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Gaybird:電子鳥抱抱(現場篇)

梁基爵Gaybird的新媒體音樂實驗演出《Digital Hug電紫兔/克》,看到他勾勒出人與機器與科技關係的現場電子音樂互動之美與詩意,感覺是那麼富有啓發性。

6月10、11日兩場《Digital Hug》是Gaybird的個人音樂會(我看的是第二場),除了由三個Singing Face合奏出的〈This Is The Song About Us〉之外,台上看到都是Gaybird一人包辦所有發聲演奏的獨腳戲演出。然而,其實《Digital Hug》是他聯同新媒體藝術團隊XEX GRP,以及朱力行、林耀邦、陳家俊等人的Teamwork製作,籌備超過一年時間。

《Digital Hug》不獨是一個聲畫同步互動的新媒體電子音樂演出,重點是一件件為Gaybird這個演出度身訂造研發出來、獨一無二的私伙電子樂器。回歸最原始的電子音樂實驗精神,從Karlheinz Stockhausen到Silver Apples到Kraftwerk,研發自家的電子演奏器材,已成為他們創作的一部分。當電子樂器與軟件愈來愈合成、介面愈來愈濃平面化、操控愈來愈簡易時,Gaybird與團隊所研發的都是為一種特定演奏功能而設、講求樂手靈敏度、外型笨重但趣怪的電子硬件器材;就像昔日Jean Michel Jarre的Custom- Made電子樂器般皆具備視覺之官能,這次在《Digital Hug》裡都能夠把演奏時的身體語言與光學作為表演的一部分,讓電子樂手站出來演奏。

多得電子科技的普及化,從前要像Jean Michel Jarre的Custom- Made電子樂器,那只有非富則貴的巨星樂手專利,現在Gaybird與團隊們便證明到這並非遙不可及的事。

觀眾們都為之看得目不暇給。比如Spinning Air的手柄旋轉控制形式,便有如Silver Apples主腦Simeon的Oscillator / The Simeon之Cutie版本;Organic Rainbow看似台上的設計裝置,其實是一合感光操控兼具八彩管道發光功能的巨型Pipe Organ;Gaybird說Crispy Cloud是給電子樂手採用的結他;Converse Tree是一台大型的三角Ribbon Controller。當然,Singing Face這個以面孔表情圖像發聲的iPad app更是玩味十足(那個由垃圾桶改裝而成的頭盔亦甚可愛),還有變面的功能。而一曲〈Sky And Star〉以感光裝置讓全場觀眾高舉發光物體作「人肉Tenori-On」,更是互動到極。

才一小時多的音樂會,劃分成三個環節,猶如一張專輯的流程。在實驗精神背後,Gaybird在《Digital Hug》裡的電子聲音並不偏鋒實驗,亦不冰冷疏離,也非不著邊際,就一如以往他的作品般,祭出都是有著溫暖、窩心與人性化情味的電子音樂。
(Live Photo: Jesse Clockwork)

1 則留言:

陳Damon 說...

很想看,可惜未有機會聽DIgital Hug一碟