見)。結果,我們低估了這群老崩粉絲的起哄程度。 
Dave對我說今次是The Damned為樂隊出道三十五週年而舉行的巡演,以玩舊歌為主,所以近作2008年專輯《So, Who's Paranoid?》內的歌曲一首也不會玩。在這晚The Damned的演出剛開始時,氣氛雖熱烈但仍不算瘋狂,然而隨著一首接一首他們的崩樂經典奏起,台下的老崩粉絲也愈見亢奮。未幾,鬼佬們已進入瘋狂狀態,開始彈跳與衝撞起來,激烈程度並不比一場年青Hardcore樂隊的演出遜色。站在圍欄前第一行正中的我,就只好握著圍欄,以多年來做Chin-Up / Push-Up的功力,用雙臂撑起身驅抵擋背後鬼佬不斷帶來之衝擊。如果把台上The Damned與台下50後老外的年齡減掉35年,你還以為現在是身處1977年。
台上的Dave Vanian繼續以他自80年代以降的「殭屍Look」示眾,但昔日甚型仔的他中年發福又髮線後退,已由殭屍公爵而變成了The Addams Family裡的「爸爸」Gomez Addams;而Captain Sensible仍是他的紅帽子與太陽眼鏡之招牌造型,加上他的衣著,相當浮誇,他亦是台上的主要發言人(說話比Dave還多),一時興起唱〈Stayin’ Alive〉,又一時唱在Reggae節奏下唱兩嘴〈Roxanne〉,好不風騷。而台上另一搶鏡者是鍵琴手Monty Oxy Moron,看似神經博士的他可謂非常搞鬼,還不時進入演戲狀態,娛樂性豐富的傢伙。
在2012年的今天,可以看到他們玩出〈New Rose〉、〈Neat Neat Neat〉、〈Love Song〉、〈Disco Man〉、〈Smash It Up〉等The Damned的朋克金曲,實在多麼痛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