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曾幾何時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葉狂熱於整個Madchester / indie-dance運動的樂迷,Fantastic Day的第2張專輯《Kaleidoscope》實在讓我聽到大感賞心樂事,那些年英倫獨立音樂的美好時光,都給這隊香港獨立樂隊喚回來了。
2013年發表的首張專輯《Innocent》,見證了Fantastic Day是多麼精良優秀的indie-pop樂隊,譜出青春美妙的流行曲子。他們不單是香港最棒的indie-pop樂隊,從《Innocent》到《Kaleidoscope》,是Fantastic Day的一次進化意義,毋庸置疑今次是樂隊開宗明義地向昔日Madchester / baggy / indie-dance之音作追崇的唱片,正如唱片名字「萬花筒」已回應了Madchester運動背後的60年代迷幻音樂復興理念。而且,也別忘記當年的Madchester樂隊,本身也是師承自80年代的indie-pop流派而來、作品有著赤子之心的獨立流行樂基調。除了Dee、Chi Wan、Sherman、Halo在音樂造詣的提升外,新加入的前Busy Nuts鼓手Winston的紮實演奏也令他們得以更錦上添花。
《Kaleidoscope》再次是由Alok Leung(Pillow / Slow Tech Riddim / Gravity Altertra) 監製,在專輯裡他已猶如Fantastic Day的第6成員,為歌曲的錄音室版跟樂隊一同編曲,處心積慮的去捕捉這種Madchester / indie-dance聲音,如令到他們的歌曲更groovy、令他們彈奏得可以更呈backbeat。我們都知道Alok是Madchester之音的信徒,多年他的自家作品都不時在向這門子曲風進行探討,如今通過Fantastic Day這隊樂隊,正給他履行到製作這種聲音的念頭,也是最徹底的一次。
況且去年Fantastic Day出版過我曾形容為「好比New Order的〈Age of Consent〉或The Cure的〈Inbetween Days〉和〈Just Like Heaven〉所清風撲面而來又帶點神傷的美妙明快獨立流行曲」的perfect-pop之作〈For Tomorrow〉和文青系jangle-pop的〈Disappointment〉兩張實體CD單曲,當中帶來由The Justin K(又是Alok的化身)操刀的remix版,為獨立流行曲製作出風格大相逕庭的舞曲混音版,也是indie-dance年代的舉動。
在《Kaleidoscope》裡,聽〈Hyper Jack〉這首百分百迷幻舞曲壓根兒是Madchester時代的專輯side track或單曲b-side歌曲,〈Song For Madchester〉這首點題正是他們擺明車馬地向Madchester的曼城迷幻獨立舞曲作致敬,The Stone Roses / Happy Mondays / Inspiral Carpets / The Charlatans的精髓裡都盡在於此,緊接而來的〈Listen To What The World Says〉是由前作〈Awful〉倒播而成,那亦是他們對The Stone Roses來自其1989年首張同名專輯《The Stone Roses》的倒播迷幻曲目〈Don't Stop〉作出倣效。
重點是在骨子裡Fantastic Day仍是一隊毫不修飾的indie-pop樂隊,Dee的漫不經心主唱就是要演繹得有點flat才夠真摯,〈The End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he Is A Friend Of Mine〉和〈Summer Of Love〉都是如斯groovy的indie-pop歌曲,〈Morning Train To Chesterfield〉宛如乘坐早班火車之心曠神怡愉快情懷,〈Quality Street〉是多麼英倫朱古力味道的「花街」,而唯一由Shermen主唱的〈Serenade〉是今次Fantastic Day最為twee-pop的歌曲。
毋庸置疑,《Kaleidoscope》是屬於2016年初夏的唱片。
2016年4月29日星期五
2016年4月25日星期一
Prince回帶(一):一首沒有貝斯的流行經典
得悉Prince (1958 – 2016)在4月21日離世的消息,我隨即為《本土新聞》寫了一篇悼念文章《黑馬王子 紫星隕落》,但仍意猶未盡,想寫關於Prince的東西實在太多,畢竟他是我在少年時代甚喜愛的音樂藝人、帶給我相當的啟發性。
我視80年代為Prince最重要的黃金年代,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紀元的樂迷,也許未能盡然理解到Prince當時的舉足輕重與厲害之處。在市場上他是擁有極高唱片銷量的流行音樂巨星名人,但其音樂作品卻每每能夠帶來嶄新的元素、創造出大家從未聽過的聲音,而且可以層出不窮而來。明明是上榜的大熱作,其實是在不知不覺地聽著破格的曲風。
比如,我仍忘不了我在1984年第一次從收音機聽到單曲〈When Doves Cry〉的震撼;再從電視節目看到歌曲的MV,Prince從赤裸從浴缸爬出來那幕,這位黑馬王子簡直妖氣沖天到不得了。
當時年紀輕輕的我,對這首歌的印象是「很怪」。那份怪怪的感覺,是因為既不是搖滾也不是黑人騷靈舞曲亦不是流行曲,聽到來好像前無古人的風格;那份怪裡怪氣,不僅是源自Prince一手邪氣的迷幻結他獨奏、喉音的chanting、像敲木頭般的Linn LM-1鼓機節拍程序、簡約的旋律、他的幾聲嘶叫,還有一種叫我這位小朋友樂迷所說不出的耐人尋味氛圍——多年後,我方知道這是因為整首歌都沒有用上bassline,從而營造出空洞的神秘感覺;以搖滾或舞曲作品而言,沒有bassline是個不尋常的做法。
但〈When Doves Cry〉這首怪歌,卻能成為Prince的第一首Billboard排行榜冠軍曲目,而且還足足在榜首逗留了5個星期之多,成為一時佳話,80年代就是這樣有趣。而我還記得〈When Doves Cry〉是打抵了Duran Duran的〈The Reflex〉而攀上了冠軍,5星期後則給Ray Parker Jr.的〈Ghostbuster〉奪去。
我視80年代為Prince最重要的黃金年代,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紀元的樂迷,也許未能盡然理解到Prince當時的舉足輕重與厲害之處。在市場上他是擁有極高唱片銷量的流行音樂巨星名人,但其音樂作品卻每每能夠帶來嶄新的元素、創造出大家從未聽過的聲音,而且可以層出不窮而來。明明是上榜的大熱作,其實是在不知不覺地聽著破格的曲風。
比如,我仍忘不了我在1984年第一次從收音機聽到單曲〈When Doves Cry〉的震撼;再從電視節目看到歌曲的MV,Prince從赤裸從浴缸爬出來那幕,這位黑馬王子簡直妖氣沖天到不得了。
但〈When Doves Cry〉這首怪歌,卻能成為Prince的第一首Billboard排行榜冠軍曲目,而且還足足在榜首逗留了5個星期之多,成為一時佳話,80年代就是這樣有趣。而我還記得〈When Doves Cry〉是打抵了Duran Duran的〈The Reflex〉而攀上了冠軍,5星期後則給Ray Parker Jr.的〈Ghostbuster〉奪去。
2016年4月23日星期六
Ramones首張專輯的面世40週年
美國紐約市punk rock元老先鋒樂隊Ramones的首張同名專輯《Ramones》在1976年4月23日出版, 而punk movement也在同年大規模的於美、英兩地爆發。
今天,正是Ramones這張專輯的面世40週年。Hey ho, let's go!
此再版黑膠唱片是我在2000年間購於紐約市St. Mark's Place的唱片店Sounds,而St. Mark's Place也早已不再唱片店林立了。
看看Pitchfork的Liner Notes影片系列為《Ramones》專輯40週年製作的短片,相當有趣。
今天,正是Ramones這張專輯的面世40週年。Hey ho, let's go!
此再版黑膠唱片是我在2000年間購於紐約市St. Mark's Place的唱片店Sounds,而St. Mark's Place也早已不再唱片店林立了。
看看Pitchfork的Liner Notes影片系列為《Ramones》專輯40週年製作的短片,相當有趣。
2016年4月10日星期日
M83:Junk Culture
當我首次聽到M83的第7張專輯《Junk》時,我的感覺是這會成為評價很兩極化的唱片,喜歡的會聽得大呼驚豔過癮,反之卻會對這次Anthony Gonzalez那種「不酷」的音樂取向為之摸不著腦。
正如對比起M83以往的專輯《Dead Cities, Red Seas & Lost Ghosts》、《Before the Dawn Heals Us》、《Saturdays = Youth》、《Hurry Up, We're Dreaming》,單看唱片名字已是那麼酷,相當之hipster的文青品味,襯托得起這隊來自法國昂蒂布的獨立樂團那跨越shoegaze、dream-pop、synth-pop、ambient的折衷主義風格。然而這張新作只有一個單字喚作《Junk》,還要玩味地蓋著一個猶如麥當勞廣告的唱片封面,又看似甚麼兒歌音樂專輯,你會不禁暗道:到底今次M83是甚麼葫蘆賣甚麼藥?
大家要知道Anthony Gonzalez已在2009年由法國移居美國洛杉磯,2011年前作專輯《Hurry Up, We're Dreaming》便是在洛杉磯灌錄,然後M83做過荷李活電影《Oblivion》及Yann Gonzalez(Anthony的兄長)執導的法國電影《Les Rencontres d'après minuit》之配樂,身價已大為飆升。所以《Junk》已是他睽違5年的全新官方專輯,同樣是在美國製造、也同樣是由Justin Meldal-Johnsen(Beck / Air)跟Anthony聯袂監製,但在聲音上已出現了相當的變化。
《Hurry Up, We're Dreaming》這套雙唱片概念專輯以交織著不同夢境為主題,此起彼落的折衷性多元化音樂風格鋪排,表現出Anthony巨大的創作野心。而今次《Junk》亦是相當折衷主義音樂之作,萬花筒般的聲音出來的反差更大,每首曲目皆可以各具異稟,但重點是如今Anthony所採用的矯飾媚俗音樂元素,帶來好一些被視為「不酷」的通俗音樂風格;在向70、80年代聲音取經下,當中影響包括有80年代的美國電視劇配樂,抑或Trevor Horn的音樂製作。
先行單曲〈Do It, Try It〉可說是首三不像的奇趣舞曲作品,祭出old school house舞曲的鋼琴riff與人聲sample、很80年代的跳脫slap bass、space disco式synth演奏,歌曲明明是有著dream-pop般的曲子,但一下子又變成歌舞昇平的副歌,集矯飾通俗與美麗夢幻於一身。
法國女歌手Mai Lan是今次《Junk》裡的重點主唱,為M83主唱了4首歌曲之多,其中最新主打歌〈Go!〉在宛如旭日東昇般的色士風前奏,帶出這首uplifting的靡爛電音流行曲,曲中的神來之筆是由Steve Vai奏出如衝上雲霄的辛辣搖滾結他獨奏,這是Anthony真的邀請了他客串演奏而非取樣來,想不到這位結他英雄的演奏放在M83的作品上竟可以甚合拍。
Jordan Lawlor是M83的巡演結他手,由他擔任主唱的〈Walkway Blues〉儼如80年代的白人騷靈或soft rock歌曲,在他好比George Michael的唱腔外又用上vocoder作和唱。〈Solitude〉可以形容為M83的淒美朦朧dream-pop系列歌曲,但要點是那電影感弦樂伴奏,還有很80年代的synth獨奏。在官方文案上〈Road Blaster〉這首soulful的synth-pop歌曲被形容為Corey Hart的〈Sunglasses at Night〉與Daryl Hall & John Oates的〈Maneater〉之混合體,但我只認同後者之比較而且。
美國唱作歌手Beck客席主唱的〈Time Wind〉是另一焦點,這種非常之80年代風的new wave / electro-funk / blue-eyed soul曲風,又再一次叫我聯想到Hall & Oates來。你說在洛杉磯落葉歸根的Anthony愈來愈美國化嗎?但Mai Lan獨唱的electro曲目〈Bibi the Dog〉抑或Mai Lan與Anthony合唱的雋永鋼琴ballad歌曲〈Atlantique Sud〉,那又大唱起法語歌來。
而現在M83器樂曲目,都是來得似十足電影/電視配樂作品般。輕盈柔揚的〈Moon Crystal〉來得猶如電視劇集的小品配樂,是70年代介乎soft rock與prog rock之間的矯飾樂風。短短的ambient樂曲〈Ludivine〉,那全然好比來自電影原聲專輯的曲目。
碟末的〈Sunday Night 1987〉是一首意境朦朧、夢幻空靈的幽美出塵ballad歌曲, Tollak Ollestad(他曾參與張學友的2010年爵士樂專輯《Private Corner》)的那蕭條孤高之口琴獨奏,絕對是另一神來之筆。
更叫我好奇是,M83在5月4日首次訪港演出,到底他會如何現場演繹出這批新歌呢?
正如對比起M83以往的專輯《Dead Cities, Red Seas & Lost Ghosts》、《Before the Dawn Heals Us》、《Saturdays = Youth》、《Hurry Up, We're Dreaming》,單看唱片名字已是那麼酷,相當之hipster的文青品味,襯托得起這隊來自法國昂蒂布的獨立樂團那跨越shoegaze、dream-pop、synth-pop、ambient的折衷主義風格。然而這張新作只有一個單字喚作《Junk》,還要玩味地蓋著一個猶如麥當勞廣告的唱片封面,又看似甚麼兒歌音樂專輯,你會不禁暗道:到底今次M83是甚麼葫蘆賣甚麼藥?
大家要知道Anthony Gonzalez已在2009年由法國移居美國洛杉磯,2011年前作專輯《Hurry Up, We're Dreaming》便是在洛杉磯灌錄,然後M83做過荷李活電影《Oblivion》及Yann Gonzalez(Anthony的兄長)執導的法國電影《Les Rencontres d'après minuit》之配樂,身價已大為飆升。所以《Junk》已是他睽違5年的全新官方專輯,同樣是在美國製造、也同樣是由Justin Meldal-Johnsen(Beck / Air)跟Anthony聯袂監製,但在聲音上已出現了相當的變化。
《Hurry Up, We're Dreaming》這套雙唱片概念專輯以交織著不同夢境為主題,此起彼落的折衷性多元化音樂風格鋪排,表現出Anthony巨大的創作野心。而今次《Junk》亦是相當折衷主義音樂之作,萬花筒般的聲音出來的反差更大,每首曲目皆可以各具異稟,但重點是如今Anthony所採用的矯飾媚俗音樂元素,帶來好一些被視為「不酷」的通俗音樂風格;在向70、80年代聲音取經下,當中影響包括有80年代的美國電視劇配樂,抑或Trevor Horn的音樂製作。
先行單曲〈Do It, Try It〉可說是首三不像的奇趣舞曲作品,祭出old school house舞曲的鋼琴riff與人聲sample、很80年代的跳脫slap bass、space disco式synth演奏,歌曲明明是有著dream-pop般的曲子,但一下子又變成歌舞昇平的副歌,集矯飾通俗與美麗夢幻於一身。
法國女歌手Mai Lan是今次《Junk》裡的重點主唱,為M83主唱了4首歌曲之多,其中最新主打歌〈Go!〉在宛如旭日東昇般的色士風前奏,帶出這首uplifting的靡爛電音流行曲,曲中的神來之筆是由Steve Vai奏出如衝上雲霄的辛辣搖滾結他獨奏,這是Anthony真的邀請了他客串演奏而非取樣來,想不到這位結他英雄的演奏放在M83的作品上竟可以甚合拍。
Jordan Lawlor是M83的巡演結他手,由他擔任主唱的〈Walkway Blues〉儼如80年代的白人騷靈或soft rock歌曲,在他好比George Michael的唱腔外又用上vocoder作和唱。〈Solitude〉可以形容為M83的淒美朦朧dream-pop系列歌曲,但要點是那電影感弦樂伴奏,還有很80年代的synth獨奏。在官方文案上〈Road Blaster〉這首soulful的synth-pop歌曲被形容為Corey Hart的〈Sunglasses at Night〉與Daryl Hall & John Oates的〈Maneater〉之混合體,但我只認同後者之比較而且。
美國唱作歌手Beck客席主唱的〈Time Wind〉是另一焦點,這種非常之80年代風的new wave / electro-funk / blue-eyed soul曲風,又再一次叫我聯想到Hall & Oates來。你說在洛杉磯落葉歸根的Anthony愈來愈美國化嗎?但Mai Lan獨唱的electro曲目〈Bibi the Dog〉抑或Mai Lan與Anthony合唱的雋永鋼琴ballad歌曲〈Atlantique Sud〉,那又大唱起法語歌來。
而現在M83器樂曲目,都是來得似十足電影/電視配樂作品般。輕盈柔揚的〈Moon Crystal〉來得猶如電視劇集的小品配樂,是70年代介乎soft rock與prog rock之間的矯飾樂風。短短的ambient樂曲〈Ludivine〉,那全然好比來自電影原聲專輯的曲目。
碟末的〈Sunday Night 1987〉是一首意境朦朧、夢幻空靈的幽美出塵ballad歌曲, Tollak Ollestad(他曾參與張學友的2010年爵士樂專輯《Private Corner》)的那蕭條孤高之口琴獨奏,絕對是另一神來之筆。
更叫我好奇是,M83在5月4日首次訪港演出,到底他會如何現場演繹出這批新歌呢?
2016年4月4日星期一
Pet Shop Boys:超級無敵掌門人
回顧3年前的《Electric》專輯,各位Pet Shop Boys的追隨者都聽得大呼滿意不已,視為他們的回勇之作,喜見Neil Tennant和Chris Lowe昂然回歸舞池、全然重投電音舞曲路線。對比之前那張沉悶的《Elysium》,《Electric》就一如其名的「充足電」而來,作為其唱片監製,Stuart Price(Jacques Lu Cont / Les Rythmes Digitales / Zoot Woman)無疑是功不可沒。
來到今次PSB的第13張專輯《Super》,看到再度由Stuart Price為他們操刀,已是信心的保證。貫徹PSB的作風,《Super》繼續是用上單字專輯名稱、簡約的唱片封套設計。而在多年來我有個迷信的想法是:PSB專輯名稱單字來得淺白的,通常都會是他們的佳作,所以《Super》一定不會叫大家失望。(反之《Elysium》不是很糟糕嗎?)
聽著《Super》,也想起了如今Neil Tennant已年過六十(他快將要62歲),Chris Lowe在半年後也要57歲了,「寵物店男孩」不但早已變成「寵物店大叔」,甚至更邁向「寵物店伯伯」。然而PSB的電音流行樂,感覺卻仍是那麼的年輕。除了其電音舞曲風格的因素外,也因為他們所寫都是年青的題材。
先行單曲〈The Pop Kids〉所說的「潮童」,是對90年代初葉club scene的回憶,也是PSB出版《Behaviour》專輯的年代,在deep house的曲風間也有著他們當年的美好旋律。〈Twenty-something〉更回到20出頭的青春年華但內容傷感,帶來也是最簡潔無華而直截了當的80年代synth-pop曲式,活像加快了tempo的〈Rent〉般。
在精良的電音舞曲曲風下,〈Happiness〉叫人聯想到的是《Technique》時期的New Order、Madonna在90年代歌曲的remix版甚至是近代的Hot Chip。大唱“Look at me / i’m just so groovy!” 的〈Groovy〉乃一如其名地groovy到不得了,舞池殺手之作。上次的〈Axis〉是PSB歷年來第一首純音樂單曲,今次也有〈Pazzo!〉這首電音舞曲器樂曲目,祭出是他們的Euro-disco底蘊。〈Burn〉所綻放的高壓電音張力與霸氣的synth riff,簡直是可以與〈It’s a Sin〉作相提並論,但配以卻是溫婉的男女聲合唱。
〈The Dictator Decides〉在「獨裁者」這個政治性主題下,帶來電影感的電音曲風與Neil冷冷而低調的主唱,開首更活像Depeche Mode在《Violator》時期的聲音。〈Into Thin Air〉之氛圍化意境又好比808 State的歌曲作品。《Electric》之重點是沒有任何Ballad歌曲,但今次《Super》倒有較軟性的曲目,除了上述兩曲外,〈Sad Robot World〉更是百分百的electro-ballad歌曲,是來得吹彈可破那種。
來到今次PSB的第13張專輯《Super》,看到再度由Stuart Price為他們操刀,已是信心的保證。貫徹PSB的作風,《Super》繼續是用上單字專輯名稱、簡約的唱片封套設計。而在多年來我有個迷信的想法是:PSB專輯名稱單字來得淺白的,通常都會是他們的佳作,所以《Super》一定不會叫大家失望。(反之《Elysium》不是很糟糕嗎?)
聽著《Super》,也想起了如今Neil Tennant已年過六十(他快將要62歲),Chris Lowe在半年後也要57歲了,「寵物店男孩」不但早已變成「寵物店大叔」,甚至更邁向「寵物店伯伯」。然而PSB的電音流行樂,感覺卻仍是那麼的年輕。除了其電音舞曲風格的因素外,也因為他們所寫都是年青的題材。
先行單曲〈The Pop Kids〉所說的「潮童」,是對90年代初葉club scene的回憶,也是PSB出版《Behaviour》專輯的年代,在deep house的曲風間也有著他們當年的美好旋律。〈Twenty-something〉更回到20出頭的青春年華但內容傷感,帶來也是最簡潔無華而直截了當的80年代synth-pop曲式,活像加快了tempo的〈Rent〉般。
在精良的電音舞曲曲風下,〈Happiness〉叫人聯想到的是《Technique》時期的New Order、Madonna在90年代歌曲的remix版甚至是近代的Hot Chip。大唱“Look at me / i’m just so groovy!” 的〈Groovy〉乃一如其名地groovy到不得了,舞池殺手之作。上次的〈Axis〉是PSB歷年來第一首純音樂單曲,今次也有〈Pazzo!〉這首電音舞曲器樂曲目,祭出是他們的Euro-disco底蘊。〈Burn〉所綻放的高壓電音張力與霸氣的synth riff,簡直是可以與〈It’s a Sin〉作相提並論,但配以卻是溫婉的男女聲合唱。
〈The Dictator Decides〉在「獨裁者」這個政治性主題下,帶來電影感的電音曲風與Neil冷冷而低調的主唱,開首更活像Depeche Mode在《Violator》時期的聲音。〈Into Thin Air〉之氛圍化意境又好比808 State的歌曲作品。《Electric》之重點是沒有任何Ballad歌曲,但今次《Super》倒有較軟性的曲目,除了上述兩曲外,〈Sad Robot World〉更是百分百的electro-ballad歌曲,是來得吹彈可破那種。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