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名字喚作Jamaica,但這隊由Antoine Hilaire和Flo Lyonnet所成的二人樂團並非來自牙買加,玩奏的也不是牙買加盛產的Reggae / Dancehall音樂。實情這隊Jamaica是一隊法國巴黎樂隊。
前身是三人樂隊Poney Poney的Jamaica,主唱與結他手Antoine加上低音結他手Flo,他們的而且確是一隊搖滾樂隊。甚至乎,他們亦聲言其歌曲裡全沒有採用任何電子合成器,只有以結他、低音結他、鋼琴和Wurlitze來灌錄,而且每首歌曲皆有結他獨奏位。然而其首張專輯《No Problems》之妙處,是交由法國電音名團Justice的Xavier de Rosnay以及Daft Punk的音響監督人Peter J. Franco操刀聯袂製作,加上在Philippe Zdar / Motorbass的錄音室收錄,在他們的混音製作技術下,Jamaica的搖滾歌也灌注著一種法蘭西電音的質感與肌理。
從《No Problems》裡可見,Jamaica所祭出皆屬於三分鐘流行曲,調子美好搶耳的電氣化搖滾之音,沒錯正是跟Phoenix的近作來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感覺又有如Daft Punk在2001年專輯《Discovery》裡的Classic-Pop之作〈Digital Love〉以及〈Aerodynamic〉的Metallic結他獨奏,還有Justice / Simian的〈We Are Your Friends〉。你大抵可以想像到,Jamaica的聲音正是如此模樣。
唱片開場曲〈Cross The Fader〉即大搖大滾起來。先行單曲〈I Think I Like U 2〉便是一首如斯清爽、Chorus暢快之作,歌曲由其友人So-Me執導的音樂短片便由Jamaica領銜主演一個「紅得快時跌得也快」的搖滾樂隊故事,由Found Footage舊片剪接而成的影片上半部分描寫樂隊如何輕輕鬆鬆地成為萬人迷而又不失幽默感,在那段疑似是向Dire Straits的〈Money For Nothing〉作致敬的結他獨奏片段後,接著是由過山車帶出的迷幻動畫以示樂隊之墮落,影片叫人看得會心微笑之餘最後也有點傷感。而曾收錄在《Kitsune Maison 9》合輯的新單曲〈Short And Entertaining〉,曲中猶如經過Cut-Up的結他Riff、強大的節拍、Filter的運用,好比交由Daft Punk或Justice作Remix的搖滾歌曲,其音樂短片的有趣之處是那群長毛麻甩佬搖滾樂迷,還有Sepultura鼓手Iggor Cavalera客串。
再聽下去,由Acappella清唱作前奏的〈Secrets〉引伸出這一首好比80年代荷里活青春電影裡Hard Rock歌曲,〈Jericho〉所伴以是有如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Sweet Jane〉般的結他Riff,〈Gentleman〉是其Perfect-Pop清新小品又令我想起70年代的Stevie Wonder,〈By The Numbers〉巨大的搖滾動能已不在話下。,最後的〈When Do You Wanna Stop Working〉可以聽著歌曲如何由懷舊Rock ‘n’ Roll而走向催毀性的崩壞搖滾起來。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Rachel Believes In Me:清雅而幽悒
上星期六,我看了Rachel Believes In Me在下午三點唱片店舉行其首張同名專輯《Rachel Believes In Me》的CD Release Party小型音樂會。而在過去一星期,Rachel Believes In Me便成為了我這陣子的夏日音樂——那是為過去一星期陰晴不定天氣而設的幽幽夏日配樂。
Rachel Believes In Me是由22Cats的PorPor Channel與雲南姑娘小蕊所組成。前身為She Biscuit My Dead Head,當時阿波所夥拍的是Shadow Kim (Violent Jokes / Sea Monsters),Shadow退出後,阿波便遇上小蕊,Rachel Believes In Me亦成軍。小蕊即22Cats另一成員阿傑的妻子,再加上客席成員謝鳳又是22Cats的第一代結他手,彼此本是有著關係密切的樂手。
要形容Rachel Believes In Me的音樂,我會說是Indie-Folk吧,他們的歌曲總是來得簡約、幽美而帶點蒼白感,基本上只有結他伴奏、鼓擊欠奉。
沒錯,〈Waiting〉、〈Six O’Clock〉、〈Old Songs〉等都是美麗而清雅怡人的淡淡然小品,小蕊的嗓音亦屬甜美類型,但Rachel Believes In Me並不是另一隊清新樂團。反之他們的聲音樸實無華得來卻有著相當的陰暗面,〈Possibility (我•我)〉和〈Love Song〉便是其幽悒色調的Dark Folk歌曲,而苦口婆心地叫大家多吃點東西的〈Eat More〉民歌得來二人的Ad-Lib卻甚迷魂。
甚至乎有好幾首歌曲仍不難聽見其「另類搖滾」底蘊,像阿波主唱的〈DD Sister Doesn’t Watch TV〉令我到The Smashing Pumpkins的半Acoustic歌曲,而寫給香港日本人獨立樂手兼Mark-1錄音室主理人Koya Hisakazu的〈Koya (You’re My Monster)〉更來得有幾分Gothic。
Rachel Believes In Me是一隊雙主唱的樂隊,歌曲也能呈現兩個層次而來,如二重唱之作〈Movie Movie Move〉便是由小蕊先說說電影,然後由阿波來批判香港。
而〈Old Songs〉和〈Eat More〉還另收錄由Robotca操刀的Ambient-Folk混音版。
*鳴謝阿P借出圖片。
Rachel Believes In Me是由22Cats的PorPor Channel與雲南姑娘小蕊所組成。前身為She Biscuit My Dead Head,當時阿波所夥拍的是Shadow Kim (Violent Jokes / Sea Monsters),Shadow退出後,阿波便遇上小蕊,Rachel Believes In Me亦成軍。小蕊即22Cats另一成員阿傑的妻子,再加上客席成員謝鳳又是22Cats的第一代結他手,彼此本是有著關係密切的樂手。
要形容Rachel Believes In Me的音樂,我會說是Indie-Folk吧,他們的歌曲總是來得簡約、幽美而帶點蒼白感,基本上只有結他伴奏、鼓擊欠奉。
沒錯,〈Waiting〉、〈Six O’Clock〉、〈Old Songs〉等都是美麗而清雅怡人的淡淡然小品,小蕊的嗓音亦屬甜美類型,但Rachel Believes In Me並不是另一隊清新樂團。反之他們的聲音樸實無華得來卻有著相當的陰暗面,〈Possibility (我•我)〉和〈Love Song〉便是其幽悒色調的Dark Folk歌曲,而苦口婆心地叫大家多吃點東西的〈Eat More〉民歌得來二人的Ad-Lib卻甚迷魂。
甚至乎有好幾首歌曲仍不難聽見其「另類搖滾」底蘊,像阿波主唱的〈DD Sister Doesn’t Watch TV〉令我到The Smashing Pumpkins的半Acoustic歌曲,而寫給香港日本人獨立樂手兼Mark-1錄音室主理人Koya Hisakazu的〈Koya (You’re My Monster)〉更來得有幾分Gothic。
Rachel Believes In Me是一隊雙主唱的樂隊,歌曲也能呈現兩個層次而來,如二重唱之作〈Movie Movie Move〉便是由小蕊先說說電影,然後由阿波來批判香港。
而〈Old Songs〉和〈Eat More〉還另收錄由Robotca操刀的Ambient-Folk混音版。
*鳴謝阿P借出圖片。
2010年7月22日星期四
RPA & The United Nations of Sound:黑人音樂取經
The Verve近年重組,並在2008年發表其十一年來之全新專輯《Forth》,可惜重生後的The Verve只有一年多的壽命,從而在去年逃不了第三度解散的命運。而很明顯,已個人發展多時的Richard Ashcroft只是借The Verve之復合作踏腳石,根本無意天長地久。The Verve再完結,Richard並不是直截了當地帶來他繼《Keys To the World》後的全新個人專輯,而是組織了他的新樂隊RPA & The United Nations of Sound。
RPA即其全名Richard Paul Ashcroft之簡寫,所以Richard與樂隊帶來的首張專輯《United Nations of Sound》,也可以當作他的第四張個人專輯看待吧。
組成RPA & The United Nations of Sound,故在音樂上也有別於以往Richard的個人作品。為《United Nations of Sound》擔任監製,是有「芝加哥Hip Hop教父」No I.D.(Common / Jay-Z / Kanye West),弦樂編曲人是曾為Michael Jackson的1979年經典專輯《Off The Wall》寫弦樂的Benjamin Wright,錄音師是Reggie Dozier (Outkast / Stevie Wonder / Marvin Gaye),而The United Nations of Sound的團員中還包括有Mary J Blige的結他手Steve Wyreman。所以這張分別在洛杉磯、紐約市及倫敦灌錄的專輯,Richard乃開宗明義向美國黑人音樂取經。
沒錯, Richard今次要斬釘截鐵地擺脫英倫搖滾的枷鎖。在No I.D.之斧鑿下,Hip Hop式節拍在《United Nations of Sound》裡比比皆是,同時亦處處顯露著Soul與Gospel的底蘊,滿是美式曲風。然而Richard一開腔,抑或歌曲的搖滾結他響起,那仍不乏英倫的音樂質感。
從率先發佈的〈Are You Ready?〉到正式作單曲發行的〈Born Again〉,兩曲彷彿串連成問道準備好迎接Richard的新生般。〈Are You Ready?〉由弦樂鋪陳帶出與昂然踏步的節拍,那不得不與The Verve的〈Bitter Sweet Symphony〉作相提並論,長達六分多鐘的此曲尾段卻伸展出長長的搖滾結他獨奏。充滿正能量而來〈Born Again〉,感覺好比Primal Scream的明快Rock ‘n’ Soul曲目卻更具American Gospel氣息。
更黑人化的取向,可有見於〈This Thing Called Life〉這首乘著R&B節拍的Gospel-Soul曲目,〈Good Lovin'〉是多麼美好的Soul Ballad,〈How Deep Is Your Man?〉是向Chuck Berry的藍調樂與怒尋根。而在〈Life Can Be So Beautiful〉這首騷靈靚歌裡Richard唱起假音來,簡直有如騷靈歌王Barry White上身。
說美國文化無處不在的〈America〉由很70年代的矯飾弦樂襯托出其70年代搖滾曲風但卻有很Deep的節拍,〈Royal Highness〉的結他Riff無疑是脫胎自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Sweet Jane〉,Ballad曲目〈She Brings Me the Music〉大抵是送給妻子Kate Radley,〈Glory〉來得Bruce Springsteen到不得了。至於〈Beatitudes〉這首搖滾歌曲竟先來一段猶如Dance-Pop般的女聲Loop前奏,似乎有點無厘頭吧。
RPA即其全名Richard Paul Ashcroft之簡寫,所以Richard與樂隊帶來的首張專輯《United Nations of Sound》,也可以當作他的第四張個人專輯看待吧。
組成RPA & The United Nations of Sound,故在音樂上也有別於以往Richard的個人作品。為《United Nations of Sound》擔任監製,是有「芝加哥Hip Hop教父」No I.D.(Common / Jay-Z / Kanye West),弦樂編曲人是曾為Michael Jackson的1979年經典專輯《Off The Wall》寫弦樂的Benjamin Wright,錄音師是Reggie Dozier (Outkast / Stevie Wonder / Marvin Gaye),而The United Nations of Sound的團員中還包括有Mary J Blige的結他手Steve Wyreman。所以這張分別在洛杉磯、紐約市及倫敦灌錄的專輯,Richard乃開宗明義向美國黑人音樂取經。
沒錯, Richard今次要斬釘截鐵地擺脫英倫搖滾的枷鎖。在No I.D.之斧鑿下,Hip Hop式節拍在《United Nations of Sound》裡比比皆是,同時亦處處顯露著Soul與Gospel的底蘊,滿是美式曲風。然而Richard一開腔,抑或歌曲的搖滾結他響起,那仍不乏英倫的音樂質感。
從率先發佈的〈Are You Ready?〉到正式作單曲發行的〈Born Again〉,兩曲彷彿串連成問道準備好迎接Richard的新生般。〈Are You Ready?〉由弦樂鋪陳帶出與昂然踏步的節拍,那不得不與The Verve的〈Bitter Sweet Symphony〉作相提並論,長達六分多鐘的此曲尾段卻伸展出長長的搖滾結他獨奏。充滿正能量而來〈Born Again〉,感覺好比Primal Scream的明快Rock ‘n’ Soul曲目卻更具American Gospel氣息。
更黑人化的取向,可有見於〈This Thing Called Life〉這首乘著R&B節拍的Gospel-Soul曲目,〈Good Lovin'〉是多麼美好的Soul Ballad,〈How Deep Is Your Man?〉是向Chuck Berry的藍調樂與怒尋根。而在〈Life Can Be So Beautiful〉這首騷靈靚歌裡Richard唱起假音來,簡直有如騷靈歌王Barry White上身。
說美國文化無處不在的〈America〉由很70年代的矯飾弦樂襯托出其70年代搖滾曲風但卻有很Deep的節拍,〈Royal Highness〉的結他Riff無疑是脫胎自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Sweet Jane〉,Ballad曲目〈She Brings Me the Music〉大抵是送給妻子Kate Radley,〈Glory〉來得Bruce Springsteen到不得了。至於〈Beatitudes〉這首搖滾歌曲竟先來一段猶如Dance-Pop般的女聲Loop前奏,似乎有點無厘頭吧。
2010年7月17日星期六
Devo:真正回歸
美國俄亥俄州傳奇性New Wave / Art Rock樂團Devo自1996年重組以來,無論是參與多個大型音樂節的演出、為電影原聲唱片及電視廣告重灌其舊作、推出Merchandise(從Figure公仔到其招牌式圓屋頂帽子Energy Dome) ,甚至更與迪士尼合作組成Devo 2.0這隊童星Teen-Pop版Devo,誠然他們只有予我「食老本」的感覺,新作不是沒有但寥寥可數且零星落索,所以一直對「回歸樂壇」的Devo談不上有甚麼興趣。
直至2010年,Devo終告發表了樂團足足二十個年頭來的全新專輯《Something For Everybody》,對我來說這才是他們真真正正的回歸。
說起Devo,想到是聽黑膠唱片時代的美好回憶。Devo最為典故的六張專輯是1978至84年間的出品,而我在8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才追聽回這隊美國New Wave樂團;說來,當年我所購買Devo的黑膠唱片專輯,要不是購自唱片店的特價欄便是鴨寮街的二手碟,從未買過正價的。而他們的專輯我一直也是只有聽黑膠,反之Devo的舊作CD,我只有《Hot Potatoes》和《Hardcore Vol.1》這兩張精選而已。
在我心目中,Devo是一隊過不了80年代的樂團,畢竟他們到了其後在1988及90年發表專輯時,樂隊已是一個明日黃花的名字,那時的作品聽過了也沒有甚麼印象可言。而《Something For Everybody》便是Devo自1990年的《Smooth Noodle Maps》以來之全新專輯。現團員除了Mark Mothersbaugh、Gerald Casale、Bob 1和Bob 2外,還有新鼓手Josh Freese(Nine Inch Nails / Guns N’ Roses / A Perfect Circle)。
在《Something For Everybody》這張跨越兩年製作的專輯裡,我們都聽得到Devo已處心積慮地重投狀態。在曾與Kylie Minogue、Lily Allen、The Bird & The Bee合作的Greg Kurstin操刀製作下,再加上Santigold的製作人Santi White與The Dust Brothers的John King助陣,Devo的聲音亦吸納上摩登的電音製作氣息,英國Post-Punk名團Gang Of Four成員Andy Gill更形容這是Devo自《Freedom Of Choice》以降最優秀的專輯。
幾首主打歌曲當中,電氣橫流、Synth聲奪人的〈What We Do〉並不下於當今的Nu-Rave / Disco-Punk歌曲,搶耳而又不失Devo的幽默鬼馬本色;〈Fresh〉祭出生動而跳俗的新浪潮搖滾,寶刀未老;〈Don't Shoot (I'm A Man)〉實行以Techno Rock的攻略而來,有著很未來派的Synth主奏,活像加快了節奏的Gary Numan歌曲。
此外,由Electro Riff驅動與大玩Auto-Tune人聲的〈Human Rocket〉來得Electro到不得了之餘又可以搖滾起來,〈Cameo〉是Devo最拿手的妙趣卡通化歌路,80年代Synth-Pop非常的〈Later Is Now〉令我想起了Blancmange。而〈No Place Like Home〉竟傳來幽美的鋼琴前奏,大抵這是Devo第一首以鋼琴作主導的情歌。
直至2010年,Devo終告發表了樂團足足二十個年頭來的全新專輯《Something For Everybody》,對我來說這才是他們真真正正的回歸。
說起Devo,想到是聽黑膠唱片時代的美好回憶。Devo最為典故的六張專輯是1978至84年間的出品,而我在8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才追聽回這隊美國New Wave樂團;說來,當年我所購買Devo的黑膠唱片專輯,要不是購自唱片店的特價欄便是鴨寮街的二手碟,從未買過正價的。而他們的專輯我一直也是只有聽黑膠,反之Devo的舊作CD,我只有《Hot Potatoes》和《Hardcore Vol.1》這兩張精選而已。
在我心目中,Devo是一隊過不了80年代的樂團,畢竟他們到了其後在1988及90年發表專輯時,樂隊已是一個明日黃花的名字,那時的作品聽過了也沒有甚麼印象可言。而《Something For Everybody》便是Devo自1990年的《Smooth Noodle Maps》以來之全新專輯。現團員除了Mark Mothersbaugh、Gerald Casale、Bob 1和Bob 2外,還有新鼓手Josh Freese(Nine Inch Nails / Guns N’ Roses / A Perfect Circle)。
在《Something For Everybody》這張跨越兩年製作的專輯裡,我們都聽得到Devo已處心積慮地重投狀態。在曾與Kylie Minogue、Lily Allen、The Bird & The Bee合作的Greg Kurstin操刀製作下,再加上Santigold的製作人Santi White與The Dust Brothers的John King助陣,Devo的聲音亦吸納上摩登的電音製作氣息,英國Post-Punk名團Gang Of Four成員Andy Gill更形容這是Devo自《Freedom Of Choice》以降最優秀的專輯。
幾首主打歌曲當中,電氣橫流、Synth聲奪人的〈What We Do〉並不下於當今的Nu-Rave / Disco-Punk歌曲,搶耳而又不失Devo的幽默鬼馬本色;〈Fresh〉祭出生動而跳俗的新浪潮搖滾,寶刀未老;〈Don't Shoot (I'm A Man)〉實行以Techno Rock的攻略而來,有著很未來派的Synth主奏,活像加快了節奏的Gary Numan歌曲。
此外,由Electro Riff驅動與大玩Auto-Tune人聲的〈Human Rocket〉來得Electro到不得了之餘又可以搖滾起來,〈Cameo〉是Devo最拿手的妙趣卡通化歌路,80年代Synth-Pop非常的〈Later Is Now〉令我想起了Blancmange。而〈No Place Like Home〉竟傳來幽美的鋼琴前奏,大抵這是Devo第一首以鋼琴作主導的情歌。
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Tired Pony:波特蘭製造
似乎Snow Patrol主唱兼結他手Gary Lightbody,多年來都有一鋪籌組超級樂團的癮。在2001年間,Gary便忽發奇想組成過The Reindeer Section這隊蘇格蘭獨立音樂界超級組合而成為一時佳話,樂手包括一眾來自Snow Patrol、Belle & Sebastian、Mogwai、Idlewild、Arab Strap、Alfie、Teenage Fanclub等樂團之成員。事隔多年後,心癢癢起來的Gary,又新組成了另一隊由他領軍的超級樂團Tired Pony。
到底Tired Pony有何精英陣容呢?除了領隊Gary之外,還有北愛爾蘭唱作人Iain Archer、Snow Patrol的巡演樂手Troy Stewart、Belle & Sebastian的鼓手Richard Colburn、Snow Patrol自《Final Straw》以降的唱片監製Jacknife Lee;然後再在美國方面再加入了R.E.M.的結他手Peter Buck以及跟Buck另組成The Minus 5的Scott McCaughey。客席歌手方面則有Editors的Tom Smith,以及She & Him的Zooey Deschanel(《(500) Days Of Summer》女主角)和M. Ward。可謂橫越英、美兩地的樂手而來。
Tired Pony背後的理念,是Gary銳意組成他的鄉謠樂團,反映出他對一眾美國Alternative Country / Americana樂團的黑暗幽悒鄉謠之音的情有所鍾。而樂團首張專輯《The Place We Ran From》內的歌曲,也是在2010年1月只花了一個星期時間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灌錄。
《The Place We Ran From》的開場曲〈Northwestern Skies〉,是一首蒼白、黯然、幽美而縈繞心頭的另類民謠歌曲,這亦交代到專輯在大置上的音樂取向,所打造出是一張很夜間神秘氣氛的專輯。
主打歌〈Dead American Writers〉是如斯懾人心魄的Country Rock歌曲。無論是淡淡然的〈Get On The Road〉抑或Folky的〈Point Me At Lost Islands〉,皆有Zooey Deschanel的和唱;而M. Ward情商客串和聲與電結他,則是〈Held In The Arms Of Your Words〉這首叫人怦然心動的Ballad曲目。Gary並非獨攬創作大權,所以專輯內便收錄了出自Iain Archer手筆與由其脆弱的歌聲唱出的柔揚Country-Folk歌曲〈I Am A Landslide〉;〈The Good Book〉則交由Tom Smith演繹,換上是一份低迴靡爛的情感。
碟末的〈Pieces〉可聽見Tired Pony也告迷幻起來,尾段Peter Buck更築起了巨大的結他Droning音牆。
到底Tired Pony有何精英陣容呢?除了領隊Gary之外,還有北愛爾蘭唱作人Iain Archer、Snow Patrol的巡演樂手Troy Stewart、Belle & Sebastian的鼓手Richard Colburn、Snow Patrol自《Final Straw》以降的唱片監製Jacknife Lee;然後再在美國方面再加入了R.E.M.的結他手Peter Buck以及跟Buck另組成The Minus 5的Scott McCaughey。客席歌手方面則有Editors的Tom Smith,以及She & Him的Zooey Deschanel(《(500) Days Of Summer》女主角)和M. Ward。可謂橫越英、美兩地的樂手而來。
Tired Pony背後的理念,是Gary銳意組成他的鄉謠樂團,反映出他對一眾美國Alternative Country / Americana樂團的黑暗幽悒鄉謠之音的情有所鍾。而樂團首張專輯《The Place We Ran From》內的歌曲,也是在2010年1月只花了一個星期時間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灌錄。
《The Place We Ran From》的開場曲〈Northwestern Skies〉,是一首蒼白、黯然、幽美而縈繞心頭的另類民謠歌曲,這亦交代到專輯在大置上的音樂取向,所打造出是一張很夜間神秘氣氛的專輯。
主打歌〈Dead American Writers〉是如斯懾人心魄的Country Rock歌曲。無論是淡淡然的〈Get On The Road〉抑或Folky的〈Point Me At Lost Islands〉,皆有Zooey Deschanel的和唱;而M. Ward情商客串和聲與電結他,則是〈Held In The Arms Of Your Words〉這首叫人怦然心動的Ballad曲目。Gary並非獨攬創作大權,所以專輯內便收錄了出自Iain Archer手筆與由其脆弱的歌聲唱出的柔揚Country-Folk歌曲〈I Am A Landslide〉;〈The Good Book〉則交由Tom Smith演繹,換上是一份低迴靡爛的情感。
碟末的〈Pieces〉可聽見Tired Pony也告迷幻起來,尾段Peter Buck更築起了巨大的結他Droning音牆。
2010年7月11日星期日
M.I.A.:精神分裂
從單曲〈Paper Planes〉在美國成為大熱作到在去年更被美國《時代》週刊的”Time 100”選為「百位世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英藉斯里蘭卡裔女Rapper兼製作人M.I.A.如今的身價的確不同日而語了。甚至乎跟未婚夫Benjamin Zachary Bronfman(Warner Music總裁Edgar Bronfman, Jr.之子) 誕下了兒子Ikhyd Edgar Arular Bronfman的她.,現在已定居於美國洛杉磯。M.I.A.這位政治行動主義藝人可謂飛上枝頭變鳳凰。
作為繼《Kala》後三年來的全新作品,然而M.I.A.在她洛杉磯家中自設之錄音室灌錄的第三張專輯《/\/\ /\ Y /\》,絕對不是在美國流行音樂工業下的產品。反之,這是她歷來最具挑戰性、最具偏鋒色彩的一張專輯。
《/\/\ /\ Y /\》內的班底除了以往合作無間的英國製作人Switch和費城製作人Diplo,以及馬里蘭州巴爾的摩DJ兼製作人Blaqstarr之外,今次還引進了英國列斯Dubstep製作人Rusko。而當中不少作品都是他們在M.I.A.的錄音室Jam出來的。
先以下載形式發表的單曲〈Born Free〉正告訴了大家M.I.A.仍激進盎然。Sample自紐約市No Wave車房電子鼻祖樂團Suicide的1977年作品〈Ghost Rider〉之高壓電子Sequence作驅動的蕩氣迴腸崩壞Electro-Punk歌曲,更具爭論性是歌曲交由法國電影導演Romain Gavras執導之音樂錄像。影片講述慘絕人寰的種族清洗,有大量毒打、槍斃、踏中地雷粉身碎骨的暴力血腥鏡頭。
〈XXXO〉才是《/\/\ /\ Y /\》首張正式發行的官方單曲,讓Electro、Dubstep、Post-Punk、Tribal甚至有如Beyoncé般的R&B曲調以及搶耳的Chorus,卻是M.I.A.流行的一面,與〈Born Free〉恰成對比。
在Rusko出手下,〈Story To Be Told〉是踏著迷魂步伐的Dubstep歌曲、〈It Takes a Muscle〉乃還原Dub Reggae基本步配Auto-Tune玩聲,〈Space〉是Dubby得仿如漫遊太空的Dream-Pop Ballad。
另一方面,Diplo製作下的〈Tell Me Why〉是一首R&B流行曲但用上了The Alabama Sacred Harp Singers福音合唱團的唱詠取樣。也有〈Lovalot〉這首氣氛耐人尋味但字字珠璣的Grime / Rap曲目。
M.I.A.形容《/\/\ /\ Y /\》是一張甚精神分裂的專輯,歌曲滿佈數碼噪音騷動。在《/\/\ /\ Y /\》裡的新元素不獨只有Dubstep,最為之驚豔的是M.I.A.也可以Industrial起來,〈Steppin' Up〉正是她這次是以刺耳電聲噪音與Industrial結他Riff十面埋伏而來之工業曲目,〈Teqkilla〉讓電聲噪音與部落節拍絲絲入扣而來。〈Meds and Feds〉毋庸置疑是她的電氣Punk歌。
首張專輯《Arular》是其父之別名,第二張專輯《Kala》是其母親的名字。那麼今次《/\/\ /\ Y /\》這個符號,亦即她的名字Maya是也。
作為繼《Kala》後三年來的全新作品,然而M.I.A.在她洛杉磯家中自設之錄音室灌錄的第三張專輯《/\/\ /\ Y /\》,絕對不是在美國流行音樂工業下的產品。反之,這是她歷來最具挑戰性、最具偏鋒色彩的一張專輯。
《/\/\ /\ Y /\》內的班底除了以往合作無間的英國製作人Switch和費城製作人Diplo,以及馬里蘭州巴爾的摩DJ兼製作人Blaqstarr之外,今次還引進了英國列斯Dubstep製作人Rusko。而當中不少作品都是他們在M.I.A.的錄音室Jam出來的。
先以下載形式發表的單曲〈Born Free〉正告訴了大家M.I.A.仍激進盎然。Sample自紐約市No Wave車房電子鼻祖樂團Suicide的1977年作品〈Ghost Rider〉之高壓電子Sequence作驅動的蕩氣迴腸崩壞Electro-Punk歌曲,更具爭論性是歌曲交由法國電影導演Romain Gavras執導之音樂錄像。影片講述慘絕人寰的種族清洗,有大量毒打、槍斃、踏中地雷粉身碎骨的暴力血腥鏡頭。
〈XXXO〉才是《/\/\ /\ Y /\》首張正式發行的官方單曲,讓Electro、Dubstep、Post-Punk、Tribal甚至有如Beyoncé般的R&B曲調以及搶耳的Chorus,卻是M.I.A.流行的一面,與〈Born Free〉恰成對比。
在Rusko出手下,〈Story To Be Told〉是踏著迷魂步伐的Dubstep歌曲、〈It Takes a Muscle〉乃還原Dub Reggae基本步配Auto-Tune玩聲,〈Space〉是Dubby得仿如漫遊太空的Dream-Pop Ballad。
另一方面,Diplo製作下的〈Tell Me Why〉是一首R&B流行曲但用上了The Alabama Sacred Harp Singers福音合唱團的唱詠取樣。也有〈Lovalot〉這首氣氛耐人尋味但字字珠璣的Grime / Rap曲目。
M.I.A.形容《/\/\ /\ Y /\》是一張甚精神分裂的專輯,歌曲滿佈數碼噪音騷動。在《/\/\ /\ Y /\》裡的新元素不獨只有Dubstep,最為之驚豔的是M.I.A.也可以Industrial起來,〈Steppin' Up〉正是她這次是以刺耳電聲噪音與Industrial結他Riff十面埋伏而來之工業曲目,〈Teqkilla〉讓電聲噪音與部落節拍絲絲入扣而來。〈Meds and Feds〉毋庸置疑是她的電氣Punk歌。
首張專輯《Arular》是其父之別名,第二張專輯《Kala》是其母親的名字。那麼今次《/\/\ /\ Y /\》這個符號,亦即她的名字Maya是也。
M.I.A, Born Free from ROMAIN-GAVRAS on Vimeo.
2010年7月8日星期四
Kylie Minogue:阿芙羅黛蒂
即使Kylie Minogue過去十年來在電子舞曲界的成就大家也有目共睹,但我心目中她還未至於堪稱電音女神,我只會說她當今是電音流行樂天后吧,而別忘記在Kylie之上還有一位Madonna——雖然今次Kylie的第十一張專輯《Aphrodite》,她要化身希臘神話中的愛與美麗之神阿芙羅黛蒂。
2007年Kylie的前作《X》專輯,唱片封套蓋著很80年代New Wave式型格設計,當中我們亦聽見她帶著相當之80年代新浪潮氣息的Electro取向。那麼今次《Aphrodite》她以高雅的女神形象示眾,莫非她要當起Diva來?不,反之這是一張她開宗明義回到舞池的專輯。在英國製作人Stuart Price擔任執行監製下,跟這陣子Stuart與Scissor Sisters聯袂監製的《Night Work》專輯一樣,同是以「不含Ballad歌曲」作為賣點。
沒有甚麼驚世駭俗的東西,但《Aphrodite》裡卻滿是愉快與醉人的電音流行曲。
先行單曲〈All The Lovers〉出自英國Electro-Pop二人組Kish Mauve的手筆,如流水行雲的Synth聲與調子浪漫美好的中板電子流行曲,不失Kylie的Pure-Pop質素。與Keane創作主腦Tim Rice-Oxley合寫的〈Everything Is Beautiful〉,亦是一首曲如其名地美麗的Perfect-Pop,但又來得很有80年代流行曲的情懷。主題曲〈Aphrodite〉則是英國女唱作人Nerina Pallot與製作人Andy Chatterley合寫,歌曲讓那份Girl Power與Marching Drum節奏絲絲入扣而來。
由有如Muse作品般的古典音樂式歐陸電子Sequence作驅動的〈Closer〉,絕對是酷到不得了的型格Electro-Pop曲目。〈Better Than Today〉是多麼夏日情味的Dance-Pop曲子。而Electro-Pop製作人Calvin Harris與Scissor Sisters的Jake Shears跟Kylie合寫的〈Too Much〉可謂是一個黃金組合,輸出了巨大而搶耳的電音舞曲能量。瑞典製作人Sebastian Ingrosso和瑞典組合Afasi & Filthy之二分一Magnus Lidehäll操刀〈Cupid Boy〉,前奏的Bassline主奏一出已叫我不禁用上New Order來相提並論,是一首帶點憂傷的Electro-Pop歌曲。
2007年Kylie的前作《X》專輯,唱片封套蓋著很80年代New Wave式型格設計,當中我們亦聽見她帶著相當之80年代新浪潮氣息的Electro取向。那麼今次《Aphrodite》她以高雅的女神形象示眾,莫非她要當起Diva來?不,反之這是一張她開宗明義回到舞池的專輯。在英國製作人Stuart Price擔任執行監製下,跟這陣子Stuart與Scissor Sisters聯袂監製的《Night Work》專輯一樣,同是以「不含Ballad歌曲」作為賣點。
沒有甚麼驚世駭俗的東西,但《Aphrodite》裡卻滿是愉快與醉人的電音流行曲。
先行單曲〈All The Lovers〉出自英國Electro-Pop二人組Kish Mauve的手筆,如流水行雲的Synth聲與調子浪漫美好的中板電子流行曲,不失Kylie的Pure-Pop質素。與Keane創作主腦Tim Rice-Oxley合寫的〈Everything Is Beautiful〉,亦是一首曲如其名地美麗的Perfect-Pop,但又來得很有80年代流行曲的情懷。主題曲〈Aphrodite〉則是英國女唱作人Nerina Pallot與製作人Andy Chatterley合寫,歌曲讓那份Girl Power與Marching Drum節奏絲絲入扣而來。
由有如Muse作品般的古典音樂式歐陸電子Sequence作驅動的〈Closer〉,絕對是酷到不得了的型格Electro-Pop曲目。〈Better Than Today〉是多麼夏日情味的Dance-Pop曲子。而Electro-Pop製作人Calvin Harris與Scissor Sisters的Jake Shears跟Kylie合寫的〈Too Much〉可謂是一個黃金組合,輸出了巨大而搶耳的電音舞曲能量。瑞典製作人Sebastian Ingrosso和瑞典組合Afasi & Filthy之二分一Magnus Lidehäll操刀〈Cupid Boy〉,前奏的Bassline主奏一出已叫我不禁用上New Order來相提並論,是一首帶點憂傷的Electro-Pop歌曲。
2010年7月6日星期二
Kula Shaker:美麗與迷幻
論樂隊重組的吸引力,Kula Shaker並及不上The Verve或Blur。但對於這隊當年只曾出版過兩張官方專輯便解散的樂隊而言,Kula Shaker之復合乃不失為樂迷所期待看到的延續。
分道揚鑣多年後,Kula Shaker再次走在一起(只久「耶穌」Jay Darlington沒有重投),已是五多年前的事,然後才施施然地在2007年出版樂團八年來的回歸專輯《Strangefolk》,就宛如一次小試牛刀,唱片也是比較低調地面世。來到今年帶來的樂隊的第四張專輯《Pilgrim's Progress》,Crispian Mills等人重整旗鼓後的Kula Shaker才見真功夫。
《Pilgrim's Progress》是樂團比利時郊區Ardennes所自設的錄音室灌錄,歌曲的聲音,也蘊含著了一份田園氣息。所以迷幻盎然之餘,歌曲卻比昔日多了一份雋永優雅。由古雅大提琴帶出的先行單曲〈Peter Pan R.I.P〉,這是Kula Shaker今天的柔揚幽美歌路,縈繞心頭。青葱悠然的民歌底蘊在專輯內可謂比比皆是,一首〈Ophelia〉已是美麗得沒話說,古樸〈Cavalry〉絕對有著作為長青民歌的條件,〈Ruby〉是一首如斯溫婉淡然的Folk-Rock Ballad,〈To Wait Till I Come〉亦是萬分美得令人心動的夢幻Ballad歌曲。
繼續他們的迷幻風骨,〈Only Love〉和〈Barbara Ella〉是百分百的美妙動聽的迷幻歌曲,Psychedelic-Blues曲風的〈Modern Blues〉是今次最接近《K》專輯時的迷幻搖滾風格。此外,用上Church Organ伴奏與有著美好民謠調子的〈Winter's Call〉卻祭出Prog Rock的鋪陳。
仍有印度風嗎?〈Figure It Out〉就像加入了印度元素的The Verve作品,而純音樂〈When a Brave Needs a Maid〉則有如Ennio Morricone遇上Bollywood配樂。
而Kula Shaker亦即將帶來他們的首次訪華演出,那分別是在7月27日於台北的Twinkle Rock Festival,以及在8月7日於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Hall 8各演出一場。
分道揚鑣多年後,Kula Shaker再次走在一起(只久「耶穌」Jay Darlington沒有重投),已是五多年前的事,然後才施施然地在2007年出版樂團八年來的回歸專輯《Strangefolk》,就宛如一次小試牛刀,唱片也是比較低調地面世。來到今年帶來的樂隊的第四張專輯《Pilgrim's Progress》,Crispian Mills等人重整旗鼓後的Kula Shaker才見真功夫。
《Pilgrim's Progress》是樂團比利時郊區Ardennes所自設的錄音室灌錄,歌曲的聲音,也蘊含著了一份田園氣息。所以迷幻盎然之餘,歌曲卻比昔日多了一份雋永優雅。由古雅大提琴帶出的先行單曲〈Peter Pan R.I.P〉,這是Kula Shaker今天的柔揚幽美歌路,縈繞心頭。青葱悠然的民歌底蘊在專輯內可謂比比皆是,一首〈Ophelia〉已是美麗得沒話說,古樸〈Cavalry〉絕對有著作為長青民歌的條件,〈Ruby〉是一首如斯溫婉淡然的Folk-Rock Ballad,〈To Wait Till I Come〉亦是萬分美得令人心動的夢幻Ballad歌曲。
繼續他們的迷幻風骨,〈Only Love〉和〈Barbara Ella〉是百分百的美妙動聽的迷幻歌曲,Psychedelic-Blues曲風的〈Modern Blues〉是今次最接近《K》專輯時的迷幻搖滾風格。此外,用上Church Organ伴奏與有著美好民謠調子的〈Winter's Call〉卻祭出Prog Rock的鋪陳。
仍有印度風嗎?〈Figure It Out〉就像加入了印度元素的The Verve作品,而純音樂〈When a Brave Needs a Maid〉則有如Ennio Morricone遇上Bollywood配樂。
而Kula Shaker亦即將帶來他們的首次訪華演出,那分別是在7月27日於台北的Twinkle Rock Festival,以及在8月7日於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Hall 8各演出一場。
2010年7月5日星期一
Concert On The Earth (2) @ 濕地公園
相隔兩個月後,由我擔任Curator的第二場100% Acoustic / Unplugged音樂會《Concert On The Earth》「在地球表面」昨天在32°C的酷熱天氣下於濕地公園舉行。天氣雖炎熱,但濕地公園不時清風徐來,加上天色之美,表演的涼亭後就是一片藍天白雲配以綠油油叢林背景,亭子又在水中央,感覺仍是那麼叫人心曠神怡。(大抵我已習慣了熱天行山跑步的關係,我真的不見得很酷熱難耐。)
先出場是阿雪、阿P(My Little Airport)和Peter(The Marshmallow Kisses)的The Secret Lovers Project再加上The Lee's、歌姬湯瑪士、Relaxpose同台演出,一行六人的他們我笑言是「買三送三」的組合。
除了朗詩之外,他們還玩了一批改編歌,如Peter唱了Devendra Banhart 的〈Heard Somebody Say〉、業仔唱了Lou Reed/軟硬的〈愛在暗中作動時〉和達明一派的〈大亞灣之戀〉、The Lee’s唱了Beck的〈The Golden Age〉、Thomas唱了盧冠廷/區瑞強/關正傑的〈蚌的啟示〉和爆笑假日文歌〈煮麵〉,原創歌則有〈Wall Of Sound〉(The Lee’s)、〈Mis-Calculation〉(The Pollover) 和〈宅女,上街吧〉(阿P→但交由Thomas唱)。詩作除了上次在《好聲公園》演出過的〈Bong Bong棒〉外,還有阿雪的〈豬隻在城中逐一消失〉及阿P的〈西西弗斯之歌〉。
先出場是阿雪、阿P(My Little Airport)和Peter(The Marshmallow Kisses)的The Secret Lovers Project再加上The Lee's、歌姬湯瑪士、Relaxpose同台演出,一行六人的他們我笑言是「買三送三」的組合。
除了朗詩之外,他們還玩了一批改編歌,如Peter唱了Devendra Banhart 的〈Heard Somebody Say〉、業仔唱了Lou Reed/軟硬的〈愛在暗中作動時〉和達明一派的〈大亞灣之戀〉、The Lee’s唱了Beck的〈The Golden Age〉、Thomas唱了盧冠廷/區瑞強/關正傑的〈蚌的啟示〉和爆笑假日文歌〈煮麵〉,原創歌則有〈Wall Of Sound〉(The Lee’s)、〈Mis-Calculation〉(The Pollover) 和〈宅女,上街吧〉(阿P→但交由Thomas唱)。詩作除了上次在《好聲公園》演出過的〈Bong Bong棒〉外,還有阿雪的〈豬隻在城中逐一消失〉及阿P的〈西西弗斯之歌〉。
然後到伍卓賢聯同Francis Wan和Yanice Tsang的笙/古典結他/小提琴三重奏,他們悉心的選曲,這半小時的演出實在太詩情畫意、太優雅怡人了。
甫開始演奏了Stanley Myers / John Williams的電影《The Deer Hunter》主題曲〈Cavatina〉(林子祥〈原野是我家〉原曲),已美麗得令人怦然心動;再奏出〈The Flower Duet〉(二十年前的英航配樂),也是美得沒話說。玩巴西結他手Baden Powell的〈Retrato Brasileiro〉又是多麼的窩心不已。而Francis亦帶來了〈Tango〉和〈Danza Brasilera〉這兩首結他獨奏曲。玩過「田園曲」〈Pastorale〉之後一名韓國遊客更不禁說了一聲”Wonderful!”。〈Over The Rainbow〉因為上星期香港「雙虹乍現」而選玩;最後清逸地奏出The Beatles的〈Norwegian Wood〉作結。
即使當時太陽已斜斜地曬進亭子內,但伍卓賢等人的音樂足以讓大家的暑氣下降,耳感涼快。如果當時我手上有一杯冰涼的白酒,效果會更佳。
舊文:Concert On The Earth (1) @ 濕地公園
甫開始演奏了Stanley Myers / John Williams的電影《The Deer Hunter》主題曲〈Cavatina〉(林子祥〈原野是我家〉原曲),已美麗得令人怦然心動;再奏出〈The Flower Duet〉(二十年前的英航配樂),也是美得沒話說。玩巴西結他手Baden Powell的〈Retrato Brasileiro〉又是多麼的窩心不已。而Francis亦帶來了〈Tango〉和〈Danza Brasilera〉這兩首結他獨奏曲。玩過「田園曲」〈Pastorale〉之後一名韓國遊客更不禁說了一聲”Wonderful!”。〈Over The Rainbow〉因為上星期香港「雙虹乍現」而選玩;最後清逸地奏出The Beatles的〈Norwegian Wood〉作結。
即使當時太陽已斜斜地曬進亭子內,但伍卓賢等人的音樂足以讓大家的暑氣下降,耳感涼快。如果當時我手上有一杯冰涼的白酒,效果會更佳。
舊文:Concert On The Earth (1) @ 濕地公園
2010年7月4日星期日
2010年7月2日星期五
Caribou @ Grappa’s Cellar
對於我這位當Caribou仍是喚作Manitoba、自其首張專輯《Start Breaking My Heart》已開始追隨加拿大電音製作人Dan Snaith的樂迷來說,真的從沒有想過他會有機會來港演出的一天。昨晚看著The Peoples’ Party帶來Caribou在Grappa’s Cellar舉行的音樂會,感覺其實有點不真實。為Caribou作暖場演出,是本地聲畫電音製作人蔡世豪Choi Sai Ho(現在他已不叫S.T.了) 。
Caribou的現場演出,以由Dan的一人製作而變成Full Band上陣見稱。當晚以四人樂團姿態演出的他們除了Dan之外,還有一位表現好搶的鼓手Brad Weber、一位低音結他手John Schmersal(Enon成員)和一位結他手Ryan Smith。Dan主要玩他的一台Korg Micro Kontrol與主唱,也有彈結他,甚至另有他的鼓座,從而與Brad一起產作「雙鼓演奏」,貫徹他的多元樂手作風。Dan Smith這位數學博士(早年介紹Manitoba時他仍是碩士)果然是有如大學教授般的模樣,友人笑言四人之中他最不似樂手。
選曲以新專輯《Swim》的曲目,差不多玩了大半張;也有玩回《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時期的Krautrock作品。低音結他手John除了兼任和唱與Vocoder發聲,也是第二主唱,如〈Jamelia〉便是交由他唱出。而現場版〈Sun〉更加玩得好爆,Dan對著他的「孖咪」像人肉Sampler般"Sun, sun, sun, sun, sun, sun....."地唱著,歌曲再延伸成長長的Krautrock Jam。
Caribou的現場演出,以由Dan的一人製作而變成Full Band上陣見稱。當晚以四人樂團姿態演出的他們除了Dan之外,還有一位表現好搶的鼓手Brad Weber、一位低音結他手John Schmersal(Enon成員)和一位結他手Ryan Smith。Dan主要玩他的一台Korg Micro Kontrol與主唱,也有彈結他,甚至另有他的鼓座,從而與Brad一起產作「雙鼓演奏」,貫徹他的多元樂手作風。Dan Smith這位數學博士(早年介紹Manitoba時他仍是碩士)果然是有如大學教授般的模樣,友人笑言四人之中他最不似樂手。
選曲以新專輯《Swim》的曲目,差不多玩了大半張;也有玩回《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時期的Krautrock作品。低音結他手John除了兼任和唱與Vocoder發聲,也是第二主唱,如〈Jamelia〉便是交由他唱出。而現場版〈Sun〉更加玩得好爆,Dan對著他的「孖咪」像人肉Sampler般"Sun, sun, sun, sun, sun, sun....."地唱著,歌曲再延伸成長長的Krautrock Jam。
2010年7月1日星期四
Scissor Sisters:齊來扭動臀部
我與美國紐約市樂團Scissor Sisters一聽鍾情,是他們改編自Pink Floyd的〈Comfortably Numb〉,我所喜愛的Scissor Sisters,就是妖裡妖氣地帶著Euro-Disco電子曲風而來的聲音。然而在前作專輯《Ta-Dah》裡在彰顯他們的Songwriting才華下樂隊卻似是要減退去其電子舞曲成分,所以來到他們的第三張專輯《Night Work》,Scissor Sisters最叫我為之眉飛色舞,是他們全然回歸跳舞音樂的風骨姿態,打造出一張「沒有正路Ballad」的專輯。
作為睽違四載的新作,《Night Work》本在2007年已動工,可是Jake Shears和Babydaddy卻對當中大部分歌曲感到不滿意而擱置丟掉,繼而才重新尋找方向再開始過,加上在2009年中引進英國製作人Stuart Price與他們聯袂監製(早在2004年時Scissor Sisters便曾為Stuart的樂隊Zoot Woman任暖場演出),《Night Work》方得以在重整旗鼓下而來。
蓋著一個男士緊身健身舞褲「攝入股罅」的封面,《Night Work》一看已貫徹Scissor Sisters曖昧主義的作風,也告訴我們這是一張可以讓大家聽得扭動臀部的唱片。
先行單曲〈Fire With Fire〉是一首Scissor Sisters的正能量人生哲理式勵志歌,由鋼琴帶出似是一首溫婉的中板Ballad曲目,然後歌曲卻又Groovy起來,作為雋永動聽的Classic-Pop / AOR之餘卻又不失令人舞動的節奏。
Stuart Price所斧鑿痕跡可謂隨處可見,為Scissor Sisters引進大量很80年代的Electro Disco素材,在專輯裡已猶如樂隊的一份子。〈Any Which Way〉是何等帶著肥厚跳脫的電子Disco Groove而來,歌曲有Kylie Minogue和唱,早前在Glastonbury音樂節上Kylie更為他們客串表演了此曲。〈Harder You Get〉在Jake冷冷的主唱與女聲唱和下有如Giorgio Moroder在《From Here To Eternity》時期的作品遇上同志名團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Something Like This〉的Electro曲風和Vocoder人聲處理,跟Stuart替Madonna製作的歌曲一脈相承,大可交給娜姐演繹。女成員Ana Matronic跟Babydaddy合寫與性感主唱的〈Skin This Cat〉,乃80年代Futurist派Electro-Pop到不得了。Jake懾人地唱出的〈Sex And Violence〉是一首取材自電影《American Psycho》的浪漫Electro Murder Ballad,原來Euro-Disco曲風配上口風琴可以效果甚佳。
〈Running Out〉好比Devo的New Wave歌曲。主題曲〈Night Work〉和〈Night Life〉都是他們的這夜舞不停的Party Tune,後者熱熱鬧鬧得有如昔日的〈Return to Oz〉。
專輯尾聲並沒有正路地帶來低迴與軟性的歌曲以作緩衝,反之〈Invisible Light〉仍繼續是一首酷極了的電氣舞曲,有趣是不但是歌曲的前奏氛圍似十足Pink Floyd的〈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連Jake在Verse時的主唱也很David Gilmour,同時又有如ZTT廠牌與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的製作,還有Ian McKellen的獨白。
這年夏天,白天是屬於The Drums之同名專輯,晚間則屬於Scissor Sisters的《Night Work》。
作為睽違四載的新作,《Night Work》本在2007年已動工,可是Jake Shears和Babydaddy卻對當中大部分歌曲感到不滿意而擱置丟掉,繼而才重新尋找方向再開始過,加上在2009年中引進英國製作人Stuart Price與他們聯袂監製(早在2004年時Scissor Sisters便曾為Stuart的樂隊Zoot Woman任暖場演出),《Night Work》方得以在重整旗鼓下而來。
蓋著一個男士緊身健身舞褲「攝入股罅」的封面,《Night Work》一看已貫徹Scissor Sisters曖昧主義的作風,也告訴我們這是一張可以讓大家聽得扭動臀部的唱片。
先行單曲〈Fire With Fire〉是一首Scissor Sisters的正能量人生哲理式勵志歌,由鋼琴帶出似是一首溫婉的中板Ballad曲目,然後歌曲卻又Groovy起來,作為雋永動聽的Classic-Pop / AOR之餘卻又不失令人舞動的節奏。
Stuart Price所斧鑿痕跡可謂隨處可見,為Scissor Sisters引進大量很80年代的Electro Disco素材,在專輯裡已猶如樂隊的一份子。〈Any Which Way〉是何等帶著肥厚跳脫的電子Disco Groove而來,歌曲有Kylie Minogue和唱,早前在Glastonbury音樂節上Kylie更為他們客串表演了此曲。〈Harder You Get〉在Jake冷冷的主唱與女聲唱和下有如Giorgio Moroder在《From Here To Eternity》時期的作品遇上同志名團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Something Like This〉的Electro曲風和Vocoder人聲處理,跟Stuart替Madonna製作的歌曲一脈相承,大可交給娜姐演繹。女成員Ana Matronic跟Babydaddy合寫與性感主唱的〈Skin This Cat〉,乃80年代Futurist派Electro-Pop到不得了。Jake懾人地唱出的〈Sex And Violence〉是一首取材自電影《American Psycho》的浪漫Electro Murder Ballad,原來Euro-Disco曲風配上口風琴可以效果甚佳。
〈Running Out〉好比Devo的New Wave歌曲。主題曲〈Night Work〉和〈Night Life〉都是他們的這夜舞不停的Party Tune,後者熱熱鬧鬧得有如昔日的〈Return to Oz〉。
專輯尾聲並沒有正路地帶來低迴與軟性的歌曲以作緩衝,反之〈Invisible Light〉仍繼續是一首酷極了的電氣舞曲,有趣是不但是歌曲的前奏氛圍似十足Pink Floyd的〈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連Jake在Verse時的主唱也很David Gilmour,同時又有如ZTT廠牌與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的製作,還有Ian McKellen的獨白。
這年夏天,白天是屬於The Drums之同名專輯,晚間則屬於Scissor Sisters的《Night Work》。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