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Beady Eye:迷幻後綠州

隨著Oasis告一段落,Liam Gallagher以及Gem Archer(Heavy Stereo)和Andy Bell(Ride / Hurricane#1)這三位成員隨即另起爐灶組成Beady Eye。有別於Oasis差不多由Noel Gallagher一人獨大的作風,Beady Eye是Liam / Gem / Andy的三主將樂隊——即使Beady Eye的歌曲都是個別地出自他們之手筆,但在唱片內卻只有印上所有歌曲是由三人所合寫。今天的Beady Eye除了Liam、Gem和Andy以及由Oasis過渡過來的鼓手Chris Sharrock(The Icicle Works)外,新成員還有去年才脫離了的Kasabian的Jay Mehler。 
誠然,Beady Eye在2011年面世的首張專輯《Different Gear, Still Speeding》談不上來得有甚麼驚豔之處,到底在Steve Lillywhite日趨保守的監製作風下,Liam所演繹出Beady Eye那些滿是60、70年代搖滾基因的歌曲,聽來就像沒有了Noel的Oasis般,意料中事。相隔兩年多後,Beady Eye帶來他們的第二張專輯《BE》之亮點,是交由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獨立樂團TV on the Radio成員兼曾為Yeah Yeah Yeahs、Liars、Foals、Santigold操刀製作的Dave Sitek與樂隊聯袂監製。作為新一代音樂怪傑,毋庸置疑Dave是為Beady Eye注入了相當的迷幻氣息與實驗性手法,好讓Liam等人重拾回久遺了的獨立音樂韻味。畢竟Dave經手製作的唱片都有著相當的怪裡怪氣獨立音樂味道。
蓋著一個由傳奇性老牌意大利攝影師Harri Peccinotti拍攝的唱片封面,在《BE》裡Dave Sitek不僅作為Beady Eye的監製,也把他的創意引進樂隊的音樂上。他為樂隊帶來從錄音帶到Protools到iPhone app的種種實驗,歌曲背後的氛圍聲效便是Dave的傑作了。

首支單曲〈Flick of the Finger〉的有如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巨大音牆遇上大鳴大放銅管樂已夠先聲奪人,還有演員Kayvan Novak朗讀英國巴基斯坦裔作家 Tariq Ali的文章。到了第二首單曲〈Second Bite Of The Apple〉,我們所聽到才是不一樣的Beady Eye——懷舊的節奏、伴以銅管樂的騷靈曲風、迷幻的Dub樂底蘊,Beady Eye竟變成了Primal Scream? 

在《BE》內仍有很The Beatles曲調的〈Iz Rite〉、Garage Rock的〈I'm Just Saying〉,又抑或〈Ballroom Figured〉這樣的失戀Acoustic-Ballad小品、碟末的溫婉窩心曲目〈Start Anew〉。但今次他們最令人深刻的,還是其迷幻聲音。

由動人前奏帶出的〈Shine a Light〉全然有如Primal Scream 的迷幻騷靈歌曲,〈Soul Love〉是有著太空氛圍的迷魂Folk-Rock歌曲,〈Soon Come Tomorrow〉由迷幻民歌推至迷幻搖滾。長達七分多鐘的〈Don't Brother Me〉不獨是首真摯動聽的史詩式之作,在歌詞上又向〈Give Peace A Chance〉致敬,而歌曲的夢幻意境下還用上不少倒播效果,甚至電Sitar的演奏。而Bonus曲目〈Dreaming of Some Space〉更是全採用Backward Tape技術製造出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