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其實那時聽Patrick Wolf的人不算多。到了《Wind In The Wires》在2005年出版時,他在英國媒體開始有大篇幅的報導,其名氣也告飆升。然後,他更受到主流集團Universal Music旗下的Loog Records青睞,其2007年第三張專輯《The Magic Position》便是他的主流出品。
不過Patrick Wolf與Loog / Universal的合作還是只此一次,最後雙方解約收場。而狼仔也從而回歸獨立,創立了自家廠牌Bloody Chamber Music,並發表他的第四張個人專輯《The Bachelor》。出版了四張專輯,Patrick還未夠二十六歲,青春無限好。
原先計劃出版一套雙唱片專輯《Battle》,但體貼又細心的他恐防樂迷會聽得消化不良,於是便分拆上市——先來《The Bachelor》,然後才推出《The Conqueror》。

繼續是把民歌、古典與電音共冶一爐,既可古樸盎然,又可摩登型格。主題曲〈The Bachelor〉的民謠式提琴與跟English-Folk歌手Eliza Carthy合作是再向民歌尋根,〈Damaris〉的十二人弦樂伴奏勾勒出浪漫情操,〈Count of Casualty〉讓弦樂、Gospel Choir跟Breakbeat絲絲入扣而來,第二張單曲〈Hard Times〉則再叫我對Marc Almond的古雅浪漫作出聯想。
電音起來,德國柏林Digital Hardcore巨星Alec Empire與Patrick合作了兩曲,先作單曲發行的〈Vulture〉重型電子得甚Electro-Punk(其MV大玩S&M意識呢),而〈Battle〉才是真正Digital Hardcore發功。另一客席製作人是Matthew Herbert,Church Organ伴奏下的〈Who Will?〉可叫人想起Herbert為Björk製作的歌曲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