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法國巴黎二人電音舞曲樂團Daft Punk發表的第三張專輯《Human After All》成為眾矢之的之作,當年抨擊他們已江郎才盡的朋友,大抵萬料不到八年之後他們可以帶來一張如此萬眾期待的回歸專輯《Random Access Memories》。其實在過去幾年間,從Kanye West的2007年單曲〈Stronger〉拿了〈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作Sample,到進軍荷里活為2010年電影《Tron: Legacy》創作配樂(兼有在片中現身),都正正為Thomas Bangalter和Guy-Manuel de Homem-Christo二人在美國音樂市場來個大翻身,重建他們的江湖地位。
當然,他們找來Pharrell Williams這位音樂潮人獻唱先行單曲〈Get Lucky〉所帶來的先聲奪人之效,那毋庸置疑是相當有預謀的企劃。
橫跨兩年半的慢工出細貨之作,聽《Random Access Memories》有兩大重點:一是他們找來一眾新舊音樂人擔任嘉賓與他們聯袂合作,除了之前在紀錄短片《The Collaborators》裡訪問過的Euro-Disco電音教父Giorgio Moroder、Garage House製作人Todd Edwards、Disco-funk名團Chic的結他手兼鼎鼎大名唱片監製Nile Rodgers、The Neptunes / N.E.R.D.的Pharrell、紐約迷紐樂團Animal Collective的Panda Bear、加拿大怪傑Chilly Gonzales、法國House製作人DJ Falcon、老牌作曲家Paul Williams外,還有紐約樂隊The Strokes歌手Julian Casablancas等。
二是歌曲為了捕捉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國流行音樂的神髓,從而找來了當期時最頂尖兒Session樂手伴奏,如Nathan East、John "J.R." Robinson、Paul Jackson Jr、Omar Hakim等,分別在美國荷里活及紐約市的著名錄音室錄音,他們的共通點是既有爵士樂根底,亦可搖滾與Groovy的樂手。而Thomas和Guy-Manuel則只有負責Modular電子合成器演奏以及古老Vocoder主唱而已。出來的歌曲足以首首皆精采。
你可以說在《Random Access Memories》裡太過不惜工本作資本堆砌(還有六十人大型管弦樂團伴奏),找來眾多知名樂手為他們湊合成一張群星烘照的Daft Punk專輯。但給你如此的頂班樂手,你可以打造出一張如此趣味盎然、光芒萬丈的專輯嗎?換轉是別的巨星樂隊/歌手,在同樣的資源與同樣的Session樂手下,大抵只會造出了無新意的專輯來。
《Random Access Memories》以〈Give Life Back to Music〉這首柔揚浮華小品來展開這段音樂旅程。Pharrell獻唱疑似以性愛為題的主打單曲〈Get Lucky〉,是人聽人愛的美好Disco-funk流行歌,歌曲來得琅琅上口,Nile Rodgers如流水行雲的Funk結他亦倍覺銷魂,但到了〈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式Vocoder獨奏位出現時固然Daft Punk到不得了。
Julian Casablancas演繹出的〈Instant Crush〉全然演活出80年代的浪漫Soft Rock,甜美的鍵琴、緩緩的節奏結他,而Julian亦不忘大玩美麗矯飾假音主唱,還有非常80年代的搖滾結他獨奏。由曾為他們唱過一首〈Face to Face〉的Todd Edwards演繹的〈Fragments of Time〉,是多麼清涼溫婉的Pop-Soul / Soft Rock小品,伴以Greg Leisz柔揚輕盈的Country結他。〈Lose Yourself to Dance〉是另一有Pharrell與Nile Rodgers共同參與的歌曲,來得更加Soulful。〈Doin' It Right〉是由Panda Bear的主唱與Vocoder絲絲入扣而來之電氣迷幻流行曲,也是專輯內唯一全電子製作的曲目。
觸動心靈的歌曲,那有〈The Game of Love〉和〈Within〉這兩首Thomas用Vocoder唱出縈繞心頭的幽美神傷Ballad,前者淒迷戚然,Chris Caswell的鍵琴迷人得令人沉溺;後者Gonzales的思古幽情鋼琴演奏絕對是神來之筆——這兩首會是史上最動聽的Vocoder歌曲嗎?同是Vocoder主唱,由荷里活大型管弦樂帶出的〈Beyond〉之大都會靡爛浮華,好比Giorgio Moroder遇上紐約市曼克頓下城背後的落寞情懷。
找來Giorgio Moroder合作,〈Giorgio by Moroder〉叫人意想不到的是並非要他參與音樂部分,而讓他是娓娓道來其音樂生涯作為獨白,長達九分鐘的此曲是跨越Funk、歐陸電子音樂、爵士電鋼琴與結他演奏、電影感管弦樂、低音結他獨奏、搖滾結他與Acidic電聲合奏的史詩式Epic之作。與Paul Hamilton合作的〈Touch〉則是由太空電子音樂而推至層出不窮的戲劇性偉大流行曲。有其老友DJ Falcon負責Modular電子合成器演奏的〈Contact〉,曲中Sample了澳洲搖滾樂隊The Sherbs之1981年作品〈We Ride Tonight〉的蕩氣迴腸Synth作為主線,在爵士鼓手Omar Hakim的扣人心弦的鼓擊下,這簡直是一首以Synth作主導、此起彼落Prog Rock樂曲,而且愈玩愈緊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