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如果你跑去問Sonic Youth:「現在你們回歸到獨立公司旗下喇,那麼做出更Indie更另類的音樂嗎?」那一定會給他們嘲笑,到底簽約到甚麼公司,都不能影響到Sonic Youth玩甚麼音樂作甚麼創作取向,況且他們要玩偏鋒實驗的音樂,樂隊在其自家廠牌SYR的出品也做夠了。
然而《The Eternal》在音響與曲式上卻又無疑比之前的來得辛口烈性,皆因2006年前作《Rather Ripped》他們放下了複雜的曲式結構與聲響實驗,從而銳意帶來一張手法輕盈簡潔、譜出美好曲調與貼近傳統Indie-Rock架構的Song-Based專輯(因當中大部分出自Thurston Moore手筆的歌曲都是原本打算寫給他的個人唱片)。相比之下今次便滿是張力十足、結他噪音聲響四面埋伏而來的歌曲。雖然未至於可以重投SST時期的80年代作品之粗獷狂亂,但也彷彿回到90年代《Dirty》、《Experimental Jet Set, Trash and No Star》時期的感覺。
Thurston Moore、Kim Gordon、Lee Ranaldo和Steve Shelley合作無間多年外,今次還新增了前Pavement的低音結他手Mark Ibold而回復《Murray Street》和《Sonic Nurse》時五人陣營。跟前作《Rather Ripped》及Thurston Moore的2007年個人專輯《Trees Outside The Academy》一樣,《The Eternal》仍繼續交由John Agnello監製。

《The Eternal》裡一方面有直載了當的歌曲,由Kim唱出的唱片序幕曲〈Sacred Trickster〉便是如斯短小精悍崩懷之作,〈Poison Arrow〉是Sonic Youth的招牌式Noise Rock,〈Thunderclap For Bobby Pyn〉是百分百的Garage Rock。
另一方面,要變化多端的則有Thurston和Kim雙主唱下Noisenik得來又切入4 / 4節奏、最後變成迷幻Space Rock的〈Anti-Orgasm〉,〈Antenna〉是旋律幽美的Psychedelic Rock歌曲,而〈Calming The Snake〉一如官方文案所言是集Neu!(Krautrock節奏)、MC5(Garage Rock)與The Dead C(Noisenik)於一身,論深潛、迷魂而美麗,那定是長達九分多鐘的〈Massage The History〉,Kim唱得從未如此的淒迷。
繼續三主唱的姿態。如果Kim的歌聲是屬於狂野的、Thurston的歌聲屬於是冷靜的,那麼Lee的嗓音便是有著一份赤子之心。今次Lee主唱了兩曲,除了動聽的〈Walkin Blue〉外,〈What We Know〉更是我全碟至愛的一曲:Steve冷冷的Motorik節拍與Mark旋律化的Bassline構成的絲絲入扣Rhythm Section、三支結他分崩離析、層次分明交叉感染而又暴烈的演奏,是絕對扣人心弦的一曲。
3 則留言:
跑個題... 聰叔覺得達叔新出的那張gospel唱片如何?
昨天寫了篇review, 麻煩聰叔看看吧...
http://www.douban.com/review/2069370/
- godgrinder
結他一起手就聽得出係音速少年。
呢D咪叫"寶刀未老"...
我仍沒聽,不過對sonic youth有信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