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9日星期日

No Joy:瞪鞋雙妹嘜

沒錯,由來自洛杉磯的Jasmine White-Glutz和來自蒙特利爾的Laura Lloyd所組成的雙妹嘜組合No Joy是當今的另一隊新生代Shoegaze / Noise-Pop樂隊,她們來得較與別不同,是因為二人的雙女主將的姿態(她倆同是主唱兼結他手),也是何解外界總是拿當年英國的Lush跟她們作相提並論。

誠然,談到No Joy的音樂,總少不免要用上「似這似哪」來形容。她們的聲音,可以叫人直接聯想到My Bloody Valentine、早期的Lush等英倫Shoegaze名團,以及美國方面的Sonic Youth與The Breeders,而非好比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般明明是美國樂隊卻又百分百英國化。

No Joy的首張專輯《Ghost Blonde》本已在去年年底由Mexican Summer廠牌出版,直到這陣子才由V2作全球發行。

聽〈Mediumship〉這首《Ghost Blonde》的開場曲,早期的Lush與《Isn’t Anything》時期的My Bloody Valentine之Noise-Pop韻味乃不言而喻,結他噪音洶湧得來之餘卻又來得相當女性化,〈Heedless〉和由Fuzz Bass帶出的主題曲〈Ghost Blonde〉那含糊不清的夢囈主唱,正宗的Shoegaze便是要有如此的內斂情懷。

單曲〈Maggie Says I Love You〉是那種迷濛夢幻的Shoegaze歌曲,〈Indigo Child〉則是如斯鬼魅幽悒的Noise-Pop / Dream-Pop;〈Pacific Pride〉本是清逸雋永的幽美Dream-Pop曲目,來到尾段卻Noise-Pop起來。當然,〈You Girls Smoke Cigarettes?〉和另一單曲〈Hawaii〉可直接叫人想起Sonic Youth,〈Still〉亦祭出急疾Noise-Pop之快感。


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

The Drums:鼓氐力場

都說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樂隊The Drums會為香港帶來好天氣啦。明明過去幾天都一直天陰有幾陣驟雨,然而昨日是Songs For Children主辦The Drums的香港音樂會舉行之日,樂隊尚未抵港天氣已立刻放晴,天朗氣清、藍天再現,不得不叫我相信他們是有其「鼓氐力場」,天氣彷彿全然是為其名曲〈Let’s Go Surfing〉而設定。

音樂會由本地樂隊The Yours作暖場演出,經過Songs For Children的DJ Set作間場之後,一行五人的The Drums亦浩浩蕩蕩的現身台上。

沒錯,我們看到的The Drums,是經過低音結他手Adam Kessler在去年離隊後,樂隊的新演出陣營。除了Jonny Pierce緊守主唱的崗位之外,結他手Jacob Graham已主力負責鍵琴位置,鼓手Connor Hanwick則站出來彈結他,再加上巡演結他手兼低音結他手Myles Matheny和鼓手Chris Stein,便是The Drums在現場演出時的五人陣容。


演出以〈What You Were〉揭開序幕,再接上〈Me and the Moon〉和〈Best Friend〉,其「鼓氐力場」已來得銳不可當。Jonny Pierce的「開心舞」全場跳不停,扭扭擰擰,身上猶如裝上了發條般,毋庸置疑他是最能讓粉絲尖叫的一員,他那件雪磨藍牛仔褸正不時給前排樂迷作拉扯。

基本上他們已差不多玩盡了首張同名專輯《The Drums》內的歌曲(只欠一首〈I'll Never Drop My Sword〉而已)。在高唱”Fun fun fun, Fun fun fun”的〈I Need Fun in My Life〉之後,即響起了〈Let’s Go Surfing〉的前奏,全場即陷入瘋狂狀態,連The Yours與友人,以及Songs For Children的Mike Middleton也跑了上台跳舞,整晚的高潮所在。

然而The Drums也預留了三首歌曲作Encore時演出。現場聽〈Down by the Water〉來得更見動人;本以為他們會以大唱”Saying goodbye” 的〈It Will All End in Tears〉作結,但結尾歌卻是〈The Future〉。





謝謝非常友善的鼓手Chris Stein,就是全靠他替我集齊各人的簽名了。

2011年5月23日星期一

Silver Apples:電幻廣州

美國紐約市迷幻前衞電音樂團Silver Apples的三場中國巡演,經過北京與上海兩站之後,最後一場演出,前晚(5月21日)便在廣州市TU凸空間舉行。我們這群香港樂迷,都著抱著朝聖的心態北上廣州,以一睹Simeon的電聲演奏豐釆,看看他如何把弄操控他的Oscillator演奏系統。


第一次踏TU凸空間,場館位於雕塑公園內,早已得悉要在迂迴曲折的昏暗路上走上一段路程,才能到達這場館。然而由於沿途的燈光實在太幽暗,所以也欣賞不到園內的雕塑品。

當晚的暖場樂隊是來自北京的Golden Driver,本是三人樂團的他們,現在變成只餘下主唱兼Vintage Synth琴手與鼓手的Electronic Rock二人組,連隊型上也有著向Silver Apples作致敬的意義。

只有Simeon作單人匹馬演出的Silver Apples出場了。60年代出道的Simeon,台上的他已是一名老翁的模樣,畢竟他已經七十三歲了,唱起歌來亦有點「阿伯聲」。

台上兩則有兩個投映屏幕,以「大特寫」直播Simeon的Oscillator主奏,看得一目了然。「啊,原來這些電聲就是如此以Oscillator的手柄與Wah-Wah Pedal奏出來。」畢竟Simeon就是從不利用現成鍵琴樂器的電子樂手。而他那台”The Simeon”演奏系統當中,還有一台很舊款的Akai Sampler與兩部RCA Discman呢。



一個多小時的演出,聽到Simeon現場玩出〈Seagreen Serenades〉、〈Misty Mountain〉、〈Velvet Cave〉、〈A Pox On You〉、〈Oscillations〉等Silver Apples在60年代末的作品,實在不得不叫我聽亢奮而感動。最後Simeon出來Encore時,他說只會多玩一首歌曲,我即馬上向著舞台喊出〈You And I〉,Simeon說:「我就玩出〈You And I〉吧。」其實他沒理由不玩〈You And I〉吧。

Simeon的”The Simeon”電子儀器演奏系統睇真啲特寫。

向Simeon索簽名。為了方便攜帶北上廣州,所以只有「輕便地」帶了CD而已。(我的《Silver Apples》和《Contact》是2 in 1單張CD,故此封面只有簽了前者那一面。)

2011年5月19日星期四

True Widow:新地下時代

假如當大家聽到The Pains Of Being Pure At Heart、Yuck等樂隊時,都感到宛如返回90年代初葉獨立搖滾樂之好時光的話,那麼來自美國德州Dallas的三人樂團True Widow,便讓時光倒流得更早一點。所重返到,是80年代末至踏入90年代之初——當獨立搖滾仍是籠罩著一股陰暗潮濕氛圍與闇黑色調的年代。

True Widow是一隊擁有一男一女主唱D.H.和Nikki的樂團,初聽到其作品,我會把他們形容為Shoegaze遇上Grunge——但卻是當一眾Shoegaze樂隊早年仍是譜出陰陰溼溼、主唱含含糊糊的歌曲,以及當Grunge仍是獨立廠牌出品時,那種依然予人很「地下搖滾」聲音。某程度上他們又有點近似Sonic Youth,但卻是帶著黏貼感的Sonic Youth。

繼2008年的首張同名專輯後,True Widow終告發表了他們以Analog形式收錄的第二張專輯《As High As the Highest Heavens and From the Center to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Earth》——多麼冗長的水蛇春名字,冗長到連封套的脊位上也只能放上《A.H.A.T.H.H.A.F.T.C.T.T.C.O.T.E.》之簡稱而已。

True Widow的音樂不獨只有蘊含Shoegaze與Grunge的成分,同時還具備Slowcore的緩慢與神傷、Doom Metal的重型巨大音質、Post-Rock的肌理。

先行單曲〈Skull Eyes〉在Grunge的搖滾曲式下配以Nikki真摯而清逸的主唱,好比早年The Smashing Pumpkins的歌曲換上Dream-Pop式演繹。〈NH〉則讓Nikki一手重型闇黑的Doom Metal式Bassline遇上D.H.甚具赤子之心情懷的Shoegaze式動人唱腔。

在Nikki夢囈主唱下〈Jackyl〉來得重型而意境迷濛,由D.H.演繹出的〈Blooden Horse〉便更呈撲朔迷離氣氛。〈Night Witches〉蟄伏著低調與暗湧而來的馳聘張力,重型起來的The Jesus And Mary Chain或Black Rebel Motorcycle Club大概會是這樣。



2011年5月17日星期二

Explosions In The Sky:天空中的鄉村小屋

美國德州奧斯汀Post-Rock樂隊Explosions In The Sky成軍十二年,迄今共出版過六張錄音室專輯,他們看似產量頗平均的樂團,然而樂隊最新出版的第六張專輯《Take Care, Take Care, Take Care》,其實卻跟2007年前作《All Of A Sudden I Miss Everyone》(唱片主題取材自J. D. Salinger小說《麥田捕手》)足足相隔了四年之久,難怪樂迷都視之為叫大家引頸以待的新作。

聽到今次Explosions In The Sky的作品之前,手執《Take Care, Take Care, Take Care》的唱片封套,已先叫人愛不釋手。

封套用上四疊Gatefold的設計,把這四個插頁翻起,便能對接成一間正正方方的鄉村小屋出來;然而從小屋內通過門戶與窗戶,卻看到一道龍捲風,山雨欲來,令人產生不安之感。封套內還內附摺疊著海報與迷你明信片,毋庸置疑是來得精美而又不惜工本的設計。

睽違四載,Explosions In The Sky仍別來無恙,樂曲更彰顯史詩式的意味。《Take Care, Take Care, Take Care》長達八分鐘的開場曲〈Last Known Surroundings〉,便再次是如斯蕩氣迴腸、此起彼落而來的後搖滾樂章,意境海闊天空。〈Trembling Hands〉讓兩支連綿的結他、人聲Choir與Chris Hrasky極為緊湊的鼓擊絲絲入扣而來,多麼扣人心弦之作。

〈Be Comfortable, Creature〉由幽美溫婉而推至浩瀚懾人,響起是Bitter-Sweet的E-Bow結他主奏,當樂曲回落到平靜時,那寂寥的E-Bow結他更宛如Robert Fripp的Ambient結他 / Frippertronic演奏。〈Postcard From 1952〉是他們這次最為觸動心靈、如詩一般的後搖滾曲目,有如勾勒出飛越星際銀河的旅程。全長十分鐘的〈Let Me Back In〉的結他演奏無疑是來得如斯鏗鏘漂亮,清雅悅耳,樂曲的引人入勝之處是所蟄伏著的神秘人聲Chanting。


2011年5月14日星期六

Dean & Britta重塑Galaxie 500經典

1999年,我曾在《MCB》做過一個有關樂隊重組的封面專題,問大家最希望哪隊樂隊復合。我自己選出了六隊(其中Tuxedomoon真的在幾年後重組了),但看到同文傑斯選了美國東岸Galaxie 500時,我心想:「Galaxie 500能夠重組也是相當之不錯的事啊。」但實情Galaxie 500卻是當代其中一隊難以達成重組美夢的樂團。

然而自去年起,Galaxie 500的支系樂隊——由前Galaxie 500主唱兼結他手、其後組成過Luna的Dean Wareham,以及前Shoegaze樂隊The Belltower成員、又曾一度加入過Luna的Britta Phillips所組成的夫妻擋組合Dean & Britta,便開始舉行他們的一系列《Dean & Britta play Galaxie 500》,讓Dean驀然回首,再次唱出他青葱年少時的歡樂與憂悲歌曲。

在台灣的The Wall Music主辦下,他們的《Dean & Britta play Galaxie 500》音樂會亦會在7月3日登陸香港,假西灣河青協蒲吧舉行。

我第一次聽到Galaxie 500,是1991年的秋天。在一個天陰陰的下午,我聽著他們在1988年出版的首張專輯《Today》——沒錯,那已是1991年由Rough Trade US出版的Re-issue版本。一首首意境迷濛而節奏陰溼緩慢的迷幻歌曲,一份80年代末獨立音樂的青澀味道,好一隊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後裔。當年還未有甚麼Slowcore之音樂標籤,所以那時我只有把Galaxie 500的音樂形容為「新迷幻」。一首改編自Jonathan Richman、長達六分多鐘的〈Don't Let Our Youth Go to Waste〉叫我叫聽得沉溺不已。甚至我更因為唱片封面照片上的花兒,以及專輯開場曲喚作〈Flowers〉,而曾硬去把他們稱之為新一代的「迷幻花孩子」。

然後,我才得悉Galaxie 500在當時已經名存實亡,剛解散了不久。

我趕不及在80年代認識Galaxie 500。只曾在1988至90年間出版過三張官方專輯的他們,即使大部分樂隊的歷史都發生在80年代,然而他們的影響力卻到了樂團解散後於90年代才全面爆發,所以Galaxie 500總有著Cult Band之意義。

可記得在2001年西班牙的Elefant Records曾為Galaxie 500出版過一套2CD的致敬合輯《Snowstorm: A Tribute To Galaxie 500》嗎?現在便由Dean Wareham親自向Galaxie 500作致敬。

The Wall Music presents Dean & Britta play Galaxie 500: Live in Hong Kong Supporting act: Rachel Believes In Me

Date: 2011.07.03 (Sun)

Time: 8:00 pm

Venue : 協青社蒲吧The Hang Out, Youth Outreach(
2 Holy Cross Path, Sai Wan Ho, Hong Kong).
Ticket : *earlybird HK$300(5月16日前), advanced HK$350, door HK$400


Available at:
Zoo Records (3/F, No.234 Sai Yeung Choi Street South, Kowloon. / Tel: 2309 2911)

White Noise Records (Room 1901, 19/F, Workingview Commercial Building, 21 Yiu Wa Street, Causeway Bay, Hong Kong. / Tel: 2591 0499)
Kubrick-BC (Shop H2, Prosperous Garden,3 Public Square St., Yaumatei,
Kln, HK. / Tel: 2384 8929)
Daydream Nation (21 Wing Fung Street, Starstreet Precinct, Wanchai, Hong Kong. / Tel: 2817 6313)

Roomi (G/F No.19 Staunton, Street Soho, Central Hong Kong. / Tel: 2899 2835)






2011年5月12日星期四

Hurts:這夜我們都受傷了

由Untitled帶來英國曼徹斯特二人組合Hurts的Live In Hong Kong音樂會,在昨晚假KITEC的Rotunda 3舉行。只曾出版過一張專輯《Happiness》的他們,一如所料演出也短小精悍地只有一小時多的長度而已。

一行五人上陣的Hurts除了Theo Hutchcraft與Adam Anderson這兩位主將外,還有一位鍵琴手、一位鼓手以及一位男和唱。五人西裝骨骨,溫文爾雅,新浪漫嗎?不,他們看來反而像Johnny Hates Jazz、Brother Beyond等80年代中後期的英國樂隊。正如我曾說,Hurts的音樂其實是來得很1984至87年間的英倫電子流行樂聲音。

音樂會以〈Unspoken〉揭開序幕,《Happiness》專輯裡的十二首歌曲(連隱藏曲目在內),Hurts共玩出了十一首,整場音樂會幾乎是完完整整地把其首張專輯玩了出來。

即使我是遙遙地看Hurts的演出,但依然可以感受到Theo Hutchcraft「Chok足全場」,足以令到女孩子們尖叫的美男子歌手,還識趣地屢次用廣東話說「多謝」。Adam Anderson則來得較低調,但在玩〈Evelyn〉時他站出來彈結他,又即時換來不少尖叫聲。

玩到專輯的隱藏曲目〈Verona〉時,男和唱Richard Sidaway有他的男高音獨唱位,效果頗技驚四座。整晚最驚喜,是他們重玩了Kylie Minogue的〈Confide In Me〉,之前在網上看過Hurts玩此曲,想不到他們會把此曲帶到巡演上;其實他們選玩Kylie此曲,已甚有同性戀的象徵。Hurts的歌曲挺有限吧,所以來到Encore位,也只玩了一曲〈Better Than Love〉而已。

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

電幻銀蘋果:Silver Apples中國巡演

誓估不到,以電聲演奏家Simeon為首的美國紐約市迷幻電音先鋒樂團Silver Apples,竟可以在2011年的今天舉行其中國巡演,那實在是相當之不可思議的事。這個5月中旬,Silver Apples將會走訪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最近香港的一站,是在5月21日假廣州TU凸空間舉行的一場。

由Simeon與Dan Taylor組成的Silver Apples,成軍於1967年這個迷幻搖滾的火熱年代,樂隊之傳奇性,是他們只曾在1967至70年間曇花一現地期間灌錄過三張錄音室專輯,還要只有第一、二張專輯《Silver Apples》和《Contact》正式發表過,第三張專輯《The Garden》卻因為唱片公司轉手的問題而胎死腹中,直至近二十年後才公諸於世。

當Silver Apples在1970年解散之後,他們亦在樂壇上亦消聲匿跡了足足二十多年。直至90年代中期的Electronica紀元,Silver Apples亦日漸被後世追崇,舊作先以Bootleg形式流通,繼而正式作官方再版發行。誠然,我也是在90年代中後期才接觸到Silver Apples的音樂。我那張《Silver Apples》和《Contact》的2 in 1單張CD,是當年在日本東京的RECOfan搜購回來,那時在香港仍沒有進口。

忘不了首次聽到Silver Apples一曲〈Oscillations〉與看到Simeon滿枱笨重的Oscillator之照片時之震撼。毋庸置疑,Simeon是首位在搖滾樂團裡的「電子樂手」——而非鍵琴手,因為他並非採用任何電子鍵琴樂器,而是由一台台原始的Oscillator所構成的電子演奏系統,奏出原始的電聲音色。在1968年發表的首張同名專輯裡,他便是利用九台Oscillator進行演奏——五台是以腳踏演奏低音,三台是以電報鍵來奏出節奏,餘下的一台則以手柄來作主奏。當時人們將這堆機器喚作”The Simeon”。再加上Simeon的民謠式迷幻流行曲主唱,Taylor一手帶著爵士搖滾肌理的鼓擊與迷魂節奏,Silver Apples的音樂就是如斯別樹一幟。難以想像,Silver Apples首次參與的公演是一場在紐約中央公園舉行的三萬人馬拉松音樂會,他們猶如來自外太空的電幻歌曲,引用俗話所說,台下的人都看得「O嘴」起來。

1996年間,重出江湖的Simeon與 Xian Hawkins及Michael Lerner重組Silver Apples,舉行美、歐巡演之餘,還以新陣容灌錄樂團的全新專輯。1998年,Simeon跟已有二十七年沒見面的Taylor重逢,那不但讓銀蘋果以其經典二人陣容重組,連當年胎死腹中的第三張專輯《The Garden》亦因為Taylor找回了母帶而重見天日。可是好景不常,Taylor在2005年因心臟病發逝世;兩年後,Simeon便從此以個人姿態為Silver Apples作巡演。

Silver Apples的中國巡演,我們所看到就只有Simeon一人的獨力演出。但三年多前我們看Kraftwerk的香港音樂會,那何嘗不是只有Ralf Hütter一位原裝成員?能夠看到Simeon演奏著一台台他的古老電子儀器,又夫復何求呢?






2011年5月9日星期一

Blancmange:一別廿六年

正當早前大家在談論著The Human League及Duran Duran之新作的時候,更叫我引頸以待,卻是由Neil Arthur 和Stephen Luscombe所組成的英國Synth-Pop二人組Blancmange,所帶來他們足足二十六年來的回歸專輯《Blanc Burn》——他們上次發表專輯,已是1985年的事。

Blancmange是80年代初中期其中一隊足以獨當一面的英倫Synth-Pop樂團,在這個樂潮中與The Human League、Soft Cell、OMD、Depeche Mode分庭抗禮。可惜Blancmange並不長壽,只曾在1982至85年間發表過《Happy Families》、《Mange Tout》和《Believe You Me》這三張專輯(前者為他們的經典代表作),然後便因為感到樂隊的「大限已到」而毅然解散。從此Blancmange亦可以加入「備受遺忘」的名字之列。

去年Neil和Stephen正式復合,並馬上創作新歌與灌唱片。作為二十六年來的全新專輯,《Blanc Burn》蓋著的唱片封面仍舊是童話書式插圖,一看便知道是Blancmange的出品。

在《Blanc Burn》裡,聽到是Blancmange摩登電音化的Electro-Pop取向,先行單曲〈Drive Me〉在Techno-Pop得來所伴以印度Tabla手鼓敲擊,這正是他們的招牌作風吧。〈Probably Nothing〉則是把酷極了的Euro-Disco歐陸電子節奏與手鼓肌理絲絲入扣而來的Electro-Pop歌曲,神秘而未來派。〈The Western〉在Sitar音色與手鼓節奏下的東方色彩,那全然是其1982年經典作〈Living On The Ceiling〉之延續篇。更具印度風節奏的還有〈WDYF〉。

同時,也有〈Ultraviolent〉這首幽美而真摯的中板Synth-Ballad,而〈I'm Having a Coffee〉亦是那種浪漫盎然的Synth-Pop歌曲,大可跟昔日的〈Wave〉作相提並論。〈Radio Therapy〉由木結他Loop帶出,但歌曲卻有如Kraftwerk的〈Neon Lights〉般歐陸浪漫,尤其是那Synth主奏。〈Don't Forget Your Teeth〉則來個電子Reggae曲風,那反而這首才是最80年代。

初聽〈Starfucker〉還以為是他們翻玩Nine Inch Nails的〈Starfuckers, Inc〉,但其實是他們的原創歌,但那Chorus實在太相似吧。




2011年5月6日星期五

Beastie Boys:辣醬大熔爐

原定Beastie Boys在2009年9月發表全新專輯《Hot Sauce Committee Part One》,然而之前在7月份時卻公佈成員Adam “MCA” Yauch確診患上腮腺癌及淋巴瘤之消息,樂團的巡演工作隨即全面暫停,新專輯亦要延期出版,好讓MCA專心抗癌。直到這個2011年,Beastie Boys的新專輯終告面世,但是卻由《Hot Sauce Committee Part One》變成了現在的《Hot Sauce Committee Part Two》。

Beastie Boys的前作,是2007年的純音樂專輯《The Mix-Up》;若然以其人聲主導的Rap專輯作計算,那便要追溯到2004年的《To The 5 Boroughs》了。所以《Hot Sauce Committee Part Two》對Beastie Boys及其樂迷來說都有著相當的回歸意義。

有別於全然Sample-Based的《To The 5 Boroughs》抑或Full Band上陣的《The Mix-Up》,今次是一張糅合真樂器彈奏與Sample運用的專輯,所以《Hot Sauce Committee Part Two》亦回到《Check Your Head》和《Ill Communication》時有如音樂大熔爐的高度折衷性方針。何況除了Adrock、MCA和 Mike D三子之外,還再度有Money Mark和Mix Master Mike助陣,這正是Beastie Boys的經典班底吧。

最先發表的〈Lee Majors Come Again〉,他們竟重投樂隊久遺了的急激Thrash Rock / Hardcore-Punk曲風。主打單曲〈Make Some Noise〉是以Funky電風琴Riff作主導的Hip Hop曲目,有著口號式Hookline之餘,曲中唱到”Party for the motherfuckin’ right to fight”正是對他們的1987年舊作〈(You Gotta) Fight for Your Right (To Party)〉作回應,其群星烘照的MV也是作為〈Fight for Your Right〉的延續。而由電聲Riff與巨大節拍帶出的〈Too Many Rappers〉讓Nas這位紐約市Rapper與他們三人作舌戰,〈Say It〉這首喧鬧而懾人的Rap Rock歌曲所貫穿著是MCA的一手Fuzz Bass。

〈Nonstop Disco Powerpack〉和〈Funky Donkey〉都彰顯出他們的Funk樂演奏功架,前者其實並不Disco,反而是有著Dubby的肌理。而有Santigold獻聲的〈Don't Play No Game That I Can't Win〉不但是Beastie Boys第一首Dub Reggae流行曲,也是繼《Hello Nasty》時有Cibo Matto的Miho Hatori獻聲的〈I Don't Know〉後,他們另一首有女歌手客串的作品。

專輯的另一新鮮感來源,是今次乃交由Motorbass及Cassius的Philippe Zdar這位French House製作人監製,不知是否因為他的原故,Beastie Boys也多了點點電音成分。〈OK〉有著好比Gary Numan般的Electro Riff,還要有Vocoder人聲;〈Tadlock's Glasses〉的Glitch電音,電幻得如置身外太空。而〈Multilateral Nuclear Disarmament〉祭出深潛的Bassline、打真軍的Hip Hop節拍、Vocoder人聲,非常之耐人尋味的怪物之作。




2011年5月2日星期一

3004 (1981 – 2011):我的出土文物(童年篇)

我遷出老家已有十五年,但之前我仍有不少舊物件存放在老家中。

過去兩個月來不斷翻出老家中的舊物件,那猶如在翻看童年與青少年的自己。而且,這些「出土文物」要幾Vintage有幾Vintage,連我自己也看得不奕樂乎,簡直可以開一個展覽會。

一箱我媽媽替我保存下來的玩具——我在70年代的玩具。當中有《太空保衛者》、《連環小金剛》、《飛天無敵俠》等超合金(這些名字都是在Facebook上有人提起我才記得),還有Hornetroid、Micronauts等美國出品。

其實70年代的超合金並非如大家想像中昂貴。那是兩毛子一支雪條的年代,印象中我那些超合金才只是幾元至十元八塊,大多數是購自柴灣徙置區的地踎玩具店。而家父是從事塑膠業(打工仔),識得玩具廠行家,70年代有不少美國玩具都是香港生產,所以他可以攞到某些玩具給我。

當年至愛:The Interchangeable World Of The Micronauts。

玩車車。我不是有錢仔,但我那個年代,都不難有好質素的小玩具。正如我這批70年代的車仔,全部都是Made in Great Britian,件件來路貨。這是我們昔日的英國殖民地年代。

80年代初我的兩部電子遊戲機:「降落傘」和「八爪魚」卡片機。這是我人生中唯一擁過有過的電子遊戲機,此後我與電子遊戲絕緣,完全不好「打機」——甚至我是認為「打機」是多麼浪費光陰的事。

70年代的小型幻燈片機,還有一盒"View of Hong Kong"的幻燈片,但何以盒內的幻燈片卻是"View Of Macau"?那是一個謎。

三部古老的收音機,最左Sony那部陪伴了我在70年代聽收音機的歲月。我自少已喜歡用這些收音機扭來扭去玩Radio Wave,覺得好好聽。多年後才知道John Cage有首1956年作品〈Radio Music〉都是這樣的一回事。

70年代初型號的電飯煲,我自出娘胎便已存在的家品,直至90年代中才退役。我就是食這個飯煲的飯食到大。而且以前的電器好環保,煲蓋的「耳仔」壞了,便會到電器舖配番一個;煲蓋的玻璃裂了,又可以自行更換。

老家已退役多時的新年糖果全盒,我自出娘胎已存在,很60、70年代的塑膠產品設計。空空的一個全盒,它滿載了,是兒時喜氣洋洋、齊齊整整過農曆新年的回憶。

我的第一盒卡式帶:林子祥 《摩登土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