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Beady Eye:迷幻後綠州

隨著Oasis告一段落,Liam Gallagher以及Gem Archer(Heavy Stereo)和Andy Bell(Ride / Hurricane#1)這三位成員隨即另起爐灶組成Beady Eye。有別於Oasis差不多由Noel Gallagher一人獨大的作風,Beady Eye是Liam / Gem / Andy的三主將樂隊——即使Beady Eye的歌曲都是個別地出自他們之手筆,但在唱片內卻只有印上所有歌曲是由三人所合寫。今天的Beady Eye除了Liam、Gem和Andy以及由Oasis過渡過來的鼓手Chris Sharrock(The Icicle Works)外,新成員還有去年才脫離了的Kasabian的Jay Mehler。 
誠然,Beady Eye在2011年面世的首張專輯《Different Gear, Still Speeding》談不上來得有甚麼驚豔之處,到底在Steve Lillywhite日趨保守的監製作風下,Liam所演繹出Beady Eye那些滿是60、70年代搖滾基因的歌曲,聽來就像沒有了Noel的Oasis般,意料中事。相隔兩年多後,Beady Eye帶來他們的第二張專輯《BE》之亮點,是交由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獨立樂團TV on the Radio成員兼曾為Yeah Yeah Yeahs、Liars、Foals、Santigold操刀製作的Dave Sitek與樂隊聯袂監製。作為新一代音樂怪傑,毋庸置疑Dave是為Beady Eye注入了相當的迷幻氣息與實驗性手法,好讓Liam等人重拾回久遺了的獨立音樂韻味。畢竟Dave經手製作的唱片都有著相當的怪裡怪氣獨立音樂味道。
蓋著一個由傳奇性老牌意大利攝影師Harri Peccinotti拍攝的唱片封面,在《BE》裡Dave Sitek不僅作為Beady Eye的監製,也把他的創意引進樂隊的音樂上。他為樂隊帶來從錄音帶到Protools到iPhone app的種種實驗,歌曲背後的氛圍聲效便是Dave的傑作了。

首支單曲〈Flick of the Finger〉的有如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巨大音牆遇上大鳴大放銅管樂已夠先聲奪人,還有演員Kayvan Novak朗讀英國巴基斯坦裔作家 Tariq Ali的文章。到了第二首單曲〈Second Bite Of The Apple〉,我們所聽到才是不一樣的Beady Eye——懷舊的節奏、伴以銅管樂的騷靈曲風、迷幻的Dub樂底蘊,Beady Eye竟變成了Primal Scream? 

在《BE》內仍有很The Beatles曲調的〈Iz Rite〉、Garage Rock的〈I'm Just Saying〉,又抑或〈Ballroom Figured〉這樣的失戀Acoustic-Ballad小品、碟末的溫婉窩心曲目〈Start Anew〉。但今次他們最令人深刻的,還是其迷幻聲音。

由動人前奏帶出的〈Shine a Light〉全然有如Primal Scream 的迷幻騷靈歌曲,〈Soul Love〉是有著太空氛圍的迷魂Folk-Rock歌曲,〈Soon Come Tomorrow〉由迷幻民歌推至迷幻搖滾。長達七分多鐘的〈Don't Brother Me〉不獨是首真摯動聽的史詩式之作,在歌詞上又向〈Give Peace A Chance〉致敬,而歌曲的夢幻意境下還用上不少倒播效果,甚至電Sitar的演奏。而Bonus曲目〈Dreaming of Some Space〉更是全採用Backward Tape技術製造出來。

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

Under The Covers:The very best of Cover Versions @ Spotify

除了用作聽歌之外,Spotify之好玩的地方,是好讓我重拾回從前在卡式帶上自選輯歌製作Mixtape、跟朋友分享音樂的情趣。比如在昨天忽然心血來潮兼一時技癢,選輯了這個名為《Under The Covers》的Cover Versions合輯Playlist出來。 
在《Under The Covers》裡帶來是大家耳熟能詳而又有著甚酷之重新闡釋的改編歌為大前題,當中有Gary Numan玩 Erik Satie、James玩The Velvet Underground、Midge Ure玩David Bowie、Scissor Sisters玩Pink Floyd、Primal Scream / Kate Moss玩 Lee Hazlewood / Nancy Sinatra、Silicon Teens玩The Kinks、Isao Tomita玩〈Star Wars〉主題曲、The Balanescu Quartet玩Kraftwerk、Carter USM玩Pet Shop Boys、Candyflip玩The Beatles、Electronic玩Cream、Coldcut玩〈Autumn Leaves〉、Martin Gore玩Tuxedomoon、Sonic Youth玩The Carpenters、Gershon Kingsley玩Simon & Garfunkal, Morrissey玩〈Moon River〉、Manic Street Preachers玩〈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Robert Wyatt玩The Monkees、Nouvelle Vague玩Joy Division、Martyn Bates玩 Dusty Springfield、Japan玩The Velvet Undreground、Suede玩Elvis Costello、This Mortel Coil玩Tim Buckley、The Human League玩 The Righteous Brothers、Placebo玩Kate Bush、Foo Fighters玩Gary Numan & Tubeway Army、The Smashing Pumpkins玩Depeche Mode、Throwing Muses玩〈Amazing Grace〉、Drop Ninteens玩Barry Manilow、David Bowie玩The Easybeats、Bauhaus玩Brian Eno、The Chameleons玩The Beatles、Tin Machine玩The Beatles、Laibach玩The Beatles、Vanilla Fudge玩The Supremes、 Björk玩〈I Can't Help Loving That Man〉、林子祥玩〈The Shirelles〉等,真的好好聽啊!日後還會陸陸續續再加歌曲。

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

Queens of the Stone Age:發條女王

當2007年前作專輯《Era Vulgaris》之巡演在翌年告一段落之後,由Josh Homme領軍、來自美國加州棕櫚沙漠的Stoner Rock樂隊Queens Of The Stone Age,亦進入了他們的暫休期。直到2013年,QOTSA才發表他們六年來的全新專輯《...Like Clockwork》。 
在這段時間QOTSA並非完全消聲匿跡,比如樂隊曾在2010及2011年先後為第二張專輯《Rated R》面世十週年兼出版2CD豪華版以及首張同名專輯《Queens Of The Stone Age》再版發行而舉行巡演。然而在創作上,QOTSA卻全然處於停產狀態——因為在2010年,Josh於例行的膝蓋外科手術後出現拼發症、引致窒息,他不但曾住院十三天,隨後還要臥床三、四個月。那段時間,Josh亦深深陷入抑鬱的情緒,不事生產。直到QOTSA成員前來鼓勵他,Josh才重返軌道,開始著手創作樂隊的新專輯,並在2012年正式錄音。

今天,QOTSA已脫離了合作無間的Interscope Records而轉投到獨立名廠Matador Records旗下。在《...Like Clockwork》裡不但看到樂隊重整旗鼓而來,而專輯更帶來他們史無前例地最強的嘉賓樂手陣容——Foo Fighters的Dave Grohl、Screaming Trees的Mark Lanegan、前度成員Nick Oliveri、Nine Inch Nails的Trent Reznor、Scissor Sisters的Jake Shears、Arctic Monkeys的Alex Turner、UNKLE的James Lavelle甚至是鼎鼎大名的Elton John。 
現在QOTSA的五人樂隊陣容除了Josh和A Perfect Circle的結他手Troy Van Leeuwen外,還有在《Era Vulgaris》巡演時加入的結他兼鍵琴手Dean Fertita和低音結他手Michael Shuman,以及最新加入的前The Mars Volta鼓手Jon Theodore。其實在《...Like Clockwork》裡,前鼓手Joey Castillo(Danzig)仍有參與,而Dave Grohl亦有為半數歌曲打鼓,而後來的Jon亦參與了一曲,所以這是共有三位鼓手的專輯。

大抵Josh因為曾臥病床而引致抑鬱的關係,這次「女王歸位」,那不難發覺到在《...Like Clockwork》裡QOTSA的歌曲即使緊湊張力依然,但明顯已減低了昔日如風馳電掣、好比驅車奔馳穿越沙漠之動能,而是籠罩著陣陣陰霾與幽暗病態的氛圍。所以如疾風勁草而來的先行單曲〈My God Is the Sun〉已是專輯裡最為Riff-Driven的歌曲,而唱出”Giuchie, Giuchie / Oh la la / Do run run / You won’t get far” 的〈If I Had a Tail〉的亦不乏公路馳騁感。

專輯開場曲〈Keep Your Eyes Peeled〉來得重型而氣氛撲朔迷離,想不到剛陽味十足的QOTSA也會找來同志樂隊Scissor Sisters的Jake Shears在此曲裡和唱。有Mark Lanegan、Trent Reznor、Elton John獻聲的〈Fairweather Friends〉(後者還有彈鋼琴),便由合唱部分引出。〈Smooth Sailing〉讓重型藍調搖滾與Soul-Funk合體,還有Josh的假音主唱,則蠻有新意。

Josh與Alex Turner合寫的〈Kalopsi〉是首黯然神傷苦痛Ballad,又有暴烈搖滾的段落。主題曲〈…Like Clockwork〉由Josh與James Lavelle合寫,但卻不像UNKLE亦不舞曲化,而是很電影感的淒美鋼琴Ballad曲目。 

而QOTSA亦為《…Like Clockwork》帶來全長十五分鐘的同名動畫音樂短片,由英國插畫家Boneface負責繪圖與劇本、動畫師Liam Brazier製作,當中包括〈I Appear Missing〉、〈Kalopsi〉、〈Keep Your Eyes Peeled〉、〈If I Had a Tail〉和〈My God Is The Sun〉這五首歌曲。這齣Cult味十足的動畫,影像相當之黑暗而血腥,內容耐人尋味。故事講述行屍走肉受傷男子在荒漠醒來,身旁有隻烏鴉。他由沙漠飄流到一個妖獸都市,從半空高處墮下斃命。接著是猙獰面具怪物出場,他可令人熔掉。猙獰面具怪物被面罩流氓被打爆頭,面罩流氓走到酒吧來個大屠殺,自己亦身受重傷。流氓在酒吧外遭車斃,而駕車者是種火狂徒,遇上惡魔面孔電單車手挑釁,最終同歸於盡。然後烏鴉巨鳥在城中升起,令眾人復活並把他們召喚在一起,巨鳥隨即把城市摧毀。最後回到行屍走肉受傷男子在沙漠醒來那一幕,猶如一個循環。

2013年6月14日星期五

These New Puritans:深層次蛻變

別再抱著當年聽首張專輯《Beat Pyramid》的心態去聽These New Puritans的第三張專輯《Field of Reeds》吧。只是五個年頭之隔,然而這隊來自Southend-on-Sea的英國倫敦樂團,現在已蛻變成截然不同的隊伍,而朝往深邃的藝術音樂層次進發。
今天的These New Puritans除了Jack Barnett和George Barnett這對孿生兄弟以及Thomas Hein之外,之前「請假」暫休的漂亮女鍵琴手Sophie Sleigh-Johnson已正式離隊,取而代之Elisa Rodrigues這位葡萄牙爵士女歌手,而好讓These New Puritans回復三男一女的隊型。跟2010年第二張專輯《Hidden》一樣,《Field of Reeds》仍是由Jack與英國Post-Rock先鋒樂團Bark Psychosis主腦、及後曾化身電音製作單位Boymerang的Graham Sutton聯袂監製。

從《Beat Pyramid》不尋常地把Post-Punk / Hip Hop / Electronica / Dubstep / Field Recordings元奏共冶一爐成他們的折衷主義之音,到《Hidden》時帶來〈We Want War〉這首糅合著闇黑管樂、部落節奏、蕩氣迴腸古編排的層出不窮七分多鐘主打單曲,對於今天Jack等人再進一步地彰顯他們的創作野心,無疑是多麼的理所當然。但是在《Field of Reeds》裡他們所發生出人意表的重大演變,是樂隊一頭栽進了學院派現代古典音樂的領域作探討。 
正如主唱兼靈魂人物Jack表示,美國劇場作曲家Stephen Sondheim、百老匯音樂劇監製Oscar Hammerstein以及德國作曲家Kurt Weill,是他的主要影響;在《Hidden》時期,自學樂理的Jack Barnett已可以寫樂譜給正統/古典音樂樂師演奏,如今在《Field of Reeds》裡他寫樂譜給管弦樂團與聲樂合唱團,也能應付自如;甚至Jack並沒有用上一般的電子合成器,而是特別採用了Magnetic Resonator Piano這套由倫敦大學下屬的瑪麗王后學院之數碼音樂中心教授Andrew McPherson所研發、以往只曾被現代古典音樂家演奏的Electronic-Acoustic鋼琴裝置。

今天,我們在These New Puritans身上已找不著怎樣的獨立搖滾風格。專輯喚作《Field of Reeds》,歌曲不獨用上大量木管樂器,還滿溢著管樂弦樂聲樂的樂韻。但所聽到的並不盡然是思古幽情之情味,反之他們是試圖捕捉現代音樂的不協調氛圍,與採用上學院派的前衞音樂素材,在歌劇化的演唱下歌曲亦來得儼如劇場音樂那樣。

開場曲〈This Guy's in Love With You〉(原名〈The Way I Do〉) 在淡淡然的鋼琴下,傳來是Field Recording回來業餘女歌手Elizabeth Turner獻唱出自Bacharach and David手筆、由Herb Alpert唱紅的1968年同名歌曲,感覺耐人尋味。主打曲目〈Fragment Two〉是由鋼琴主導的Baroque-Pop,還有英國爵士小號演奏家Henry Lowther的小號獨奏,這已是專輯裡最搶耳/悅耳的一曲了,歌曲裡George的鼓擊錄了七十六次才收貨。

跟荷蘭現代古典作曲家Michel van der Aa合寫的〈The Light In Your Name〉泛著靜謐的Ambient氛圍,引伸Jack低迴的歌聲,歌曲漸漸凝聚出一股暗湧,末段的一下敲碎玻璃聲,他們是花了一整天來收錄。長達九分鐘的〈V (Island Song) 〉是多麼耐人尋味之作,Jack的主唱由低迴變成戲劇性花腔,然後綻放出跳脫緊湊的鼓擊之間又夾雜了電音肌理,還有弦樂與聲樂之交叉感染。由管弦樂與聲樂營造出的電影感深遠意境,在〈Spiral〉裡的Choir唱詠與Elisa及Jack的歌聲來得猶如旋渦般。而Elisa不獨只有與Jack合唱與和唱,由其孤高清唱帶出的〈Dream〉,便是她極其詩情畫意的獨唱歌曲。 

〈Organ Eternal〉的重複性琴音毋庸置疑是來得好比Philip Glass的簡約主義音樂。主題曲〈Field of Reeds〉的Choir唱詠與Basso Profundo低音歌唱家Adrian Peacock的男低音是多麼懾人心魄,中段出現Steve Reich般的木琴與木管樂器合奏,讓歌曲亮起了幾分悅目色彩感。

2013年6月6日星期四

Savages:低調美學

對於Savages這隊備獲BBC Sound of 2013提名的英國倫敦全女班樂隊,大家對她們的印象是:1. 她們的確非常之Post-punk;2. 她們的聲音酷似昔日英倫Post-Punk師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當然,Savages之與眾不同,是她們有一位來自法國的女主唱Jehnny Beth——即法國Lo-fi獨立搖滾樂隊John & Jehn成員。 
看到Savages首張專輯《Silent Yourself》那個設計簡約的唱片封套——凝重而懾人的黑白照片,旁邊是一段以”Silent Yourself”為題的文字(單曲〈Shut Up〉音樂短片開頭的獨白),那全然活像80年代獨立唱片廠牌所出版的唱片之模樣——這份空靈、蒼白而冷冷的撲朔迷離酷樂氛圍,從前香港的華文音樂媒體都以「低調」來形容之。
樂隊名字「野人」,是取自她從少閱讀的英國作家威廉•高丁之1954年寓言小說《蒼蠅王》。而Savages的Post-Punk音樂,有著一股初生之犢與狂放不羈,從而被拿來跟嶄露頭角時的Public Image Ltd、Joy Division、Magazine、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等經典英國後朋克名團作相提並論——也因為Savages是女聲主唱的Post-Punk樂隊,以及Jehnny Beth那把介乎Grace Slick(Jefferson Airplance)與Siouxsie Sioux的妖靡嗓音,所以外界都不約而同地視她們為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的後裔。

事實上,Savages不但叫我聯想到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也聯想起在80年代那群深受The Banshees影響的樂隊,比如昔日英國獨立名廠4AD旗下的德國漢堡樂隊Xmal Deutschland。到底在Savages裡Jehnny的主唱總有點法國口音,而Xmal Deutschland則是以唱德語為主(後來開始唱英語),彼此的異曲同工,是Post-Punk歌曲的歐陸底蘊。 

《Silent Yourself》專輯由美國獨立電影先鋒John Cassavetes的1977年電影《Opening Night》的對白揭開序幕,隨即帶出主打單曲〈Shut Up〉,是張力十足而扣人心弦的Post-Punk歌曲。 別看Savages是女流之輩,Gemma Thompson不時奏出勾魂奪魄的迷幻結他咆哮,而Ayse Hassan及Fay Milton的Rhythm Section亦能緊凑萬分。〈No Face〉和大唱“I woke up and saw the face of a guy/ I don’t know who he is”的〈Husbands〉皆彰顯出她們的急激風範,〈I Am Here〉和〈City’s Full〉都是其迷幻而Goth的時候,而〈She Will〉正是那種撲朔迷離的Post-Punk之音。 

讓節奏緩慢下來,〈Waiting for a Sign〉奏出她們的低調情感,但迷幻的張力卻漸漸暗湧而來;而〈Marshall Dear〉是用上鋼琴伴奏的Goth-Ballad曲目,感覺真的像極了Siouxsie的迷人慢歌,還有Duke Garwood的單簧管獨奏。

2013年6月5日星期三

Visage:修復新浪漫

看到近年間OMD、Ultravox等同期樂隊的重組活動都取得相當不俗的回響,我想這是促使Steve Strange讓以他為首的英倫New Romantic運動頭號樂隊Visage重出江湖的一大因由。重整旗鼓而來的Visage,還立下決心創作與灌錄了樂隊繼《Beatboy》後足足二十九年來的全新專輯《Hearts and Knives》。 
毋庸置疑,Steve Strange是最具代表性「新浪漫Icon」人物,但我們卻深明他從不是具有才華的樂手,甚至他也沒有Boy George的金嗓子。昔日Visage的優秀,是全憑其新浪潮精英樂手班底所打造出來。所以對於其回歸之作,誠然自己也不敢寄以怎樣的厚望。畢竟樂隊解散前的《Beatboy》專輯不是叫人聽得大感失望嗎?

有別於多年前Visage復出時帶來的Electro-Pop取向,今次Steve Strange在Visage的第四張專輯《Hearts and Knives》裡,是實行要讓樂隊回歸那種有著電氣肌理(即昔日所指的未來主義)的New Wave曲風。
在樂團的陣容中有《Beatboy》時期的低音結他手Steve Barnacle、《Systems of Romance》時期Ultravox的結他手Robin Simon,而Lauren Duvall的和唱亦為其作品添上一定的浪漫色彩。更何況客席樂手中更有前Visage成員兼Magazine的Dave Formula、Simple Minds的鍵琴手Mick MacNeil與製作人Youth參與,還有大量採用回Analog Synth演奏,甚至唱片封套的攝影師,也是曾為首張同名專輯《Visage》及第三張專輯《Beatboy》操刀的Peter Ashworth。那麼,Visage可會達至回勇狀態呢?

《Hearts and Knives》的開場曲〈Never Enough〉,正是那種帶著Euro-Disco節奏的新浪潮搖滾歌曲。可見到,Steve Strange乃努力復刻昔日的新浪漫/新浪潮聲音,說時裝與形象的主打單曲〈Shameless Fashion〉令人聯想起第二張專輯《The Anvil》時的〈Anvil (Night Club School)〉,〈She's Electric (Coming Around)〉的Beatbox前奏似十足其新浪漫金曲〈Fade to Grey〉,甚至〈On We Go〉總帶著《Vienna》時期Ultravox的曲風影子。只是今天的歌曲,都未能叫人聽得起勁,彷彿缺乏了應有的活力與搶耳元素,而顯得平平無奇。 

對比之下,我寧取〈Hidden Sign〉以及流水行雲之作〈Dreamer I Know〉的浪漫氣息,以及在肥厚Bassline下〈Lost In Static〉的Art Rock氣息。

2013年6月1日星期六

Another Sunny Day vol.1: Rise & Shine @ Spotify

香港終於可以有連日來陽光普照、藍天白雲、清風拂面的夏日好天氣,我在Spotify上籌備多時的陽光歌曲合輯《Another Sunny Day vol.1: Rise & Shine》,也擇了個好日在今天正式出爐。
這個陽光歌曲系列的主題《Another Sunny Day》,既是來自Sarah Records旗下那隊樂隊,也是Belle & Sebastian的歌曲名字。在Vol. 1裡輯錄了Belle & Sebastian、The Stars of Heaven、The Drums、The Wake、The Field Mice、The Cardigans、The Boo Radleys、The Weather Prophets、The Byrds、Primal Scream、BMX Bandits、Another Sunny Day、Yuck、Foo Fighters、Ride、The Stone Rose、Heavenly、Camera Obscura、My Little Airport、The Sea Urchins、The Pastels、The Vaselines、Orange Juice、Badly Drawn Boy、Shelleyan Orphan和Young Mable Giants等等名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